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从一统到灭亡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整个秦朝时期,其实应该分为秦始皇时期和秦二世时期。

秦始皇时期,继续延续着秦国的强大,总体来看,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完成国家形势的统一要完成统一,首先便是礼法制度的完善,在这方面,秦始皇首先是带着自己的手下对战国七雄过去的礼法制度进行研究,并吸收其中的精华,形成统一的《秦律》。秦律是一部非常详尽的律法,可谓在各个方面对国家体制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我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马车标准,统一文字,便是在其中了。《史记》专门记载了秦始皇给自己定称呼为“皇帝”,给百姓定称呼为“黔首”的事,这也属于礼法制度的一个项目。还有一个,就是秦始皇第一次废黜了“谥号”系统。“谥号”是后代诸侯王对前代诸侯王的综合评价,在孔子修订《春秋》中就对众多诸侯王有不一样的称呼,而秦始皇认为自己千秋功劳最大,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评价自己,于是废黜了谥号系统,而谥号到了汉朝又得到恢复。

其次便是继续秦王朝“贪地”的特性。我的一篇获得青云计划奖励的文章《从劣币驱逐良币理论,看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有比较详细的说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继续进行南征北战,向南派遣大将带领五十万大军进入现在的广东地区,向北派遣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修筑长城防线,获得并巩固了河套平原,使得匈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敢南窥。

第三,大修宫殿、陵墓,秦始皇曾经觉得咸阳人口太多了,于是要扩大宫殿规模。而为了自己死后修建的陵墓,也是空前绝后的一个举动。咸阳当时多少人呢?至少上百万。而阿房宫其实只是整个宫殿计划的一个部分,《史记》记载,先做前殿阿房,殿下直通南山宫殿群。阿房宫本就是很奢华的了,“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难怪项羽一时脑残,放把火就把它烧了。

第四,修路。现在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秦始皇修路,一条叫做秦直道,另外的一系列叫做秦驰道。秦直道就是连接关中咸阳到现在内蒙古包头的一条路了,其始点却是在现在的延安市附近的一个县。而秦驰道,其实是连接秦朝三十六个郡的一套“国道”系统。

第五,戍边。既然国土拓展了,经过长年战争之后,人口也缩减了,但是因为亩产量过低,人口堆积过多的地区是养不活人的。而北方边关以及新融合到一起的南方、东南沿海还没有完成实质上的统一。所以秦始皇迁徙中原地区过去战国六雄的人口,充实边远地区,一边可以在那里开垦土地发展农耕,一边也形成一条城镇链,与边关军事基地相互依托,从粮食物资兵力方面给边关提供保证。还可以加快周边地区各民族的相互融合。

第六,巡视。秦始皇当了皇帝,最喜欢做的便是“出巡”了。出巡的目的,一个是彰显秦王朝的强大,一个是到各地“封禅”,查看民情,稳定国家。

第七,迷信长生不老。长生不老之术,让秦始皇破费不少。比如传说的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跑到日本的故事,就是为了给秦始皇求得长生不老药的。在徐福之前,其实还有不少所谓“方士”,在帮助秦始皇找寻长生不老药。而导致秦始皇迷信长生术的,在于道家思想发展与一些少数民族鬼神思想的结合。

秦二世当皇帝后在做什么呢?秦二世刚当上皇帝,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位置不保,于是怎么办呢?大开杀戒。他听信赵高的话,先是把自己的兄弟姐妹能杀的全杀了,然后是把功劳很大的一些文臣武将能杀的全都杀了,甚至帮助他当了皇帝的李斯也难逃一死。

杀伐之后 是秦二世的肆意妄为。老爹修路他继续修,老爹修宫殿他继续修,老爹修坟他继续修。这下子工作安排过于集中,而下臣在一通乱刀之后已经无人敢于反对,或者提出意见,于是劳役频繁,为了保障劳役,又不得不加重税赋,一时之间导致民间怨气上升,而层层官僚体系也已经失去了其层层反馈问题的体系,成了应声虫。

最终民怨过大,起义爆发,秦朝二世而亡。不能不说是赵高和胡亥的大功劳了。

我是六菠萝,闽南小生一枚。

当然是早已触礁的轮船沉没的过程。

可以说,秦朝的成功是“战术”上的成功。秦朝建立的过程可以说是短暂而迅捷的,这得益于它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军事体制,也就是军功进阶制和封建制度。试想一下,在排除民心是否依附的前提下,石头和鸡蛋谁打过谁?

而这些,是秦国战术上获胜的法宝。

同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就是秦国“战略上”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民心的占领犹如没有根基的大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军事上,秦军得了100分,在政治上,秦军不及格!此外秦朝的苛刻法令,更加使得民心不稳。

而所谓的秦二世昏聩,只不过是反秦起义军找的借口,秦朝灭亡的责任,是归结于体制,而不是个人。

所以陈胜的首义,犹如干柴烈火,在很短时间内,就将秦朝的前途彻底葬送。

Hash:29e12771cbe4ba5c5261d2e506782faa7b9df1ac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