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风景区 陵县十大景点
导读:陵县风景区 陵县十大景点 1. 陵县十大景点 2. 陵川旅游景点大全 3. 陵县十大景点排名 4. 陵县十大景点介绍 5. 陵县十大景点图片 6. 陵川县十大旅游景点 7. 陵县的景点 8. 陵川县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9. 陵川县有哪些景点
1. 陵县十大景点
这个问题涉及的旅游点太多了,以德州为中心方圆河北,天津,北京的景点就很多,近点的济南齐烟九点,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省外的白洋淀尽收眼底,泰山指目可数,小点的景点不计其数,衡水的衡水湖,吴桥的杂技大世界,近点的乐陵万亩枣林,庆云金山寺都属于较为有名的特色景区。
2. 陵川旅游景点大全
武家湾旅游区处于晋豫两省交界处的陵川县,周边有王莽岭、凤凰欢乐谷、黄围山等众多景区,堪称“领袖太行、清凉圣境”的中心地带。武家湾旅游区内山水相依相映,村落点缀其中,形成“景村合一”的独特风光,素有“太行江南”的美誉。依根总体规划,武家湾旅游区总投资10个亿,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2个亿,建设工期3年,主要包括武家湾欢乐岛、CS野战拓展营地、水上漂流、乡村(山地)精品度假酒店、游客中心等旅游开发项目以及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
3. 陵县十大景点排名
距离德州市近一点的旅游景点往北二十多公里是吴桥杂技大世界,这里有中国杂技界的所有精彩表演,再东三十公全陵城区,东方朔故里,可以找寻到滑稽大师完美人生的各个瞬间,同时陵城区还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治理过的地方,有好多颜真卿留下的书法真迹。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到这里游览!
4. 陵县十大景点介绍
石家河古土城遗址啊!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位于天门市石河镇,毗邻镇北,分属土城村,芦岭村、唐李村、东桥村辖地,东南距天门市城区约16公里。遗址占地面积8余平方公里,由40处地点组成(附表)。各地点相距很近,有的甚至紧密相连,其中心区还有一座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和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城址。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56年11月15日,石家河遗址由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历史文化价值来说,石家河古城是我国目前已被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其附属地点之多,分布面积之广,在同时期遗址中罕见,具有稀有性、独特性和典型意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类发展进步的宝贵文化遗产。 石家河遗址是其核心部位的典型遗址,是研究我国史前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性质、社会结构、人口分布、聚落的发展演变,民族形成与文明起源、邦国兴起的实物资料宝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于廓清我国上古史中的迷雾,探讨多元一体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石家河遗址内涵丰富,废墟形态保存较好,除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外,还可以为海内外自然史、科技史及生态环境等多学科领域的学人进行专业考察提供研究园地。众多的原始艺术品,堪称当时的艺术杰作,具有传承借鉴价值和审美价值。 尤其作为珍贵的文物古迹,石家河遗址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合理运用,可促进长江中游旅游业持续发展,为发展第三产业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遗址地处华中,紧邻天门市中心城区,毗邻公路国道与铁路线,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对外可沟通邻近各地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区,形成旅游网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 陵县十大景点图片< /h2>
陵县和陵城区是一回事一个地方,只是不同时期的叫法而已。
陵县,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东部,距市中心约30公里,约10年前撤县划区,称陵城区,由地级德州市管辖。陵县以农业为主,近几年工业发展较快,著名企业有普利森机床公司、黎明纺织等。旅游景点有神头汉墓,东方朔公园,仙人湖风景区,明月湖(水库)风景区等。
欢迎来陵城区创业,旅游!陵城欢迎您!
6. 陵川县十大旅游景点
1、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国家AAAA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2、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距县城56公里处的“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下川村一带。景区坐落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海拔2358米的晋西南最高峰—历山。景区覆盖了中条山脉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由舜王坪草原、舜王故道、娥皇谷、女英峡、下川遗址、历山古村落五大景点组成。拥有华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块万亩亚高山草原和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
3、柳氏民居柳氏民居内有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1406),柳宗元后裔耕读发家,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文兴村修一进十三院的文人府邸,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建筑工艺高超,建筑风格独特,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同时异常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真实记载了百世书香文人做官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社会发展的本质,实为中华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绝品。
4、王莽岭王莽岭险峰幻叠,云海浩翰,瞬息万变被之为“云山幻影”。同时日出也是他的一大壮观,一如泰顶。 景区内另有许多天然溶洞,如黄龙洞、苍龙洞、黄巢洞、新砦洞等。还有一条深800多米、延伸15公里、深邃幽长的大峡谷穿村而过,堪称一绝。 介 绍: 王莽岭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境内,包括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等。 景区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0米。
7. 陵县的景点
工业旅游:古贝春工业旅游园区——平原圣堡啤酒小镇——太阳谷景区——奥德曼酒庄——普利森机床厂——乐陵泰山体育集团
乡村旅游: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德百温泉度假村——德百旅游小镇——乐陵千年枣林游览区——乐陵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乐陵古韵枣邑景区——庆云沃森田园观光园
红色旅游:乐陵冀鲁边革命纪念园——大孙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大刀传奇》红色情景剧)——崔扬抗日战争纪念馆——宁津文化艺术中心(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主题游乐园:泉城欧乐堡旅游度假区(欧乐堡梦幻世界——欧乐堡水上世界— 齐河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
齐禹夏协同联动方面,重点打造以下线路:
线路一研学游: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
8. 陵川县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崇安寺、西溪二仙庙,礼义崔府君庙、南吉祥寺、北吉祥寺等。主要风景名胜有西溪、黄围洞、王莽岭、棋子山等。 崔府君 又名显应王庙。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乐平(今昔阳)人,唐贞观进土,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佛寺外观截然不同。山门最古,为金时原构,五开间,两层,下层砖砌高台,中柱上装青石门框及板门,门框上线刻花纹,图案秀美。上层施平座及勾栏,粱架现整简洁,结构已具元代爬梁的雏形。屋顶琉璃为明代补制,鲜丽劲秀。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宇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社义镇西隅。创建地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寺周细流环绕,寺前古柏四株,人称四大天王。寺宇规模宏敞,布局严谨,三进院落,皆且卡墙相隔,原门不存,现将天王殿称之为山门,两侧有掖门和钟鼓楼,内有厢房、中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后大殿等。天王殿、中殿历史最古,后殿及两厢尚存元制,余皆明清重修。天王殿殿宽深各三间,单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结构简练,断面规整,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整个形制还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原构。中殿三间,悬山式屋顶,仅施柱头斗拱,无补间铺作,外观甚为古朴,与天王殿同为宋构。殿顶三彩琉璃脊兽为明代所制。寺内碑碣数通,记述寺史建筑年代等。 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20公里平川村。原宋家川,唐贞观年间奉敕建造,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宇规模完整,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着眼点是经明代重修,还保存着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遗构。中殿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檐下斗拱硕大,殿内梁架规整,形制古朴,结构严谨。据碑文记载,宋代“潞城里崔氏寄居平川,年迈乏嗣,自捐资财,创修中央殿三间”,现存中殿确为宋构。 崇安寺 亦名丈八佛寺,俗称凌烟寺,位于陵川县城西北隅之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崇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子山区 风景区以陵辉公路为主的要旅游线路的风景区,西起陵川县杨寨河,东至晋豫两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迹。该路全长33.3公里,蜿蜒穿行于太屋脊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之中、沿路苍山秀水如诗如画,奇桥异洞巧夺开工,车过沙场,如入蓬莱仙境,如过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岩如削,脚下泉水叮咚、吐玑喷玉,弘业门、灵佛洞、卧龙洞、踞虎关、淳江洞、飞瀑长廊等14个遂道竞相争秀,3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涵纷纷比奇。 穿行此路,有时峰回路转,山重水复;有时聊暗花明,别有洞天。登览山巅,万象林列,千载之秘,开怀显露。在旧时关隘“嘴上隧道”附近, 岩峰崇岭峻,悬崖壁立,漳谷深险,坡度急陡,河水从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泻而下,漾如飞烟,形成了著名的古称八景之一——“灵泉瀑布”。这里修建的东双脑水电站,造福人民之余,工程险巧也构成了一大奇观。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随路而下,绕山转壁,波澜不惊,被人们称为“小漓江”。 二仙庙 西溪真泽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此地群山拱翠,松柏掩映,繁花似锦,春色宜人,人称“西溪春色”,是陵川古八景之一。该庙创建于唐乾宁年间(984-897),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扩建为现今规模。二仙庙代分两院,中轴线前有山门(上即戏楼),左右各有小旁门。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正殿、东西梳妆楼做法古朴,用材较大,为金代建筑。前面院中挺立着四棵古老的桧柏,人们可以从树上找出各自属相的生动造型,如龙、蛇、鼠、锡、猴、牛羊等,被称为十二生肖柏。整个建筑宠伟壮观,布局整齐严谨,加之崇楼高阁,古柏青松,彩色琉璃,显得最重要的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游诗碑:“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陵川真泽二仙庙属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一处开发价值较大的旅游胜地。 十里卧佛 陵川县城东南30余公里处的马圪当乡西闸水村附近,近年来发现一自然山体(山名窑顶山)犹如沉睡千古、仰面横卧的睡佛,惟妙惟肖。在距此山十公里处的西闸水村边公路上望去,卧佛头北脚南长约10华里,头、身、足比例匀称,而且面部五官端正,眼睑微瞌,慈祥安静,如静修入定之神态,仔细体味,似有匀细鼻息相闻,其天生妙成,让人叹为观止。 红叶风景区 位于陵川县城南20公里的老槐树岭至夺火岭北段,是陵川县面积最大的红叶区。该景区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陵(川)修(武)公路蜿蜒于山峦之间。红叶区内崇山峻岭,沟谷深邃,植被茂密。主要树种有柞木、槲树、千捭榆、白皮松、油松、栓皮栎、侧柏、槐、榆、杨等;灌木品种更为丰富,较广泛的有黄栌、山榆、小叶杜鹃、野蔷薇、沙棘、连翘、山桃、胡榛子、山槐、葛等几十种。春夏进节,浓绿浅翠,繁复纷呈的植物将200平方公里的山峦沟旧社会覆盖得象绿毯一般;而当秋季来临,这里便呈现出派灿烂壮阔、色彩纷呈的彩色世界-层林尽染,五彩斑斓。该县红叶节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与北京香山红叶齐名的生态环境游30个节庆之一。 棋子山 又名谋棋山,位于距山西省陵川县城10公里的侯庄乡东北。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 陵川棋子山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该区主要景点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重要景点之一,相传是围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谋棋消闲之所 距晋城市陵川县东40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王莽岭,相传西汉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安营扎寨,故名,又因其险峰幻叠,云海浩翰,瞬息万变被之为“云山幻影”。 王莽岭 是陵川与河南辉县的界山。山之东崖,俗称天柱关,由高低错落的56个山峰组成。大者,峰顶可跑马,小者状如笔 耸立,有“鸵鸟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赐福峰”、“龙泉宝剑峰”、“莲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峥嵘。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北部巍岩相迭,青莲秀出,群峰连绵。仰瞰之间,怪石嶙峋,浓绿浅翠,流泉飞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带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远眺如画中写意,朦胧如幻。
9. 陵川县有哪些景点
历史据境内发掘的塔水河等处人类遗址考证,陵川县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居住。
夏商两代为冀州之城,春秋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属韩、后属赵,秦代属高都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县,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晋城,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置。
抗日战争时期曾分置陵川、陵高等县,1945年恢复陵川县。
1958年,11月并入晋城县,1959年7月恢复陵川县建制。
从境内塔水河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可以断定,陵川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
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陵川地区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
夏商两代,均为冀州所领,且属于 “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陵川地区属于晋国的封邑。
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期复为晋有。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3),韩、赵、魏被正式册命诸侯,三分晋地,陵川地区当时隶属于韩。
周赧王五十三年(262),秦将白起伐赵,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即以17城归赵,陵川地区为赵所有。
周赧王五十五年(260),长平大战后,陵川地区归于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221),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西汉初期,汉武帝始置并州,领上党、雁门、河东等郡,陵川地区划归上党郡泫氏县。
东汉大致沿用西汉旧制。
三国时期,陵川地区属魏。
西晋政权建立后,泫民县仍属并州上党郡。
南北朝混战时期的建置沿革时有变动。
晋光熙元年(306),陵川地区为北汉领土。
晋永嘉五年(311),刘渊族人刘翟攻陷长安,北汉之平阳以东地区皆归羯人石勒,陵川地区也在其内。
东晋大兴二年(319),石勒建赵国于邯郸,史称后赵,陵川地区属后赵。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西燕慕容永称帝于长子,从并州上党郡中又分置建兴郡。
陵川地区属建兴郡,北魏和平五年(464),复置建兴郡,仍设有泫氏县。
北魏永安二年(529)又罢建兴,改置建州,并由原泫氏县分置平高县,二县都隶属长平郡,郡治设于泫氏。
陵川地区当时划归平高县。
北齐末,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把泫氏县并入。
北周灭北齐后,于周建德三年(574),设置高平郡,长平郡并入高平郡。
高平县也是高平郡所辖。
隋开皇三年(583),曾废郡,高平郡改为泽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划高平县东之一始部置陵川县。
陵川立县不久,于隋大业三年(607)又废州改郡,泽州改置为长平郡,陵川属长平郡。
隋义宁元年(617),长平郡复改为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在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四县。
其中的盖城县为设置盖州的同时,在陵川境内西南部新置县,其范围大部在陵川,包括高平、丹川两县接近陵川边境的一些地方。
县治在今县城西南21.5公里的盖城村。
唐武德九年(626),废丹川、盖城两县。
原盖城县所领的地区,分别划归陵川、晋城和高平三县。
唐贞观元年(627),全国分为10道,泽州、陵川县。
属河东道所辖。
< p>泽州州址迁于晋城。五代十国时期,陵川沿革时有变更。
唐末属昭义军,后晋仍属昭义军。
当时因梁、晋时常争夺地盘,陵川时属梁,时属晋,时属时间都不长久。
北宋初,改昭义军为昭德军,仍辖泽州。
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陵川归河东路泽州所领。
金正大元年(1224),升泽州为忠昌军,辖晋城、端氏、高平、沁水等4县,废陵川,不久又复置为县。
元纪祖中统元年(1260),置司校司,辖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端氏六县。
元至元三年(1266),废司校司,陵川并入晋城。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陵川又从晋城分出,复置为县。
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后,陵川即属于中书省平阳路。
元大德九年(1305),晋宁路泽州所辖。
明洪武元年(1368),泽州隶属于山西布政使司。
洪武九年(1376),改泽州为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南道,后改冀宁,共辖4四县,即陵川、阳城、高平和沁水。
清朝初期,仍沿明朝建制。
清雍正六年(1728),升泽州为泽州府,在原泽州所辖地区置凤台县(即前晋城县)。
当时山西省泽州府辖有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5五县。
府治即设于凤台,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成立后,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
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
民国23年(1934)裁道,实行省、县二级制,陵川又直接归山西省政府辖领。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实行专署建制之后,陵川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该专署原为阎锡山所辖政权机构,不久变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政机构。
民国28年(1939),长治沦陷,专署撤出长治,分为东西两区,并各设有一个办事处,西区办事处驻阳城、东区办事处驻壶关,陵川属于东区办事处所领导。
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爆发后,陵川成了国民党晋东南和豫北一带的活动中心。
国民党在其所占领的地区,设立了军区设计委员会。
民国32年(1943),日军侵占陵川后,把陵川划归上党道。
同年,太行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在原陵川和高平两县边境划出一部分,设立陵高县。
民国34年(1945),陵川全境解放,太行解放区日益扩大,行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废陵高县,将陵高、长治、壶关3县中原属陵川所辖地区重新划归陵川,恢复了民国32年(1943)以前的建置。
同年12月,属太行第四专区。
辖7县1市(除陵川之外其余都在豫北),专区初驻沁阳紫陵镇,后移焦作。
民国35年(1946)10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焦作之后,一度迁至陵川盖城,到民国37年(1948)10月收复焦作之后,再迁焦作。
民国37年(1948)下半年,撤销边区建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之后,陵川划归太行第三专区。
专区所辖各县都在原晋东南地区,专区驻长治。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
1950年,第三专区改名为长治专区,陵川属长治专区。
1958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
1958年11月,陵川、高平、晋城三县合并为晋城县。
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
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
1959年7月20日,陵川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建制。
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2001年,调整陵川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9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0]6号),由5镇13乡调整为9镇3乡(文件中是7 镇5乡),乡镇平均人口2.09万人,平均面积146.43平方千米: 一、撤销曹庄乡、城关镇,合并设立崇文镇。
区划调整后崇文镇人口52483人,面积142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西关村。
二、撤销丈河乡、附城镇,合并设立新的附城镇。
区划调整后附城镇人口33144人,面积190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附城村。
三、撤销侯庄乡、潞城乡,合并设立潞城镇。
区划调整后潞城镇人口17751人,面积144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潞城村。
四、撤销横水河乡、马圪当乡,合并设立新的马圪当乡。
区划调整后马圪当乡人口8573人,面积236平方千米。
乡人民政府驻古石村。
五、撤销马武寨、古郊乡,合并设立新的古郊乡。
区划调整后古郊乡人口11690人,面积230.8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古郊村。
六、撤销冶头乡、六泉乡,合并设立新的六泉乡。
区划调整后六泉乡人口15682人,面积237.9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六泉村。
七、撤销杨村乡,设立杨村镇。
区划调整后杨村镇人口16053人,面积31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场村村。
八、原礼义镇、平城镇、西河底镇、秦家庄镇、夺火乡镇建制保持不变。
附:撤并乡镇摸底统计资料(注:与上述文件最终批复内容略有不同
Hash:c2fc68a890128b692de7fa09eb80cfd5a9507c0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