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是如何及时获取各地消息的?

古时候的帝王治理天下,他们确实要及时获取各地的消息,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或者微服私访,或者阅读文臣武将的折子,以及主持朝议。

事实上,传统社会往往没有太多的突发事件,对信息的速度,事实上没有太多的要求。

当然了,边关烽火是不能耽误的,也就是说除了军事通信需要八百里加急之外,其他的信息往往可以一层层地往上传递,迟早都会传到皇帝耳朵里,快则几天,慢则几个月,这个不会影响皇帝的决策!

在谈论皇帝获取消息之前,咱们先说说一个关键点:奏折!

事实上,在清代,官员们给皇帝的报告有两种。

一种就是报告例行公事,如财政的收入支出、军营的管理操练等。

这种例行公事的报告叫做题本。

这个东西往往要先送“通政使司”衙门收取,再由通政使司的官员报往内阁,由内阁官员处理后,再选择要点汇报给皇帝。

例行公事之外的公私大事,则用奏折的形式直接向皇帝陈述。

并不是所有的大小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上奏折,它有级别和职责的限制。

据说,清制规定:中央各部院的堂官及科道言官,地方上的文职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还有各种武职将军、都统、提督有权上奏。

举一个例子!

比如,清代高级官员向皇帝奏报公私事宜时,使用的上行文书,又称奏帖。

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为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控制和及时了解地方情况,特别允许他的亲信官员用“密折”奏报地方事务。

后来雍正当皇帝,他就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奏折就逐步成为地方官员向皇帝奏事的主要文书了。

由于奏折文书所独有的撰写、呈递、运转、拟办等严格的制度,使其始终被作为最机密的文书使用。

清代奏折起源于顺治和康熙朝,康熙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秘密奏折至今,尚存有清代朱批奏折70余万件,录副奏折八九十万件,是研究清代历史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整个康熙朝,回缴官员朱批奏折的数量最多。

据说,这些材料现在还藏在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里面。

根据这些奏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康熙朝政治的各种面貌,以及康熙是如何精心管理国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掌控以维护中央皇权的。

咱们可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李煦是皇帝的宠臣,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江南地方官员们对品级不高的李煦十分敬重。

有的时候,地方巡抚大人的折子都通过李煦代交,而康熙的旨意,也往往是通过李煦向江南地方官作口头传达的。

有一次,李煦刚到江南苏州,就给皇帝上了一个折子!

这个奏折,表面上是与民生有关的晴雨折,实际上是要讲地方稳定情况的。

他在奏折上说:“扬州地方,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已得冬雪,明年春熟,可以期望。至于扬州、苏州近日米价,上号的仍一两之内,次号的仍九钱之内。

人情安贴,地方无事。”

奏折里面讲的“人情安贴,地方无事”才是这个奏折的重点。

所以康熙十分注意,他朱批道:知道了。

皇帝还特别交代他:“亲手写的折子,打发回去,恐途中有所失落不便,所以不存了。

你还打听了什么话,再写来。

皇帝最后还强调:要“密之,密之”

也就是说,康熙特别提醒李煦,他的折子还需要提高保密程度,不能出现半点纰漏。

由此可见,奏折是后发展起来的官方文书,在此之前,地方官有事禀报皇帝,如果是地方公事,用题本。

如果是个人私事,则用奏本,前者盖官印,后者不用印。

两种文体 交由朝廷的“通政司”衙门进呈,在皇帝阅读之前,已先由有关官员看过,因此这两种文体的奏章,是公开的,不是只有皇帝拆阅的秘密奏疏。

这样的文书,有些事情官员可能不便跟皇帝直说,皇帝想知道的事情,往往从这样的文书中得不到,不利于下情上达。

这本是明朝制度,清朝沿袭以来,皇帝感到非常不便。

据说,在顺治年间就产生了一种文书——秘密奏折,但今天见不到实物,不能证实。

而在康熙三十二年,它已确实存在了。

想当年,苏州织造李煦,奏报苏州久旱逢甘霖、粮价和民情的折子。

康熙看完奏折后,他用朱笔批示:五月间听说淮徐以南,民心慌慌,两浙地方可能不稳定呀!

我夙夜焦思,睡不着,吃不安,但有南方来的人,必问那个地方的详细情况,看完你所奏之事,这才放心了。

康熙后来还叮嘱他:秋收之后,写奏折来。

“凡有奏折,万不可与人知道”。

由此可知,不得让第三者知道的奏章,是秘密的,不是题本。

雍正时期,奏折的运用范围扩大了,可以说雍正皇帝是消息最灵通的清朝皇帝了某些比巡抚大人小的地方官也可以直接给皇帝上折子,比如粮盐道杜滨、宁夏道鄂昌,云南驿盐道李卫、浙江杭州知府大人,山东兖州知府大人。

还有湖广郧阳府同知廖坤、山东沂州营副将杨鹏等等,这些地方文武官员也有资格直接给皇帝上书。

事实上,这些道府的同知、副将都是朝廷的中级官员,而用雍正的话说:道府等官员,虽是小臣,品级卑微,无向皇帝奏对的资格,他们能上奏折,是自己特给的恩宠。

这些人或者与雍正有特殊关系,或者为亲重大臣的子侄,或在引见时获得皇帝的青睐,因而得到了给皇帝书写奏折之特权。

当然,由中央派到地方的常设官员,如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各处巡监御史等地方大官,更加可以给皇帝上书。

所有这些官员给皇帝写奏折就是给皇帝送信息的意思,事实上,皇帝们就是靠着这些人来当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消息自然比较靠谱,也比较灵通。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Hash:7296be8217e54e9b4818c7777004b3ce8b714157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