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地方水果、蔬菜、生鲜出现滞销现象,而有的地方价格却高的惊人呢?

这个也不是普遍现象。

应该说在一些时候,在一些地区,有一些产品,确实会这样。这里面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第一个,过度生产。

有一些地方比较爱搞什么苹果村、香蕉镇、花生乡等,就是严格要求农民按照规划种植某一类经济作物。

但如果是通用的经济作物,比如花生、大米这样的,因为需求量实在太大,所以销售还比较容易。

但如果是一些特别的产品,很容易因为当年种植过多,而成为滞销产品。

比如某个乡,要农民全部种植某一种蔬菜。但其实当年,这种蔬菜在全国来说,已经供过于求了,再多种不过是在太多的产品中,再添一把火。这样就容易滞销。

而其他品种,却可能价格很不错。

第二个,渠道问题。这个包括信息渠道与销售渠道。

核心在于渠道问题。每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行业规律,水果是从育种、种植,到后期收成,销售,也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水果、蔬菜、生鲜滞销烂地头,而城里却价格高企,问题在于渠道对接问题。

对于农民来说,他的核心工作就是种植,然后维护、保养,然后收成,这是他的手艺活。但生产出来产品,最终是要销售出去。

让农民自己去建设流通渠道,是一个很大难度的工作,而且大部分农民并不擅长这样的工作。因为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分销问题。

但作为现代农民,还是要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包括整体市场状况,以及需求变动等。比如现在中美贸易战,美国的大豆生产商,如果去年种多了,就会大亏特亏。但如果知道这个贸易战有可能是长期的,那么宁愿不种,反而躲过危机。

第三个,中间商当然要赚差价。以前,是有很多水果商到水果产地去收购水果,然后通过自己在批发市场进行批发,一般小店再从批发中心拿货,然后进入零售环节。水果商都有长期合作关系,价格方面也比较厚道。

现在这个过程基本打断。一部分是因为,大型连锁超市的崛起,很多大型连锁超市,是有固定的供应商的,甚至有一部分是自己建设生鲜、水果基地。这样,对于一些农民。或者水果种植户就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而且,很多超市的采购部门,说白了就是打工一族,他们在收购时候会有压价行为。而且对水果等要求相对也比较高。说白了就是,又要好友要便宜。但很多时候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水果、蔬菜等,是通过现在流行的互联网销售推动的。但不是每一个互联网销售,都能够得到好结果。

因为互联网销售也是不一而足。部分种植户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则,按质量定价,能够走的比较远。但也有一些种植户经营意识不对,总以为网络销售反正是看不见,不知道谁是谁,就以次充好,能蒙一次是一次,结果把自己的信誉搞坏了。

Hash:9c5ca0bc8851f4a46f96d6b9ac1c44de26f0a46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