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旅游景点 古巷旅游景点有哪些

导读:古巷旅游景点 古巷旅游景点有哪些 1. 古巷旅游景点 2. 古巷旅游景点有哪些 3. 哪些地方有古城小巷 4. 古文化街景点介绍 5. 古街旅游景点大全 6. 北京古街古巷景点大全 7. 古巷旅游景点大全

1. 古巷旅游景点

最有历史的老街——左所街

这里曾是南京江北地区最为繁华的大街,东南起鱼市口,西北至古墨泉边,附近还有衍生地名左所前街、左所后街,是南京现存基本完整、最长的一条明清历史老街。

整条大街几乎完好的保存了清至民国以来形成的街巷格局和建筑骨架。两边的商铺,住屋,祠堂,影院甚至皖南风味的马头墙,鳞次栉比。

没有刻意的雕梁画栋,只是真实的质朴的保持着她古老的建筑格局。

最庄严的老街——大悲巷

穿过总统府门前的热闹,抬腿就到了这条悠然宁静的小巷子。这条巷子处于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

梅园、雍园、汉府新村...一幢幢高不过三层的小砖楼,还有经历着轮回的梧桐树,夹杂在小径的两侧。

这里曾经是很多革命前辈工作过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他们起居的旧貌。一应换洗,陈设如昨,把曾经的芳菲和奢华,不动声色地隐藏在历史转瞬即逝的光彩里,那样的小心翼翼。

最独具一格的老街——龙虎巷

龙虎巷历史风貌区位于浦口顶山街道南门地区,始兴于上世纪初,聚居了大批由天津、唐山南迁建设浦镇车辆厂的产业工人。

整体建筑风貌富有近代天津民居特色,在南京传统民居片区中独具一格。

最有遗忘之美的老街——瓜埠老街

紧邻滁河,出街就是渡口,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街边两侧都是古旧的老房子。

这些老屋最早可溯至明、清时期。屋顶上是砌起的一面面防火墙。

曾经的瓜埠老街是长江北岸繁华的商业区,现在呈现的却是宁静中的历史。

最长寿的老街——长寿街

在六合区最北边的东王村有一条老街,又叫长寿街。这里的人们大多都很长寿,老人们的平均年龄都在90岁以上,其中最年长的一位有102岁高龄。

说是街,其实就是一条又长又窄的巷子,两旁边都是一间连着一间的砖瓦结构平房,有些房子年代相当久远,有些则是刚刚兴建起来的。

村里还有一座石板古桥。据桥墩上的文字记载,古桥名叫西汇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

最具古韵的老街——长乐街

走进这条有着浓浓历史余香的古巷,狭小古旧的街面,几乎一般高低的旧式民宅,如果不是远处的摩天大楼,几乎以为踏进了倒错的时光。

这里的民宅格局意外地相似,黑瓦灰墙,屋顶支起一方三角檐的小阁楼。最有意味的是那一扇扇木头门扉,隐约可见残留的吉祥图案。

快要消失的老街——燕子矶老街

燕子矶老街曾是南京通往江北的门户,是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有三六九集市、著名的燕子矶庙会等,商贾云集,热闹繁华。

如今的燕子矶老街只有临江街还比较完整。100多米长的小路最宽处也只能两辆小轿车勉强通过。

曾经留下了几代人记忆的燕子矶影剧院,现在也已荒废。成为一座不为人知的记忆仓库。

之前有消息说这里会进行拆迁改造,对于老街的居民来说,这里也许很快就会成为只在记忆中存在的地方了吧。

回望历史的时空隧道——大马路

大马路,自晚清开始因毗邻商埠码头,而成为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区之一。是南京最初市井生活的写照,堪比如今的夫子庙。

大马路上有很多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包括至今仍保留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等。

如今的大马路也早已繁华不再,只剩下那些保留下来的西洋建筑和历史遗迹,成为了一条供后人回望历史的时空隧道。

改造后 古色古香——黑廊巷

升州路靠近中华路的南侧,藏着一条百年小巷“黑廊巷”。总长187米的小巷子,呈现出浓厚的明清风情。

这条小巷子原来很普通,有些破败的建筑都濒临“危机”,如今经过修缮,已经成为了一条处处透露着古色古香的商业街。

市井与文艺并存的老街——热河路

从来不是景点的热河路,只是出现在歌中,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痴迷魔怔的文青。

1915年填河筑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按《首都计划》要求与规划命名为“热河路”,以热河省省名命名,从民国至解放时已成为下关地区内最繁华的商业街。

如今的他仍保留了满满的生活气息。街头巷尾的吆喝,拆迁队的扬尘,以及菜场边大妈们的咆哮和大爷们的无奈...没有高楼大厦,却是炊烟袅袅。

2. 古巷旅游景点有哪些

象埔寨,位于古巷镇古一村,座西向东偏北30°。象埔寨宽162.4米,深154.4米,寨为方形,建筑格局规范严谨,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做厝,座座格局不同相同”之说,全寨由一大门进出,并各有通道连接最后面的“陈氏大宗祠”,通道长约110米,宽5.9米,在通道的两侧有三条平行巷,每条巷长140米,宽2.3米,从寨门内至大宗祠后,建有三条横向贯穿全寨的大街。第一街长157米,宽2.7米。第二街长157米,宽3.7米。第三街长157米,宽1.5米。由三街六巷形成寨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寨门为石拱结构,高2.45米,宽1.5米,门上有匾额“象埔寨”,并有落款,上款“壬戌之秋”,下款“颖川郡立”。

象埔寨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寨中至今还保存着宋、明、清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其中“陈氏大宗祠”有宋代建筑特点,如木棚门簪,木瓜肥大粗壮无饰,寨中七十二座建筑物,分别有单进、二进、三进等形式,门簪变化不定,据传寨内四边角落原各有井一口,每座厝中也有井一口,全寨共有七十六口井,寨后建有楼与寨门遥相对应。

古巷镇: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

3. 哪些地方有古城小巷

洒金桥

著名秦腔演员孙存蝶在《拾黄金》里表演一个叫花子拾到黄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发地就在西安的洒金桥。现在的洒金桥并没有桥,而是一条长约800米的看似不起眼的小街,它北起莲湖路老关庙十字,宽约5米,向南延伸进入回坊后,收窄至不到4米,然后通向大麦市街。历史上洒金桥几易其名,先后用过大桥街、铁炉坊、前卫路、老关庙等名称,但只有洒金桥这个名称最恰当地说出了这条街与黄金的不解之缘。

冰窖巷

《明清西安词典》介绍,冰窖巷是明清西安城巷名,在原唐代长安皇城内鸿胪客馆处,唐末改建新城后,逐渐形成居民坊巷。因是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这条巷子的北面,就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沟道,冬季凿冰储入,周围铺垫锯木等隔热物质,以备夏季取冰消暑 。那时每到严寒的冬季,官府就开始组织人力采冰藏冰,到了来年夏季,大约是在端午节前后,则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炮房街

炮房街名字乍听上去便觉得很火爆。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 ,相传明代炮房街上多开有纸炮作坊,街道便因此得名。不过,炮房街的“火爆”已经是过去的事儿,如今那里虽地处闹市,却略显僻静,以居民区为主,对比昔日,倒有些名不副实了。

五味十字

元代时这里因药店密集,故十字口与今天的南广济街统称为药市街。明清时,也因这里药店集中,比较著名的药店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后来人们以中药之甘、辛、酸、苦、咸五味而称五味什字。

粉巷

粉巷仅有329米长,而它的名字却为西安人所熟知。粉巷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说以前粉巷是西安城的粮食一条街。据说街道上撒满厚厚的粉面,由此得名。第二种说法是粉巷是以卖胭脂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化妆品一条街,离的很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胭脂味道。最后一种是说粉巷是当初皇上选妃子的街道,因为西安是当年的国都,每年粉巷都住满了进城等待被选的妃子,她们的身上有好闻的胭脂粉味道。最后一种说法是说粉巷以前的确是选妃子的地方,到后来演变成各式青楼。

炭市街

西安市炭市街位于东大街中段北侧,北至西一路。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始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此街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巷,后因出售煤炭、盐碱、副食店铺居多,得名炭市街。

骡马市

骡马市街市的形成应是在明万历末期,明《西安府城图》有记载,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时候,到处是牲畜交易市场,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文献,据此推算,骡马市这条古老街道的名称。到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浣舆图馆测绘的《清西安府图》中,骡马市已赫然为“骡马市大街”。其时之骡马市大街,南北走向,北接口东门大街,南抵东木头市街,长360多米,宽达30多米,街道两旁栽有拴牲口的木桩,还有骡马店,为远路客商栓养牲。

书院门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

东木头市

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端履门

叫端履门却已经没有门,但是它的起源却是因为门。明朝初年,秦王朱樉在西安城内建秦王府。这个秦王府,就是现今省政府所在地。进入秦王府的正门,首先得经过一个牌楼,在这个牌楼前,各位官员在此正冠端履,听候召唤。久而久之,首先官人们,其次百姓们,就把这个牌楼叫做端履门,牌楼早在清朝初期就没有了。清朝建立后,在全国大城镇建设满城,西安满城的面积占城内面积的42%左右,囊括了今天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的位置,端履门作为西安满城的南城墙的一道门。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满城被拆除,故端履门只剩一名号了。但地名却一直叫了下来,直到今天。

4. 古文化街景点介绍

天津有哪些游览名胜和特色文化?

大家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天津,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 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

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黄崖关长城在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始建于公元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天塔湖风景区位于天津市区南侧,紧靠水上公园景区,是以天津广播电视塔为主体的景点。天塔即天津广播电视塔,高415米,建成时是亚洲最高,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东门外、海河西岸,系商业步行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

盘山位于天津蓟州城区西北,为国家5A级景区。该景区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文化与皇家文化共融的旅游休闲胜地。 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于此,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702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天津的相声比较出名,兴始于清末民初,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高英培、马季、冯巩、牛群、郭德纲等。

津菜是具有天津风味的地方菜系。历经几百年发展,逐步完善成一个涵盖汉民菜、清真菜、素菜、家乡地方特色菜和民间风味小吃的完整体系。还有风靡全国的“煎饼果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您,不周之处请见谅,谢谢,喜欢就关注一下老刘,我们一起探讨和努力,再见!

5. 古街旅游景点大全

最美的7处。

1 宝堰古镇

宝堰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自西周泰伯、仲雍奔吴,其间历4000年,经吴楚之争、东晋之乱、唐末动荡及明清移民。先民在此筑堰,围湖为田,繁衍生息,视堰为宝,故此得名“宝堰”。

宝堰处在通济河边,水路发达,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清末民初,宝堰商贸进入鼎盛时期,便捷的水运促进了商业繁荣,沿着通济河和老街开设了数百家酒店、饭店、茶馆、酱园、粮行、木行、商店、客栈等等。十多座祠堂、庙宇、酒楼、私塾、学校交错于集镇之间。街面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

古镇有着完整的民国商埠石街群,这也是江苏西南地区最大的镇级石板街群。民国镇的街巷空间格局与风貌特色,依势就水的商行、店铺、庙宇、码头等建筑功能格局;丘陵多洪过水区的生活空间与建筑形态。

老街两侧的古建筑起源于南宋时期,也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目前残存的几十处江南徽派古宅,大多饱经沧桑。遗留的古建筑近看青砖灰瓦马头墙、层楼叠院高脊檐,入内雕梁画栋、花格门窗,只是褪去了往日神采。

2延陵古镇

在镇江丹阳的西南部有一座镇,与丹徒、金坛接壤,属省级革命茅山老区,是丹阳的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江苏省122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它就是延陵。

延陵是我国古镇之一,古时为邑县,其历史可以追至周朝。秦始皇二十五年,延陵为县,后又改叫毗陵。宋熙宁五年(10 72年)前,延陵镇为古延陵县治,县城建设规模较大,后改为镇。

“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使丹阳成为民间文学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关注的地方。董永传说已同“白蛇传”传说、抗英斗争传说一样,成为镇江民间文学中的亮点。

由丹阳延陵镇出镇往南约500多米,有一座“望仙桥”。这就是传说中董永和他的儿子先后在这里仰望天空、企盼七仙女回归人间的地方。在望仙桥村的西面不远处,有一个村子,名叫董溪村,据说村上并没有姓董的人家,但却是传说中董永的故里。据说董溪村一带原来还有董永墓、董永庙,但都因年代久远,湮没了。

另外,延陵境内现有凤凰山遗址、季子庙、贺甲战斗旧址等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九里景区已被授予国家AA级景区称号,先后修复和开发了沸井、孔子手书季子碑、戏楼、季子农庄等景点,其中,孔子手书季子碑正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3 千华古村

千华古村建筑面积将近40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清江南民居风格。乾隆重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给了千华古村厚重的文化依托,使其遵循:乾隆六幸,市井文化,佛教文化,着力展现厚重的文化脉络,集山镇水镇佛镇为一体。目前还保持有,钱庄,镖局,米行,酒楼,茶肆等等。

千华古村依托宝华山山水胜景,依山势、水文而建,建筑风格统一为古木建筑,充溢着清朝风格的村落古色古香、八面玲珑、清净秀雅,时时处处展示着清朝时期民俗文化——衙门、镖局、钱庄、茶楼、茶叶铺、醋作坊、粮油铺、酒馆、酒坊、肉铺、小吃铺、首饰铺、香烛铺、古玩字画铺、许愿楼等。

尤其冬天雪景时,古村的条条古巷纵横,家家木窗堆雪,悠悠青石板路抒写着江南的诗情画意,别样风景。

4 儒里古村

最具内涵和特色的江南传统村落,儒里村社会文化底蕴丰厚;“乡老”活跃,凸显江南传统村落的“儒家风范”。待到乡村公路转折成蜿蜒的乡间小道,门户幽深的儒里古祠映入眼帘,这时光倒流的感觉便分外强烈起来。

儒里原是长江航道东移后留下的一片江滩沙地。是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在江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这里现住朱姓居民4400多人,近二百年里,从这里迁往大江南北及海外的朱氏子孙不下千余人口。传说由乾隆题改“儒里”,取意:文公后裔居地,儒人之故里也 。

相传明朝初年,朝廷差官张贺和朱亨押解犯人到京城因耽误了差期,将遭杀头之罪。当时遇一算卦老人,老人对他们说:“你们一行已无回头路可走。往南属火,困难重重;往西属金,杀气重重;往北是江,水阻生路。只有往东属木,有活路。哪天碗掉下来的地方就是你们安家落户之地。”当他们走到儒里村时,看到一个人在塘边洗碗,碗不小心掉到塘中,怎么找也找不到。张贺和朱亨猛然想起路上算卦老人事,于是放掉了犯人,在这落了脚。张贺就是丹徒张氏的始祖“贺三公”。之后,他在儒里夹沟安家,朱亨也在离此不远的儒里大街上落户,他成了丹徒朱氏的迁徙始祖“亨三公”。

张氏和朱氏在丹徒成家立业、繁衍生息,“圩里”是当时的原始地名。一直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在圩里看到读书人如此之多,便提笔写下“儒里”。后人又将这“儒里”二字镌刻在寸头的券门之上,并将村名改称“儒里”。

儒里有着江南乡村特有的清雅娟秀,狭长的石板小路旁,蓬草丛生,柔软的藤蔓攀附着低矮的灌木,悄无声息地爬上农舍的砖墙。有兴致的人家会在房前栽上两株月季或者凤仙,覆着灰瓦、刷着白漆的农 家小屋便因着那星星点点、深深浅浅的红,变得格外秀雅。

6 葛村古村

丁岗镇的葛村,是江苏省政府评选的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虽然沿着乡道的房子都是两层楼,但从巷子进去,清水砖,空斗墙,黑色的小瓦,因为年代久远,有的老宅上已经长了草,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早在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即生活在这里,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乃至原始工业的生产,世代繁衍。

葛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大片,精美绝伦、古意盎然的明清古建筑,可算是该地区民用建筑中历史最久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古住宅建筑群,是研究明清建筑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实体。

葛村的村民其实不姓“葛”,而是姓“解”。南宋时期,康王赵构南渡,一个名叫解寿辉的侍卫将军率领族人从山东迁徙到了镇江。因为老家是葛村,为了纪念自己的故乡,所以把这个村庄定名为葛村。曾用名蓝埜,埜为野之古字,从这个字,即可看出蓝埜,也就是如今的葛村悠久历史。

解氏宗祠,位于葛村村中心,主体建筑均为歇山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1813.56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庭院里为青石板铺路,主要殿堂屋内地面采用罗地砖平铺,建筑工艺极其考究。其正房有四进,由南向北,位置逐步升高,气势雄浑。它不仅是最值得葛村人骄傲的古典建筑,也是葛村解姓居民当年顶礼聚会的场所,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7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西津渡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这条著名的长江渡口,因其1300多年的人文内涵,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泱泱的古渡口文化,千百年来滋润并警示着一代代后人。

西津渡古街街位于江苏镇江博物馆旁,如果不是刻意前来,很可能就错过它了。这条始创于六朝时期的古街,走过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历经千年的兴衰交替,终于形成如今的规模。

西津渡,在三国时期被称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作“西津渡”。在历史上,西津渡是我国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军港、客运渡口、义渡码头,水上救生和驿道咽喉等功能。它的形成发展与镇江的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团素有密切关系。但沧海桑田,如令古渡早已不在,只剩下一条沾染上岁月气息的占街,安放那些与之有关的记忆。

西津渡倚山而建,沿街面行,上了些年岁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街道的尽头,从原是英国领事馆的镇江博物馆旁,拾数十级石阶而上,穿过一道雕花砖砌,写着“西津渡街”的拱门,在视线的左前方,便是积淀了千年历史的“西津古道”。拱门之外,有一些外观为中西风格相融合的建筑,门内却主要是中式阁楼、亭台、塔庙,中间夹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蜿蜒小道,给人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

自三国以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江南第一渡”之称,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拥有众多古街没有的优势:坐断西南,扼守漕运,商贾云集,楼船竞渡。更有史料记载“江浙闽海物资,悉由此以达京师,使命客旅,络绎往来,日不暇接”。

6. 北京古街古巷景点大全

是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 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7. 古巷旅游景点大全

1、潮州古城

现在交通方便,自从潮州高铁开通之后,人们来往得更频繁了。潮州旅游必打卡景点:潮州古城。

潮州古城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分布了大约60多条巷子,每条巷子都隐藏了许多宝藏。诸如美食、诸如古迹。

这是一座适合慢慢欣赏的古城。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潮州古城

2、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潮州古城内,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也是潮州人民极为认可的一座古寺,不仅香火旺盛,里面更是分布着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文物,堪称宝藏寺庙。

里面更是有一个陨石铜炉,记得找一找哦。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开元路32号

3、广济桥

到了广东不到潮州,相当于白来广东;到了潮州不到广济桥,相当于白来潮州。这座历时359年时代变迁的古桥,承载着潮州的许多历史记忆。

游客不仅可以在桥上走,还能每天看工人拆桥、装桥的过程。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环城东路

4、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位于韩江边,韩山上。

韩愈曾在潮州为官7个多月,并为潮州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因此,潮州人民为了纪念韩愈而修建了这么一座祠堂。

从韩文公祠最高处,还能看到古城以及广济桥。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兴北路18号

5、开元寺泰佛殿

自古潮州多华侨,这是爱国华侨谢慧如先生为潮州故乡捐建的一座建筑。

现如今,已成网红打卡地。同时,也是代表中泰人民友谊的建筑。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东山路慧如公园内

6、麒麟阁

麒麟阁在古代是皇帝用来供奉功臣、珍藏历代文献和收藏一些秘密文件的场所。潮州的这座麒麟阁是为弘扬岭南中医文化而建的宏伟建筑。

也是潮州人们非常喜欢的一处古典建筑群。在里面拍照、欣赏建筑精华都是很适合的。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湖山北路9号

7、东山湖温泉度假村

世上温泉千千万,都不如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有特色,尤其是梯田模样的温泉泡池,单从视觉上就已经被震撼到了。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市潮安区沙溪镇东山湖度假村

8、凤翔峡

位于粤东第一山:凤凰山。是粤东人民节假日游玩的好去处。

景区内风景美不胜收,有瀑布有水流,游乐设施更是层出不穷。不仅有水滑道,还有玻璃滑道。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凤湖村凤翔峡原始生态旅游区

9、象埔寨

象埔寨有3街6巷72座屋,有着潮州小故宫之称。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拥有“象埔寨,皇城起”的美誉。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一村

10、李工坑村

李工坑村是凤凰山下潮州境内唯一的畲族部落。想要体验畲族文化来这里准没错!

村子里不仅有大片古建筑,还有一座村史博物馆。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村

11、狮峰村

狮峰村大约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先祖从福建迁徙而来,至今已有500多年。这里的居民以李、蔡、吴三姓为主。

村子早已成为网红村,不仅建有民宿,村里保留下来的大片古建筑,更是能找到民国时期的潮州建筑精华。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

12、龙湖古寨

龙湖古寨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布局有着如皇宫般的三街六巷。里面至今保留了许多文物建筑,是一处寻找历 史与慢生活的古村落。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护堤路与龙鹳路交叉口西南角

13、凤凰单枞茶博物馆

博物馆原本是爱国华侨陈传治先生的故居,整片建筑古色古香。里面可以体验潮州凤凰茶文化,见识各种茶室以及泡茶工夫。

Hash:d75a3f169ef075399e1901bbea844915cb3709e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