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写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项羽“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源于历史上著名的巨鹿大战。这段历史大家也都清楚,就是秦将王离率众20万人围困赵国巨鹿,楚王派大将宋义率兵救援,却于安阳停止前进。项羽一怒之下杀死宋义率军渡河,然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食物,以激发众军士气,一举打败秦军,并生擒王离,杀其副将苏角,最终逼迫秦将章邯率另20万秦军投降,消灭了秦军主力。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巨鹿之战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没有巨鹿之战,就没有秦朝的灭亡,但这一战役本来应该是秦军获胜、诸侯军大败的,却由于秦军的失误,改写了历史,成就了项羽。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楚将宋义只在巨鹿之战出现过,而且被项羽所杀。中国通史在提到宋义时,也冠以“贪生怕死”之名,所以“下令全军不得出击”。实际上,当时秦赵两军激战正酣,赵军虽处弱势,却并不是马上就会土崩瓦解。巨鹿城外,还有赵将陈余的数万人马和前来救援的其他诸候的人马。宋义停留46天不进,究竟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出于战略上的需要,消耗双方,主要是在消耗秦军之后,击敌疲惫,我们已经无处可查,但是项羽的破釜沉舟却存着致命的漏洞。秦军也许是过于轻敌,并没有把这区区5万楚军放在眼里,所以当楚军渡河之后,就列队迎敌了,结果被已经步入绝境的楚军打败。如果秦军更聪明一些,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会是什么样呢?不用太多时间,只需三五天,楚军军心必定瓦解,不战而溃散。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马谡的街亭之战,当马谡想利用魏军断其水源鼓舞士气与魏军决战时,魏军却并不与之战,直至其军心瓦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由于受后勤保障困难都因素的影响,每次向前突进只能带7天的食物,前几次战役美军受到较大损失,但总结出规律的美军于我军发动的第五次战役中,先主动后撤不接战,待我军食物消耗差不多的时候,再杀个回马枪。事实证明,第五次战役我军也是伤亡惨重。秦军另外一个失误是领会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不深(这有点儿难为古人啊)。诸葛亮打仗用火攻多,毛主席打仗用“围点打援”比较多。秦军围困巨鹿的时候,有多路诸候军在外围扎营,可能是战略上的考虑,也可能是惧于秦军的实力,都未立即前往救援。这时,秦军竟置外围诸候军于不顾,专心攻打巨鹿。虽然单股诸候军并不多,最多不过5万,可几股合起来,也有几十万人马。真要是打起来,秦将王离的20万,加上章邯的20万,纵然能击败诸候军,可自己也会受不小的损失,何不采取毛主席“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把外围的敌人清除掉。外围的援军没有人,巨鹿的守军也会军心涣散,所以说击败援军之时,也就是城破之日。秦军的两个失误,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虽然项羽的破釜沉舟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但成者王侯败者寇,项羽的英名留传了下来,破釜沉舟的成语留传了下来。否则,破釜沉舟很可能会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越王勾践

Hash:f4d3631e7382b75f419c1992a52a91cd27b131e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