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是几线城市?发展潜力怎么样?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重新评估了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338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重新分级,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9个五线城市;柳州被评估为三线城市!

柳州的发展潜力的优势:

“美”在人文温度和生态厚度

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柳州美景,与市民的现代生活连为一体。柳州的美,在山水,在善治,在人和。柳州先后获誉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十佳干净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大美丽城市,2012-2015年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具幸福感城市行列。

诗意的生活理念在柳州尽情舒展。绿色的公共自行车、黄色的BRT、橙色的水上公交,还有一道道红色的非机动车道等,勾勒成怡然自得的生活图画。工业强、环境美、生态优,“汽车之城”“紫荆花海”“生态花园”频登上各大媒体,“诗意栖息”的隐喻彰显着柳州有“舍”有“得”的智慧。

柳州美的风景,是人。千载悠悠,柳州的“人情美”始终如一。“柳州扶得起”是持续多年的柳州百度关键词,柳州人主动拆除违章建筑,主动拆除活禽圈养棚舍,倡导文明出行,城区、部门、街道、社区,市民、群众、学生、志愿者等都在为“幸福柳州”出力。

“兴”在优化布局和三产提质

一座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产业结构是直观认知。

三产提档、城市提质。第三产业能带来更多就业、更多消费、更低能耗和污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工业柳州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

经济进入新常态,二产增速放缓,三产拉动经济平稳向前的作用凸显出来。经过多年的沉淀和调整,柳州三产发展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对GDP贡献率逐年上升,突破42%。

“华灯初上,银泰城外立面的银河系霓虹与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的灯火隔江相望、交相辉映。”四世同堂的邓云鼓一家,从山东举家搬来柳创办物流企业,看中的就是柳州优厚的政策和环境。

三产的基因正发生着新的裂变与融合,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引擎。柳州新老商圈朝气蓬勃,万达、华润等商业巨头争相抢滩;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业乘势兴起;以电子商务产业、快递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掀起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稳”在快调深转和产业集聚

虽然与全国一样承受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但以创新赢得先机的柳州人明白,从“量增”转向“质升”才是推进“稳增长”、点燃“加速度”的绝佳途径。

“两化融合”是柳州“调”与“转”的智慧选择。今年以来,思变求新的工业柳州以“互联网+”为战略基点,重点推进“两化融合”项目100个,总投资18亿元;重点支持建设“两化融合”项目30项以上……柳州人清楚把握住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点,并将其转化成创新“智造”的新动力。

五菱宏光、宝骏系列、东风风行等柳州MPV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柳州欧维姆、源创电喷等相关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中高端钢材产量占总量比重60%……目前,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1/3以上,“传统产业”转身化为“常青产业”,不断焕发出“青春活力”。

传承着优秀工业基因,柳州工业的变革正在悄然推进,产业发展集聚也进一 凸显。目前,我市共建有10个自治区A类及以上工业园,其中有经国家批准的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核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个、自治区批复的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7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50%以上,一些园区的集聚和吸纳效应正逐步凸显,并升级成为产业新城。(日报记者 段超 粟桂利)

“实”在机制保障和科学发展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机制,是柳州赢得“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柳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积极推进产业、金融、技术、人才、环境等要素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机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工业再上新台阶”三年计划,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建立和维护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加快了技术服务机构、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产学研合作开发机制;创新“引智”机制,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对口行业涉及教育、卫生、科技、经济、农林、城建、文化等领域,让智囊智库助推柳州发展……

Hash:22b131a7ae8ef7d108961c6640a7b4f1554591d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