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四川隆昌北关・石牌坊

【前附: 四川隆昌石牌坊(南关) 】

昨日,天气晴好,说走就走,驱车上了新建的成资渝高速公路,高德推荐的“极速绿”的确车很少,单侧四通道适合“疯跑”啦。对于四川的高速公路建设再N次表示出大赞!不过走过资阳(机场路段)还是导向了厦容高速公路(成渝段),单侧两通道仅适合“小跑”了。

曾经因慕名,路过隆昌去看石牌坊,却没有找到,歪打正着去了云顶寨【附: 川东行5:重庆解放碑・隆昌云顶寨(见后半段) 】;第二次专程去探访到了南关石牌坊,却没弄清楚还有个北关;第三次是真真正正“专程”探访北关,车还没有停下,便被北关的气势震撼倒了!

两头威猛的狮子雄立关前;北关城楼高大巍峨,雄伟庄严;城墙高矗,气势恢宏;运天楼冲天屹立,侧后呼应。

隆昌市在明清两代就有“驿道之县、青石之城、石牌坊之乡”的美誉。早在秦汉时期,隆昌就已是“东连荆湘、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池叙马、东北阻安岳荣城、西南往黎雅k羌,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重要交通枢纽,是人流、物流的过往之道、聚散之地。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市境内,牌坊种类:德政、功德、嵌瓷、百岁、孝子、节孝、贞节、山门。隆昌的石牌坊群的规模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修建工艺精湛、造型端庄,而且保存完好,全国罕见。隆昌现存牌坊17座,南关7座,北关6座,乡镇4座。2001年6月,隆昌石牌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关可以自由进入。听里面的人讲北关正在修缮,可免费参观(正常时门票45元)。的确,上关楼的斜梯前,立着“正在施工,谢绝参观”,并用简易木栅拦着。然而我不上去看看,心有不甘。遂悄悄登上关楼,各个角度拍个痛快,而且还上去了两次,前一次遗憾没有阳光。

红门洞开,关楼如画,向前跨几步,便能见到整个建筑群,浑然一体,坐拥隆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隆昌二中门前,是禹王宫山门牌坊,牌坊的明间正上匾里,有“蜀楚承灵”四个大字,此乃清朝著名书法家、“隆昌三范”之首范泰衡题写。寓意四川(蜀)和湖广(楚)联合起来,继承先灵意志。

坊有“三绝”:一绝是牌坊顶楼下当心间为“九龙匾”,此礼制级别在隆昌牌坊中是最高的,在全国石牌坊中也极罕见。二绝是明间正上匾“蜀楚承灵”四个字的书写格式,一反“从右到左,年款落左底”的传统格式。这在全国石牌坊中是独一无二的。三绝是该坊左次间下匾《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故事雕刻图案中人物没有手舞青龙偃月刀、五绺长染髯的关云长,而只有手舞双股剑的刘备和豹眼环须的猛张飞手舞丈八蛇矛与手持方天画戟的吕布大战。

天运楼,天运楼总共有11层,其中负3层,面8层。天运楼呈六边形,是为攒尖顶的仿古形制修建。据说天运楼顶层内设铜铸铭文钟,墙面布展宗教文化系列内容,以及四川最大铁陨石的幻影成像图。此时并未开放。

即便只登上运天楼的底三层,我们也能一览北关关楼,和隆昌中轴直道两侧壮观的城市风貌。

有点像汉阙城关风格的建筑――

据悉:北关石牌坊古驿道景区,占地135亩,共有牌坊6座:它们分别是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北关按照“四区一街”(即:西入口区、牌坊驿道文化区、客栈文化区、民俗文化区、仿古商业街)的功能布局,是一个功能齐备的历史文 旅游区。

看其介绍,我们对知县牛树梅特别推崇,只可惜他的官邸遗址正在修缮没有开放。

牛树梅官邸,内部按原县衙的形式布置。其中,还有恤嫠会。牛树梅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廉吏,甘肃平襄人。清道光23年(1843年)牛树梅考中进士,次年任四川隆昌县令。他到任之时,便是立春时节。他亲率全县文武官员到县城南郊开犁,激励百姓勤于春耕。此地就被叫做“春牛坪”。

牛树梅发起成立了一个官办的民间社团“恤嫠会”救济寡妇。据考,这是自清朝嘉庆10年(1805年)之后,中国第二个四川第一个“恤嫠会”。任职不久就以减缫邸⑷芭┥!⑿私逃、淳民风、戒科饮、抑胥吏、禁强暴、清狱讼的卓越政绩而受到百姓拥戴。

道光25年(1845年)朝廷颁旨,提升他为四川按察使。继任者曾存典,为宣扬德政,鞭策自己,与隆昌乡绅一道上了“万民折”,奏请为牛树梅修建“德政坊”。从清朝道光25年为牛树梅树立第一座德政坊开始,到清朝光绪13年(1887年),四朝皇帝42年之间,隆昌县先后为牛树梅、刘光第、李吉寿、萧庆和觉罗国欢五位县令请旨修建了五座德政坊。

这些石牌坊都是建造于清道光18年(1838年)至清光绪13年(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历史朝代。隆昌石牌坊的建筑格局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三开间牌楼式清石仿木结构建筑。

刘光第德政坊位于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5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二,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牌坊的形制、高、宽与牛树梅德政坊相同,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牌坊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题书有“仁心善政”、“政成化洽”八个大字,这八个字正是刘光第“德政”的集中体现。

肃庆德政坊位于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6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四,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牌坊通高7.7米,面宽6.7米,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结构,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在牌坊明间南北两面的匾额上镌刻有“政在养民”、“子惠困穷”八个大字,以称颂肃庆的德政。

“孝子总坊”石雕牌坊位于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横跨巴蜀古驿道,牌坊旌表了陈先典、朱佐耀、刘腾云、华远容、晏绍景等5位隆昌县的孝子。牌坊正面匾额上刻有翰林院督教国子监祭酒李惺题写的《旌表各孝子行述》,背面匾额上刻有翰林院庶吉士范运鹏题撰的《各孝子志铭》,详细记述了5位孝子的孝行事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Hash:15da52d13904d17abad2404596afc7ada0b5118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