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边的村如何打造成旅游村?

导读:水库边的村如何打造成旅游村? 在农村建设一个小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大家觉得可行吗?

我的想法是:

1.公共设施齐全。要想富,先修路。把路修好,平坦宽敞。把公共厕所修好,干净卫生。把WiFi设置好,通讯方便。

2.绿化要好。遍植树木,特别是竹子等佳木。种植花卉,能让四季都有花开等。

3.农家乐。水库附近建房子,兴菜园,让游客住得舒服,吃得放心,还要有玩的,可开发划船、钓鱼、采摘等项目。即吃喝玩配套服务。

4.把“水库”改为“某某湖”,搜罗些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可以让景区增色不少。如安徽舒城的龙河口水库改名“万佛湖”,湖中有几个岛,都有周瑜的身世风流,增加吸引力。

5.水库附近如果有山,山上要多种树。山水相宜,让游客登登山,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磨砺意志。

6.水库附近如果有古村落,也可开发出来。让游客参观游玩,了解历史,品味文化。

7.水库附近要是有寺庙,也很不错的。人们来这里,可以烧香拜佛,可以许愿还愿。

水库边的村庄变为旅游村,一年起步,三至五年发展,十年就可能会小有名气。

在农村建设一个小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大家觉得可行吗?

在农村建设一个小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究竟可不可行那要看你的财力和建馆目的。

如果你只是纯粹的想在村里留住我们农耕时代的生活记忆,让后代从更直观的角度了解祖先的生活,不是为盈利,有没有多少人来看都无所谓的话,那么你尽管去建好了。目前农村里还是有不少老物件的,收购起来,也要不了多少钱。

但是如果你想用来盈利,或者说比较在乎参观人数的话,那么就要有一定的财力,这样才可以收藏一些大型和珍稀的老物件,提升你的农耕博物馆的规模和档次,也就能吸引来更多人参观。但是要想单纯靠一个农耕或民俗博物馆来创造收益是很难的。

|个人认为,要想让农耕博物馆创造一点收益,至少保本,能自我存留下去。最好是和其他单位结合。

第一,就是周围乡镇的旅游景点结合,如果所在村子就是旅游区那最好不过了。

第二,是和有一定规模及档次的现代农庄或家庭农场结合,作为农庄的一部分提供给城里来体验田园生活的人们参观。

|既然号称农耕博物馆,那么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博”,可按门类各处去搜罗。

比如:①传统农民的日常生活用具:水缸、水桶、木勺、柴灶、风箱、马扎、小板凳、油灯、火镰、草鞋、斗笠、蓑衣、火篮、手炉、厨柜、雕花床等。

②传统农民的生产用具:柴刀、锄、犁、打谷桶、水车、谷风车、独轮石、石舂、磨、称、称砣、纺车等。

③百工行业生产用具:比如木匠的工具,各种不同的斧、凿、锯、刨、锤、磨石、墨斗、直尺、角尺、折尺等。

还有砖瓦匠、石匠、铁匠、泥瓦匠、箍桶匠、篾匠、雕匠、鞋匠、裁缝匠、弹棉花匠、理发匠、糖匠,酒坊、染坊、豆腐坊、油坊、糕点铺、货郎等各行各业的工具。

|在经营上的几点建议。

①除了配备讲解员外,有些行业可以釆用微缩雕塑进行场景再现,使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②有些行业则可以采用传统技术或传统生产方式直接生产一些产品卖给参观者,或让游客参与体验生产过程,某些人肯定会喜欢的,也是一种创收方式。

③有些行业用具可以微缩制作一些作为工艺品卖给城里来的参观者,比如转运小石磨、小蓑衣、斗笠、草鞋、谷风车、独轮车等,这又是一种创收途径。

古代的生产生活用具,服务和庇护了我们的祖先,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很多实惠和方便,也为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用具和行业不可避免地会被新用具和新技术所淘汰或替换。从而逐步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后人,为了不使这些和祖先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具从后辈的记忆里遗失,办一个这样的农耕文明博物馆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Hash:7f7ecd879beb2b5ba48249799be6d54d12942f1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