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弘墓景点 虞弘墓石椁图片

导读:虞弘墓景点 虞弘墓石椁图片 1. 虞弘墓石椁图片 2. 虞弘墓石椁图片大全 3. 虞弘墓发掘报告 4. 解读虞弘墓 5. 虞弘墓志原文

1. 虞弘墓石椁图片

山西太原有一座古墓,专家定名为虞弘墓。这个墓葬的意义在于展现了1500年前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往的辉煌篇章。

墓葬的发掘源于一场大雨。1999年7月,太原市王郭村正在施工修路,大雨瓢泼而至,当地一位村民怕雨水浸泡院墙,就想在土路边修一条小水渠。没想到一铁锹下去,露出一个汉白玉屋顶,再向四面扩挖后,是一个古代的砖室墓。考古专家闻讯而至,经过艰苦发掘,隋代虞弘墓摆脱千年积土重压,缓缓走进人们的视线。

在虞弘墓诸多遗物中,墓主人的葬具——一件外观呈仿木结构三开间、歇山顶殿堂建筑的汉白玉石椁引人注目。它长约295厘米、宽约220厘米、高约200厘米。由底座、中部墙板和歇山屋顶三大部分组成,石椁下四周各垫有两个兽头,背上背负着底座。底座与中间墙板的四周内外满满皆为精美绝伦浮雕和彩绘,局部还有描金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石椁中部墙板的正中间图案最为宏阔。男女主人分坐在庐帐的坐榻上,男主人头顶波斯王日月形冠,留着浓密整齐的胡须,气质雍容高贵。他向左侧身而坐,左腿弯曲平放在榻上,右手端着一只酒碗,举于胸前,目光温和平视着对面的妇人。女主人头戴花冠,衣饰华贵,右手举杯,低头含胸,在陪男者饮酒。庐帐两旁分站四位侍者,肃然站立,正在谦恭侍奉;六位乐师,吹拉弹奏,正在尽力表演。中间一位胡人舞者左脚踩着小圆毯,右脚后翘,两臂一上一下来回翻动,身首扭转,正在表演。舞者身形灵动,正应古诗中关于胡腾舞的描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环形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与上半幅雕绘吉祥和睦、歌舞升平的景象不同,下半幅雕绘风格骤变,人狮搏斗场面惨烈异常,令人惊心动魄。

在石椁座前壁下排正中,画面中部占据突出位置的是一个燃有熊熊火焰的大祭坛。祭坛造型简洁华丽,祭坛座犹如莲花般盛开。祭坛两旁,各有一个人首鹰身的人相对而立。两人均是上身倾向火坛,一手捂嘴,一手伸出,抬着火坛一侧,一幅小心翼翼和神圣的样子。其余画面内容涉及宴饮、乐舞、射猎、家居、行旅和酿酒等,都充满了浓郁的中亚和波斯风格。

考古工作者们找到了墓主人夫妇的墓志。虞弘墓志盖完整无缺,为箓斗形,志盖中部刻出九个整齐的方格,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阳刻“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九个篆字。墓志现存625字,其内容分为志与铭两部分,记载了男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尉纥驎城人,曾奉茹茹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和安息、月氏等国,后出使北齐,随后在北齐、北周和隋为官,在北周一度任“迁领并、代、介三州乡团,检校萨宝府。开皇转仪同三司,敕领左帐内,镇押并部”。死于隋开皇十二年,即公元592年。

西安或者洛阳在汉唐时期吸纳了大量外国使者、商人和学者。北魏定都平城近百年,尤其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对游牧民族和外国人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商贩涌向平城;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是北方军政中心,胡商辐辏,商贸发达,留下无数外来遗物。虞弘来到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中亚人在中原地区活动的记载,但墓葬和墓志很少发现,反映其民族系列生活的图像更是少之又少。虞弘墓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古代西域诸国风貌及入华中亚人的神秘面纱,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 虞弘墓石椁图片大全

1.鸟尊

所属时期:西周

鸟尊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的交界处出土的文物,在西周时期是用来作为祭祀的礼器,整体的形状就像是一只昂首的凤鸟,背部还有着传神的羽毛纹路雕刻,其造型非常的生动。

2.汉胡傅酒樽

所属时期:汉朝

汉胡傅酒樽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中出土的文物,这件物品是汉朝时期用来盛酒的酒樽,整个酒樽的制作技艺非常出彩,采用的是鎏金加彩绘的方式制造而成的,其上还有各类动物的画像。

3.兽形觥

所属时期:商朝

兽形觥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中出土的文物,这个文物在商朝时期是用来作为盛酒的器皿,其形状非常的独特,就像一个精美的异兽,而且其上还雕刻了三层花纹,可以说精美绝伦。

4.庙底沟彩陶罐

所属时期:新石器时代

庙底沟彩陶罐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垣曲县下马村中出土的文物,这个陶罐存在的历史年限超过了七千年以上,整体的彩陶罐高度达到了45厘米,陶罐采用的是上大下小的造型,其形体完整无缺。

5.彩绘雁鱼铜灯

所属时期:汉朝

彩绘雁鱼铜灯是我国一个在山西襄汾县吴兴庄中出土的文物,这个铜灯采用的是大雁的造型,大雁的嘴部和背部有一个接连的位置,其中还有一个圆形的灯盘附柄,可以自由的来回转动,非常的精妙。

6.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所属时期:北魏时期

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是我国一个在山西大同石家寨中出土的文物,这个漆画所绘的是历代高士和贤妇们的故事,整个漆画的艺术造诣非常高,其中的人物画的都非常的逼真传人。

7.刖人守囿青铜挽车

所属时期:春秋时期

刖人守囿青铜挽车是我国一个在山西闻喜上郭村西周墓地中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春秋时期一件非常精美的金属器剧,它的造型采用的是厢式的六轮车,其车厢的四角和侧面都有雕刻的异兽。

8.虞弘墓石椁

所属时期:隋朝

虞弘墓石椁是我国一件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中出土的文物,这座石椁的造型非常的精美,棺材下面还有石柱支撑着,其上有着各色各样的雕刻花纹,是隋朝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贵族石椁。

9.六璜联珠串佩

所属时期:西周时期

六璜联珠串佩是我国一件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中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的存在历史非常悠久了,是西周时期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性的一个装饰品,它是用408件玉饰组合而成的,互相串联在一起。

10.侯马盟书

所属时期:晋朝

侯马盟书是我国一件在山西省侯马市晋国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这个盟书有着晋朝晚期时代的历史特征,上面记载了非常多的历史文献和时代记录,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3. 虞弘墓发掘报告

鱼国,被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这是一个在传世文献里很少记载的神秘古国。正是因为茹家庄墓地的发掘而进入考古学家的视野。鱼国的先人大概生活在巴蜀地区,属于西南族群,后来迁徙越过秦岭来到今宝鸡南部的清姜河流域定居。鱼国很大可能是与他们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

在南北朝时期中亚也有一个鱼国,隋代的虞弘就来自于这个神秘国度,可惜历史上并无任何记载。

4. 解读虞弘墓

第1件,龙形觥

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该器物 型独特,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龇牙咧嘴为流,浑身饰有龙纹、涡旋纹、云纹、鼍纹、夔龙纹,纹路清晰分明,整体庄重典雅,是不可多得的青铜珍品。尤其是所饰鼍纹(鼍即鳄鱼),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因此更显珍贵。

第2件,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西周青铜盛酒器。2000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的陪葬品。该器物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造型别致,典雅动人,是西周青铜器的精品。

器物的器盖和腹底铸有相同的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凤鸟为晋国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说明晋侯鸟尊是晋国祭祀用的重要礼器,规格非常高。

第3件,兽形觥

兽形觥,高21.7厘米,长24.5厘米,腹深9.3厘米,商代盛酒器。2006年出土于绛县横水墓地,据专家研究,此为倗国贵族所用青铜器。

该器物呈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花,形成三层花,豪华富丽,十分漂亮。

第4件,铜牺立人擎盘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青铜器,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出土于长治市分水岭。

该器物造型十分独特,一昂首竖耳的铜牺背立一女子,女子束发披肩,双手前伸环握圆柱,柱顶为可转动的镂空蟠虺纹圆盘。

具体是干什么用的,还待考证,但设计奇妙,光润典雅,代表了战国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

第5件,刖人守囿车

刖人守囿车,西周晚期青铜厢式六轮车,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1989年出土于闻喜县上郭村。

该器物铸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俨然一幅动物园的景象;器壁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该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构思精巧,铸造技术可谓鬼斧神工,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第6件,庙底沟彩陶罐

庙底沟彩陶罐,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出土于芮城县金胜庄村,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上腹部绘以黑彩色弧线、圆点等图案,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其体型硕大,造型优美,完整无缺,保存至今,实乃不易,其代表性和稀有性无可代替。

第七件,侯马盟书侯马盟书,1965年出土于侯马市秦村晋国遗址的玉片文物,前后总出土数量达5000余片。

该文物珍贵的地方在于上面书写的文字,属于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内容是晋国世卿赵氏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

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这些文字用毛笔书写,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属于国宝级别。因此“侯马盟书”被公认为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

第8件,六璜联珠串饰

六璜联珠串饰,西周珍贵玉器,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晋献侯夫人墓,出土时位于墓主的胸部,应是高级贵族陪葬用的高规格冥器。该玉饰共由408个玉组件组成,自上而下连接6件玉璜,全部刻有镂空龙纹,十分精美漂亮,是目前保存下来的西周玉器中的精品。

第9件,北魏司 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1965年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

板面为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10件,虞弘墓石椁

虞弘墓石椁,汉白玉材质,通高217厘米,通长295厘米,通宽220厘米,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墓主人为虞弘,中西亚的鱼国人,出使北齐时被北齐朝廷留任,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后死于太原。

5. 虞弘墓志原文

一、魏晋隋唐的政治制度

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版《陈寅恪集》,三联书店,2001年

2.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华版《唐长孺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

3.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4.胡宝国、阎步克《关于“南朝化”问题的讨论》

5.李治安《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文史哲》2009年第6期

二、魏晋国家的意义

1.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收入氏著《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版《陈寅恪集》,三联书店,2001

2.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第一编《贵族制社会的形成》,中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制度试释》,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华版《唐长孺文集》,2011

4.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二编第二章《魏晋的九品官人法》,中译本中华书局,2008

5.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第五章《官品的创制》、第六章《中正品与勋位》,中华书局,2002

6.徐冲《“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

三、五胡时代的民族与国家

1.唐长孺《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魏晋杂胡考》,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华版《唐长孺文集》,2011

2.谷川道雄《增补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罗新《枋头、滠头两集团的凝成与前秦、后秦的建立》,《原学》6,1998

5.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6.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四、东晋的过渡

1.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收入氏著《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

2.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收入氏著《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版《陈寅恪集》,三联书店,2001

3.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第二编第四章《东晋贵族制的确立过程》,中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唐长孺《王敦之乱与所谓刻碎之政》,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版《唐长孺文集》,2011

5.陈.陈苏镇《司马越与永嘉之乱》,《北京大学学报》1989-1

五、南朝的政治与社会

1.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2.陈寅恪《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收入氏著《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版《陈寅恪集》,三联书店,2 001

3.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论梁武帝及其时代》,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大出版社,1997

4.田余庆《北府兵始末》,收入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新版,2004

5.祝总斌《试论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收入氏著《材不材斋史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

6.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第六章《中正品与勋位》、第七章《北魏对萧梁的官阶制反馈》,中华书局,2002

7.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中译本中华书局,2008

8.岡部毅史《梁简文帝立太子前夜》,《史学雑誌》118-1,2009

六、北魏平城时代

1.周一良《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修订本),中华书局,2007

3.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

4.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

5.罗新《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张庆捷《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北朝社会的考古学观察》,商务印书馆,2010

7.康乐《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稻禾出版社,1995

8.佐川英治《游牧与农耕之间——北魏平城鹿苑的机能及其变迁》,《岡山大纪要》47,2007

9.松下宪一《北魏胡族体制论》,北海道大学出版社,2007

七、北魏洛阳时代

1.田余庆《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收入氏著《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

2.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

3.阎步克《北魏对萧梁的官阶制反馈》,收入氏著《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

4.罗新《北魏直勤考》,收入氏著《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中国史研究》2004-3

6.罗新《陈留公主》,收入氏著《杀人石猜想》,中华书局,2010

7.何德章《论北魏孝文帝迁都事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5,1997

8.张金龙《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收入氏著《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

9.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中华书局,2006

10.康乐《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稻禾出版社,1995

八、河阴与侯景

1.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2.周一良《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陈爽《河阴之变考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4,2007

5.罗新《另一个敕勒川》,收入氏著《杀人石猜想》,中华书局,2010

6.何德章《北魏末帝位异动与东西魏的政治走向》,《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8,2001

7.王铭《“正统”与“政统”:拓跋魏“太祖”庙号改易及其历史书写》,《中华文史论丛》2011-2

8.刘淑芬《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新史学》5-4,1994

9.谷川道雄《北魏末期的内乱与城民》,收入氏著《增补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佐川英治《東魏北齊革命と『魏書』の編纂》,《東洋史研究》64-1,2005

九、北齐北周的对立与统一

1.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 录》,黄山书社,1987

2.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三联书店《陈寅恪集》版,2001

3.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4.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第二篇《北魏东魏北齐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第四篇《北朝东西政权之河东争夺战》、第五篇《西魏府兵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王仲荦《北周六典》,中华书店,1979

6.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第九章《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考》、第十章《东西官阶互动与南北清浊异同》,中华书局,2002

7.谷川道雄《增补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第三编《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补编《府兵制国家论》,中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佐川英治《東魏北齊革命と『魏書』の編纂》,《東洋史研究》64-1,2005

十、四至六世纪的东亚世界

1.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周伟洲《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3.唐长孺《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南朝的陆道交通》,收入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

4.荣新江《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历史研究》2007-2

5.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罗新《可汗号之性质》、《论拓跋鲜卑之得名》、《虞弘墓志所见的柔然官制》、《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高句丽兄系官职的内亚渊源》,均收入氏著《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江上波夫《骑马民族国家》,张承志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9.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国家と東アジア世界》,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

Hash:8f0ca06115aeaaefbf061436171ecc877c9eaee2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