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热海景点 伊朗景点介绍

导读:伊东热海景点 伊朗景点介绍 1. 伊朗景点介绍 2. 伊朗的景点介绍和特点 3. 伊朗著名景点 4. 伊朗景点图片 5. 伊朗十大景点 6. 伊朗的景点 7. 伊朗旅游景点介绍 8. 伊朗景点都有些什么好玩的

1. 伊朗景点介绍

服饰礼仪  伊朗国内的民族很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但其样式大多比较简单,而且宽大,以适应温暖的气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过膝盖的长衫,腰围至脚面以上的围裤,头裹长长的包头巾。土库曼民族的女性穿着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脚很小,以防风沙进入。在德黑兰库姆一带,妇女普遍穿伊斯兰的标准服饰,用一块大黑布从头遮到脚,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仪态礼仪  在伊朗,人们言谈举止是很有讲究的,在说话或跟对方正面而坐时,应将两手平放而不可双手交叉,双手交叉着说话,就会被认为态度傲慢,甚至被视为有意挑衅。在伊朗微笑和点头实际上只是主人的一种礼貌的表示,并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于他们洁身时多用左手,因而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在接触取物时不能用左手。  相见礼仪  注重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是体现伊朗人良好素养的一个方面。人们相见时一般都要说"萨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相见也是如此。他们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一般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较多,如马哈穆德,拉苏尔,阿里等。妇女的名字多用兹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后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现在称呼某某夫人时,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由于等级观念很强,见面礼节也有区别,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为礼;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则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为礼。  餐饮礼仪  伊朗人的餐饮习俗独具风格。总体而言,他们爱吃面食,也吃米饭。对中国的大饼等比较喜爱。游牧地区的人们以牛奶、黄油为主食;农业区的人们主食有面饼、米饭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爱喝红茶,并喜欢在茶中加糖。按当地传统,土库曼人唱歌前必喝红茶,每逢节庆喜事,人们必定先喝红茶,然后载歌载舞。  喜丧礼仪  根据穆斯林习俗,相亲相爱的男女双方,必须由男方提出求婚,经女方正式同意后,便可举行结婚仪式,他们从定婚到结婚要经过十几道程序。信奉伊斯兰教的土库曼民族,定亲时,男方要用30只羊送给女方作为聘礼。定亲后到结婚的前一天,男女双方不能见面,成婚一周后,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怀孕了,则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兰教徒去世后,人们将其尸体移入清真寺的停尸房。在埋葬过程中,人们又为死者祈祷,埋葬后人们要为死者定期举行各种仪式,以示悼念。  节日来临之际,妇女忙着大扫除。除夕到来,合家欢聚,各家各户用干草点起"祝火",人们都从上面跳过去,意为免灾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们走访亲友,互祝新年快乐。最后一天,则是全家人外出郊游,这时大小公园里游客如云。  商务礼仪  在伊朗,进行商业性会面,递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实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礼而讲究正式礼节。在商务会谈时直截了当,往往效果不佳,他们不习惯于对事情立刻作出抉择。不要以洋娃娃作为礼物,否则会被误认为瞧不起他们信仰的宗教。  旅游礼仪  在公历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节。德里兰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湾,那里风光更是迷人,碧波万顷。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较拥护,如赶上穆斯林节日和星期五祈祷日,更是如此。即便这样,也应给老人让座。当地不许妇女 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须带上结婚证书。参观清真寺必须脱鞋,头上必须有一样东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婴儿的眼睛特别第三,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他们忌讳左手递交物品,称左手为下贱的手。禁食猪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的肉,忌吃无鳞的鱼。


2. 伊朗的景点介绍和特点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以弗所、特洛伊、棉花堡、卡帕多奇亚、爱琴海等。

1、以弗所是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古希腊一座城市,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以弗所坐落于爱奥尼亚,基士特河口从这里流向爱琴海,也是帕尼欧尼亚同盟的一部分。以弗所是地中海东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典城市,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

2、特洛伊古城是古希腊时代小亚细亚(今土耳其)西北部的城邦,其遗址发现于1871年。在史诗中特洛伊位于现土耳其西北面的恰纳卡莱省的希沙利克,爱达山的西南面,离达达尼尔海峡不远。据考古研究,特洛伊最终毁灭于公元前13世纪。

3、棉花堡是土耳其的纺织工业重镇,位于土耳其登尼资里市的北部,是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距离伊兹密尔约200公里。棉花堡色白如棉,远看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形,不仅有上千年的天然温泉,更有古怪的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


3. 伊朗著名景点

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同时也是德黑兰省省会,总人口达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德黑兰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犹太会堂及琐罗亚斯德教的火庙。

作为伊朗的首都,德黑兰具有众多文化景点。波斯皇帝的孔雀宝座可在古列斯坦皇宫里找到,德黑兰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品包括梵高、巴勃罗·毕加索及安迪·华荷的作品,这些作品原本是皇后法拉赫·迪巴的收藏品。

德黑兰还藏有伊朗御宝(又称波斯御宝),据称伊朗御宝是世界上最大、最耀眼炫目、最有价值的宝石收藏品,当中包括王冠、权杖、古波斯头饰、羽饰、镶上宝石的剑及盾、宝玉、翡翠、红宝石及钻石,还有伊朗沙阿在2500年来收藏的各种物品。伊朗御宝在德黑兰的中央银行供公众参观。


4. 伊朗景点图片

亚兹德 最出名的风塔在巴莱特阿巴德花园。这座花园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八座波斯传统花园之一。花园的主建筑中心,就是这座超过30米的风塔,很是宏伟。周围配室的浅水池和彩色玻璃对应,很有意思。不过冬日的花园没有满目的鲜花,只有枯黄的石榴和无花果树。围绕在长水池两次。


5. 伊朗十大景点

1.德黑兰:伊朗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市中有许多的手工艺作坊和“比比皆是”的清真寺。德黑兰有许多古迹和博物馆,最著名的是考古博物馆、戈莱斯坦宫和大理石宫、珍宝博物馆以及专门展览驰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博物馆等。

2.伊斯法罕:历史名城,地毯业发达,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名胜古迹有皇家广场、伊马姆霍梅尼清真寺、阿里卡普宫、谢赫鲁特福清真寺、巴扎、十四柱宫、23孔桥、卡珠桥、社会清真寺等。

3.库姆:位于德黑兰西南125千米,宗教圣城。伊斯兰什叶派中十二伊马姆教派的活动中心,是伊朗各地和邻国的教徒们的朝圣之地。现保存着150多座风格各异、规模不等的清真寺, 中一些是清真寺建筑的珍品。

4.阿巴丹:位于阿拉伯河三角洲的阿巴丹岛上。著名的石油城。四季分明,有不少旅游胜地,两伊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

5.大不里士:西北边陲古城,距德黑兰530千米。8世纪曾长期为首都。以织毯、制革等手工业著名,城内的蓝色清真寺宏伟壮观。乌尔米耶湖风景秀丽。

6.马什哈德:市内有许多宗教寺院,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列兹维圣墓和清真寺就在这里。伊朗著名诗人菲尔多西的墓地距市内23千米。

7.克尔曼沙阿:西部古城。市内多文物古迹,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雕像和墓地,还有希雷英宫殿遗址、拜火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等。

8.设拉子:古波斯文化中心。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文明于世。有2500年前波斯首领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和宫殿、鲁斯坦姆壁画、埃拉姆花园等。

9.波斯波利斯:古城。位于设拉子市东北部60千米处的盆地中。公元前518年始建,城中的宫殿用坚硬的石头建造。其中以百拄厅最为著名,厅中有11米多高的石柱100根。还保留着碑、墓穴、雕刻等古迹。


6. 伊朗的景点

伊朗首都德黑兰,位于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市区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东、西、北三面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成弧形状的丘陵环绕。


德黑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居民住宅点,是当时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区,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公元13世纪,因受到强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惨遭破坏,随后德黑兰兴而代之,由于这里是伊朗北部东西向大道与通往南部大道的交汇点,于是在短时期内便成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和贸易中心。 德黑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鲜花,尤其是波斯人喜爱的玫瑰花到处开放。房前屋后,马路两侧,带有喷泉的街心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闻到花香。居民酷爱种花、养花、赏花,许多生活较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门前辟出一块园地,种上花,形成一个小花园,因此,又有人风趣地把德黑兰称为“鲜花城市”。


德黑兰气候与北京大体相当,但更为干燥。旅行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佳,夏天过于炎热,会超过40℃,且昼夜温差较大。


景点:奥朝迪纪念塔”旅游景区,“德黑兰大学”旅游景区,“古列斯坦宫”旅游景区,“伊玛目清真寺”旅游景区,“伊朗国家博物馆”旅游景区。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创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兰(Tehran)作为首都发展起来还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们把德黑兰称之为古老国家的新首都。


“德黑兰”一词是古波斯语“山脚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纪时,这里还是一个隐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庄,公元13世纪日渐兴旺,直到1788年,伊朗恺加王朝才把这里定为首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


德黑兰距里海100多公里,中间隔着巍峨的阿尔布尔士山脉,整个城市建在一个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两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筑,至今这里的许多市场仍保留着古代波斯的风貌。北城则为现代化建筑,有高级饭店和各种商店,美丽的鲜花和喷泉,把整个城市装扮得清新、秀丽。从 体看,高层建筑不多,人们喜欢有院落的平房,宁静而舒适。


作为古老国家的首都,德黑兰市拥有许多博物馆。自由纪念塔气势雄伟、风格新颖,是德黑兰的门户。花岗岩的新式建筑、前巴列维国王的夏宫,在王朝推翻后,已改为“人民宫殿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新著名于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馆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纪到20世纪的珍贵地毯5000余件。由于室内保持20度的衡温和均衡湿度,使地毯样品色泽始终鲜艳夺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达450年的历史。在德黑兰还有文化遗产博物馆、拉列公园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场),它们都反映了数千年灿烂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首都,德黑兰还拥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祷告时间,各清真寺的宣礼之声彼此应和,壮严肃穆。


7. 伊朗旅游景点介绍

德黑兰这座城市就位于雪山的脚下,所以当地的人都非常的喜欢雪山这样的景点,甚至会专门跑到山底下来,搭上帐篷,然后在里头吃饭休息,并且每次过来玩的时候,当地人都会特别热情地把你邀请到山里面去,如果不熟悉的话还会觉得有点害怕,可是在慢慢地爬上山之后,就会瞬间有一种进入到了一个神秘的环境当中的感觉。


8. 伊朗景点都有些什么好玩的

去伊朗是人文之旅,膜拜风格各异但都异常精美的清真寺、拜谒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住古宅改建的酒店。2019国庆9天走了伊朗5个城市,经典的德黑兰-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尚路线。感受不一样的西亚文化,动容于伊朗人民的极度热情。总而言之,伊朗,值得去探索与解密。

德黑兰自由塔

1971年为纪念波斯帝国成立2500年建立,呈倒”Y”形,高达50米,钢筋水泥浇灌而成,风格简洁,颇有现代之风。夜色中的自由塔,有灯光映照,包围于滚滚车流中,显得格外雄伟庄严。

清真寺巡礼之粉红清真寺

位于伊朗古老的城市、《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都城设拉子,大名叫莫克清真寺,习惯被昵称为粉红清真寺,因其大量使用粉红瓷砖。修建了12年的莫克清真寺,沿用典型的清真寺建筑风格,标配拱形穹顶、立柱、马赛克装饰,同时采用欧洲教堂喜欢用的玻璃彩窗。上午八点开始,太阳光照向彩窗,光影投射在波斯地毯上、立柱上,交织出似梦似幻的景象。随着太阳升高,光影慢慢缩短,据说10点以后,光影会消失。所以,去粉红清真寺,一定要赶早,找一片光影之地,或席地而坐,或依窗而站,让光影打在脸上或身上,定格一段唯美时光。

清真寺巡礼之亚兹德聚礼清真寺

亚兹德聚礼清真寺非常古老,建于12世纪,后来在14世纪和19世纪都进行过翻修。作为古老清真寺的代表,它有一处现代清真寺没有的机关,即暗道,当时用作伊玛目向女信徒答疑解惑的传声道。聚礼清真寺也叫礼拜五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信徒集中礼拜之地。其有着伊朗最高的宣礼塔,高达52米。宣礼塔原为宣礼及唤拜之用,站得高,便于声音传得更远。现今都已使用扩音器,宣礼塔不发挥实际作用,但仍作为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聚礼清真寺是精美马赛克装饰的完美展现,一片片小陶瓷拼接成不同风格图案,有当时流行于欧洲的装饰图案,有修饰过的波斯文字,也有设计师的大名。

清真寺巡礼之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

伊斯法罕是伊朗古都,之于伊朗的历史地位有如西安之于我大中华。位于伊斯法罕历史中心的聚礼清真寺,是伊朗现存清真寺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其 筑年代可以追溯至公元841年,是此后整个中亚清真寺设计的原型。

古宅深院,别有洞天

如果说清真寺是伊朗建筑的官方名片,散落各地的古宅深院则是民间建筑之精粹。不同于中国古风大院,有或气派或别具格调的大门,伊朗古宅仅留一扇极为普通的拱门,进去后方能发现其中格局,别有洞天。我们一行有幸入住或参观不少由古宅改建而成的酒店或餐厅,得以见识古宅院的低调奢华。第一家古宅酒店在阿巴尔古,设拉子去往亚兹德途中。阿巴尔古是一座古老城市,位于古丝绸之路,市内有一棵树龄超过4000年的柏树,见证历史变迁。酒店位于一片老宅区,土黄色建筑群,一个半车道宽的巷道阡陌交错,进去后便不识西东。

塔巴塔巴依宅院

世界遗产波斯波利斯

建于大流士一世,修建耗时60年的波斯波利斯,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其遗址发现于设拉子东北52公里的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Hash:0895b42188e73e83c727c312084ae800e7b1eed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