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粉红清真寺附近有啥景点 马里清真寺

导读:马来西亚粉红清真寺附近有啥景点 马里清真寺 1. 马里清真寺 2. 马里清真寺造型 3. 马里清真寺的历史背景 4. 马来清真寺 5. 马村清真寺 6. 马格里布清真寺 7. 马里清真寺介绍

1. 马里清真寺

阿姆拉城堡 卡兹尼宝库 南部剧院 佩拉 蛇道 阿兹拉克城堡 亚喀巴湾 安曼的博物馆 椭圆广场 女儿宫 尼波山 月神殿 佩特拉祭坛 阿杰朗古堡 圣乔治教堂 列柱大街 代尔修道院 死海 皇家墓冢群 城堡山 罗马浴室 罗马剧场 米格多勒神庙 罗马剧院 穆吉布自然保护区 北部剧院 珊瑚岛 哈德里安凯旋门 小佩特拉 绍马里自然保护区 约旦峡谷 亚喀巴古迹博物馆 杰拉什考古博物馆 马木路克城堡 阿卜杜拉国王清真寺 赛马场 安曼的美术馆 水神殿 摩西泉 乌姆盖斯。

2. 马里清真寺造型

几内亚的城市是从古至今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分批形成的,城市规模分布很不平衡,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首都科纳克里,其他城市人口从几十万到几万不等,有的还不到1万人。除首都外,几还有以下主要城市。

康康(KANKAN) 几内亚第二大城市,位于几内亚东部的尼日尔河上游地区,坐落在尼日尔河支流米罗河畔,海拔380米。在历史上,康康是几内亚早期形成的城市之一,公元8世纪前后,随着穿越撒哈拉沙漠贸易的发展,康康就发展成为几内亚东部地区的重要商业城市。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从古至今都享有特殊的经济地位。几内亚独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康康在几内亚和整个西非地区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今天康康的人口已达30余万,是几内亚和西非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三国边境贸易的中心,康康还是几内亚伊斯兰文化中心。

金迪亚(KINDIA) 位于科纳克里以东100多公里的岗岗山(CANGAN)脚下,大西洋沿海平原到此止步,富塔-贾隆高原由此起步。金迪亚是下几内亚仅次于科纳克里的第二大城市,有果蔬之乡的美誉,市区有欧式天主教堂,别具一番风味。金迪亚也是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修建从科纳克里到康康的铁路以后,由车站发展而成商业城市。现在是几沿海和内地贸易集散中心,同时也是公路交通枢纽,还是几内亚重要农业区。

拉贝(LABE) 位于富塔-贾隆中央海拔1050米的高原上,它是几内亚比较古老的城市,在中世纪马里帝国时期就是同北非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商业城市。现在的拉贝是几内亚的北方门户,同塞内加尔的边境贸易非常活跃。

恩泽雷科雷(NZEREKORE) 位于森林几内亚南部,是森林几内亚行政大区的首府。市区有一个人工湖是这个城市的特色。现在是几内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三国边境贸易中心,也是森林几内亚地区农林产品的集散地。工业有锯木工业和榨棕榈油的榨油业等。

马木(MAMOU) 富塔-贾隆高原最南边的城市,也是20世纪初科纳克里-康康铁路建成以后由车站发展而成的商业城市,现在是几内亚重要农产区。

法拉纳(FARANA) 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边境。尼日尔河的源头就在它南面100多公里处,所以它是尼日尔河流经的第一个城市。这里是富饶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法拉纳最早是一个叫做巴郎杜古(BALANDOUGOU)的村庄,村子的周围是一片平原,后来村庄的酋长把这片平原交给了一位名叫法拉(FARA)的农民耕种,从此大家称这片平原为法拉纳。法拉纳是几开国元首塞古·杜尔的故乡。

达博拉(DABOLA) 位于几内亚中部的上几内亚区东部边缘,在自然区域上属于上几内亚区,也是科纳克里-康康铁路建成以后由车站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伊朗人在那里开采铝矾土,达博拉成为几内亚新的铝矾土矿产区。

西基里(SIGUIRI) 公元5世纪起,这里就是著名 的金矿区,19世纪末法国殖民军入侵时发展成为城市。1888-1889年法国在这里建立了军事据点,现在还保存着法国入侵时建立的城堡。

库鲁萨(KOUROUSSA) 位于上几内亚区和尼日尔河畔,库鲁萨是在17世纪发展成城市的,1997年建成了全长180米跨越尼日尔河的库鲁萨大桥。

丁基雷耶(DINGUIRAYE) 图库勒尔帝国创始人奥马尔在1850年建立的城市,1896年被法国人占领,今天还保存有19世纪中期奥马尔建立的清真寺。

凯鲁阿内(KEROUANE) 位于森林几内亚地区北端中央,是几内亚钻石产区,历史上曾是几内亚民族英雄萨摩里·杜尔居住过的地方。1856年前后,为躲避家族间的纠纷,萨摩里的母亲曾带着萨摩里来此定居,萨摩里就是从这里开始去建立萨摩里帝国的,现在该市还有当年萨摩里建设的城墙和炮楼。

博凯(BOKE) 位于几内亚西北部靠近大西洋边的地方,是在18-19世纪随着沿海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发展起来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几内亚最大的工矿企业几内亚铝矾土公司(CBG)建立以后,博凯发展成为一个矿业城市。

廷博(TIMBO) 位于马木东北50多公里,是18-19世纪富塔国的政治与宗教中心,20世纪初科纳克里-康康铁路建成以后,马木逐渐取代了廷博的地位。1908年法国殖民当局将富塔-贾隆南部的政治中心迁至马木,廷博从此就失去了其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地位,逐步衰落为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它一直作为伊斯兰历史名城闻名几内亚,至今还保存着18世纪的清真寺。

3. 马里清真寺的历史背景

timbuktu是座历史古城。

廷巴克图(Timbuktu),或通布图古城,是西非马里共和国的一个城市,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北岸,历史上曾是伊斯兰文化中心之一。至今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它享有“苏丹的珍珠”、“神秘的通布图”、“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称,是马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古城。此外,还以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而闻名于世。

4. 马来清真寺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寺,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由马来西亚首任总理拉赫曼1957 年倡议修建。

5. 马村清真寺

公元前4世纪末,已经有希腊人记述过一座印度贵族府邸的花园。公元7世纪,中国高僧玄奘在印度见到过很多花园。《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中印度的奔那伐弹那国的都城,“居人殷盛,池馆花林,往往相间”。但这些记载都没有说明当时园林的具体形式。随着穆斯林进入印度,印度的造园艺术伊斯兰化了。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16~17世纪,是印度伊斯兰式园林的鼎盛时期。

6. 马格里布清真寺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Algiers,Alger)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面临地中海的阿尔及尔湾,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座落在宛如一个半圆形剧场的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两海湾之间,沿地中海阿尔及尔湾西岸伸延16公里,市区全长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筑在山丘上,迂回起伏,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地中海的南岸。是地中海南岸最大海港城市之一。走出阿尔及尔城,越过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便进入了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阿尔及尔城气候温和,终年绿草如茵,林木茂盛,花开不断,站在高处俯视全城,近处郁郁葱葱,远处水天相接,景色优美迷人,素有“花园城市”之称,加之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颇具吸引力,使这里成为北非地区的一处旅游胜地。 阿尔及尔(Alger)的面积为273平方公里(连同郊区),人口256.2万(2001年)。位于北纬37度。 地中海式气候,年均降雨量691毫米,11月至第二年2月为雨季,6月至9月为旱季。每年1月最冷,平均气温12.2℃,8月最热,平均气温24.5℃。1999年阿尔及尔的最高温度曾达到45℃。 阿尔及尔是一座山城,濒临地中海,因海湾中的4座小岛而得名,阿拉伯语贾扎伊尔(EL DJAZAIR)原意为群岛,阿尔及尔是法文译名,最早是西班牙人转译自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里,阿尔及尔和阿尔及利亚同属一个单词,其意为“白色的岛屿”。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当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一批阿拉伯先驱者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来到这儿,但他们不知是到了什么地方,只见海面上有星星点点的一些岛屿,海水随风扬起,冲击岛边的岩石,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其中一个人脱口大声喊道:“阿尔及尔!阿尔及尔!”其意为“快瞧呀!那些白色的群岛。”从此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阿尔及尔是北非地区的一座历史古城,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港口,后罗马人建立了伊高西姆城。公元前2世纪,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港口,后来罗马人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城市,定名为西奥姆。公元4世纪,城市遭到汪达尔人破坏。公元7世纪中,阿拉伯人在这里建成繁华的商港。公元10世纪,博洛吉纳·伊贝里·济里国王在此建立起一座新城,称之为杰扎伊尔。十五世纪成为阿尔及尔公国首都。十六世纪土耳其人占领并在此建居民区。十七世纪时,阿尔及尔开始繁荣。1830年7月,法国殖民军占领这里以阿尔及尔为首府。二战期间,阿尔及尔成为北非盟军指挥部所在地,并一度为法临时首都。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布独立,阿尔及尔成为阿尔及利亚的首都。 阿尔及尔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道路850公里,有高速公路通向东西部大城市。位于距市区19公里的布迈丁机场是阿最大的国际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型号的飞机。 阿尔及尔港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是阿全国最大的港口,货物年吞吐量为650万吨。 阿尔及尔分新、旧两城。旧城以东北的卡斯巴区为中西,富有阿拉伯特色,石砌房屋依坡而筑,街道狭窄弯曲,传统摊贩市场密集,1992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新城街道与海岸平行,多欧式建筑和街头公园,顺山坡向上发展。城市依山建筑,它的古老部分在山上,现代化部分在山下。阿尔及尔城是在第十世纪的时候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建立起来的。它有着光荣的反抗殖民主义的战斗历史。阿尔及尔旧城区称为“喀士巴”。喀士巴,本来是指现在还遗留在山顶上古城堡。在反殖民主义战争中,喀士巴区是一个英雄的堡垒。喀士巴区的山上都有石头垒砌的一、二层高的古老房子,中间夹着许多狭窄的、铺着石子的小巷,是一个富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色彩的地方。新市区的建筑与旧市区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风格,那里多是高楼大厦,街道宽敞整洁,马路上车水马龙,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景象。新市区内,绿树环抱的“人民宫”是总统府所在地,许多政府机关、文化和外贸机构也都设在这里。 阿尔及利亚人最喜欢白颜色,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洁白无瑕的心灵和安居乐业的环境。阿尔及利亚的国旗由绿、白两种颜色,加上一颗红色的新月和一颗红星组成。他们的服饰大多为白色的阿拉伯长袍。他们对白颜色的喜爱也在建筑物上充分地表现出来。阿尔及尔城内,不论是高耸入云的清真寺,还是那一座座玲珑精巧的别墅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全是白颜色的。阿尔及尔整座城市,自海滨层层 高起,傍山而建。山坡上高低起伏的白色建筑物在终年常绿的树丛中时隐时现,就像片片白色的贝壳飘流在平静而蔚蓝的地中海上。阿尔及利亚人把阿尔及尔称为“白色的岛屿”,既体现了他们对自己首都的赞美,又生动地勾画出这个现代化城市的风貌。 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利亚全国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座城市。位于市区东北面的卡斯巴区,是古老市区之一,为穆斯林聚居区,卡斯巴这个名称来源于一座古堡的名称。这儿的房屋多为二至三层楼房,用稍加雕琢的石头依着山坡砌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遗址,圆形塔顶的清真寺,高高耸立在这些房屋之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街道多半为台阶式,狭长的街道上拥挤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的店铺连成一片,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摊贩占满了这里的街头巷尾,高亢的叫卖声,嘈杂的议价声,在人群的上空回荡,异常热闹。清晨或傍晚漫步在这里,清真小吃店和茶馆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味,宏伟高大的宣礼塔里传来了响亮而有节奏的呼唤祈祷的声音,使人仿佛进入了一种神奇的世界。卡斯巴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阿尔及尔的工业以水泥、金属加工、烟草和酿酒为主,还有制革、纺织等工业以及捕鱼业。阿尔及尔有面粉加工、酿酒、水泥、石油提炼、汽车制造、制药、家电组装等工业。 阿尔及尔有两所综合性大学、21所专科学院、27个研究中心、752所中小学、4所综合医院和6所专科医院。市内有319座清真寺和众多博物馆,有巴尔杜史前人类博物馆、非洲圣母院、烈士纪念塔、1830年法国入侵登陆点港口和以民族英雄卡德尔命名的广场等。分别矗立在城市东西两个山头的无名烈士纪念塔和奥拉西(AURASSI)宾馆(以阿革命根据地奥拉西山命名),是阿革命的象征。附近还有许多古罗马时代的古迹和遗址。 1830年法国入侵登陆点港口 无名烈士纪念塔(Sanctuaire du Martyr)是阿独立斗争的象征,坐落在阿尔及尔马达尼亚区哈马山上,因阿独立革命的22位先驱曾在此山开会,做发动阿民族解放战争准备而得名。烈士纪念塔系波兰人设计,三家加拿大建筑公司承建,于1981年11月17日动工,翌年7月5日(阿独立二十周年)竣工。塔高92米,呈三片由外向内斜立的棕榈叶状,象征阿的工业、土地和文化三大革命。三叶在45米高处交汇,交点以上有5层,4层用于通讯,一层供参观,可俯瞰阿尔及尔湾,眺望阿尔及尔全市。三叶根部各有一尊雕像,分别代表阿历史上的抵抗运动、民族解放斗争和国家人民军战士形象。三叶下有一永不熄灭的火炬,周围饰以月桂和罗勒枝,象征着荣誉与永恒。烈士纪念塔下建有民族圣战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u Djihad),面积4145平方米。馆内共有14个展厅,收藏革命文物5万余件,展示了阿人民从1830年法国入侵到1962年独立期间民族独立斗争的全过程。 位于市区以西20公里处的松树俱乐部万国宫为阿会议中心,1999年非统第35届首脑会议在此举行。 1999年竣工的喜来登(SHERATON)饭店是地中海沿岸最漂亮的饭店之一,系我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仅用18个月建成。 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原为巴尔杜宫,1930年被定为国家博物馆。目前,该馆由两部分组成:奥斯曼帝国时期建筑主要为人文展,包括阿尔及利亚及马格里布、沙漠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传统服饰等。法国殖民时期建筑展主要为阿尔及利亚和非洲史前文物,包括公元前300万至公元前6000年的旧石器及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和原始时期的文物等。

7. 马 清真寺介绍

世界上恐怕找不到比位于非洲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更大的土制建筑物了。许多建筑师都把这座大清真寺作为苏丹萨赫勒建筑风格的巅峰之作,它是非洲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NO.1非洲马里杰内大清真寺——世界上最大的黏土建筑

非洲马里杰内大清真寺

世界上恐怕找不到比位于非洲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更大的土制建筑物了。许多建筑师都把这座大清真寺作为苏丹萨赫勒建筑风格的巅峰之作,它是非洲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建造于1907年(其中最早的一处结构建立于13世纪)。该建筑建造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棕榈树枝为骨架建造而成的,其中嵌入的棕榈木材不但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同时也可作为年度修缮所需的脚手架来使用。

NO.2英格兰风格 加拿大梅恩岛的土窖

加拿大梅恩岛的土窖

这座可爱的小土窖乍眼一看很像英格兰风格的建筑,不过事实上它位于加拿大的梅恩岛上。它采用了平滑的表面设计,墙壁呈弧形,拱门采用了经典的圆窖建筑结构。其中还不乏一些现代的建筑元素,比如:预制的活动窗户。

NO.3柏林墙遗址旁的椭圆形的和解教堂

椭圆形的和解教堂

象征东德和西德“团圆”的和解教堂位于柏林墙遗址旁,而这里曾是“势不两立的无人地带”。这是柏林的第一个公共建筑,也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教堂结构的夯土建筑。该建筑已成为了世界上现代建筑技术最典型的建筑例子之一。教堂核心使用经过冲压技术处理的黏土混合沙砾、碎石和泥土,制作成的土墙可为自身与部分屋顶承重,地板也采用黏土建材,屋顶采用木结构与铜皮组合,由外墙的木柱承重。

NO.4绿色环保 建筑师保罗-韦纳的夯土住家

韦纳的夯土住家

虽然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里夯土曾被流行趋势所摒弃,但现在,这种来自于大自然、低成本且具有良好耐热度的环保绿色材料又再度得到了不少建筑师们的宠爱。夯土所具有的防火、隔音、防毒等特性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也能避免木材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森林砍伐问题。这所夯土住家建筑是由建筑师保罗韦纳设计建造的。

NO.5火烧而成的“Geltaftan”陶屋

火烧而成的“Geltaftan”陶屋

以陶屋闻名的Geltaftan Earth-and-Fire 建筑系统采用了高比例黏土混合的泥土经过火烧制后形的成陶土作为建材。这项技术是由伊朗建筑师纳德-哈利利发明的。他认为要让房屋具有永久性、耐水性和抗震性,只要将泥土、水、火和空气这四个要素完美结合起来即可。在此基础上他研发了陶制房屋。他认为,泥土和水用来打造房屋的构造,火和空气让房屋更加坚固。泥土和水搭建的房屋从内部用1830华氏度以上高温的火加热,通过房顶的烟道逐渐冷却后形成坚固的建筑。

NO.6多贡国马里 供精神领袖居住的土制大家宅

供精神领袖居住的土制大家宅

在多贡国马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土制的大家宅,专门为他们族群的精神领袖居住而建。这些“客栈”都拥有一个凸起的居住区,可以通过用树干刻成的梯子到达。房屋前的80个小壁龛象征着他们的祖先和后裔。

NO.7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艺术风格的居民生活合作社

艺术风格的居民生活合作社

土窖的一个好处在于泥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可以轻松雕刻出美丽的图案作为装饰。就像这座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居民生活合作社,外墙面的装饰图案非常漂亮。建筑的两面墙都采用实心的泥土结构,可作为商店内部和外部的座位来使用。

NO.8英格兰德文 古老的土制小别墅

古老的土制小别墅

< p>世界上恐怕没有其他地方能像英格兰的德文这样拥有如此常见的土制别墅建筑了。图片上的这件漂亮小别墅屋可以说是英国的典型建筑,其外观看上去简直就是“英国乡下”房屋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土窖永远不会过时,当然也更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儿了。这件拥有白色外墙面和茅草屋顶的土制小别墅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之久,在墙上的牌子上写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建造日期:1539年。

NO.9现代建筑美学 纳帕溪谷山顶夯土别墅

纳帕溪谷山顶夯土别墅

塔瓦娜和理查德-李位于纳帕溪谷的山顶别墅是一座具有现代美学设计感的夯土建筑,房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从技术上说,它由一排四个独立的土制房间组成,其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由理查德-李的儿子和媳妇完成。

NO.10经济实惠又环保的“小矮人”舒适小土屋

经济实惠又环保的“小矮人”舒适小土屋

看上去像不像《指环王》里小矮人的舒适小屋?这件童话般的小屋建在威尔士,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头、泥土和从附近森林里拾来的残木。每平方英尺的成本仅为10美元。自然光线来自于茅草覆盖的圆屋顶上的天窗。从房屋附近大自然中方便获得原材料、独一无二的造型、天然环保,这三点优势恐怕只能从这样的一间小土屋身上获得。

Hash:a25e48a492e8cde7d52c216dd973949d1688d0fb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