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新闻稿标题怎么写?
导读:旅游景点新闻稿标题怎么写? 新闻稿件需将宏观稿件与什么结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中我们能够认识 到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双美丽的眼睛可 以给人以美感;一双幽若深潭的眼睛,可 以让人思绪万千。同样,新闻标题作为报 纸的眼睛,要起到的新闻传播的效果,必 须做到新颖、传神、醒目、引人入胜。
新闻稿件需将宏观稿件与什么结合?
感谢邀请!
戈公振先生曾指出,新闻是“发生事件之报告,但于报学之处置上,有散漫而不明显之憾”。这意味着,每天发生的新闻事实都不可能全部被收录选用,必须要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稿件的选择对于媒体的意义非同寻常,它能体现该媒体的政治方向,维持媒体的正常运转,保证新闻报道的面貌与质量,并且创造媒体特色。因此,新闻编辑从事选稿活动,对新闻稿的鉴别选择技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选稿技巧,通俗来讲就是媒体编辑对新闻稿件进行取舍的方法,把不符合要求的新闻稿件剔除于编辑之外的方法总结,主要从“舍”、“拣”、“养”、“读”、“疑”五个方面来体现。具体的方法技巧如下:
一、在流程层面要有“舍”的技巧
如何才能做到最全面、最权威、最及时的报道?从新闻流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选择——稿件修改——标题制作——稿件配置——版面的编排与设计。其中稿件的选择是基础,其他环节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选稿这一环节的质量制约。因此,新闻编辑在这一环节要掌握好“舍” 的技巧,选取精华,舍弃糟粕。只有选出稿件中的精品,才能保证该环节的质量,提升媒体的品牌。
(一)初选快速把关
初选又称为“粗选”,是编辑对新闻稿件的最初的也是最“粗糙”的挑选。一般要求对所有来稿进行通读和分类,根据对新闻稿件的一般性选择标准,挑选出合适的稿件。一篇适用的新闻稿,既要有好的内容,又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就是要符合几个基本的条件:真实、准确、简练、生动、具有新闻价值、符合报道需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新闻编辑对稿子的抉择往往是瞬间的抉择,因为所有的选稿标准不是一把把尺子,可以让人拿着去逐一丈量每篇稿件。所以,在一目十行的粗略浏览过程中能够迅速抓住编辑的眼球,吸引他的注意力,这篇稿件才能顺利通过初选。
(二)复选择优录取
复选又称“精选”,是编辑部门对于入选的新闻稿件的第二次也是较“精致”的挑选,一般来说,经过复选过的稿件就可以刊发了。新闻编辑要按质量优劣选稿,而不以人取稿,不可因人“舍”稿。来稿的作者中,有专家名人,也有无名小卒,新闻编辑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作者,坚持“一碗水端平”原则。当今社会,各家媒体之间竞争激烈,都抢着报道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各尽其能。这时候,编辑就必须学会从大量形形色色的稿件中择优录取,这样才能体现媒体的质量和特色。
(三)排序法定选
经过初选和复选,编辑就要对挑出的稿件进行最后一次筛选,确定哪些稿件可以采用,哪些要被淘汰,以及如何根据稿件安排版面。新闻变动的发展稍纵即逝,因此,选择什么稿件,甚至哪些稿件的刊登符合读者的需求,这都需要及时的了解。排序法简言之,就是通过调查受众关注的新闻方向对新闻内容选择进行关注度排序,了解受众对信息需求的期望方向的方法。新闻编辑在选稿时,可以带有倾向性的去选择排行靠前的一些新闻内容,通过这种排序的方法可以更合理的进行稿件选择和分配,实现受众满意和媒体竞 的双赢。
二、在内容层面要有“拣”的技巧
(一)抓住一个“新”字
人类的不安或恐惧来自对周围事态的不确定与无法知晓,具有新意的新闻可以向受众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信息,使他们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所以,新闻编辑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在选稿时要紧扣一个“新”字,即稿件内容要新近,稿件报道模式要新鲜,稿件写作文风要新颖。新闻事实越具有新意,对受众就越具有吸引力。
首先,稿件内容要新近。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的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事情发生的时间距离新闻报道的时间越近越好,应最迅速、最及时地把最新鲜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对于所发生的事实的新闻稿件的选择,越近的也就越具有新闻价值和选择的价值。新闻的内容除了要有新鲜感,还要有较大的信息含量。编辑应该挑选那些新近发生的、有现实意义且为公众所关注的新闻,对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和要点加以解决。特别是读者未知而欲知的东西,有助于消除读者认识的不确定性,满足其好奇心、求知欲。
其次,稿件报道模式要新鲜。即新闻编辑选稿应该从原来的“机关味”浓转为“新闻味”强。对于以前的报道来说,由于党报体系的影响,很多新闻报道都带有很浓的“机关味”,可读性差,外加很多行业信息的专业术语等,新闻稿无形中过于生硬,使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解渴”,许多读者不爱看。因此,新闻编辑在选稿时应全方位考虑,选择实用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稿件。
再者,稿件写作文风要新颖。在信息化时代,媒体获得独家新闻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以独特的新闻视角解读新闻却是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法宝。新闻“怎么说”比“说什么”显得更为重要。在平常的选稿中,新闻编辑要非常注意那些贴近生活,服务受众的稿件,把受众满意当作选稿的标准,力求做到生活气息浓一些,人情味多一些。例如,2007年中国的CPI持续走高,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媒体关于物价上涨的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关于各地抑制物价上涨措施、地方政府关注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问题的报道也连续不断刊出。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参考报》却选用了一篇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抓住新闻点。2008年3月7日,《经济参考报》在1版头条刊发了《高物价下没有真正的赢家——不同人群面对物价上涨的心态》,分别从“从事种养的农民发财有点心慌,加工企业笑不起来,消费者感受真正压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在高物价下没有人真正获利。这就显示出报纸在稿件选择方面的独特性。
(二)抓住一个“实”字
真实性是判别真正新闻的准绳。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指出,新闻应当正确地予以报道,至少在人力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力求正确,才不致于引导社会大众走到错误的途径上去。实事求是是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取信于民之根本所在。实事求是的对立面是弄虚作假,哗众取宠。假新闻会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究其原因,从编辑角度来看,有些是由于客观上难以识别,但也有些是由于主观上的猎奇心理造成的。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负责态度,才能有效地抵制假新闻,维护新闻媒体的信誉。新闻编辑选稿紧扣一个“实”字,是选稿中去伪存真,突出亮点的重要 考因素,也是在“拣”稿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新闻稿件是否真实;二是所选稿件是否对解决社会问题适用。因此,通过对新闻源的扣“实”法选稿,在无形中杜绝了假新闻的出现,使新闻报道更加公正、准确。
(三)抓住一个“深”字
当今的受众对于热点事件的真相抱有极大的探究热情,并不满足于人云亦云,浮光掠影式的报道,而是喜欢看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发生演变的过程。现在的媒体时兴深度报道和专栏文章,其目的就是给人一种“深”字。深度报道注重宏观思考,敢于触及矛盾,着眼于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那么选稿怎样紧扣一个“深”字呢?一般而言,一篇报道是否有深度,大多要从事件的完整形态来考察,即从深度、高度、广度来考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交代清楚这些东西是一般新闻稿的基本要求,还不能满足于让新闻编辑眼前一亮。深度报道不仅仅要有这些,它还要求围绕这些基本的要素进行充分拓展,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穿插的广泛跟踪,透过现象深入解析本质。
三、在报道时机上要有“养”的技巧
新闻的时效性很重要,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发稿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但是,“及时”也具有相对性,不能因为抢时间而忽视新闻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有些新闻需要在某个时机报道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平常时候一条表现某地旅游市场混乱的新闻可能比较普通,但如果马上到旅游高峰期的话,这条新闻就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因此,一篇有价值的新闻稿对社会影响如何,不一定是要抢发,而是要看准报道的时机,最大化地发挥新闻传播的效果。这就要求新闻编辑选稿时不仅要会“舍”新闻、“拣”新闻,更要会“养”新闻的技巧。
四、在受众层面要有“读”的技巧
受众是新闻传播直接作用的对象,需要则是刺激主体行动的决定因素。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前提的,如果媒介刊播的新闻不符合受众的需要,受众不愿读、不爱听或不喜欢看,新闻报道的导向功能和经济效益都无从谈起。因此,新闻编辑在选择稿件时,不仅要考虑事件本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受众人群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准确的受众定位是新闻编辑选稿针对性的保证,因为新闻编辑必须要清楚新闻稿让谁看,为谁服务,受众群体是哪一类人群。只有紧紧抓住各个特定层面的受众群,才能有目的的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把他们的眼球牢牢的吸引到新闻报道上来。
(一)角色定位投入法
新闻从业人员与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新闻越平易近人,越尊重人,那么它的教育效果和传播效果就越好。角色定位投入法就是新闻编辑为稳、准、快地捕捉到优秀的新闻,在选稿的过程中将自己设想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结构、不同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受众层,通过这种“心临其境”的角色体验方式进行选稿,以求稿件的选择更符合受众的兴趣和需要。就像朗文公司的编辑须知中规定的其中一条:“好编辑永远把读者放在心里”。新闻编辑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更快的进行稿件的选择,同时也可以避免日常稿件选择时的读者受众断层现象,使稿件的选择更合理,更全面。
(二)兴趣求同分析法
尽管媒体的受众不尽相同,在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知识方面的需求却 是一致的。事实表明,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和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信息,是受众的共同需求所在。但是,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不同、职业不同的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新闻编辑应该全面地、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受众需求。
关于兴趣求同,是指大多数受众对某些新闻信息所共有的兴趣,通过对大多数受众的兴趣分析,使选择的稿件关心受众所关心的,思考受众所思考的,达到受众的需要。具体的分析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求近心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为在中国举办,所以中国人比外国人更关注;因为在北京举办,所以北京市民比其他城市的市民更关注。这就体现了受众看新闻有一种“求近心理”,即受众对于自己感兴趣或比较接近的新闻容易产生亲切感,并给予更多的关注。谈到求近心理,新闻编辑选稿要特别留意,不仅要关注地域上的接近,更要贴近受众的心理,能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新闻稿件必然会是新闻编辑的首选。
二是工作生活的影响。受众的新闻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受众群体会有不同的新闻需求,对媒体传播的内容也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不过也不全是如此。在参差不齐的多元化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同的受众往往会对同一信息产生共同兴趣,比如股民关注财经新闻,政府工作人员关注时政消息,学生及老师更多的关注教育新闻,都是因为新闻与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三是个人的阅读习惯。受众阅读习惯体现着受众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情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和饱满的热情,比如有些受众喜欢沧海桑田的市井故事,有些喜欢闲适轻松的幽默笑话,而有些则喜欢深沉严谨的文化名流访谈等。
综上所述,受众的需求有共性,也有个性;有历久不变的一面,也有与时更新的一面。因此,新闻编辑要成功地选择适宜的新闻稿,必须增强受众意识,学会分析受众的兴趣,从受众的阅读角度去“读”出需要的新闻信息,满足受众需要。
五、在媒体需求层面要有“疑”的技巧
媒体因素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媒体的性质、层级、属地、载体、物质条件,以及面向的行业和领域,传播的范围和时间等。这些因素不同,新闻报道的任务、要求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新闻编辑在选择新闻稿件时,要考虑媒体自身的个性,从媒体自身的这些因素出发,扬长避短。媒体风格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其明确的媒体定位和受众定位。媒体个性一旦形成,对新闻稿的选择也就具有了制约作用,而且新闻稿同质化现象也可以避免。因此,对于媒体的需求,新闻编辑不仅要学会“疑”,更要善“疑”。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如《南方日报》的定位是“高度决定影响力”,凸现的是其高级主流大报的稳重身份;而《南方都市报》的定位是“做中国最好的报纸”,强调的是其专业精神的张扬和激进。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媒体不同的栏目结构与选稿思路。任何一个媒体都难以满足所有受众的所有需求,只能有所侧重。比如,日报则侧重于下午、晚上发生的新闻,晚报却侧重于上午发生的新闻;综合性的报纸侧重于满足广大受众对新闻的共同需求,而专业性报纸则侧重于满足特定受众对某一专业的新闻需求。除过报刊媒体,其它传播媒介像 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同样也有各自的媒体特色。因此,作为新闻编辑,必须在考虑不同媒体的受众需求的层面上根据各自的风格特色选择合适的新闻稿。
各媒体的具体任务不同,受众对象具有差异性,都会在对新闻稿件的选择中反映出来,即便是奉行同一政治方针的媒体,因具体任务,读者群的不同,对新闻稿也要按不同的取舍标准予以选择,稿件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各媒体选稿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小结
稿件的选择是一次重要的把关行为,是保证新闻媒体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编辑工作是整个新闻媒体的司令部和灵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且加大了对审美情趣、视听兴趣、欣赏水平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这就使得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说,选稿无疑就成为了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掌握好新闻编辑过程中一般的选稿标准,更要注重技巧性选稿,针对新闻流程、新闻内容、报道时机、受众需求和媒体需求,有技巧地进行选稿,以确保优中选优,精中选精。
Hash:eff15fdf871e8464925dbacb3183a675bcd85dd9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