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历史文化创意遗址公园在哪里?

可以这样讲,宋夏永乐大战的惨败直接把宋神宗赵顼气死了。永乐大战爆发两年多后的公元1085年4月,年仅36岁的北宋第6位皇帝赵顼病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场把宋神宗赵顼气死的宋夏永乐大战,就发生在我们榆林市榆阳区与横山区交界的无定河两岸,当年,那可真成一条“血染的河流”。

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次调研,不是为了议论历史的孰是孰非,而是想通过深挖历史,呈现历史,思考历史,活化历史,条分缕析,来说明宋夏永乐大战与今日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内在关系。

让我们的调研就从宋夏永乐大战爆发的100年前说起吧。

李继迁叛宋

公元982年,李继迁19周岁。

公元963年,李继迁出生在我们榆林市横山区无定河边的党岔镇。那时,这一带称作银州。

继迁是个注定要成大事的孩子,史载,他“生而有齿”。

李继迁是党项人,唐末,其先祖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受赐李姓,受封银、夏、绥、宥四州地。

银、夏、绥、宥四州是后来李继迁三代人创立西夏王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党项李氏创立西夏王朝的发祥地、大本营和总后方。而这四州之中的其中三州,在我们榆林。

银州,北周置,治所故址在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辖境相当于今天的榆阳区、米脂县、佳县及横山区东部地区。

夏州、北魏置,故址在我市靖边县北统万城。现在的横山区西北部、靖边县东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杭锦旗属夏州管辖。

绥州,唐武德三年(620)置。辖境相当于今榆林市绥德、子洲、吴堡、清涧等县及子长县部分地区。

宥州,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海市和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一带及我市定边县东北部、靖边县西北部一小部分区域。

唐末党项拓跋思恭从青海率部内迁至我们陕北榆林,因镇压黄巢起义受封定难军节度使,经过五代时期50多年的苦心经营,党项李氏已成为盘据在我们榆林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地方割据势力。中国历史上,唐、宋王朝之间有过一个大分裂的纷乱时代,即“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50多年间,“定难军节度使”这一统领银、夏、绥、宥四州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均由拓跋思恭后人世袭。拓跋思恭之后,第二任:李思??ㄋ脊У埽?坏谌?任:李彝昌(思恭孙):第四任:李仁福(彝昌族父);第五任:李彝超(仁福子);第六任:李彝兴(彝超弟),以上历任定难军节度使,五代时先后附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这里反复论述,是要说明党项李氏与我们陕北榆林这块土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这样讲,是陕北榆林这块土地成就了党项李氏。党项李氏深耕我们陕北榆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拓跋思恭立足陕北(唐末);第二阶段:党项李氏6任定难军节度使,四代人世袭我们榆林,并在榆林站稳脚跟,割据一方(五代);第三阶段:党项李氏图谋建国,并经过三代人在以榆林为中心土地上的杀伐征战,建立西夏王朝。

而建立西夏王朝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宋夏永乐大战发生的100年前,公元982年李继迁的叛宋。

李继迁这个在我们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出生的“生而有齿”的陕北后生(横山人,原籍青海),是一个有鸿鹄之志、有血性和杀伐之心、有坚定目标(建立西夏国)的银州少年。他从19岁在榆林抗宋,到41岁战死,身经百战,越战越勇,他所发动和经历的战事,百分之八十发生在我们榆林(银、夏、绥、麟、府州)这块刚强的土地上。

李继迁有着怎样的身世呢?《 史》记载:他的高祖是拓跋思忠,思忠是拓跋思恭的胞弟,唐末跟着他哥哥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打仗特别勇敢,战死后唐僖宗追任他为宥州刺史。他的曾祖父李仁颜,官职是银州防御使,就是银州的军事最高指挥官。他的爷爷李彝景在五代后晋时又继承世袭了银州防御使这一职务。他的父亲李光俨在后周时继续继承世袭了银州防御使这一职务。可见李继迁与银州渊源之深。

李继迁祖上不仅几代世袭银州做官,他自己做官也早,他11岁(974)时,就被北宋任命为“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

那么李继迁这个11岁时就在北宋为官的银州少年,为什么要叛宋呢?事情还得从982年说起,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是李继迁的叔伯哥哥李继捧。他没和他的弟弟李继迁商量,就举所辖银、夏、绥、宥四州八县实质性归附宋朝(原来是名义上归附,独立性强),继迁坚决反对降宋,苦劝哥哥继捧,继捧不听劝,干脆附宋入朝,举家迁往当时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去享受荣华富贵。临走前还教导他弟弟继迁说,你在党岔的银州老家好好守着,哥到外边去干一番事业。但宋朝皇帝不放心,随后又下诏令李继迁及党项李氏其他族人也到开封去。血气方刚的李继迁岂肯服从?这位“勇悍而有智谋”的横山后生,当机立断,立即窜据山野,从此踏上了20多年拒宋自立的曲折道路。

继迁离开党岔银州的一幕十分惊险,皇帝下诏后,银州已封城,继迁出城已十分困难,他“伪称乳母死,出葬郊外,以兵甲??棺中,与其党数十人奔入蕃族地斤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出其祖彝兴像以示戎人,戎人皆拜泣,继迁自言:我李氏子孙,当复兴宗绪”。

这段话用白话说就是,继迁为了出城,谎称他奶妈死了,要安葬到银州城郊外去。他带着忠于自己的几十个党项子弟,披麻戴孝,将兵器藏在棺材中,以给奶妈办丧事为名,骗开城门,一口气狂奔到距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地斤泽是党项族人的聚居地。继迁把他爷爷李彝景的哥哥李彝兴的画像举过头项(继迁爷爷李彝景的官职只是银州防御使,而他爷爷的哥哥李彝兴则是定难军节度使,管辖四州,号召力强),哭着向党项族人数落他哥哥李继捧的不是,党项族人齐刷刷跪在李彝兴的画像前,都哭着说要跟着李继迁复兴李氏宗室,干一场建国立业的大事。

从李继迁立志抗宋自立的982年到宋夏永乐大战爆发的1082年,100年间,李继迁三代人前赴后继,杀伐征战,从此他们的老家“银、夏无宁日”。

下面,仅举李继迁起兵之初在我们榆林征战的几例:

第一例:982年12月,李继迁攻夏州。尹宽(宋夏州刺史)使请济师,太宗诏引进使梁迥领兵往护银、夏诸州事。继迁闻之,退。

意思是说:982年,李继迁带人攻打靖边统万城的夏州,宋太宗赵光义高度重视,下诏令梁迥带部队支援党岔、统万城的银州和夏州。李继迁一看打不过,跑了。

第二例:983年,夏5月,李继迁又带人来骚扰银州、夏州一带。这次又惊动了皇帝赵光义,宋太宗令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柞与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继迁从??柞岭引众拒之,战于葭芦川,不胜,弃铠甲走。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柞岭”这个地名。“继迁从??柞岭引众拒之”,??柞岭在哪里?应该在今日榆阳区与米脂、佳县交界处。叛宋初期,李继迁每次出兵都是从地斤泽(今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镇境内的“胡同查干淖尔”)由北向南袭击,与宋军“战于葭芦川”,必然经过榆阳区、米脂县到佳县,所以“??柞岭”应在这三区县交界处。

李继迁 叛宋之初,基本是连战连败,没打过几个胜仗。但他来得快,跑得也快,宋军很无奈,给皇帝报告时这样分析原因:“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畜牧,便于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大,或不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羌人剽悍多诈,出没不时,我师乘锐,见小利小胜,必贪功轻进,往往堕贼计中。第严约束,明烽候,坚壁清野,以挫其锋。”984年,知夏州尹宪和巡检曹光实向地斤泽发动了一次夜袭,焚烧帐篷四百多,斩首五百级,还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继迁侥幸得以逃脱,就这继迁仍不屈服,带着人马不断攻宋。

李继迁以地斤泽为根据地战斗了两三年,实力渐渐壮大起来。这个银州少年最想念的还是他的老家党岔银州,他想夺取银州,于是问计于众。他的弟弟李延信说:地斤泽这个地方虽然东邻麟、胜二州,西接夏、绥二州,军事位置不错,但毕竟是个小沙窝,哪里能做首都?现在银州一直有人来投奔我们,干脆我们让他们做内应夺取银州!部下张浦也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浦同时提醒继迁说:银州都巡检曹光实是宋朝的一员老将,善于用兵,若不诱之离开银州,我们不一定能攻克银州。于是李继迁令弟弟李继冲把党项能动员的部落都动员纠合起来,做好战斗准备,他自己带着党项豪酋破丑重遇贵与张浦、李大信等人赶到银州骗曹光实。见了面,他诚恳地对曹光实说:我脑子进水跑到地斤泽以来这几年,吃不上喝不上难以生存,我现在想投降你你乐意吗?曹光实相信了李继迁,当即认李继迁为自己的外甥,并且行了舅甥之礼,商定过几天在佳县葭芦川一带举行正式受降仪式。曹光实为了擅功,不与他的手下商量,就轻率确定了此事。到了约定的那天,继迁派兵在葭芦川设伏,自己领十几个人到银州迎接曹光实出城受降。曹光实令他的干儿子克明护着辎重在后,他自己带着百骑直奔葭芦川。李继迁与他刚认的这个舅舅曹光实谈笑自若,并马前行,从党岔银州出发向东北方向葭芦川行进。到了葭芦川,李继迁举手挥鞭,伏兵起,杀光实,瞬间歼灭了曹光实带的百骑。李继迁拨转马头,借曹光实旗号骗开银州城门,杀入银州,并且自己任命自己为“定难军留后”(相当于定难军副节度使)。李继迁诱杀曹光实攻占银州是985年2月。从此,党项四州归附李继迁的人越来越多。李继迁杀回他的老家,威名远播,渐成气候,实力大增。

李继迁985年2月据银州,3月,乘胜攻取宋会州(今陕西靖边东)、三族寨(米脂西),进围抚宁寨(今镇川)。四月与宋军战于浊轮川(今神木窟野河边)。这次,他可遇上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北宋名将李继隆。有人甚至说,李继隆是“北宋第一名将”,他英勇善战,敢战、能战,其战功不在杨无敌、种世衡、狄青之下。由此可见,在冷兵器时代,一场战役能否胜利,主将的英勇无畏,起决定性作用。

浊轮川大战,李继隆一战歼敌五千,并乘胜追击至银州,李继迁带领残部弃城而走,银州被宋军夺回。李继迁在穷途末路之时于986年附辽。李继迁投降契丹后,契丹将公主嫁给他,并帮助他扩大力量。淳化元年(990),他被契丹封为夏国王。淳化二年(991),李继迁向宋请降。其实,李继迁这是缓兵之计,为了赢得时间,积蓄力量,以便进一步与宋朝角逐抗衡。但北宋息事宁人,一味迁就李继迁,授予李继迁银州观察使的官职,并赐名赵保吉。淳化三年(992)正月,李继迁再次占据银州。至道三年(997),李继迁又 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管辖银、夏、绥、宥、静(在米脂北)五州。银、夏、绥、宥、静五州终于回到拓跋李氏手中。然而,李继迁并不满足于此,咸平二年(999)至四年,再次出兵攻掠北宋麟、府、延州。

李继迁附辽的这一年(986),恰是杨家将的核心人物杨业在山西雁门关一带战败被俘绝食三日而死的一年。

李继迁与杨业是同时代人,但杨业应该大继迁十几岁。为什么提到杨业呢?主要是想说明北宋这些名将与我们榆林这块土地的关系。杨业的父亲杨信是神木人,担任过麟州刺史,但杨业在麟州并没有多少战绩,他弱冠之年就跟着唐末北汉皇帝刘崇到了太原,成为刘崇账下一名骁将。979年,宋太宗灭北汉,杨业降宋,从此跟着宋太宗征战。宋太宗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驻防山西雁门关宋辽边境。杨业8年抗辽的主战场大都在山西雁门关一带,所以,从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讲,英勇无敌的“杨家将”虽然是一优质IP,遗憾的是这一IP在我们榆林没有太多的故事可挖掘。

而宋夏征战之主角李继迁就不同了,他与我们榆林的关系是:生于斯、战于斯、死于斯。

杨无敌跟着宋太宗在山西浴血奋战的时候,李继迁一点也没消停,在我们榆林跟北宋不停地捣蛋。从982年叛宋到997年,李继迁16年间一直与宋军转战于银、夏、绥、宥四州之间。997年,渐渐壮大起来的李继迁兵锋指向宋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先袭击了宋朝运往灵州的刍粟四十万,又抵御了宋五路大军的进剿,于1002年攻陷灵州,杀灵州知州裴济,彻底打开了北宋的西北大门。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李继迁令他的弟弟李继瑗和牙校李知白等,督领民众建造宫室、宗庙,于公元1003年正月建都于此。

李继迁离开榆林到宁夏建都,也有一番宏论,他弟弟李继瑗起初对他离开老家银州和夏州并不赞同,对他说:银、夏系累世经营,祖宗灵爽,我们不应该离开这里。继迁说:“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众。西平(宁夏灵武)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壕,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将莫知所备,且其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借此以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平夏偏隅可限哉!”

李继迁建都灵州后,时而向西征战,时而向东进军,东冲西突扩大地盘。1003年6月,他带兵2万围宋麟州(今我市神木市),宋真宗急令驻守在佳县金明寺的北宋巡检李继周增援,真宗看着地图说:“麟州依险,三面孤绝,戮力可守,但城中乏水可忧耳。”当时宋朝麟州知州卫居宝是一员战将,他不仅做到了宋真宗诏令的“戮力可守”,而且派一支奇兵出城与李继迁的2万大军厮杀。当时的战况真是激动人心,敢死队在李继迁的大军中冒死厮杀,麟州城上,卫居宝亲自上城督战,令所有守城士兵高声呐喊为杀入敌阵的勇士助威,同时箭雨和矢石(冷兵器时代的抛石机将石块抛入敌阵)如注,城上城下合力搏杀,杀伤李继迁万余人。继迁一看宋军英勇,只得拔阵而去,败回灵武。

1003年6月这场“麟州保卫战”与80年后的“永乐保卫战”十分相似,除过自然环境、双方军力等因素外,战将是否临危不惧,是否能够出奇制胜是关键。1003年的麟州保卫战,就是因为有知州卫居宝这个战将才获胜,他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出奇不意派出一支敢死队杀入李继迁2万大军之中,同时亲自在麟州城头擂鼓助阵,才有了这场胜利。而80年后的永乐大战,因为没有卫居宝、包括范仲淹、 继隆、种世衡这样的文武全才,遇上徐禧这样一个不懂军事又刚愎自用的主帅,所以永乐大战才输得那样惨。

当然,宋夏永乐大战失败的原因还有许多,宋军的冒进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宋军所筑永乐城,距李继迁几代人视若生命的老家党岔银州隔无定河相望,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有一句俗话说,“欺负人欺负到家了”,指欺负到家是不能忍受的。宋军把前沿堡垒永乐城筑到了西夏家门口,党项李氏怎能容忍?虽然1082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已把都城迁到了宁夏银川,但横山党岔的银州,始终是党项李氏梦牵魂萦的老家!1082年发生在党项李氏百余年苦心经营的老家横山党岔家门口的那场永乐大战,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为什么要“倾国来争”“以死相拒”,举西夏全国之力和你死磕,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李继迁1003年“东征”麟州失败后,1004年正月又在“西征”甘肃西凉府时中计大败,“中流矢,创甚,奔还”。

这次西征西凉府大败,李继迁奔而未还,他在掩着创伤奔回灵州途中死,其时41周岁,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迁都

李德明(981-1032),德明继位之时,正值宋、辽媾和,订立“澶渊之盟”。为了自立自保,德明一方面坚持与辽联姻、受辽封赐的方针,同时也与宋通款讲和,周旋于两大国之间,求得一个和平发展的空间,巩固和发展继迁所建立的事业,发展农牧业生产,西掠吐蕃,北败回鹘,奠定了西夏建国的基础。

一部宋夏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如果说,李继迁以战争的手段实现了他与北宋的交流,李德明就是以和平为手段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宋夏订立和约,宋朝承认李德明占有银、夏、灵诸州的既成事实,封德明为西平王,仍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而且每年赐给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

1020年,李德明将都城从灵州迁到了兴州(今宁夏银川),自此,西夏定都于银川。

李德明统治的28年,宋夏之间以和平为总基调,银、夏一带少有战事。1032年11月,李德明卒,其子李元昊继位。

李元昊称帝

用今天的话说,李元昊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元昊1032年继位后,不愿继续臣属宋廷,追求与宋廷分庭抗礼的对等国家地位。继位之后,开始有步骤地实施立国称帝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元昊刻意突出党项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战”与“和”的建国思想上,元昊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德明去世前,这对父子就曾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德明训戒他的这个好战的儿子说:“吾久用兵,终无益,徒自疲耳。吾族近三十年衣锦绮衣,此圣宋天子恩,不可负也。”德明的意思是说,你看我与宋廷近30年不打仗,宋朝皇帝每年给我们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好玩的,这种恩德不能辜负。可元昊则不以为然,回答他老爸说:“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意思是说,吃好穿好算什么,不过是普通人的诉求,英雄一生,应该称王称霸,建功立业,只吃好穿好有什么意思。

李元昊即位后,立即实施其建国宏图,采取与其父李德明迥异的治国措施,旋即以一个独立政权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是易姓氏,称吾祖(兀卒)。

元昊首先抛弃了唐赐李姓和宋赐赵姓,认为这二姓都不足贵,他甚至连祖先的姓“拓跋”也不屑一顾,自更姓拓跋氏为嵬名氏,名曩霄。

二是明号令,勒诸部。1033年3月,元昊下秃发令,自秃其发,然后下令全国秃发,三日不从,杀之。于是民争秃其发,耳 重环以异之。

三是别服饰,辨贵贱。《宋史》载:“文资则幞头、?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银帖间金缕冠、黑漆冠,衣紫旋?,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短刀、弓矢?,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皂地绣盘?伦踊ㄐ??,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

可以这样设想:在我们将来建设的宋夏历史文化创意遗址公园“北宋城”内,仅把西夏元昊制定的这些服饰恢复,让游客穿上游园,也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元昊制定的这些服饰,以服饰颜色区分人的职别和贵贱,可谓赤橙黄绿,五颜六色。

西夏文官和武官,大体从头到脚占了6种颜色:紫、绯、金、银、黑、花。老百姓只能穿戴两种颜色的服装:青、绿。

元昊还亲自主持了党项族的文字创制工作,创西夏民族文字“蕃书”,后人称其为“西夏文”。经过四年大刀阔斧的国内改革和周密准备,1038年10月11日,元昊正式立国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与北宋近30年的和平局面再次被打破。对于北宋王朝来讲,元昊称帝不啻是一噩耗。几十年来,为了阻止西夏立国与称帝,北宋几代皇帝呕心沥血,委曲求全,给党项李氏供吃供喝,还是没能阻止西夏王朝崛起的步伐。

元昊称帝,使宋夏边境形势骤然吃紧,双方剑拔弩张。

而我们今天榆林市境内的神木、府谷、榆阳、横山、靖边、绥德、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吴堡等县区,即为宋夏边境争夺战的主要区域,宋夏重启衅端,榆林人民就要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榆林人民的母亲河――无定河,忧伤地记下了这一切。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自在独行

Hash:b85dda2ff65498b128e41ca81717e9d9f5ace095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