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讲所里有什么?

导读:农讲所里有什么? 一、农讲所里有什么? 二、农讲所有啥特色? 三、广州农讲所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四、广州农科所是什么单位? 五、农讲所是谁提出创办?

一、农讲所里有什么?

农讲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番禺县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

农讲所旧址中,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并辅有《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展览,实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讲所的历史。我馆修复了番禺学宫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和光霁堂,设有《孔子与儒学》、《中国科举文化》、《广东各地学宫》等展览。同时,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举办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专题展览。这座宏伟的古建筑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两侧廊庑等组成。

二、农讲所有啥特色?

农讲所旧址始建于1370年,原为番禺学宫,明清时期是培养儒家生员和祭祀孔子以及先贤名儒的所在地,也是广州城区现存的唯一学宫。

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9次会议决定接受林伯渠、彭湃等人的提议,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毛泽东在此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恩来、彭湃、恽代英、萧楚女、李立三、阮啸仙、张秋人等21位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学员,在这里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与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革命斗争。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举办了六届。其中,第六届共培养了8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宣传农运理论,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推动全国农民运动发展。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农讲所教员和学员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

后来,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依据广州办学模式在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创办地方性农讲所,故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被称为“中国农讲所的母校”。

1953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建立,周恩来亲笔手书纪念馆馆名。1961年,它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广州农讲所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广州农讲所的历史价值实质就是中国当今成功的经验所在。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从这所农讲所培养出一大批的农运干部,走向农村,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实行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路线。

四、广州农科所是什么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隶属于广州市农业局。是广州市农业系统唯一的市属科研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从事蔬菜、鲜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选育、引进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种子测纯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农作物生化分析、农产品质量分析及农业环境监测,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服务,青少年科普教育,近年来广州农科所实行多种经营,开发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业、无公害农作物饮食业等项目。

广州农科所成立于年。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面象全国市场,客户群为中小型企业。****74人,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凭借专业的水平和成熟的技术。公司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以科学的管理手段,雄厚的技术力量,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适应市场,全面发展

五、农讲所是谁提出创办?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 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广州农讲所由林伯渠创办。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

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林伯渠建议,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委派彭湃担任广州农

讲所主任。农讲所每届时间定1个月,毕业后选派为农民运动特派员。

在兴办过程中,讲习内容不断丰富,讲习时间也逐渐延长。第一届共有学员38

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名,彭湃为主任。讲习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既开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如《帝国主义》、《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

《中国史概要》、《中国农民问题》等,也开设军事训练课程。军训时间占1/3。此

外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的现状及问题。学生毕业后须回原地,从事

当地的农民运动。

1927年3月,毛泽东在董必武等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了700多名学员。

3月7日开课。4月4日,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职员中有恽代英、方志敏、彭湃、周以粟、夏明翰等。毛泽东亲自参加学员的讨论会,指导学员下乡调查,通过实践掌握革命的理论。

学员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和参加镇压麻城县地主武装红枪会的反革命暴乱以及粉碎反动军官夏斗寅的武装叛乱的实际战斗,不仅学到了革命理论,而且得到了革命实践的锻炼。

1927年6月18日结业。学员们响应“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大革命”的号召,奔赴农村从事农运工作。这些人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为革命的骨干。

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农民运动骨干,中共中央农委拟定了《目前农运计划》,其中第6条规定“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为落实此计划,毛泽东亲赴江西、湖北、湖南,与三省国民党党部商议此事,得到三省党部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积极支持。11月底,毛泽东到武汉后,便着手筹办农讲所。

1927年1月16日,湘、鄂、赣三省党部联合推选毛泽东、陈克文、周以栗、陈荫林、张眉宣、李汉俊、王礼锡、袭式农等人为代表组成筹备处,着手工作,并将农讲所定名为“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筹建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过程中,毛泽东深深感到,根据全国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的需要,仅仅为三省培养和造就农运骨干是远远不够的。要迎接全国农运潮的到来,就必须培养更多的农运人才。于是提议扩大招生范围。毛泽东的提议得到筹备处其他人的一致赞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便联合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邓演达,通过他进一步取得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批准,遂决定将三省农讲所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该讲习所组建后,毛泽东曾在此所任何职?

河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研究事典》记载:

3月7日,毛泽东在武昌创办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任副所长(主持工作)。邢崇智等主编:《毛泽东研究事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066页。

而《光明日报》于1977年3月18日发表的刘征的题为《在武昌中央农讲所》一文记载:

筹建农讲所时,由毛泽东、邓演达、陈克文三人组成学校执行委员会,毛泽东是主任委员,邓演达是政治部主任……刘征:《在武昌中央农讲所》,载1977年3月18日《光明日报》。

重庆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国民革命史》的记载,则是另一种说法,写道:

在筹备工作大致就绪时,国民党中央考虑到要为全国培养农民运动人才,决定把这个农讲所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 讲习所”,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制,地址在武昌。该所实行委员制,常务委员是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邓演达任所长,毛泽东任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夏明翰为秘书,周以栗为教务主任,下设教务、训练和事务处。黄修荣著:《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13页。

上述三部著作,对毛泽东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任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个讲习所实行所长制,毛泽东任副所长;第二个说法是实行学校执行委员会制,毛泽东是主任委员;第三种说法是实行委员制,毛泽东是常务委员、副所长。那么,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

1977年3月1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在武昌中央农讲所》一文的刘征,于1927年2月,经毛泽东亲自主持考试合格,被录取到中央农民讲习所学习。1927年6月18日,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学习、战斗之后毕业。刘征:《在武昌中央农讲所》,载1977年3月18日《光明日报》。他当时是中央农讲所的学员,其记述应该说是准确的。

时隔几十年,刘征的回忆会不会有误呢?有的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让我们以曾在中央农讲所工作的张国基的回忆来印证吧!

1926年12月下旬,张国基从印尼回国到长沙见到了毛泽东。时过一个多月,毛泽东从武昌拍电报要他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职。他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后,毛泽东让他帮助教务主任办事,具体负责接洽教师和编排课程表等工作。因为安排教员讲课和确定讲课日期、科目等,都必须向毛泽东请示报告,所以,他每天都要多次与毛泽东打交道。他在回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有关情况时写道:

当时,毛泽东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农村工作。筹备农讲所时,由毛泽东、邓演达、陈克文三人组成学校执行委员会,毛泽东是主任委员,邓演达是政治部主任,下设教务、总务、训导三个处,由周以栗任教务主任,季刚任总务主任,陈克文任训导主任。见李捷、于俊道主编:《东方巨人毛泽东》,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216页

Hash:f149a14c1fcb02ccfa9fa04c0456ee5a21211f69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