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水一战”说的是哪位西汉杰出军事家的

导读:成语“背水一战”说的是哪位西汉杰出军事家的 有人说后世无人能成功运用韩信的“背水一战”战术,为什么?

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在井陉背水一战,也称井陉之战,主帅陈余迂腐而又傲慢,并拒绝采纳谋士李左车正确的作战方案,结果赵军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欢迎关注,每天更新一些有趣的历史。

有人说后世无人能成功运用韩信的“背水一战”战术,为什么?

【井陉之战是“以多打少”,韩信背水列阵是为掩护张耳十几万汉军主力渡河。】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军事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彭城之败后,楚汉相争的战略形势。】

前205年3月底,刘邦彭城之败后,汉军败兵迅速回撤荥阳布防。同年4月,韩信所率联军主力30万会兵夹击项羽来迟,刘邦VS项羽的彭城之战已经结束。赵王歇、陈余所率10万赵、代之兵自行撤回赵代之地,韩信率10余万汉军主力撤退,到荥阳和刘邦会合,在京索之间(荥阳东南100公里)阻击了一下楚军追兵,楚军追击作战结束,韩信和刘邦终于在荥阳会合。

彭城之败后,刘邦主导的反楚联盟解体破产,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赵王歇、代王陈余,加入项羽反汉联盟;齐王田广、西魏王魏豹脱离刘邦反楚集团,在自己的封地做“壁上观”;庸王章邯再次反叛刘邦,樊哙、周勃、曹参等人率军征讨,樊哙灌废丘章邯自杀。随后,刘邦重新布置荥阳防线,项羽也在整军备战。

反楚同盟解体之后,刘邦重新制定战略方针,刘邦亲率10余万汉军守卫荥阳,韩王信率数万守卫成皋,荥阳、成皋形成掎角之势,吸引项羽楚军主力30万来攻。张耳、韩信率10余万汉军精锐开辟第二战场,对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各个击破。荥阳战场是楚汉相争的主战场,楚强汉弱刘邦采取守势;韩信开辟第二战场,魏、赵、代是杂牌军较弱,张耳、韩信所率为汉军精锐采取进攻之势。

彭城之败后,西魏王魏豹错误估计形势,率领自己的3万魏兵撤回了西魏国,屯兵在夏阳(运城)防范汉军。前205年秋9月,韩信、张耳、曹参、周勃、灌婴等率汉军10余万,木罂为船偷渡夏阳,迅速包围了安邑。围城之后,魏王豹一看大势已去,就举城投降了,曹参、灌婴活捉了魏王豹,并把他送往荥阳。刘邦觉得魏王豹是个勇士,没有杀他留在了荥阳守城,把西魏国属地设置为郡县,韩信收编了魏王豹的3、4万魏军。

【以强示弱和以弱示强,才是用兵的至理名言。】

《孙子兵法•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用兵之法,是诡异而狡诈的艺术。兵强则要向对方显示兵弱,兵弱则要向对方显示兵强,目的都是迷惑敌人。战祸很近了,则要向敌人显示战火还很远:战火还很遥远,则要向敌人显示战祸已经迫在眉睫。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引诱敌人;敌人容易发怒,则要激怒敌人出战;敌人很自卑不想打,就要骄纵敌人来战;敌人很亲密很团结,就要离间敌人。攻打敌人所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击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张耳、韩信率10多万兵,于205年10月搞定魏国52个城池,收编魏王豹三四万人马,韩信、张耳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七八万。之后半年时间,汉军和赵、代一直在进行政治、外交的斡旋,张耳、韩信多次向赵、代派遣特使,其中就有很多张耳的劝降信。张耳在赵、代经营多年,在燕赵大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以前张耳是常山王。赵王歇、代王陈余自从击败张耳就合流了,赵代之兵有十五六万,号称二十万。半年的政治外交攻势, 赵代军队中的四五万常山兵,就陆续投降了张耳汉军,汉军总人数上升到20多万,赵代兵下降到10多万,井陉大战前汉军已经占据明显的优势。

韩信、张耳进攻井陉前,对外一直在示弱,就是隐瞒汉军的强大,这样可以让赵代放松警惕,兵法云:“强而示之弱”。赵代兵弱所以号称20万,在给韩信示强,兵法云:“弱而示之强”。井陉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假如,韩信兵强更要示强,赵代兵就会坚守不出战,那么张耳、韩信一年半载也攻不下来。韩信是懂兵法的人,向赵王歇、陈余示弱,就是要对方放松警惕,觉得对方很弱走出井陉关决战,汉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了。

司马迁不懂军事,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战役,司马迁自己都弄不清楚。但是,司马迁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二次拔高重塑。司马迁记载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不真实的,比如:牧野之战、钜鹿之战、彭城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这些战役都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司马迁因为喜欢就刻意的拔高,手法就是春秋笔法,拔高自己所喜欢的一方,只讲喜欢一方的先锋部队,隐瞒喜欢一方的总兵力;刻意扩大不喜欢一方的总兵力,弱势的一方按照兵法,总会夸大自己的总兵力,司马迁就当实际兵力而记载。

这样就造成错觉,牧野之战周武王仅5万人;钜鹿之战,项羽仅5万人;彭城之战,项羽3万。井陉之战,韩信仅3万人;潍水之战,韩信5万人。而实际情况是:牧野之战,周武王总兵力67万,殷纣王总兵力70万;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兵力15、6万,各诸侯的军队25万以上,诸侯联军总兵力40多万,章邯、王离秦军40万;彭城之战,刘邦和韩信分兵,韩信合齐赵代兵30万,刘邦合五路诸侯兵26万,项羽楚军30万,司马迁只写楚军骑兵3万;井陉之战,张耳韩信总兵力20多万,赵代之兵10万多一点,为了吓唬韩信号称20万;潍水之战,韩信汉军20多万,龙且楚军仅10万多点,为了吓唬敌人号称20万。

【井陉之战并非“以少胜多”,背水列阵为掩护汉军主力渡河。】

前204年5月,井陉大战开始后,韩信是这样部署的:“曹参率数万兵围困东邬,一则围歼代将夏说,阻止夏说和燕王臧荼向赵代增兵,解除井陉之战的后顾之忧。”韩信先率3万汉军精锐先锋挺进,渡过了绵蔓水(一条小河),然后在河岸边背水列阵。历代的历史研究者,都认为韩信背水扎阵的目的,是要和赵代兵死拼曰“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并非这个样子的,韩信背水扎营的目的:其一是要保护登陆场,等待张耳的十几万汉军主力过河;其二,是向赵代兵示弱,3万人就敢攻打井陉关,诱骗赵代10万主力出关决战,好乘机夺取井陉关。

看到韩信背水扎营,赵代兵都笑了,真个不知死活的韩信。井陉关里的赵王歇、代王陈余、李左车,看到眼前的情景,就被韩信给彻底迷惑了,忘记自己只有10万兵力,号称20万的目的,是要迷惑韩信的汉军,其实赵代兵和汉军不对称。赵王歇、陈余主张乘机出关攻打韩信,李左车对此看得比较清楚,贬低汉军人数和战斗力,要求给他3万兵马袭击汉军的后方,如此一来汉军可破。当然,李左车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赵王歇、代王陈余力主全军出战,则井陉关就空虚了。

《淮阴侯列传》如实记载:“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 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成安君于泜水上,禽赵王歇。”

这段文字,多次提到汉军的“水上军”,这个“水上军”就是张耳率领的十几万汉军主力,十几万人渡河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汉军主力昼夜渡河集结,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力挽狂澜而击败赵代兵。陈余、李左车率赵代军10万主力倾巢而出,赵代兵发起攻击后,韩信、张耳的3万先头部队支撑不住,向后退却进入“水上兵”,在“水上兵”的推动下,汉军再次发动进攻冲杀,赵代兵支撑不住,汉军2000骑兵乘机偷袭井陉关得手,赵代兵被全歼,陈余被杀,赵王歇、李左车被浮,井陉之战结束。

在军事战争原理上来讲,假如没有外援和后续部队跟进,“背水一战”是不成立的,如果一支军队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低于敌军的情况下,以劣势兵力背水列阵而战,这支军队的命运只能是灭亡,“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不成立的。一支军队置之死地后,可能会激发将士拼死的决心,但是人的体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二战,德军把40万英法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假如,不是英国组织船队跨海峡营救,40万英法联军只有覆灭的下场。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这个问题我认为不难理解,韩信背水一战之时,因为没有先例,所以猪对手上当,成就了韩信的名声。

韩信,本来是一个小人物,机遇巧合之下,崛起于行伍。古代,山河相阻,音讯传递教为缓慢,韩信出山之后,平定三秦,外面的人只知道汉军打胜了,但是韩信的名声在当时,并不是如雷贯耳,这就给了敌人轻视的可能。

背水一战和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没有退路,不是生就只有死,充分运用了人类求生的本能,来激发了巨大的潜力。

项羽,韩信成名之后,后世兵家不可能不去阅读这些大人物的军事战例。即使有将军不研究的,那他一定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人物,而且早早的死掉了,因此他就没有名气,传不到今天。

那些大一点的战役,能够传到今天的,都是重要的将军来作战。他们在其军事生涯中,不可能不去参考韩信。因此,他们均明白网开一面的道理,杜绝狗急跳墙的情况发生,大家都聪明了一些,因此,再来设置背水一战,敌人显然不会上套。要么就肯定一定吃的下你,老早的将你团团围住,围点打援,要么肯定就是围三年开一面,让你有路可逃,形成击溃战。

另外,军事战例更重要的是提取其中军事思想,实际情况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基本无法生搬硬套,如若生搬硬套军事战例,对手察觉了,一定会有反制措施,因为敌方将军肯定也研究过这些例。

我是川东陈员外,期待你的关注,如有疏漏,敬请斧正。

Hash:3e72308d96b04c57c331731a5ae144f13efa395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