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山景区山崩的动力和运动机制分别是什么

  一、形成翠华山山体岩崩的动力——地震
地震引发了潜在不稳定岩体的晃动,在地震力反复冲击震动下,进一步破坏了不稳定岩体,发生变形位移以至滑崩。潜在不稳定岩体沿着陡直破裂面与结构面快速崩落滑动,形成200多m高的崩塌壁,堆积约1。
  5亿m3的崩积物。部分崩积物填堵太乙河谷,形成堰塞湖大坝,部分崩积物顺结构堆积在崩塌壁前,形成山崩石海地貌。地震烈度是表明地震时,引起地面动摇的程度。依据翠华山地震的山崩遗迹,估算烈度约为10~11灾震范围,释放能量约大于1020尔格,相当7级以上地震。
  
从以上形成翠华山地震山崩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山崩有两个发育形成时期,即潜在崩塌体孕育时期和地震激发新生地貌形成时期。孕育时期经过漫长的地质时间,激发时期时间短暂,仅在瞬间就能够完成山体岩崩全过程,形成新生的山崩地貌景观。
  翠华山山崩和燕儿窝、甘湫池、盘道崩塌和大坪的崩塌,虽然都是由同一次地震作用产生,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过程和堆积地貌形态。


二、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的机制
通常,崩塌体受地震力脱离开母岩时,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运动方式有自由落体、跳跃、滚动和滑动4种。
  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以滑崩为主。潜在崩塌体在孕育发展过程中,受岩性、构造、地貌、风化等诸因控制,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时,潜在崩塌体顺着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以向河谷方向快速滑崩。崩塌体在崩塌壁前整体沉陷,形成约20m宽的陷落带,堆积有坠落岩块。潜在崩塌体向河谷运动的过程中,受河谷地形制约,大约分为两个整体运动:一是十八盘堵河的岩崩体,因河谷狭窄,崩积物水平运动距离较小,大部分物质填充在河谷里,形成200m高坝堆积;二是环湖西岸山崩堆积体,河谷较宽,沿倾向河谷结构面滑崩,潜在崩塌体各部位因滑移速度不同,形成不规则次一级滑崩阶梯状或台块状地形。
  由于崩塌体沿着倾钭结构面作近似弧形运动,故滑崩阶地面或台块面多倾向崩塌壁,并有多级破裂面,这些现象都是滑崩体运动遣留的证据。潜在崩塌体受断裂与节理影响,岩体破碎,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顺着结构面运动时,由于崩塌体内各岩石块体运动的差异性,造成块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和撞击,使岩块进一步破碎,故崩积物块石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棱角明显,孔隙大,基本无细颗粒物质填充。
  因堆积块石大小不一,往往受较大完整块石支撑或巨大块石震裂,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岩崩洞穴。
  山体在岩崩运动过程中,地表面的岩块受地形高差影响,势能很大,快速向下冲击力较大,因下垫地面起伏不平,受反弹力作用,地表面岩块震动发生弹性破裂,有的顺节理面破裂,有的犹如刀劈断裂,有的发生震动破裂,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崩裂石,随处可见,岩面震动裂缝交错如画,构成了山崩地貌奇异的景观。

Hash:2e549c8d6dde7ed472fccbd022c07457f86ba7b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