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驾游出行的司机,晚上不睡车里而是住酒
导读:一些自驾游出行的司机,晚上不睡车里而是住酒 为什么有人说在古代,中国不存在建筑师,只有工匠?
亲身体验:最差的酒店也比最好的车子睡着舒服我经常自驾出游,有时一个人有时几个人,睡觉一般都是住酒店。有一次,因为看到网上很多住床车的视频,心血来潮,也想体验一把睡车上的感觉,结果是睡到半夜挪酒店去了。
为什么呢?当时是夏天,天气还比较热。那次是在四川成都,白天逛了一天,晚上想着睡车上算了。没想到,有太多的不舒适。首先,车上太热了,温度不好控制。开空调有点冷,不开空调太热、太闷。第二,车窗开点缝,开天窗进蚊子,还不安全,不开怕窒息。第三,车上空间太小,虽然SUV后排可以平放,但是高度有限,总感觉压抑。最重要的一点,没地方洗澡上厕所。所以在车上折腾两个小时后,半夜找了个酒店住下了,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一觉睡到大天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吃住都在车上的人也不少。这样,一是可以节约旅行费用,因为住宿是旅游过程中除门票外,花销最大的地方。二是可以不用操心住宿定酒店的问题,走到哪睡到哪。但是,我不明白他们是怎么解决洗澡问题的,总不能一直不洗澡吧?另外,就是车上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就算是房车空间也没有酒店大。
除了洗澡问题,找过夜的地方也是个难题。路边不安全,也不安静。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如果一直开着空调,耗油又耗车,不开的话又太难熬。而且,两个人以上出行,车上也睡不下。
所以,我认为最差的酒店也比最好的车上睡得舒服。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住酒店舒适一些,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项花钱的休闲活动,除了职业的旅行人外,最好还是把住宿费用做到预算里去。
为什么有人说在古代,中国不存在建筑师,只有工匠?
这种说法是出于对历史的不了解、不理解。
在全世界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成熟期早、自有一套体系,并且保持了不间断的延续性,曾长期领先于全球其他文明,在建筑艺术与文化上同样如此。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设计、修建宫殿及各类民事、军事用途建筑的官员/部门;工部尚书、将作大匠等高级职务,都是为建设而生;无论是秦朝的阿房宫、西汉及隋唐长安城,均是领先于同时代的建筑杰作,需要系统而尖端的建筑学知识,显然远非某个、某群工匠所能实现。
而西方建筑学虽在起步上比中国晚了上千年,但在如今却被很多国人奉为神明。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主要是西方建筑保留的更好。有活生生的样板在,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那么,西方建筑为啥比中国古建筑更容易保存至今?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两者的材质差别太大,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质是木头,而西方的则主要是石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史书记录中的很多砖石结构城墙最后也沦为废墟?西方石头建筑既然能搭起来,那破坏起来自然也没有技术难度。
所以笔者认为,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古时中西方建筑的象征意义天差地别,导致所受待遇不可同日而语。去过西方旅游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这么一个段子:外国人到西方参观的主要景点,可以用一个中国名菜来总结“宫保鸡丁”:
宫是古时王室的宫殿,保指代“城堡”,鸡则是基督教的谐音,丁可以理解为市政厅。
其中,以各类“圣”开头的教堂毫无疑问是欧洲国家的头号旅游招牌,这些高耸入云、坚挺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宗教建筑,令很多国人对古时西方的建筑实力叹为观止。
敲黑板,划重点:“教会建筑”,这就是这些建筑物为啥能保存千年不倒的突破点。
中 纪以来,西方一直是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体系,教会和各国统治阶层互相配合,以神权理论实现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共同控制。
在这种体系下,教会的权力与影响力远远超过各国君主;甚至如果没有教皇的首肯,某些人的王位都别想安稳。而普通老百姓对教会更是顶礼膜拜,一个月如果能赚十块钱,恨不得再借一块凑成11捐给自己的信仰。
至于富可敌国的教会,怎么才能让教众对自己心怀畏惧、永远仰视??尽一切可能,把教堂修的更高、更富丽堂皇,让普通人一看之下感觉到自己的无比渺小,就更加毫无自我。
这就是西方教会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不断有人维护,不断有人修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伟光正形象。
皇宫和城堡则说明,在西方历史上,贵族政治、家族势力是各个政权的活动主体,而社会各阶层对此也习以为常,视为自然而然的道理。时至今日,一些西方王室虽然早已退出了政治舞台,但作为传统贵族,家族传下来的宫殿与城堡,无时不刻彰显着自己祖上的荣耀、家族现实的影响力。
而中国古代则不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早已形成了诸多成熟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将它们作为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处事指南。
各种宗教,则只能作为社会文化的补充,难以影响政治与社会主流。所以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是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服务,也就是宫殿、城墙等承载政治与军事价值的建筑。
同时,中国历史上还有另一个真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统一六国,标志着贵族政治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甚至强调忠君思想的儒家,也认为人们可以推翻倒行逆施的君主。所以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王朝更迭普通家常便饭;而新的王朝建立后,出于政治、舆论等目的,经常会把象征着旧势力腐朽的建筑物焚毁,如项羽烧阿房宫、东汉末年军阀毁坏洛阳城、朱温毁灭象征隋唐强盛的长安城(大兴城),甚至英明如李世民,在占领洛阳后也做出了同样的行径:
秦王世民观隋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命撤端门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
至于这种行为的对错,由于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我们对此不加延伸。
回到题目中来,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看到的传统古建筑少,就认为咱们祖上没有建筑家,更不能因此妄自菲薄、自认低人一等。看到历史表象,不应妄下结论,从历史中寻根问底,才是咱们每一位历史爱好者该有的态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胡说八道了,那么请问日本那么仿唐式建筑哪里来的?
如果中国没有建筑师,日本从哪里学来?
建筑师和工匠的区别在于,建筑师可以设计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建筑,一些可能很辉煌。
代表的例子是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等等。
但工匠则是没有什么创新,仅仅是重复前人或者其他文明的现有建筑物。
但中国显然不是这样。
远的不说,大家看看距离萨胖工作单位近在咫尺的大报恩寺。
大家如果玩过游戏 《帝国时代3》就知道,大报恩寺塔是中国的奇迹之一。
其实,诸如游戏文明系列、国家的崛起等,也都有大报恩寺塔。
由此可见,它在全世界也是赫赫有名的。
大报恩寺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作品,是明太宗朱棣纪念自己朝鲜的生母(在他儿童时期就去世)和感情极好的养母马娘娘(朱棣是由马娘娘抚养长大)修建的。
大报恩寺旧件花费了接近20年,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耗银250万两,征调 役10多万人。,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
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更是堪称世界文明历史上的奇迹,是壮观的中国建筑。
资料这么写:它建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明清时代,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遗憾的是,太平天国攻打南京,将大报恩寺摧毁。
2008年8月7日,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铁函中发现了七宝阿育王塔,内藏“佛顶真骨”。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报恩寺重建工程是南京市2010年城市建设“十六个重大项目”之一,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向该工程捐赠10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16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并于次日正式开放。
今天连欧美的中餐外卖盒子上,也有大报恩寺塔。
Hash:301ae7559d86cb88051d4b3d5b77f2de7cb2f1a6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