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轮主题 幼儿园轮船主题

导读:儿童游轮主题 幼儿园轮船主题 1. 幼儿园轮船主题 2. 幼儿园海洋轮船主题墙 3. 幼儿园帆船主题 4. 幼儿园轮船主题墙图片 5. 幼儿园轮船主题活动 6. 幼儿园轮船图片 7. 幼儿园船的主题 8. 幼儿园轮船主题墙 9. 好玩的轮船幼儿园教案

1. 幼儿园轮船主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扩展资料:

背景:

诺曼底号邮船是划时代的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巨型邮船,至今仍然给人一种怀疑其是否确实存在过的如同梦幻一般的感觉。

吨位83423吨,流线型球鼻艏,电力推进,全船空调,从巴黎克里荣饭店聘请的顶级厨师,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

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艺术装饰……被誉为“震惊世界的最豪华、最漂亮的邮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灭的名望”。

结局:

1942年2月9日,灾难发生了。由于计划不久之后出发,大批的粮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设施被送上了船,四处堆放在船舱内。

在头等舱沙龙,工人正在切割原来用于支撑玻璃喷泉的钢柱。火花溅到旁边堆放的木棉救生衣上,大火一下着了起来(是官方调查的说法。

根据FBI的埃德加•胡佛秘密调查,是黑手党命令工人故意纵火,以警告胡佛,在战时不要触动纽约意大利裔黑手党势力)。巧合的是,这天船上消防栓里没水。

更“巧合”的是,纽约消防局12分钟后才接到报告。赶到码头的纽约消防队员开始向船内灌水,以扑灭大火。但是随着船身内积水的增多,消防队员们恐惧地发现,船身正逐渐地向左翻过去。

诺曼底号的设计师尤科维奇赶到了现场,因为熟悉内部构造,他要求指挥灭火工作,以便让船身平稳地坐沉在河床上,方便打捞。但他被消防局和海军的人轰到了一边。

2月10日凌晨2点45分,船以79度角向左倾覆在哈得逊河中。12天之后,船内的余火被扑灭。经过一年半的打捞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诺曼底号被捞起扶正,交给美国海军。

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雨果是一位语言大师和杰出的文学家,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抑或说,他不是一位以具有独创性而闻名于世的作家。

雨果是一位技巧高超的运用象征手法和诗歌形式的大师,他能够准确的喊出他那个变化无常的时代声音。然而,尽管他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并且写出大量优秀作品。

但他从未成功的创作出超出他人的诗作。他那个时代的一切思想都以无以伦比的修辞手段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声音同任何其他作家一样,没有超越时代的架构。

雨果的作品特点还有冗长,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离题、重复、无用的发挥,例如《悲惨世界》预计写六卷,最 终却写了十卷。全面兼顾也是他的特点。

2. 幼儿园海洋轮船主题墙

码头的安全隐患有:

问题1:

护栏缺失,堤坝受损——

码头隐患“潜伏”!

泊河入海口码头,码头设施十分简陋,且损坏情况比较严重。码头上除了一处用木板搭建而成的浮码头外,岸边甚至找不到一个拴船墩。

护栏或倒在地上或不见踪影,部分立着的护栏上拉着警戒线,并挂有“禁止靠近”的警示标志。

现场的卫生状况也堪忧。绿化带里散布垃圾,污水随意乱流。水面和岸边的礁石上散落着废弃的渔网和渔笼。存在安全隐患,且沿线环境脏乱。

码头附近海堤出现了大面积破损。近百平方米的水泥层坍塌下陷,露出一片碎石。

问题2:

露天更衣,管理欠缺——

野浴场“野蛮”生长

沿海有多处野浴场,游泳者露天冲水、更衣,让人尴尬。

洗漱用品里含有化学物质,会污染海水。

野浴场配套措施和救护人员不完善,一旦出现事故,游客很难及时得到救助。

有的救生圈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无法正常使用。还有部分救生圈被铁丝固定在岸边,如有需要,很难将其取下。

问题3:

环境脏乱,涂鸦斑驳——

景区“面子”不在

私自搭建的遮阳棚十分简陋,支架东倒西歪,如遇大风天气,容易倒塌伤人。

杂物随意堆放,许多垃圾散落其中。

墙面的涂鸦斑驳不堪,仅剩下了大大小小的色块。部分油漆渗入墙体,很难清理。

3. 幼儿园帆船主题

金色年华

一是以障碍越野、城市定向等项目为代表的“红色经典”系列赛事,带领市民在运动中弘扬百年党史,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二是以帆船、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为代表的“蓝色畅想”系列赛事,通过“艇马”等系列赛事强化本土水文化特色;

三是以路跑、足球、网球等适合在夜间开展“月色撩人”运动季,拉动“城市八点半”夜间体育经济消费,引领市民打造“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新型体育消费观;

四是以健身瑜伽、健身气功、钓鱼等项目为代表的“金色年华”主题系列活动,带领市民围绕城区开阔地带、市郊开放景点,通过户外休闲活动,打卡众多城市地标和军运会场馆,引领广大市民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的城市,增添共建家园的自豪感与驱动力。

4. 幼儿园轮船主题墙图片

环境特色——在创设与展现中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以滨江新城的自然、经济、文化特点为突破口,创设滨江新城文化特色环境,构建以新城风貌为主调的楼道、走廊和大厅。春夏的大厅是绿叶垂柳,花儿盛开;秋冬的大厅是枫叶火红,暖意洋洋。由年级组统一主题,各班专辟一角作为自己的特色版面:一楼小班,“我爱幼儿园”系列主题墙饰,展现了幼儿园老师、阿姨的工作和孩子自己的童心世界。二楼中班,芦杆编织制作的吊饰上缀着星星点点的贝壳、龟壳装饰物,“我爱社区”系列主题墙饰,展示了社区高楼建筑,服务中心及周边绿化环境等。三楼“我爱滨江”展示了新旧靖江图片对比,这些都是发动孩子家长共同收集的资料、图片,孩子们把“我知道的”“我看到的”“我吃过的”东西张贴在墙壁上,相互展示,相互交流,共同感受赞叹家乡的变化。力求让每一块墙壁都让孩子去畅想、去探索。美的环境才能对孩子给予美的熏陶。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美感,既有教育的作用,也要给人美的享受。切忌到处贴得满满、过于花哨。既要个性美也要不影响整体美,我们 要在整体构思,在构图、色彩等方面综合考虑,体现整个楼道大厅的协调统一。更重要的是还要以孩子为主,体现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 (二)游戏特色——在创意与组合中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在教育现代化创建活动中,我们把滨江新城搬进了幼儿园,利用教室外走廊和区角,投放了大量家长幼儿收集制作的材料,创设了“滨江欢乐游”主题系列特色游戏。一楼“肉脯、爱兰得专卖”、“娃娃家”、“滨江照相馆”等,既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吃爱玩的欲望。二楼“滨江美食城”,把靖江名点“汤包”、“茵糕”、“酵烧饼”等都请进了幼儿园,在这里渗透着靖江的饮食文化;“滨江菜场”里有“水产区”、“蔬菜区”、“豆制品区“等, “螺丝”、“河虾”、“贝壳”等各种内河水产琳琅满目,醒目标价;“滨江饰品专柜”各种小饰品,孩子们现场制作,当场叫卖;“滨江乐园“里,幼儿品茶聊天,玩保龄球等,悠然自在。三楼更是滨江特色浓郁,“江鲜菜馆”里孩子们制作烹饪的鲥鱼、刀鱼、河豚鱼栩栩如生;“阳光造船”设计、制作、试水,孩子们你拼我接,忙得不亦乐乎,还有“船展会”上,造型各异的轮船展览,小讲解员精彩的讲解,墙壁上船的发展史,诉说着轮船的历史;“滨江休闲会所”鱼池垂钓,各种自制器械活动,让孩子百玩不厌。“滨江建设公司”里,“江阴长江大桥”耸立,小小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在这里施展智慧……充满地方特色的角色游戏、区角游戏延伸到园所的各个角落。在这里孩子们发挥着他们的模仿、想象和创造,用不同方式交流、分享对家乡文化的理解,获得愉快交往的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三)课程特色——在开发与整合中我们一直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研究。我们开发的目标是以滨江的人、事、物来熏陶孩子,感受滨江新城发展的无穷魅力,引发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质朴情感,弘扬家乡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尝试、探索、体验,丰富幼儿感性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引领教师成长,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促进其专业发展;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我们是这样做的:(1)开发。我们组织教师展开对我家和我家附近的本土课程资源的普查和收集工作,查阅反映地方人情的文献,如《靖江县志》、《靖江风俗》等;到新城开发规划设计中心、行政中心、马州公园进行调查咨询;上网查询、走访民间老人等方式收集各种本土资源等。(2)筛选。通过广泛获得的可用资源,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最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通过筛选我们将我家和我家附近的本土教育资源分为本土经济、本土特产、地方风情、地方艺术、地方名胜、名人轶事六大类。每类选择特色内容设计主题活动,由各班具体实施。当然我们只是在进行之中尝试、探索,许多地方还没有成熟。(3)整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新理念,为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一方面整合课程本身就体现了“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特点;另一方面生活化课程低结构高开放性的课程方案为这些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于是我们大胆采用课程的更换、调整和补充的方法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如:开展主题活动周或主题活动月,围绕主题将语言、艺术、社会、数学和健康五大领域有机渗透,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遵循主体互动、目标 进、发展均衡等原则,通过观察、倾听来了解孩子,通过实践反思等方式来实现对幼儿的多功能教育。如我们实施的小班的“我爱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班的“我爱社区”主题活动,大班的“我爱滨江新城”主题活动,都是我们园本课程资源开发整合所作的尝试。

5. 幼儿园轮船主题活动

两个梯形可以画成一个蝴蝶。把两个梯形分别旋转90度,把梯形的两个短边儿重合,形成蝴蝶的基本轮廓,然后在重合的,短边的两侧,分别画两条长形的弧线,形成一个棒槌型的,蝴蝶的肚子和头部,在棒槌的的顶端,画出两条带圆弧形的抛物线,做蝴蝶的触须,把梯形的底部的那条已经立起来的长线,做圆弧型修改,使其变成蝴蝶的翅膀。一个蝴蝶就基本画好了。

6. 幼儿园轮船图片

今天幼儿园折纸活动,我闺女折了小船,还不赖

7. 幼儿园船的主题

写了乌镇船的兴衰、中国船的发展史,又写了具有船帆精神的人,取材广泛自由;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联想、想像等于一体,表达不拘一格。

②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主题贯穿全文,中心明确;所选材料全都与主题有关并按船的历史、现状与象征意义的逻辑顺序结构成有机整体,紧凑集中。(每点3分,共6分)

8. 幼儿园轮船主题墙

用雪弗板好一点,因为雪弗板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一般用来做轮船游艇等底部的材料的,很防潮防腐不怕水的,硬包一般都是用作背景墙多,而它直接安装在墙面上的,假如墙体漏水了那它比多层板防水

9. 好玩的轮船幼儿园教案

一、设计背景:

  学前儿童已经能够区分物体的大小,初步进行重量比较,但对重量相近物体还不能分清轻重,必须教会他们借助工具确定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幼儿对比较轻重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到底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较轻重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任务在于让幼儿学会比较轻重的几种基本方法,初步理解重量的传递性。

  二、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工具确定物体轻重的必要性。

  (2)能按物体的轻重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项排列物体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发展幼儿的判断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

  (1) 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初步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能按重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增强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幼儿初步感知“轻”、“重”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幼儿懂得比较轻重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书本、石子、棉花、大象、小狗、小鸟、天平等)等。

  五、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学会“看一看”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

  1.播放动物园里动物活动的录象,引出轻重的话题 。

  提问:哪一些动物重? 哪一些动物轻?

  2.总结:以上方法为“看一看”比较轻重的方法 。

  3.提问:谁还能说出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

  (1).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2). 出示一包棉花和一块石子 。

  (3).幼儿进一步感知通 物体外形感知轻重的方法 。

  (4).在无法从外形判断轻重时,但仍然用“看一看”的方法判断轻重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的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领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一)学会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 请认为棉花重的同学举手?请认为石子重的同学举手?大家判断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幼儿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2.教师小结:棉花和石子用眼睛看,不能精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可以比较出谁轻谁重。

  板书: 用“掂一掂”比较轻重

  (二).学会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

  1.出示重量接近的1个胡萝卜和1个马铃薯(土豆)。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一些方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胡萝卜和马铃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幼儿观察,现在你知道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胡萝卜和马铃薯谁轻谁重时,我们发现要想精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方法。

  7.出示文具盒和计算书。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计算书重;

  生2:计算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计算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计算书重 。

  得出:课桌上文具盒比计算书轻 。

  幼儿实验,交流讨论 ,猜测结果。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从而懂得轻重是相对而言的。

  (三).看一看:观察图片判断大象、小狗、小鸟谁最轻?谁最重?初步理解重量的传递性。

  (四).想一想:请幼儿比较轮船和石块谁轻、谁重 。为什么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底呢?

  (五).排一排:请幼儿按由轻至重及由重至轻的规律对物体进行正逆排序,巩固幼儿对轻重的感知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熟悉 。

  1. 比一比,幼儿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说一说,先让幼儿独立完成,再引导幼儿说出谁最重?谁最轻?为什么?

  3.延伸,讲解故事《笨驴》,并升华知识点 。

  六、 活动反思

  1、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通过“看一看”、“掂一掂”、

  “称一称”的比较轻重的方法。活动中自己得出了很多结论,领会到了探究的快乐,活动贯穿这节课的始终,让幼儿一直保持着参与的激情。最后,《笨驴》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让幼儿充分动脑,更是知识的升华。

  2、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看一看”比较

   的方法;在亲身经历中通过探究和协作活动学会“掂一掂”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探究和推理中学会“称一称”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实物等从多感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会知识。

  3、让幼儿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我们要做到"蹲下来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教学中要肯定幼儿的一切努力,赞扬幼儿的思考结论,激励幼儿的创造欲望。

  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Hash:f495334c79f5710d61cd5319695507c57d66dd42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