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省会中,就差贵阳和南宁不是新一线城市了。大家觉得哪个比较快成为新一线城市?

导读:大西南省会中,就差贵阳和南宁不是新一线城市了。大家觉得哪个比较快成为新一线城市? 一、大西南省会中,就差贵阳和南宁不是新一线城市了。大家觉得哪个比较快成为新一线城市? 二、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对四川其他地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新一线城市郑州的房价还会再涨吗?

一、大西南省会中,就差贵阳和南宁不是新一线城市了。大家觉得哪个比较快成为新一线城市?

西南城市里面,成都、重庆、昆明都已经是新一线,现在剩下贵阳和南宁,说起来,贵阳和南宁现在是二线城市,要说升为新一线,其实主要还是要看几个指标,一个是产业,另一个是人口。

有了人口,加上产业能够带动就业,那么就能创造GDP,人均低一些其实并不重要,现在重庆的人均GDP都没有贵阳的高,2018年,重庆的人均GDP是65933元,而同期的贵阳的人均生产总值是78449元,而2018年南宁的人均GDP约为60266元,但是重庆的人口多,所以规模大。

△贵阳花果园

2018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主城区常住人口也差不多是875万人,2018年末,贵阳常住人口488.19万人,南宁常住人口725.41万人,看起来,其实从人口方面来说,可能南宁的优势还是更大一些。

但是,贵阳的经济最近几年起色很大,包括大数据、房地产、旅游等产业,都算是可圈可点,这些产业如果布局好,增长势头能在全国排在前列,那么未来吸引人口来到贵阳,也是大概率事件。

△南宁东盟商务区

从贵阳最近几年的人口增量,就可以看得出来,贵阳对人口的吸引能力还是比较强的,2017年,贵阳常住人口增量是10.52万人,2018年达到7.99万人,假设按照这种速度下去,每年差不多增加8~10万人,那么人口达到1000万人,可能也就是几十年的事,而且,越到后面,城市规模越大,产业对人才的缺口越大,吸引的人口就越多,对周边其他市州、县份和弱一些城市的“虹吸”效应就越强,就好像成都之于四川一样。

南宁的人口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基础,但是南宁的产业布局,未必能够比贵阳好,南宁的在广西的省会城市首位度,还是有待提高,比如和柳州、桂林等城市之间,南宁还是需要多超出这些城市一些,未来省会城市首位度更高,也许能吸引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布局。

△贵阳大数据产业

总体来说,两座城市都属于大西南板块的西部城市,从人口上说,升级为一线城市,可能南宁的人口优势更大一些,而贵阳的产业和经济因素更强一些,如果贵阳的人均GDP能够一直这么高甚至更高,吸引来的都是人才,那么人口规模只要达到目前南宁这个程度,七八百万,那差不多新一线城市就很有希望了。

贵阳肯定比南宁好一点了,贵阳气候比南宁好,发展得比南宁也好一点吧,南宁的东盟就是忽悠几个小孩子的,没有一点作用,只有浪费资源

二、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对四川其他地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当然对四川有利。成都能够发展起来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一线城市,就会聚集国际国内经济资源进入。经济资源进入成都,难道不会给四川人福利?

地区经济要发展要看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城市,这地区只能被人遗忘。许多人对成都一城独大有妄议,认为资源都集聚一地,再好都与自己无关。恶劣的甚至说这是吸其它城市的血变成的,可是不明白四川其它城市财政在依靠输血过日子,哪有血供应人家吸。我们四川有地处内陆的劣势,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哪里,企业去哪里建设工厂,是企业自己的选择,你只能搭台子。改革开放建设经济的突破点国家选择建设深圳,浦东,其实那也是搭台子。四川我认为把成都这个台子搭得很好,现在发展经济以建设城市群为抓手,国家都是这样子。经济建设就是要依托大城市,让大城市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地区的发展来,四川选择重点发展 成都没有错,或者说决策是正确英明的。实际上也带来效果,就是成都经济总量进全国前列,成长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引导资源向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城市聚集。成都进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超过大多数沿海城市,成都流入的全国人才也不比沿海城市差。成都发展起来我相信经济会向外溢,因为成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它需要产业链条向外伸延,需要产业升级把传统的向外转移。它也需要经济腹地,也要拉一大群城市做大规模,作成城市群的霸主。就像现在北京上海,哪一个不带了一群城市发起来。

看看现在经济都集聚到了哪里去了,都集聚到城市群了。离开几大城市群的城市,还有什么经济可以言?离开发达的城市群都边缘化了,还有更严重的弊吗?

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位居全国第三,与欧洲德国全国总人口相差无几。国土面积也很大,位居全国第五位。作为一个人口和面积大省,经济社会发展过度集中成都,其他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完全与成都不在一个数量水平,这种畸形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定程度制约了四川省的发展水平。对于有一个人口、面积相对较小的省区而言,城市首位度较高,有利于发展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发展合力。但对于人口和面积均较大的四川省而言,急需培育一至两个次级中心城市,带动全省不同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省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成都在全国经济社会格局中,可圈可点的成绩很多,值得中西部地区其他城市学习。但由于成都发展条件如经济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以及区位和政策等方面是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这也造成了各种资源、资金和人才等出现了“累积循环效应”,各种要素不断向成都集聚,成都也很快进入全国新的一线城市。作为中西部地区的明星城市,成都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同时也会整个西南地区发展起到一定程度推动作用。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成都的“虹吸效应”也会进一步强化,近期对全省的资源、人才、资金等吸引作用会大于辐射作用。为此,四川省需要立足长远发展考量,应处理好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积极培育次级中心城市,解决全省人口和经济过度“一级化”的问题。其实,我国经济社会相对较好的省一般均有两个以上相当量级中心城市,比如广东省的广州与深圳、福建省的福州和厦门、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江苏省的南京和苏州、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总之,四川省不能以成都市进入所谓新一线城市而沾沾自喜,需要在发展好成都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几个次级中心城市,形成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才能实现由人口大省进入经济强省的行列。

三、新一线城市郑州的房价还会再涨吗?

我2008年10月来到郑州,那时候在陈寨住,来之前在东莞打工,感觉就是陈寨和东莞的城中村一样乱,但是陈寨西边的房子真的比东莞便宜,4000多吧,可是我也没有钱,也没有想过在郑州定居,当时还想着打打工回老家生活呢,就这样,在陈寨开了一个小服装店,和老婆还有11个月大的儿子挤在出租屋里过了2年,顿顿白菜面条冬天冻的要死,以前一直在东莞,那里热,到郑州真的觉得冬天难熬。

这样过了两年,城中村流动人口多,当年房租也便宜,还有我爸帮忙,挣了一些钱,后来看到认识的人买房子了,老婆也想住在郑州,就在老婆的督促下也去看房,

2010年准备买,那时候南三环的橄榄城也就5000多吧,因为钱不够,准 把结婚时老家的婚房卖了来郑州买,结果当误了时间,2011年限购令,外地户口不让买并且越是限购越是涨价,只好匆匆忙忙买到了南龙湖,这里不限购,还便宜,当时真的对自己没有多大信心,觉得贷这么多钱怎么还啊?不过,现在看了,是我多虑了,买了龙湖的房子后,市里面的房子一个劲的涨,龙湖的倒是不长,到了2016年,龙湖的房子像是坐了火箭,涨到了近1万一平,并且龙湖镇有华南城,锦艺城,世纪公园好几个购物中心,还通了地铁,越来越好了,虽然2018年限购,但是四环正在修高架,路通则价涨,国道310也要从小刘桥南边修建,这也许就是五环了,以郑州这样的发展势头房价还会稳中有涨的持续下去。

分享一下我的观点:从1998年来郑州上大学,一恍二十二年过去了。从2004年入手第一套房,见证了郑州房价从开始的均价一千八到现在的均价一万八的火箭式的窜升。郑州市的房价上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郑东新区的横空出现,带动了东区的发展,郑州市的房价也从最初的二千左右一下子上升到四五千的水平。随着顺驰,绿城,绿地等一批优质的企业进驻,郑州市的地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区优美的环境,高端的配套,吸引了全省的高端业主来此置业。郑州的房价迎来了第一波高潮。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郑州的楼市也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一样陷入谷底,很多地产商资金出现问题,市场上很多楼盘烂尾,在08年底国家推出了四万亿大基建计划,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随着去库存的政策扶持,郑州的房地产产价格也开始迎来第二波。郑州房价在2012年开始突破万元。郑州的房价真正的突破是在2016年上半年,随着郑州被定义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上升为全国新一线城市,这个时间点楼市全面爆发了,各个新区层出不穷,航空港实验区概念利好也随之呼之而出,全国五十强开发商带着大量资金满郑州的跑马圈地,各大售楼部人头涌动,能够排到一个房号是当时许多郑州人最大的心愿。郑州市多个在售楼盘突破最高价,北龙湖甚至出现了均价七八万元的豪宅。随着国家对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郑州也开始了限购,最高领导人房住不炒的理念被坚定的执行。郑州市的房价也开始出现了松动,近期随着经济的低迷与疫情的双重打击,市场上开发商再次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许多开发商纷纷坚持不下去了,一些本土开发商一些项目停工,交房的项目品质严重缩水,业主频频维权。随着潮水逝去,郑州的房价还能走多远?郑州市在2019举行了全国11届民族运动会,随着浙江过来的徐立毅书记的带领下,郑州市的市容市貌进入了一个新台阶。各种硬件设施不亚于任何一个一线城市,但郑州有他自身的硬伤。郑州市没有一所985高校,唯一的一个211高校郑州大学在全国也没什么知明度,高校的缺失,使这座城市吸引不了高端人才,郑州市的人均工资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偏低的,在中部,他没有武汉有那么多高科技企业,又比不上西安的文化与商业底蕴,没有什么大的企业,末来发展的空间有限。郑州的房价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太大起伏,四环外的远郊房,荥阳东,绿博片区,航空港区,各个新区的房价都将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核心的三环内刚需盘和东区的优质改善盘和白沙板块会在这一轮调控中不降反升。郑州的城市发展期已经过,仅靠区位的地理优势与内陆航空港经济是带不动房价的上涨。这个城市需要有文化底蕴,需要经济活力,需要融入国际多元化元素,需要包容更多的年轻人,这样才 真正崛起。

Hash:e4a2c2bad81f098da202d5623d83c1fef206752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