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乡村文化?
我对发展乡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和经验总结: 主流“乡村文化观”的反思: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文化理解大多依据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从功能角度进行分类,并进行研究,我认为这种西方思维实际上将乡村文化当做异文化来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肢解,很难触碰到中国乡村文化的内核;
乡村文化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我会把乡村文化系统看作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个部分是有机联系且动态变化的,因此从事乡村文化工作必须带着情感去做,要亲身投入进去,与文化形成一体,共同发展;
乡村文化的具体状态可用阴阳理论来进行判断,封闭、保守、排斥、冷漠、风俗败坏、集权.....可为阴,开放、包容、接纳、热情、邻里互助、民主.....可为阳,判别清楚阴阳关系,便可遵循扶阳为纲的原则,进行扶正祛邪,实现阴阳的平衡;
乡村文化可从精(形)气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精为文化的表象,为一切能看得见,触摸到的文化形式,如祠堂、庙宇、戏台、碑文、古书、歌谣、戏剧、舞蹈、老物件等,气为文化表象的功用及影响,例如古建承载了社区的公共生活,碑文延续了祖先的意志,戏剧是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呈现载体,神为文化形式所承载的社区精神和价值内涵,如祠堂代表了族群的凝聚和对祖先的尊敬,庙宇体现了居民对自然和灵活的崇拜和信仰,分清楚文化的精气神,便可以知道从哪里入手,关注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加深干预效果,使得文化工作更有深度和意义;
用五行理论来建构乡村文化的系统: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系统化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模型,用在乡村文化方面也非常实用。乡村文化形式多样,又存在不同的地区差异,因此如果从表现形式入手,按照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短期内会摸不着边,长期深入进去也会纷乱复杂,摸不着头绪,更会被复杂的社区关系所干扰。
但从五行理论来看,文化的最关键承载者和拥有者无非是人,人群大致可分为儿童、青年、中年、妇女和老人这五个基本人群,根据其特质和社区功能,相对应地分别为木、火、土、水、金,从家庭层面,便可以快速建构家庭五行,从社区曾经可以建构社区五行,相应不同的文化形式也可归入其中,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人群之间亦然然, 文化之间也是如此,便可对症下药分别找出相应的对策;
从具体的实践经验来看,社区组织的培育、公共文化空间的修复和建设、文化传承和教育都是所有社区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此外有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发展乡村文化,必须首先给乡村文化解绑,避免一上来就用封建糟粕、封建迷信、先进落后等评判思维对文化进行简单粗暴的划分,最好是先沉下心来,抛开偏见,向乡村文化虚心学习、体会、实践、反思然后再有所改变,这样才不会打着发展乡村文化的旗号去大肆破坏乡村文化。
以上几点思考是笔者这十几年在家乡及数十个乡村开展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所得,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常竹青)
Hash:c7ff622a0fad3954c85e9c5c1fc6c9d763d2eb3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