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景点 克里姆特风景

导读:克里特景点 克里姆特风景 1. 克里姆特风景 2. 克里姆特风景画的象征性 3. 克里姆特风景油画作品 4. 克里姆特风景画 5. 克里姆特风景作品

1. 克里姆特风景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是一个天才型艺术家,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同时还是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和建筑工程师。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美术三杰。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他以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

拉斐尔Raphael——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杰出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的勤勉,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杜比尼Daubigny——巴比松画派,印象派先驱

查里·法兰斯瓦·杜比尼(1817-1878),出生于法国一个艺术世家,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印象派的重要先驱之一。杜比尼以描绘法国自然风光和田园乡村生活为主,善长于对自然光影的描绘,成为较早的印象派先行者,喜欢描绘风景中美好温情的场景。

莫奈Monet——印象主义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最杰出的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并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塞尚Cézanne——后印象主义,新艺术之父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也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

梵高Van Gogh——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先驱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表现主义的先驱。梵高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37岁。

克里姆特Klimt——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奥地利最主要的新艺术运动家。他将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巧妙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样式。其肖像画精致高雅,风景画亦具有独特魅力。克里姆特的画极大地推动了维也纳艺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

列宾Repin——现实主义,俄罗斯巡回画派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84-1930),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巡回画派代表人物,俄罗斯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广阔全面地展示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

毕加索Picasso——立体主义,现代主义创始人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风格到浪漫主义,然 又回到现实主义。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不受羁于任何束缚,满怀热情,不断探索,用一生创造了惊世成就。

2. 克里姆特风景画的象征性

不论做什么事,从最基础的做起,慢慢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最终积累到丰富的经验,做起事才能游刃有余,自然天成。学一门技艺也一样,从最简单的方法,最基础的规则开始做,绝对没有错。

对于初学油画的人来说,我觉得,先不要直接临摹某位大师的作品,而是先磨练自己的素描功底,当具备了一定素描功底,再开始临摹作品才会得心应手。

伦勃朗《等待的莎拉》

素描实际上也是一种绘画形式,被称作单色绘画,除过没有色彩的装饰之外,在技法要求上完全跟油画一样,要体现“焦点透视法”原理,体现立体感的造型结构,体现强弱分明的光影关系,体现线条与块面相结合的造型方式。

因此,学好素描是学好油画的第一步,这一步必须重视。

临摹和学习素描时,可以参照美国现代画家兼教育家伯里曼的著作《伯里曼人体结构教学》这本书,此书主要讲解如何以素描的方式,来刻画人体的所有结构,大到人体躯干,小到眼睫毛和衣服皱褶,包括动态和静态下不同的人体造型,内容相当丰富和详细,被全球各大美术院校引进,作为基础教材来使用,口碑和影响都不错。

如果把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掌握了,那么,就会变成素描高手。

雷诺阿《手拿雏菊的姑娘》

然后,你就可以临摹具体的某位大师的作品了。

刚开始临摹,我觉得按照西方油画的发展历程来临摹比较好,通过临摹,可以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西方美术艺术思潮和创作技法的转变过程。首先从古典油画风格开始临摹,如达芬奇、拉斐尔、提香,这些大师的作品都属于广义上的古典油画,在造型上是无可挑剔的,临摹它们,可以领会造型的奥秘。

鲁本斯《天使报喜》

之后,可以临摹伦勃朗、鲁本斯两位大师的作品,前者发明了“伦勃朗光线”,对油画中光影的贡献很大,后者突破了油画创作中的理性思维,给画面凝住了感性元素,影响了后世画家的创作。

再下来,可以着重临摹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梵高、塞尚、高更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这些大师的作品各有所长,印象派释放了光影效果在油画中的魅力,梵高则把色彩美学和笔触感觉完全融入了画里,发掘了油画的抒情效果。

3. 克里姆特风景油画作品

奥地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油画作品赏析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7.14-1918.6),奥地利著名画家。

1,2006年11月,《阿黛尔2号》,价值8790万美元被欧普拉拍下

2,《阿黛尔1号》以1.35亿美元被雅诗兰黛公子买下

3,《农场花园》以4800万英磅被(约合人民巾4.056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4. 克里姆特风景画

2020年是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诞辰250周年(1770-2020)。他是天才作曲家,也是不断和命运抗争的英雄,更是伟大的艺术家。250年过去,他给后世留下的遗产不止音乐。

音乐和艺术(这里指狭义上的绘画)乍看似乎泾渭分明:一个是听觉审美,一个是视觉艺术,如何能打通壁垒共同欣赏?然而,虽然历史上音乐家和艺术家各有不同的称谓和影响范围,但音乐和艺术确实有相通之处并不断影响彼此。

惠斯勒《黑金夜曲——坠落的火箭》,布面油画,60.3×46.6cm,约1875年

视觉艺术一直受到音乐的影响,反之亦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西方现代艺术家们对音乐的兴趣 大提高,至少从画名来看是这样的:

惠斯勒《夜曲》,布面油画,39.4×62.9cm,1872-1878年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在19世纪末所画的《夜曲》与肖邦的同名钢琴独奏曲有着密切关系;保罗·克利(Paul Klee)的几何抽象作品《复调》中也蕴含着对巴赫复调合唱作品的无限热情。

保罗·克利《复调》,亚麻布彩绘,66.5×106cm,1932年

斯图亚特·戴维斯《摇摆风景》,布面油画,220.3×439.7cm,1938年

前卫艺术的杰作则以当时流行的爵士乐为灵感,从斯图亚特·戴维斯(Stuart Davis)的《摇摆风景》到彼埃·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再到亨利·马蒂斯的《爵士组曲》,一张现代艺术里程碑的清单几乎等同于西方音乐的时间轴。

彼埃·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布面油画,127×127cm,1942-1943年

亨利·马蒂斯《爵士组曲》,书籍,42.5×70.2cm(展开),1947年

沿着时间轴回溯,贝多芬作为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其作品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他离世后近两百年内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价值,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视觉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01. 音乐性

贝多芬被注意到首先是因为他的音乐。其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极大地扩展了交响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能够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内容的广阔也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影响了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一批艺术家。

透纳《梅尔罗斯修道院》,纸面水粉,19.7×13.5cm,1822年

人们熟知透纳是19世纪英国“光的绘画大师”,但其广阔海景画的背后也隐藏着音乐元素。他与当时的管风琴师、作曲家约翰·丹比关系要好,后者很可能培养了画家对音乐的热爱。

透纳《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布面油画,122×91cm,1839年

透纳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当时风景画的地位,希望向世人展示风景画的多元与魅力;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愈发表现出一种突破疆界的欲望——试图把音乐和绘画两个世界拉到一起,并鼓励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每一种艺术。

透纳《风暴》,布面油画,54.6×77cm,1840-1845年

透纳《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布面油画,91×122cm,1844年

他的画作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柏辽兹和门德尔松有直接联系,而门德尔松又对贝多芬倍加推崇,创作有致敬贝多芬的《d小调庄严变奏曲》(作品54),浪漫主义基因一脉相承,也因此体现在透纳的作品中。

安塞姆·基弗《夜的命令》,布面丙烯、乳胶、贝壳粉,356×463cm,1996年

贝多芬的音乐也给了当代艺术以启发,安塞姆·基弗便是他的忠实粉丝。作为战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基弗的创作充满强烈而忧郁的美感,隐含着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他在访谈中提到,自己也会从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中获得愉悦奋进的鼓舞。

安塞姆·基弗《Lilith》,布面丙烯、乳胶、贝壳粉、木炭、灰烬、粘土、毛发、铅、罂粟等,380×560cm,1987-1990年

安塞姆·基弗《所有日子的夜晚,所有夜晚的日子》,纸面水粉,83.8×62.2cm,2014年

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展览中,以“场景”艺术闻名的英裔德国艺 术家提诺·塞格尔(Tino Sehgal)改编的贝多芬声乐由两位舞者在展厅中表演呈现。先不谈艺术价值,在以静谧为传统要求的博物馆里,这场行为艺术简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体验!

02. 精神性

若要说哪位艺术家与贝多芬的精神最契合,那似乎应该是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这并非巧合,而是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共通性。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吕根岛的白垩崖》,布面油画,90.5×71cm,1818年

弗里德里希一生都以浪漫、情怀和有灵性的追求方式来表现风景画,坎坷悲痛的成长经历使忧愁和自然成为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他常漫步于山林海滨,探索自然风景的神妙,在作品中混合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情调,传达了崇高的精神力量。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海上月出》,布面油画,55×71cm,1822年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冰海》,布面油画,96.7×126.9cm,1823-1824年

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云海漫游者》是当之无愧的古典音乐唱片“封面之王”。画面中的人物屹立在山巅,面对翻腾的云海,一个背影就道尽了天人合一的孤独与崇高。而贝多芬也曾说:“孤独是我的信仰。”这种崇高的孤独感在他的《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恰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精髓。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云海漫游者》,布面油画,94.8×74.8cm,约1818年

苏格兰室内乐团唱片封面《贝多芬-第三、四、五号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精神不仅影响了浪漫主义,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也给不同艺术以灵感。1902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为维也纳视觉艺术家协会第十四次分离展创作了著名的《贝多芬画展》,在其逝世75周年之际向这位伟人致敬。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贝多芬画展》整体空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贝多芬画展(中墙)》,壁画,1902年

《贝多芬画展》在三面墙上展开了一个由人类对幸福的渴望所推动的庞大叙事,而主厅中央矗立着由马克斯·克林格(Max Klinger)所创作的《贝多芬》雕像,这样的搭配暗示了建筑、绘画和雕塑的协同作用。在世纪之交,贝多芬作为神赐的苦难艺术家的化身,被更加热切地崇拜着。

马克斯·克林格在他著名的《贝多芬》雕塑前,奥托·海克尔(Otto Haeckel)摄于1901年

马克斯·克林格《贝多芬》,大理石雕塑,1902年

同为维也纳分离派成员的约瑟夫·玛丽亚·奥琴塔勒(Josef Maria Auchentaller)也为1902年的展览创作了门楣壁画《欢乐、美丽的神性火花》,题目直接引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词,不过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他另一件致敬贝多芬的画作《牧歌交响曲》则装饰了他岳父在维也纳别墅中的音乐室,被完好保存至今。

约瑟夫·玛丽亚·奥琴塔勒《牧歌交响曲》,室内装饰,1898-1899年

03. 符号化

到今天,贝多芬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音乐家或作曲家,他是一个关于胜利和悲剧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化身、是精神偶像、是艺术符号……自从他的第一个音符跳进18世纪波恩的喧嚣中时,他就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其他创作人才和当代文化。

约瑟夫·卡尔·斯蒂勒《贝多芬与<庄严弥撒曲>手稿》,布面油画,1820年

波普艺术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艺术符号——在安迪·沃霍尔的《贝多芬》系列中,他的经典形象被复制印刷成不同色彩,消解了人物眉宇间的凝重沉思,也让这位大师走下神坛,成为 常可见、易于亲近的艺术图像。

安迪·沃霍尔《贝多芬》,丝网印刷,101.6×101.6cm,1987年

贝多芬还启发了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当代艺术家Jorinde Voight独具创意地将贝多芬的不同音乐片段转化为数学图像,从远处看就像一群展翅欲飞的惊鸟。而丽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雕塑《钢琴》则以一种令人惊讶的、忧郁而悲情的方式表现出来:钢琴的盖子被打开,琴键突然从配件中脱落,打破了静止状态,好像所有琴弦同时被弹奏,回荡的声音给人无端的紧张感。正如霍恩的作品一样,贝多芬音乐中的惊喜有时是以震撼的形式出现的。

Jorinde Voight《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第32号奏鸣曲(作品111)》,纸本水墨,2012年

Jorinde Voight《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第6号奏鸣曲(作品10)》,纸本水墨,2012年

丽贝卡·霍恩《钢琴》,液压缸、压缩机、钢琴,150×106×155cm,1990年

当代艺术对于贝多芬其人其作的再创作似乎暗示了其遗产的多样性——他广泛而独特的接受度、其音乐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其复杂人格的认知都创造了众多切入点,为高端和流行、商业和政治文化都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库。贝多芬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和现在、美术和音乐、精神和物质,其音乐风格与精神力量还将持续影响着后世创作者。

5. 克里姆特风景作品

美术我们想到的就是看,就是欣赏,也就是感知、想象、情感的体验。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

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说,美术鉴赏受到主客体两方面条件的制约。这两个条件即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美术作品)与主体条件(鉴赏者)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1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2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 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 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有人说: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是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得这是对美术较为完整科学的阐释。其实,在我的童年就会有美术这个概念,大家从小就接触自然,接触美术,最简单的就是我们在小学里画画,所以,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美术就是用铅笔去描绘世界,看到喜欢的图画就把它给画下来,虽然刚开始画的线条很简单但是很清新自然。也许会有很多的错误,但是这确实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初中我们对美术这个概念在理解时就会变得很“专业”,铅笔画常被称作素描,那么色彩的画就叫做水粉。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作品的认识提升一个档次,在我们的理解里没有简单的好,也没有简单的坏,同时,我们对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已经初步形成。

也许这才是正确的,美术也是涵盖多种道理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科学的去认识去理解美术呢,我觉得无论是绘画艺术或者是其他的艺术行为。都不可以简单的为了艺术而艺术,只是美术使用的语言不同罢了,其本质和很多的真理一样是永恒存在的,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可能会是有些的有价值含量的作品。美术概论中说“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这可能是正确的,不过我认为这个世界是艺术家的世界,是艺术家尽心铸造的堡垒。艺术家们把作品展现在画布上面这表面上说是画了这个世界,其实是画了他们自己。可以说每幅作品都是艺术家自己的真实写照,正所谓有形的作品彰显无形的自己。

伟大的艺术家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并没有获得世人的认可。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和强烈的个性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列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主要特点是以环境为对象,重新来改变现实,他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主义的典范,人们刚开始对他误解很深很深,但这并没有阻挠他去创作,这反而深深的激发了他,给他自信和力量。正是由于他的坚定和勇往直前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还有德国的表现主义。《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在这简单中充满灵气。我们在观看他的作品是被他的画中所体现的伟大精神深。

Hash:3e28dc96e34e14b911b93b6f5f385ae9ee06532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