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休假模式的弊端与矛盾?

一、“黄金周”的利与弊 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 然而,“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 ――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 ――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 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 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3个“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时颇能奏效。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 ――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今后5~10年及20年内,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据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发展目标预测,到2009、2010、2015、2020年,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11亿~11.5亿、15亿~17亿、21亿~25亿、29亿~36亿人次,出境旅游将达1600万、2000万、2500万、3700万人次(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人数)。对一人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1/5左右的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 已经是第七个黄金周了。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假日经济的神话似乎还在持续。远行的人们带着疲惫回来了,鼓鼓的钱袋因购物过多而空了?自2000年5月,中国正式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假日经济一直令人瞩目。旅游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龙头,集中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显著特点。据统计,前6个黄金周累计国内出游人数高达3.8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5亿元。黄金周的运行情况表明,黄金周休假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有力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反映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不仅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相对充裕的休息时间,而且,黄金周消费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不知不觉中,第七个黄金周又在“盆满钵盈”、“人财两发”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黄金周作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几 来势迫人。但在将来的日子,黄金周能否保持成色不变,笔者有些怀疑。黄金周,你的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黄金周运行已呈疲态 应该说,长假的两个最突出的作用是旅游和消费,通过旅游和长假期间的集中式消费对启动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如果将七个黄金周用坐标来表示的话,人们将在空中看到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从七个“黄金周”的市场走向来看,旅游虽依然火爆,但也是风光不再;而消费却更是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集中消费慢趋于平淡。有些商场虽然仍是火火红红,但已经难再现昔日 “井喷”场面了。可见,黄金周的吸引力已经不够了。相反,黄金周在运行中也开始露出一些弊端,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危机与疲惫。 其一、随着居民消费方式朝着多元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无须选取择在黄金周集中购物。从消费热点看,近几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其中因节日放长假而形成的“假日消费”是个全新而又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新因素则变成了旧因素,如果没有其他新的增长点出现,受以住高基数的影响,以后的消费增长应当有所回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元旦、春节所在的一、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仅为8.5%,比上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而去年和前年这一指标分别为10.4%和10.6%,由此可见,节日旺季市场已明显趋淡。尽管目前市场的消费亮点不少,但只是局部性的消费热点,或处于初始阶段,其在消费市场显现的效应将会逐渐消失,近期内不可能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 其二,假冒伪劣、哄抬价格、坑骗游客、虚假广告等非诚信行为扰乱了假日市场,人们不敢集中在假日消费和旅游。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共600余位消费者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64.5%的消费者感觉长假期间价格水平上涨,26%感觉基本没变化,9.5%感觉价格水平下降,感觉价格上涨的比感觉价格下降的多了55%。与此同时,对于长假期间的服务水平,12.5%的消费者感觉有提升,44%基本没变化,43.5%感觉有下降,感觉服务提升的比感觉服务降低的少了31%。由此可见,价格上涨和服务下降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妨碍假日经济更快成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从“假日经济”初露端倪,到现在已有3年的时间,可在不少景区借“黄金周”乱涨价、乱宰客等不正当行为,仍然是屡见不鲜,这大大影响了游客出游与购物的兴致。 其三,各类“瓶颈”犹在,人们对出游心有佘悸。交通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从现象上看,节假日人流集中和运力不足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虽然交通运输部门竭尽全力统筹安排,总还有一部分人被拦在门外。事实上,由于运输信息的传递不十分畅通,运输市场存在着运力吃紧和过剩并存的现象。目前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在内的各运输部门不仅在行政隶属上各自为政,在市场同台角逐中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旅客往往会因交通信息不畅,难以做出合适的选择,最终影响了出行。运输信息缺乏一个权威、系统、及时的发布渠道,中央电视台的出行参考大多参而不可考,这大大制约了旅客的出行计划安排。信息不畅相应地也让旅客的真实需求意愿很难准确、及时传递给运输商,从而影响了运输效率的发挥。即使疏通了“出得去”的“瓶颈”,“ 住得下”又让人放不下心,从全国假日办发布的“十一黄金周”第一号、第二号旅游信息预报来看,虽然“十一”期间全国各旅游重点城市和 点的酒店、饭店的入住预订率都不高,大部分尚未突破50%。“住得下”离“住得满意”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在我国酒店业“供大于求”的现象背后,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假日出游的又一种“瓶颈”。从酒店规模上看,我国酒店业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行业结构,即中型规模的多,大规模的和小型的偏少,这就使游客在住房中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满意的效果。人们在担心能否“出得去”、“住得下”,以及最终还是要能否“玩得好”的猜测中,只好选择避而远之,以免“花钱买罪受”。 其四、黄金周给人们带来的破坏性也是无法形容的。一位游客在出行日记中说:这是快乐与失望相随的七天,这是远走高飞与拥挤不勘的七天。这七天有一定的建设意义,从官方数字来看,它让民航、铁路、景点、宾馆的收入全线飘红。同时,它的破坏性远甚于此,连续一周超负荷的运转,给很多方面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他举了两个事实来说明:一是黄金周为安全事故周。出游一圈,见到的事故特别多,让人触目惊心,七天内,近亿人出游,是黄金周成为安全事故周的诱因。笔者查看相关资料,为这位游客的说话找到一些佐证。据报载:在今年五一期间,云南共发生交通事故63起,86人客死他乡,事故都集中在景点近。也许是看到了太多的事故,游客说“假日经济的背后,是一些活生生的生命。黄金周的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要漠视人的生命。”二是旅游点超负荷给旅游设施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由于人员过多,因为拥挤而发生交通堵塞、景点受损现象比比皆是。 其五、黄金周并未真正拉动内需。不可否认,黄金周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时机,也是黄金周之所以为黄金周的重要原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经济其实是假象经济,所谓“三年狂赚1800亿”,这些数字是表面文章。是另一种游戏。这七天“成交量”其实是近期乃到近几个月集中消费。情况可能就是因为长假要来了,人们在上个月买的东西等到长假来时再买。双休日想去的地方也留待黄金周了。所以,消费的总量并未提高。更何况,黄金周并未让人们掏出口袋中的钱,要不,近几年中国居民的储蓄总额为何连年攀高,在近期还突破了8万个亿? 黄金周需要创新 黄金周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是否意味着“假日经济”出开始了它的未日穷途之旅?的确,在消费者逐渐走向理性后,消费者对休假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这意味着,如果商家拿不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的服务产品,“假日经济”带来的商机将越来越少,“黄金周”的“黄金”成色将越来越低。但在新的休假方式出台以前,应该还是让黄金周持续发生作用,不要让黄金周过早褪色! 首先商家要走出发假日财的怪圈。一些商家仍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态度来对待假日经济。虽然“假日经济”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国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商业企业等,不少仍然停留在老一套的思维和服务方式上,以为旅游仍然是提供给少数富裕人的特别产品,以为只有富人才会“疯狂购物”,所以价格当然应该高点,大发“假日财”。以衡阳为例,在湘南这个中等城市有三个公园,其中有个公园,平时门票只有1.5元.一到长假,这个公园在园内摆些景点,然后就提价到期10无以上,近三个七个黄金周几乎都是如此,另两个公园有时也学学样。另外一瓶矿泉水门外商店卖两元,公园里卖4元,一盒方便面门外商店卖2元5角,公园里卖5元。平时、长假不一样,园内、园外不一样,这种由垄断造成 经营方式,无视市场状况和消费者承受心理,拒百姓于门外,抑制了人们的假日消费。 其次黄金周要推出有特色的假日产口。我们一直缺少特色假日产品。据报载,在北京,每个黄金周京城商业销售都创新高,传统的北京果脯、烤鸭一直是外地旅游者的必买食品,在2000年五一黄金周时,仅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两家店,真空包装的烤鸭就卖了数万只。 但是,引以为憾的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象北京一样有“特”产,况且,传统的食品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外地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他们希望买到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能代表时尚的商品。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许多地方的商家还没有向众多的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本地特色商品。 第三、黄金周不应该只是旅游和购物,假日经济应该还在有更丰富的内涵,内涵的主要要领是节日长假期的欢乐气氛诱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浪潮。围绕这个意愿,可开发多方面产品,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抓住商机。如引导人们到郊区种菜、引导人们读书充电、丰富文艺产品引导人们赏析等。这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领域,大有潜力。 新的休假方式挑战黄金周 在人们为保持黄金周的效应而欢呼时,我们也应该为黄金周准备一条退路。对黄金周进行完善或革都是有必要的。毕竟,黄金周这样带有计划性指令色彩的休假方式,其生命力是有限的。一方面,。出台和实施带薪休假可以拾遗补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更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薪休假制度可以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避免休假方式的过分雷同,弥补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据了解,在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国民带薪休假制度。这种休假方式打破了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甚至可以将“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黄金季”,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早在1994年,我国出台的劳动法中就已经规定的薪休假制度,只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其实施还没出台罢了。但带薪假出台也不存在与节日长假谁代替谁的问题,黄金周是三个法定假与两个双休加在一起,国家只是对休息时间进行了调整。有了带薪假,也不可能取消五一节、国庆等长假。实行了带薪假,那人们又多了一种选择,矛盾就不会如此尖锐了。 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其它方法。一些地方为缓解早晨上班期间交通的过度拥挤的现象,而出台了分时上班制度,按照地理位置和单位性质的不同,将上班时间由统一的时间分为不同的时间。这样一来,达到了分流的效果。在带薪休假没有实施的情况下,黄金周的放假方式也可仿效此法,实行弹性黄金周,即有的地方可以提前一个星期休假,有的地区可以安正常时间休假,还有的地方可以推迟一个星期休息,这样一来,也可以错开旅游和购物的高峰。 有人说,黄金周的命名原本就太功利,是我们这个功利时代的产物之一!一切都将化作过眼烟云.随风而去。不管采用那种方式,黄金周已前的热闹景象恐怕一去不复返了,黄金周能持续多久,让我们和它一起来接受时间吧,当百姓袋子有钱时,百姓才会放开胆子去花钱,国家也不需要黄金周这样的时机了

Hash:e084fa94612acff830699c137c3f4b299eacdd5c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