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谁是寓言故事

导读: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谁是寓言故事 蔺相如真的是赵国的大功臣吗?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蔺相如。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

百度百科上说,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像《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些是寓言故事。
而这两个故事都是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应该算不上是寓言故事的。

蔺相如真的是赵国的大功臣吗?

在下姓公孙,名轩辕!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回答:蔺相如是赵国的大功臣。 我将会通过三件事情来证明这个观点。

1.完璧归赵因为秦国以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美玉和氏璧,而赵国对于秦国在拿了和氏璧后是否会依言割让十五座城池拿捏不准,便派自告奋勇的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而蔺相如判断出秦国在说谎之后,便使计让和氏璧完好无损地拿回赵国。

一般情况下,和氏璧仅仅是一块眼之物或者稀罕玩意儿,但在这里更多的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国力。如果秦国拿了和氏璧而赵国没有收到十五座城池,那除赵之外的其他六个国家一定会认为赵国是个窝囊废,可以任人宰割。如果赵国明确向秦国表达不给玉的态度,那,秦国会抓到一个可以攻打赵国的理由,赵国亡国的进程可能会提早。

而蔺相如的行为既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又减缓了秦国对赵国的攻打。

第二,渑池之会在赵国被秦国杀了两万士兵后,赵惠文王决定赴约秦国所谓“友好会盟”的渑池之会。

期间,秦王提出让赵惠文王为自己弹琴的要求,并在其表演完之后,命身边的官员把把这件事情计入秦国的史册。而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秦王为赵王敲缻并让赵国史官记住这件事。

机智勇敢的蔺相如在这场会面中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并且搓了搓秦国的锐气。

第三,躲避廉颇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为出色的表现而被加封为相当于后世宰相的上卿。而赵国大将廉颇以为蔺相如只是靠耍嘴皮子就获得比自己高的爵位,就不服气。曾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自己要给蔺相如一点颜色看看。

蔺相如考虑到自己跟廉颇属于赵国的“两只老虎”。为了保证赵国的安宁,便称病不上朝,在路上见到廉颇也尽量绕着走。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如此想法之后,便自愧不如、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和好,共同辅佐赵王治理赵国。

如果蔺相如没有如此做,选择直接回怼廉颇,赵国势必会失去两人之中的一人或者更甚。蔺相如的宽容和家国情怀,减慢了赵国的亡国速度。

有幸与各位在此相遇。感觉轩辕说得还可以,就顺便点个赞呗!咱们下次再见!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蔺相如。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

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秦国。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国之意。蔺相如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柱子旁站定,说: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交换。秦王只好答应。晚上,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Hash:ad82d3b513b210e133c34437729a563155916371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