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民居景区 夕佳山古民居

导读:夕佳山民居景区 夕佳山古民居 1. 夕佳山古民居 2. 夕佳山古民居黄氏后人还有吗 3. 夕佳山古民居的资料 4. 夕佳山古民居简介 5. 夕佳山古民居导游词 6. 夕佳山古民居图片 7. 夕佳山古民居的主人 8. 夕佳山古民居的来历

1. 夕佳山古民居

1,蜀南竹海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2009年入选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蜀南竹海是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景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山竹海,天上人间”。是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集竹景、山水、湖泊、瀑布、古庙于一体,同时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竹文化、竹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李庄古镇李庄古镇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

3,七洞沟旅游景区七洞沟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距离成贵高铁长宁站约15公里。景区内有9D云海玻璃桥(跨度388米,高188米)、绵溪河大峡谷生态漂流、旱滑道(全长328米,高差188米)、桫椤谷、百年金丝楠木林、东汉古寺飞泉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七个洞崖墓群等。

4,夕佳山古民居夕佳山古民居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夕佳山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古建筑活化石。夕佳山风景名胜区距离蜀南竹海15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

5,老君山老君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川南地区最高峰,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四川山鹧鸪自然保护区,也是宜宾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夕佳山古民居黄氏后人还有吗

夕佳山民居的主人姓黄,是明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从湖北迁入四川江安县夕家山的。黄氏家族中没有一人仕途当官,都是从教从医经营土地。这一大家族富甲一方,乐施行善,口碑很好,每年春节都要给周边贫困人家送米送油;患病者可以免费就医取药;无钱上学的农民子女,可以入院内与黄家子弟一起读私塾…建国初期,这座民居充公为政府征用,先后为乡政府、县委党校等单位所在地,因此保存完好。

3. 夕佳山古民居的资料

  自然景观——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博望山、西部大峡谷、忘忧谷、筠连岩溶、筠连古楼山、八仙山、七仙湖、金秋湖  人文景观——李庄古镇、龙华古镇、流杯池、五粮液工业园区、夕佳山民居、赵一曼纪念馆、真武山古建筑群、僰人悬棺、丞相祠堂、华藏寺、大观楼、哪吒行宫、宜宾天池  三江名城游  市中区有宜宾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观楼。  市区滨江路三江交汇处建有“中国-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广场周围保存着宜宾古街区,古城墙,古城门,古牌坊是外地游客到宜宾的必经之地。  市区群山拥抱,金沙江、岷江穿城而过,在合江门与长江汇合。宜宾旧城依山傍水,背靠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佛教胜地文化古迹千佛寺,哪吒祖庙哪吒行宫坐落于公园翠屏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古建筑群分布在公园内真武山上..  十里酒城游  坐落在市区江北区域的五粮液十里酒城,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内有酒圣山、鹏程广场、奋进塔、安乐泉、世纪广场、东大门广场、酒史博物馆、财富宾馆等景点。  古镇李庄游  李庄镇距离宜宾市中区19公里,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4 文化中心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兴文石海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十大地质公园  佳山风景名胜区距离蜀南竹海15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  僰人悬棺主要分布于宜宾市珙县、兴文县境内,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  重点推荐的就是竹海,大峡谷,还有兴文石林  来宜宾就是看哈三江,看哈竹海,吃燃面,竹海的竹荪席,李庄的白肉这些

4. 夕佳山古民居简介

夕佳山古民居

  坐落在江安县城东南周坝乡铜盆村,距县城20千米,是目前保存十分完整且全国罕见的古民居建筑群。

  建筑群置立在一个蟹状山形的头部,座南朝北,南倚安远寨山脉,北临层层浅丘;四周森林竹木,林荫深处,粉墙黛瓦,丛林掩映。夕佳山原名锡嘉山,系江安世弟黄应江于明代万历年间,从湖北麻城入川,在此选址营建住宅,迄今的部分建筑还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清咸丰己未年(1859年)进行重建,清光绪年间及1930年又相继进行扩建,但未作大的调整,使整个建筑群更至臻完善。

  古民居建筑群房间共有123间,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系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的左右各为二进厢房。民居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它保持了宋明以来的民间建筑风格,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使之趋于柔和。

  贯穿了民居建筑的中轴线,既是建筑的主轴线,也是建筑格调的差异线。中轴线分左、右两部分排列,两部分建筑物体型近似,但其结构、装饰、功能却大不相同。中华民族有“左贵于右”的习尚,因此古民居中轴线左侧,工字厅、经堂、戏台、中客厅、上客厅、书房、琴房、怡园、枣园等庭园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建筑装饰多以垂花卷草,彩绘飞丹,雕梁画栋,玲珑巧致,格调非常高雅,是民居主人和士绅居住游乐之处。中轴线右侧是晚辈以及下人及下等客人居住出没的地方,有客厅绣楼、织布房、粮仓、厨房、马房、土牢、库房、酒、菜、醋作坊等,建筑格调比左边要低得多。

  民居的纵向布置则把地面和屋面筑成前低后高,构成具有多层次的不同落差的天井,达到有效地解决通风采光和排水的作用。

  建筑群中还设有五个防御碉,具有不同功能,均用石料筑成。

  古民居的木雕与石雕也十分精细,每个图案均有浓厚的意境。在花格棂窗、撑拱雀替之处彩绘飞金,饰以垂花卷草,为朴素的民居添上几分富丽堂皇。

  夕佳山古民居,素有“川南明珠”之美誉,其建筑群体选址、布局、结构、建筑设计等,均属古民居中的典型。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世界一流的民居建筑”和“古代建筑化石”。

5. 夕佳山古民居导游词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 。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 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 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 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6. 夕佳山古民居图片

意思是底蓬镇。属川南重镇,地处宜宾市江安县南乡腹地,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和仁和响水洞自然生态旅游交汇的中心地带。距江安县县城22公里,江(安)红(桥)公路横穿境内,是江安到广州、广西、贵州云南的交通枢纽。

7. 夕佳山古民居的主人

1 概况

夕佳山古民居坐落夕佳山镇,具体位置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江安县东南处。该地为川南浅丘地区,它的建筑古朴典雅,环境优美独到,是一座典型的川南封建地主庄园。该民居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开始兴建,随后历经了四百年的不断完善才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从整体上看,该民居为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达到1005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高达5146平方米。民居内共有123间房舍与11个天井。整个格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在院内绿意葱葱,古木生机勃勃,在院墙处也种植了楠木、竹子等各种植物,这些植物和白墙黛瓦相呼应,别有一番情趣。

2 选址

从选址上看,该民居非常讲究,其暗含易经八卦与堪舆风水学方面奥妙,其左侧可遥望“青龙”山,右侧远观可见“白虎”山,正面应对“朱 ”山,后背则依靠“玄武”山。根据当地传说,祖辈在修建这一民居的时候,特别请风水先生来指点。由于“玄武”方面的薄弱,原有的灌木被清除,全部改种桢楠,整个种植面积达到80多亩,成为四川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桢楠林。

鸟瞰夕佳山,穿斗式木结构的庄园建筑就宛如一只巨大螃蟹在山间悬挂着,正门前的水塘好比蟹口,而门内的两个水井好比蟹眼。在整个民居前远望,大大小小的山丘就如同小螃蟹一般,气势十分磅礴。

3 布局

夕佳山古民居建筑随着山体呈北高南缓之势而坐北向南,主次分明、结构紧凑。其建筑轴线明确,有着两横两纵四条轴线。那条正中的纵轴线是主轴线,正对着门前朱雀山,以大门——前厅——后厅为其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张开,开合有序,组成了一个个类似于用途各异的四合院。

其整个庭园间间相连,院院相通,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在中轴线往东是晚辈、佣人的工作和居住区,集东宾客房、粮仓、织布房、轿房、马房建于一体,建筑格调较为粗放,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4 艺术

夕佳山古民居建筑均饰以雕刻雕塑,描金绘彩,挂匾悬对。无论门窗、脊顶、斜撑、柱础、墙饰,还是木刻、石雕,制作都极具匠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琅琅书声的私塾、典雅逸致的亭台楼阁,还有那些富丽精美的雕刻艺术??夕佳山古民居都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卓绝的园林艺术景观及其百年的艺术沉淀向我们陈述着儒家修身齐家的人生哲学以及它往昔的辉煌,与此同时将旧时代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展示得淋漓尽致,也是凝固了家族宗法制度的礼仪和森严,值得更多的人来瞩目欣赏。

8. 夕佳山古民居的来历

四川宜宾!宜宾是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是全国十大竹资源聚集地之一,在全省14个竹产业发展重点县中,宜宾有7个县名列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目前,该市竹林面积已突破300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17.9%。

在4月3日召开的全市竹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上,宜宾宣布正式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市上下将围绕优势资源,分别在加强竹生态资源保护和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蜀南竹海生态旅游品牌、推动竹资源精深加工、深度挖掘和展示竹文化,以及深化开放合作上下功夫,推动宜宾竹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目前,宜宾正同步编制《宜宾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和《宜宾市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多个区县的竹产业将围绕重点领域,形成区域协调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围绕建设“中国竹都、最美竹海”的目标,宜宾正实施开展竹林增量行动、基地提质行动和宜长兴“美丽乡村百里竹翠风景线”示范行动等三大行动,按照“强二产、拓三产、壮一产”的思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竹产业全链条式提升。

宜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宜宾将新增竹林面积40万亩以上,改造低产竹林10万亩以上、丰产竹林50万亩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竹林面积达350万亩,竹林综合产值达300亿元。

Hash:146b26d650ccd462d4f1c0b212c9a619449454a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