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桃坪镇旅游 理县桃坪村
导读:理县桃坪镇旅游 理县桃坪村 1.理县桃坪村 2.理县桃坪乡 3.理县桃坪村有几个组 4.理县桃坪村区位图 5.理县桃坪村农耕耕作方式 6.理县桃坪村区位规划图 7.理县桃坪村动物 8.理县桃坪村行政规划 9.理县桃坪村规划
1.理县桃坪村
南充市阆中-嘉陵第一江山,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千载码头,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古建奇葩,成都市大邑县刘氏庄园-大邑安仁,泸州市合江县佛宝-盐道重镇,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山顶船城,泸定县磨西-冰川门户,巴中县恩阳-巴山古镇,宜宾市李庄-抗战后方,甘孜州丹巴-嘉绒风情。
2.理县桃坪乡
理县有杂谷脑镇,薛城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通化乡,桃坪乡,木卡乡总共十三个乡镇,县镇府的驻地在杂谷脑镇
3.理县桃坪村有几个组
门票:免费。
薛城古镇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村,是古军事重镇,风景优美,历来有“熊耳秋风”、“笔架献奇”、“狮头望月”、“陇山古雪”、“沦水东流”、“石门遗响”、“箭山晚照”、“夷关暮茄”、“古灯夜明”、“封侯挂印”等薛城十景,引人入胜。
古迹是“筹边楼”、古人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革命文物有1935年红军在古老的“宁江门”城墙上凿的石刻标语等。
地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村
4.理县桃坪村区位图
羌寨 拼音:qiāng zhài 羌寨简介: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羌族人民聚居的自治州,在这片孕育出九寨沟、四姑娘山的美丽画境之地,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羌寨犹如一颗颗宝石点缀其间。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原聚居于甘肃、青海一带,后来逐渐迁往岷江上游地区,现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州的理县、汶川、茂县一带。位于阿坝州理县境内的桃坪羌寨,是最具羌族风情的民寨之一。5.理县桃坪村农耕耕作方式
1469米。
1、羌寨是名副其实的“寨”,它们大多依山临水,踞于险要之处,而且每寨都有高高耸立的石碉楼,寨中的明路、暗道错杂,还有隐蔽的水源和藏粮之所,完全是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 羌寨碉楼是羌族地区有特色的一个表征。无论哪个羌寨,都有一座甚至多座碉楼。
2、桃坪历史悠久,该村寨有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神奇独特的羌民族建筑,天然地道的羌族刺秀和奔放的羌族歌舞,展示着古朴迷离的羌族历史。在桃坪羌寨内羌民们都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穿着整齐民族服饰的老者等。
3、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前往桃坪羌寨看民族歌舞表演,参观神奇独特的羌族建筑,品尝特色美食,羌族男子大多心灵手巧,长于用针线刺绣编织标致的图案。
6.理县桃坪村区位规划图
理县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地处北纬30°54′43″--31°12′12″,东经102°32′46″--103°30′30″,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改理番县名为理县。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县人民政府,属茂县专区。1951年11月县治由薛城迁杂谷脑。1958年7月析县成立含汶川、茂县在内的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6月分县恢复理县至今。 理县属山地型立体气候,幅员面积为4318.36平方公里,人口总数44459人(2017年),辖5镇8乡,共有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202个,居委会7个,拥有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毕棚沟自然风光、孟屯河谷原始生态、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景点。[1]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理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月,理县荣获2018年度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荣誉称号。
7. 理县桃坪村动物
有学者认为汉藏羌共同的祖先是古羌人。
1.6万年前,古夷人从南阳盆地的古苗人中分化出来,并很快占领华北平原。最初,东夷人的组成是东夷甲支为主,东夷乙支次之,其余古黄种人基因及古印第安人基因占极少比例。
但在1.6万-1.3万年前之间,东夷乙支突变出「东夷晚支」O2a2c1-M134,其人口繁衍逐渐超过东夷乙支的规模,仅次于东夷甲支,并且扩散至南起江淮、北至辽河平原的华东地区。
1.4-1.3万年前左右,中原地区的「东夷晚支」又突变出一个新的类型,「汉藏支」O2a2c1a-M117。这一支是汉语族与藏缅语族的共祖,我们称之为「古羌人」。
古羌人以中原地区为根据向四方扩张,但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扩张都没有明显的成果,因为河北、山东、江淮、南阳盆地早已经是古夷人和古苗人的地盘。
只有往西方的扩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中原往西,有两个通道,一个是洛阳盆地西端的崤山通道,一个是太行山与王屋山交界处的太行山谷通道。通过这两处,古羌人可以分别抵达关中盆地、山西高原,这两处广义上都属于黄土高原的范畴。
在1.3万年前左右,全球均温已经上升到与如今接近,仅低1℃左右。黄土高原的东南部恰好处在400毫米降水线附近,山西高原与关中盆地比今天略微干冷,覆盖着中温带阔叶森林,也适合半只脚步入农业时代的古羌人进行简单的刀耕火种。
而当时的黄土高原北部,由于更加干冷,气候类似于现在的鄂尔多斯高原,而当时的鄂尔多斯高原更加干旱,类似于贺兰山以西的干旱沙漠。
后来气温升高,气候更加湿暖,古羌人才会往黄土高原中北部迁徙。但在1.3万年前,他们显然更喜欢相对比如湿润的山西高原和关中盆地。
不过在关中盆地西侧,还有一个同样相对湿暖的地区,陇西高原。从关中盆地的西端,渭河支流的汧水河谷,沿着陇山东麓往西北方向行进,就可以穿过陇山山脉中的山谷通道,进入到陇西高原。
陇西高原属于黄土高原的西南版块,南面正处在岷山与秦岭西端的交接处,夏季的东南季风可以从陇西南部的山区进入这里,带来可观的降水。这使得陇西高原虽然比关中盆地偏西北,却并没有像黄土高原中部那样形成干旱的草原,而是和东面的邻居一样,覆盖着温带森林。
进入陇西高原的古羌人,击败驱逐当地的新棕人,而后定居下来,他们甚至在新棕人生活过的村舍旧址上重建新的村落。陇西东北部靠近陇山、如今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就发现了这样的遗址,称作「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1.3万年前属于新棕人的旧石器文化层,1.3万年前以后,则突然进入了古羌人的中石器文化层。
如果仅仅只到这里,那古羌人的地域、人口都不能与古夷人、古苗人相比。
8000年前左右,距古羌人抵达陇西已经将近5000年之久时,全球均温上升到17℃左右,比现在还高1-2℃,青藏高原比现在更加湿暖。古羌人从陇西高原西南端、岷山山脉与祁连山脉交接处的洮河河谷、湟水河谷进入青藏高原。
从湟水河谷向西,进入的是湟水谷地,这里是现在青海省会西宁所在地。湟水谷地的降雨、温度适中,适合古羌人发展原始农业。
不过湟水河谷以西的青海湖盆地和海南盆地,海拔更高、降水更少,就不太适合农业了。
不过这里覆盖着成片肥美的草原,生活在藏羚羊、牦牛等大型食草动物,处在刀耕火种时代的古羌人,放弃种植粟的定居生活,回到纯渔猎时代,并不是一件难事。
以捕猎牦牛、藏羚羊为生的古羌人,在5000年前左 成功驯化牦牛,并沿着「唐蕃古道」,越过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进入到青藏高原南部的卫藏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这片土地已经有先来者了。
先来者是从云贵高原西北部迁徙而来的「近古彝人」的一支——古羌藏人。2万年前左右,古濮人中的古泰人从岭南往云贵高原迁徙,驱逐了那里的「次古彝人」,并且有一部分古泰人融入到「次古彝人」中,形成「近古彝人」。
但「近古彝人」依然受到滇东、黔中等地的古泰人的压力。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开始变得宜居,「近古彝人」中的「古羌藏人」逐渐往西迁徙,分部到整个川西高原,并在1万-8000年前左右,扩张到青藏高原的中西部。
这一支彝人虽然在文化、样貌上与云贵彝人相似,但父系基因却不是主流的F2,而是与日本新阿伊努人父系D2基因更接近的D1基因。D1族群扩张到卫藏地区时,又突变出新的类型D3,并成为那里的主体基因。
5000年前左右,扩张到这里的古羌人与古羌藏人混血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族群,藏人。今天藏人父系中的古羌支O2-M117基因,与古羌藏基因D1、D3基因持平,这正是5000-4000年前之间两者融合的产物。
这样的融合除了康藏地区外,也发生在高原东北部的松潘草原。古羌人陇西支除了往湟水河谷扩张外,还往洮河上游迁徙。穿过岷山山岭之间的洮河河谷,便来到了著名的大草地——松潘草原(若尔盖草原)。
与其他草原不同的是,松潘草原四周都是海拔超过4千米的高山,而草原本身海拔也超过3千米,蒸发量很低,又能充分接受夏季风雨水的滋润,又有高山融化的雪水,使得这里的草原极为湿润,形成无数的小湖泊和沼泽地。
松潘草原之所以著名,除了红军过草地的故事以外,还因为它是历史上著名的氐羌的发源地,白狼羌就生活在这片草原上。
如果说「白狼羌」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话,那说起他们的后裔——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人,很多人就应该知道了。
战国时期秦国征讨西戎、东汉百年「汉羌战争」、唐朝与吐蕃战争,使得松潘草原地区的羌人部落被迫陆续迁离故土,从川西山地南下进入川南和滇北。
著名的旅游城市丽江一带的纳西族,以及以母系社会「走婚」和泸沽湖闻名天下的摩梭族,都是那次羌人南下大潮中,从松潘草原迁徙到滇北的,他们又被称作「牦牛羌」。
也正是这次羌人南下潮,征服了滇北的「近古彝人」,使两者融合形成现在的彝族、哈尼族等民族。
此外,羌人的南下,迫使云贵等地的泰人往南迁徙,进入掸邦高原和湄南河平原,征服了那里的「孟-高棉人」,形成后来的泰族,并建立泰国。
也有一些羌人部落在云南没能立足,比如「牦牛羌」的分支「白狼羌」。「白狼羌」南下进入伊洛瓦底江盆地,由游牧转化为农耕,逐渐成为缅甸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缅族。
他们的南下,不仅将汉藏语系扩张到云贵和缅甸,也将汉藏支基因(O2a2c1a-M117)扩张到那里。今天的缅甸缅族人父系基因中,古羌支基因的占比甚至高达100%,以至于让很多人误以为,O2系基因是从缅甸北上云南而进入东亚的。
不过在「白狼羌」南下之前,5000-4000年前左右,「古羌人」与「古羌藏人」融合而成的羌人,就已经南下过一次了。他们越过松潘草原东侧的山谷,沿着岷江上游支流河谷一路顺流而下,抵达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
那时的成都平原还是一片沼泽密布的地方,称作「蜀海」。迁入蜀海西北岸的这支羌人,用新掌握的青铜技术,兴修水利,逐渐把蜀海改 成良田。他们就是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古蜀国的古蜀人。
在往西南和南方扩张的同时,陇西古羌人还往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扩张。
在1万年前左右,河西走廊接受来自祁连山雪水的滋润,形成水草丰茂的草原、迁徙到这里的古羌人,以狩猎采集为主,刀耕火种为辅,形成了古西戎人。
5000-4000年前左右,在中亚的家羊、家马和小麦传播到河西走廊后,古西戎人由「半渔猎半农耕」族群变身为「半农半牧」族群。在河西走廊西端,也就是新疆东部的吐火罗人的压力下,古西戎人往东方迁徙扩张,重新占领陇西高原,并越过陇山,进入黄土高原中部,即现在的陇东高原和陕北高原,并向北扩张到河套,向东扩张到山西高原的中北部。
商周之际,古西戎人甚至越过太行山脉,进入到河北平原。建立中山国的白狄,就是古西戎人后裔的一支。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述。
到4000年前左右,东亚地区以中原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东夷(古夷人)、西戎(古西戎人)、南蛮(古苗人)、北狄(古西戎人)的格局。
8.理县桃坪村行政规划
阿坝羌寨主要有
1 .桃坪羌寨
位于阿坝州东南缘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和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史上的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对羌族人来说,无碉就不成寨,所以过去的羌寨中碉楼林立。历史上桃坪羌寨有6座碉楼,后来损害了3座,现存的3座均有9层30米高。与其他碉楼不同的是,桃坪羌寨碉楼的墙面砌出了一个波纹,让楼房所受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同时又使单调的墙面具有特色。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碉楼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桃坪羌寨是一个集日常生活和战争防御体系为一体的古老城堡,它的路网、水网、房顶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如今战争的硝烟已散尽,迷宫般的建筑早已失去看抵御外敌的意义,但它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依然栩栩生辉,成为研究羌文化的宝贵遗产。
2萝卜寨村
萝卜寨村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
……
阿坝羌寨大大小小共有8处,其中桃坪羌寨最出名
9.理县桃坪村规划
两个羌寨各具特色,都好。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截,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迷的东方古堡”。
坪头羌寨位于四川阿坝州茂县境内,海拔1688米,全村500余户,近2000人,95%是羌族。羌乡古寨是“5.12”地震后,整合两个保留历史传统羌文化精髓的古寨资源,在恢复重建基础上,精心规划的新兴旅游景区。景区内可感受历史悠久的土司官寨文化、原生态羌族民俗文化、羌族饮食文化、羌绣艺术文化等古羌民族各种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绝无仅有的世界羌文化活态博物馆。
Hash:141b5e177e756376121c661b66d7e55b7b77646d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