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是怎样出现并制作的?

导读:土陶是怎样出现并制作的? 宜兴有着什么样的陶文化历史?

若按《上古史演义》介绍,土陶出现的时间还要往上推移:那是原始的人们,已不再苑毛饮血,开始用火烤炙食物,由于没有烹调炊具,捕捞网罗的鱼鸟野兽放在火上常常烧焦,有个人把鱼用黄泥裹住,放到火上去烧,打开一吃,味道比不裹泥的好 得多。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不知过了多久,在一个地方,鱼肉食物经泥封烧烤后却掰 不开,只好用力摔碎,人们惊讶地发现,那层经过火烧的泥壳竟然硬似石片。后来这种碎开的瓢形泥壳被用来盛东西,还不怕水浸。于是人们认识到,能用火烧成坚硬似 石的泥巴,不同于一般的土。人们便开始有意识地找到这种陶土,拌搅成泥,做成各 种形状的器物。这时大约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灿烂的一章。

宜兴有着什么样的陶文化历史?

  作为著名的“宜陶之地”,几千年来,宜兴人一直和陶为伴,以陶为生C3宜兴境内已经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当时制陶技艺的水平,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到了战国时期,宜兴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少在东汉前,已成功烧制出釉陶。
  到了唐代,宜兴陶瓷开始使用龙窑烧制,这是非常显著的技术进步。及至宋代,由于商业经济繁荣,全国范围内的陶瓷业都极为发达,各地名窑迭出,宜兴窑中的紫砂陶,可能就在这时开始烧制。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宜兴羊角山古窑 遗址发现了大量紫砂陶残器。经南京大学历 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属北 宋时期。
  而早在1966年,考古工作者在南 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海棠式提梁大壶,其紫 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紫砂残器 的拼复件相对比,几乎完全一脉相承。明清时代,宜兴的制陶业已发展到“家 家做还,村村有窑,遍地是陶”的地步。
  清 代大词人陈维崧有诗写道:“百锤家家哀玉 响,青窑处处画溪烟。”数千年的传承,使 宜兴形成了以紫砂器为主流的制陶产业和由 此而产生的陶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陶都”。

Hash:b014252108c0359f3ef27454e29164e4ce649dc9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