纸上谈兵是哪位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马谡’可以算一个。马谡在兵法上的理论和才华很优秀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司马懿来袭,街亭无人防守,当时的街亭是战略要地,很重要;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要去守街亭,诸葛亮准了,于是马谡领兵来到这里排兵布阵,当时很炎热,马谡把将士安排在了制高点,如果敌人来攻可以居高临下成俯冲之势,有下属劝说:虽在制高点,一旦被围,就会变成劣势…马谡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结果司马懿大军到来围而不攻,待到中午天气炎热价;将士们又渴又饿,预下山取水,怎奈水源全在司马懿军团控制之下…口渴,炎热使得马谡军团人心惶惶,都想冲下山去,结果无异于飞蛾扑火,全军覆没……马谡纸上谈兵,刚愎自用,空谈误国;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这就是一个典型纸上谈兵的故事。所以说实践出真知,有再好的学识,不通过实践去认证,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立下不少战功。他的儿子赵括从小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难不倒他。因此,赵括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儿子从无实战经验,他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一定是赵括。” 过了几年,赵奢去世后,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老的廉颇将军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守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果然,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策略,粮草渐渐接不上,眼看着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这时秦军也想了一个法子,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战事上毫无进展而烦心,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说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就这样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很欣喜。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假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胜利就在眼前,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就被秦军伏兵拦腰截断,秦军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点办法都没有,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怎么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他率军仓促突围,结果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全军覆没,自此以后赵国就衰弱了。 成语解读:“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Hash:c0736755332e06e07ff973240f195b92756b0a1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