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常常“卖身葬父”?挖个坑埋了不行吗
导读:古人为何常常“卖身葬父”?挖个坑埋了不行吗 古代大臣死后配享太庙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古人为何要“卖身葬父”?其实,这里面的原困很多,第一点是古人信奉死者为大,很重视殡葬仪式,因为儒家的孝道思想和周礼的延续,孝敬父母自然要严格遵循礼仪规范和伦理纲常,如果父母死后葬礼只是匆匆一埋,在当时就是有失孝道。第二点是想要挖坑埋人其实也很难,因为士地是一个大问题,是私人财产,大多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穷人根本没有士地,开荒也须经过官府同意,穷人是没有地去埋葬逝者的。第三是过去的殡葬仪式太冗杂,不是一般h能够承受得起的,所以就有了卖身葬父。
那是穷苦百姓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是孝心的真实体现,以现代人丧葬规格越来越高的心情来看待,能将亲人挖坑埋之吗?古人有卖身葬父之说,那现今是对孩子实施养成教育的好教材啊!
古代大臣死后配享太庙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哦,人死了以后,经过几年、几十年,后代帝王想起来,把他的牌位或者弄个塑像,摆放到太庙中去,享受帝王的祭祀。
能不能享受到帝王的祭品,许多人心存疑虑。
如果豹眼跟你说能吃到,你可能会不信,在这里也不方便讨论这个问题。建议一点,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至于说有多少实际的好处,他自己已经吃到了别人吃不到的东西,这自然就是好处。
对于后世子孙,究竟有啥好处,这个还真没有明确的规制。历朝历代都基本如此,但潜在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青龙元年(233年),魏明帝曹叡诏令夏侯惇、曹仁、程昱因功配享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这里有几个看点,这几个人为何在曹丕时期没有配享太庙呢?为何其他人没有呢?是因功配享太庙,其他人的功劳就不够吗?
景元三年(262年),郭嘉因功受到曹奂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难道郭嘉的功劳就比他们差这么多吗?
因此,功臣配享太庙这个事,还是政治的需要,具有政治风向标的作用。
对于配享太庙的人,本身就是死后莫大的荣耀,对其子孙没有具体、明确的好处。但是肯定的一点是,能够被新帝王立为配享太庙,就确定了这些人在新帝王心中的位置,其子孙后代的地位、待遇只会得到提升,而不会丝毫受到影响。
一朝天子一朝臣,配享太庙的人,都是朝廷以前的重臣、功臣,但只代表过去;配享太庙这一骚操作,就是后代帝王对前代功臣的肯定,自然会对其子孙格外的隆遇。
尽管是在提倡一种理念,让在朝大臣活着的时候为死后考虑,不要太过任性。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制,但福荫子孙,潜在的好处还是大大的。
就像领导的饭局,总是点明让某某人参加。你说吃这顿饭有啥好处吧,没有。还不如自己在家里吃点咸菜,喝碗稀饭。但大部分人还是屁颠屁颠地去赶场,话不敢说真的,酒不敢喝尽兴。说吃这顿饭实际的好处吧,还真没有。
但其潜在的好处就难说了,没有哪个老板或领导叫你去参加一个饭局,事先承诺,之后会给你多少好处。
但经常参加领导酒局的人,自然就是老板信任的人,将来的利益是可以预期的。
配享太庙这事,跟老板的酒局差不多。只是祖宗吃了大餐,子孙可能会得到好处。
因此,豹眼认为,配享太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必定会给子孙后世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历朝历代没有具体的规制,但绝对少不了的。
吃吃喝喝绝不是小事,活着的人如此,死去的人一样如此。没有实际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这样做得必要。
实际好处基本没有其实若以现代的眼光看,配享太庙没啥实际好处, 对于本人来说活着不可能享受那待遇,都死翘翘了啥待遇都白费,提升点下葬规格无非多占几米土地,多浪费点建筑材料,还能怎么样?清朝时候配享太庙的大臣都可以按郡王里下葬的,不一样埋土里出不来?
对于儿孙更没啥优待,那玩意不像爵位可以世袭,除了大祀时能混进太庙磕头,基本蛋用不顶。想当官你还得参加科举,想升官你还得苦熬资料,不小心得罪了皇家,祖宗的神牌就人家扔出来,你还得顶着唾沫去收拾残局。
对!你没看错,配享太庙也不是一劳永逸,稍不留神就会被扔出来。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把前一个皇帝跪舔舒服了,不见得下一个也觉得顺溜。别说只是大臣,明嘉靖年间大议礼的时候,原来庙号明太宗的朱棣都差点被扔出去。
就是面子好看估计很多人会问,既然没有实际好处,为啥古代那么多大臣削尖脑袋想混个配享太庙的待遇?这事如果细扯起来太麻烦,还好吐槽机是个擅长举栗子的人,咱们可以用现代的角度解释一下。
话说那驴牌(LV)挎包造型丑、颜色深,为啥那么多败家娘们哭天抹泪的非得买?单纯是因为它贵吗?错了!是因为那玩意稀有,没事就号称全球限量多少个,背上它对自己的逼格提升很高。
瑞士那些纯手工名表也是这样,不止价格爆炸,还得审核你的人品,有没犯罪记录,是否对社会做出过贡献。一套跟孙子似的申请流程后,再花几十万买块机械表。那20块钱的电子表它走得不准吗?那些钱拿去撸串它不香吗?为啥非得这么折腾呢?答案很简单,为了和别人不一样!而所谓配享太庙就跟这个道理一样一样的。
其实古代帝王和现代黑心奢侈品商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挖空心思琢磨如何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阴险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再以待遇来区别。然而总有一些人牛到就差一步登天,偏偏还可以继续立功,这时候你要咋办?总不能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吧?
在经过长期观察后,帝王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衣食无缺、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失去最高权力追求后,要么变得颓废无比,要么开始追求虚荣。这就好办了,要面子嘛!我给就是了!
那么什么是最大的面子呢?华夏人最重视两样东西,一曰戎,二曰祀,打仗这玩意风险太高,还是在祭祀上想办法吧!于是逼格奇高的配享太庙就新鲜出炉了,从此大臣们蜂拥跪舔。
太庙那恐怖的逼格那么太庙祭祀的逼格到底多高呢?这么说吧!无论明清,太庙都是重中之重,永远排在祭祀三个等级的最高位,称之为大祀。大祀的礼节虽然各朝有不同,但是天子亲祀绝对没跑,除非极特殊情况才能请假。
如果只是天子参加还不是规格高,祭祀太庙还得有专门的祀官负责喊,上什么酒要喊,上什么肉也要喊。天子还得亲自上表烧掉,向祖宗报告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请祖宗保佑之类。
当然,这也不算太过份,最恐怖的是百官中还得有人陪祀,一般品级不够的还没资格,吐槽机之前就写过明朝一个倒霉四辅官因为判死刑被朱元璋取消陪祀的段子。这帮陪祀的全程得在底下跪着,到节骨眼儿上还得行礼,这逼格可就不得了啦,等于后世满朝文武精英给叩拜,在下面必然爽翻天啊!
总结起来吧,所谓配享太庙其实并没有实际好处,只是皇家代为供奉时享、荐新,再加上文武官员祭拜,面子上好看而已。这是一个典型的荣誉头衔,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只是古代重视祭祀,所以显得很牛。扯淡完毕。
Hash:430fc7ab66511f907bf90c452e1ed6b8ac0066c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