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特点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不包括

导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特点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不包括 1.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不包括 2.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3.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4.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 重大趋势 5.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是 6.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十三五时期 7. 我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时期努力建成 8.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9.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10.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1.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不包括

蚌埠市常住人口3296408人。其中市区常住人ロ122.4万人;常住人ロ城镇化率57.2%,比上一年年提高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提高1个位次。蚌埠是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主,尚有人口数量极少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畲族。

风景名胜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蚌埠“旅游中心城市”,发挥旅游产业动力极、旅游活力迸发极、旅游线路放射极的极化作用,充分释放其战略潜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上带动全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有A级旅游景区28个,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10个,2A级旅游景区13个。

2.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1+N”创新体系,第一个“1”为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秦创原全省创新驱动总平台,第二个“1”为总体布局,建设“一核三区多园”西部创新高地,“一核”为西安丝路科创中心,“三区”为关中协同创新走廊、陕北能源革命创新区、陕南绿色循环示范区, “多园”是多个创新型园区,“N”是实施八大创新工程和41项重点任务。八大创新工程分别为源头创新提升工程、新兴产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升级工程、数字陕西建设工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创新人才引育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3.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1952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吹响了开发建设的号角,66年来,累计人工造林2000多万亩,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立方米,有力支援了新中国开发建设。

  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式挂锯停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01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成立,标志着国有林区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开启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纪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

  林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我们将牢记党的重托,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突出生态林区实现两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修复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转变。

  更新思想理念,生态主业更加突出。内蒙古大兴安岭编制了《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开展了“生态保护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专题培训研讨,主责、主业、主体意识更加突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新理念,突出管护培育、防范打击和灾害防控3个重点,推进林地“一张图”应用,实现监测与监督并重。强化保护区建设,提升了保护层次,构建森林大管护格局,加强森林防火预案、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开展无公害防治等措施,增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林区正在形成立体化、网格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祖国北疆生态保护建设体系。在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实行任务清单制,梳理七大类38项问题,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林区先行先试、转变职能,将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摆在工作重心。

  坚持绿色发展,转型路径更加清晰 。内蒙古大兴安岭制订了《林区旅游“十三五”规划》《林区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林业产业转型发展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运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弹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生态旅游“协奏曲”,深入推进“旅游+”战略,开展了森林旅游节等重大旅游活动,林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碳汇试点项目有序推进,碳汇交易额超百万元。林区还以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特色种植养殖、经济林、碳汇等绿色产业的“1+N”转型思路已基本成型。

  持续改善民生,职工生活更加殷实。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林区统筹资金为职工增资,使职工年人均工资突破5万元,启动了企业年金制度,年安排资金1600余万元用于扶贫帮困工作,妥善安置了1.65万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富余职工。切实巩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深远山区搬迁成果,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5.22万户林业职工搬迁到中心城镇。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林区公路、机场、信息通信等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职工群众的获得感。

  建设美丽林区迎来新机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迎来了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民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下,中央和自治区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在财政、科技、金融服务、项目等多方面支持林业发展。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新动力、提供了新能量。作为国有林区改革的试点,内蒙古大兴安岭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是党的重托,也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77.44%,天然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森林年净生长量能够承担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1/10,庇护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10,水资源总量192亿立方米,野生经济真菌和植物近1200种。依托林区资源优势,我们要精准定位,发挥优势,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林区。同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扶贫,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作表率。

  实现美丽林区分三步走

  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大兴安岭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聚焦生态主业、抓住改革主线、突出转型主旨、强化党建主责,推动全面建成小康林区,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

4.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 重大趋势

《“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还将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加快发展市域铁路,完善路网布局,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投资铁路,是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促进物流运输的速度和效率还是对 我国这样的人口流动大国都具有现实意义。我来谈谈政治意义,我国高铁的建设,可以在2小时内,向我国调动2个师得兵力,什么概念,一旦战争一触即发,无论是战略物资和兵员输送都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我国的核武威慑有三种,一种是路基(发射井),一种是海基(潜艇),一种是空基(轰炸机),铁路移动的基地。可以看得出来其战略价值,一般铁路延伸到哪里,军事和经济的触角到达那里。

高铁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一个行业,我国的高铁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铁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那么,今天就和成都高铁学校一起来了解一下高铁对我国的发展起来哪些巨大的作用。

第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对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还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可以大大缩短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我国东西间、南北间将不再遥远,中部地区也必定更加通达。同时,也将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带动相关产业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高速铁路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而且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速铁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会像青藏铁路那样,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产生重要作用。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我国铁路繁忙干线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把既有线的能力腾出来,发展货物运输,极大地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能够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保障。

第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发展高速铁路,可以节省大量土地。我国高速铁路大量采用“以桥代路”,不仅大大提高了线路基础稳固程度,有效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土地。高速铁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交通工具。

5.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是

近年来,我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主攻方向,以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国家扩大文化消费试点等“五大示范试点”为突破口,深化“三大战略”“四大行动”,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品牌形象显著突出,产业融合更加深入,尤其是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全市文旅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在重重困境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20年1至10月,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833.54万人次,同比减少30%;旅游综合收入175.46亿元,同比减少34.3%。文旅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占GDP的4.46%,同比下降0.9%。

6.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十三五时期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便利;在西江千户苗寨,喝一席“高山流水”,感受苗寨的醉人与多情;在万峰林上纳灰村,租一辆自行车,徜徉于田园山水之间……

  游客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参观 罗星汉 摄

  山水风光浑然天成,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贵州旅游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打造“双一流”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进程中,全省旅游业呈现持续井喷、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供需两旺,旅游复苏强劲

  2021年“端午”假期,返乡探亲、家庭出游、小团队自由行等多种出行需求叠加,使得贵州旅游市场持续向好。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假期三天贵州累计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

  其中,针对传统佳节,施秉、镇远、思南等地举办的龙舟赛,成为端午小长假里盛大的民间文化合唱。而青岩古镇、山里江南等多个景区打造的夜游项目,无不繁荣着贵州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

  镇远“端午节”龙舟竞渡 龙顺伟 摄

  旅游消费的有序释放,得益于供需两侧所下的功夫。

  专家指出,从需求侧持续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从供给侧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供给提质升级,则以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

  在贵州,通过充分把握旅游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的特点,多年来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常态化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推出旅游包机及专列奖励、景区门票半价等优惠政策,对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牵引作用;与此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推出588个新项目新业态,不断丰富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

  文旅牵手,共建诗与远方

  6月28日晚,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如约而至。在巨大的瀑布背景下,十余项光影互动和真人演艺将贵州原生态、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与山水联动、炫人耳目,为游客送入独具“黄果树风情”的贵州民族文化大餐。

  6月28日,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观赏黄果树瀑布夜景 陈熙 摄

  “以前觉得来黄果树就是看看大瀑布,现在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客马响对于此次夜游非常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发展阶段,旅游业从一味地追求数量和规模逐渐向追求质量和品质转变。这其中,文化和旅游的一次又一次牵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文旅融合产品。

  作为红军长征时,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贵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国家赋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使命任务。今年以来,贵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设计出具有体验性、趣味性的“旅游+研学”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在铜仁朱砂古镇,千年汞矿因为文旅开发而摆脱资源依赖华丽转身,古镇内扑面而来的矿山工业文化,成为无数中老年游客重返青春的旅游打卡地。在西江千户苗寨,古老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碰撞出一个奇妙而多姿的山地世界,让每位游客只要背上行囊,都能拥抱诗与远方。

  融合发展,彰显综合效益

  今年30岁的讲解员王小业是瑶山古寨景区的服务之星。7月1日,王小业在家门口接待了著名作家叶辛 行。

  “以前根本没想到会做这份工作,更没想到家乡会变成景区。”曾经在广东、江苏、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业之所以能够在家门口工作,得益于荔波“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美丽的罗甸大小井风光 陈慧 摄

  在荔波瑶山古寨景区,将传统村落提质扩容后变成景区,将瑶绣、陀螺、陶艺等传统技艺变成生产技能,将农户的老旧楼房改造成民宿客栈,将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变成旅游商品,以及组织群众表演队在景区演出,变农民为演员。通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的这“五变”,让瑶山人吃上旅游饭,增收路更宽。

  从2014年到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从3.21亿人次增长到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895.98亿元提高到12318.8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文化旅游累计带动112.4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红利。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渗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动力强,不仅能与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通过“旅游+”或“+旅游”的模式进行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品和业态;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社会事业也有着互相交叉、嫁接和融合发展的基础。

  当下贵州正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此“四化”之中,“旅游产业化作为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能够为另外‘三化’提供广阔空间,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说。

7. 我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时期努力建成

云南旅游业起步早、力度大、发展快,在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景区建设、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营销宣传等多个方面开创了先河,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具有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的“云南旅游发展经验”,一度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领跑者和排头兵。“十三五”以来,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云南旅游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传统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缓慢、新业态培育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

8.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养生特色游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图为广东省恩平市帝都温泉庄旅游区。

养生文化是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文化中具有恒久生命力、传承力和影响力的板块。如何将养生文化和旅游进行完美结合?养生文化旅游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国内外养生旅行者的旅游需求?加快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有哪些对策?

养生旅游产品单一 缺乏系统整合

我国当前的养生旅游大多沿用了古时养生旅游的方式,融入了现代人的基本养生诉求。目前较流行的养生旅游项目包括森林浴、雾浴、日光浴、温泉浴、食疗、民俗养生等。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很多以灵修、禅修活动为特色的旅游形式不断兴起。但总体而言,我国现代养生旅游与国外相对成熟的养生旅游市场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养生旅游目的地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产品比较单一。国际上成熟的养生度假目的地往往集合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先进的设备、理疗与SPA、活动与课程等综合元素,形成“独具特色、个性化、无法在别处体验”的综合性养生度假产品;目前我国养生旅游目的地养生活动主要依赖森林、阳光、海滨、温泉等自然资源,这些养生旅游活动观赏性有余,体 性、养生味道不足,在组合上还比较单一,无法突出真正意义上的养生旅游的特色和功能。

由于对养生旅游认知有限,产品开发经验不足,目前我国养生旅游目的地养生活动之间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的串联和组合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

此外,具有本地特色和有影响力的养生旅游产品还未形成规模。如今国际养生旅游业已具规模,在很多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各异的产品。比如,日本的温泉养生、印度的瑜伽养生、泰国的美体养生等,同时也形成不同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尽管我国养生旅游目的地数量日益增多,但是养生元素在各目的地的渗透仍比较浅层,各类养生活动仍然以依赖自然资源为主,无法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养生诉求。

养生旅游需求逐渐扩大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大众化旅游时代,这将为养生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旅游投资快速增长,养生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成为重点。2015年旅游业直接投资首次超万亿元,达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扩大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旅游业正成为吸引投资和新要素的热点,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养生旅游也正在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

旅游消费转型升级,使得养生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旅游需求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基本内容,并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市场规模41亿人次;未来20年,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是全世界最重视养生消费的群体。据有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生旅游消费的总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随着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养生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模式更加现代。目前,已有40多个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品牌落户中国,在华经营和管理的饭店数量达1000多家,洲际、万豪、希尔顿、凯悦等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在华设立的外资旅行社已达58家;迪斯尼、环球影城等世界知名景区和大项目相继落户中国。

在此背景下,创新型、龙头型大中型旅游企业的进入,将中国的中医、禅修、道家养生等古老的养生智慧与养生旅游产品相结合,是国内外养生旅行者的共同愿望。近几年,国内辟谷、禅修、中医旅游等养生旅游项目的发展已初见端倪,今后随着市场发展和投资运营者的成熟,这些中国传统养生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标准、档次和国际接待能力,形成名片式的特色主题养生旅游产品。

养生旅游发展急需规划

养生旅游是一个比中医药旅游更大、更综合、更国际化的旅游业态。经国务院同意,“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

自2015年以来,旅游项目正在成为政府投资支持的热点板块。一方面,将在旅游发展基金的安排上,支持养生旅游建设项目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项目贴息。另一方面,将把养生旅游开发项目纳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设立的旅游项目库,加以支持和引导。希望通过中央财政对于重点养生旅游项目的支持,向社会和旅游业界传达明显的信号,使全社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诸多方面更加重视和支持养生 游的发展。

标准化手段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依照标准有序开展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定工作。

此外,养生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上深受各国游客欢迎的重要旅游产品。因此,要多多促进养生旅游的国际交流合作。

9.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旅游业发展任务众多,笔者认为其中的重点任务集中在5个方面,具体包括:

一、完善旅游市场开拓手段,推动有质量的旅游总量扩张

完善旅游市场开拓,应围绕高质量国际入境市场,国际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建设进行,包括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品牌建设、突出目的地形象推广;围绕国内高质量旅游体验,形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消费能力提升计划等多层次发展规划;围绕低收入人群的旅游权利,制定国民福利旅游计划;针对中小学生等特殊群体实施夏令营制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对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的费用在家庭成员的所得税中进行抵扣,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夏令营进行部分或全额资助。

二、继续优化旅游业自身结构,积极优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旅游业自身结构的优化重在推动所有制结构优化,打破旅游业集团化、连锁化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壁垒,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通过鼓励创业创新,重点在围绕乡村建设、缓解贫困等方面形成更多的创业创新企业,推动旅游业在城乡结构平衡中的突出作用。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结构中地位的优化,主要在于构建科学客观的旅游统计体系(包括总量统计、投资统计以及增加值统计等),利于摸清家底,有效决策;全面梳理并强化旅游业发展在社会和谐、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打造旅游外交工程、旅游和谐工程、旅游文化交流工程等;从产业结构分类深化的角度,引导旅游与幸福感、旅游与增进新知、旅游与社会病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创业和产品供给升级。

三、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的重点在于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围绕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旅游创业创新;推动形成中国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体系,在全国重点企业、重点旅游科研院所已有建设基础上,在全国布局若干个旅游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围绕大数据时代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影响,梳理国家旅游局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市场监管措施,对原有制度和政策进行评估,以适应“十三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技术与市场发展需要;加强跨境旅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包括境外购买境内旅游相关产品,和境内购买境外旅游相关产品的跨境旅游贸易,探索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园;立足大数据,对旅游者的体验评价、关注焦点等进行实时跟踪、阶段分析,建立旅游目的地在线声誉评价机制;立足大数据建立旅游流量的监测和预警制度。

四、扩大旅游业开放,加快边境旅游发展

扩大旅游业开放,加快边境旅游发展的重点应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围绕战略能力重构式和战略能力渐进式这两种不同的对外旅游投资模式,建立中国对外旅游投资服务体系,完善吸引旅游外资的清单和评估引导机制;在边境地区建立旅游经济特区体系,在内地评估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借鉴自贸区经验,探索建立若干个国家级的旅游服务贸易特区;加快面向国内民众的免税店体系建设;以中 国出境市场规模扩张为基础,改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储备更多高层国际性旅游管理人才,加强国际旅游市场的中国治理,建立新型国际性旅游组织,提高在现有国际性旅游组织中的主导权,构建与中国国际旅游市场地位相适应的国际旅游发展协调与管制能力体系。

应会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出境旅行统计框架,力求全面、科学地掌握我国出境旅行的流向、消费、诉求、评价等相关信息,这既是准确了解我国出境旅行消费状况的需要,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就出境旅行者获得更好的目的地服务与有关目的地国家(地区)有效协商的基础。

五、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差别化管理

应加强旅游资源差别化管理,平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出口和资源型旅游产品的进口,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角度,评估中国境内现有资源的旅游接待能力;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评估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质量提升和中国国内旅游需求能力满足的积极作用。

在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基础上,探索建立国家休闲区,平衡资源保护和休闲利用之间的关系;向社会公众开放更多的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立包括国家公园、历史纪念地等多种形态在内的全新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完善国家公园体制,突出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公园的管辖权限;适应高速交通体系发展、自驾车出行潮流的兴起以及我国众多的线性旅游资源,研究建立国家风景廊道体系。

10.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无题》

~黎百痴

1、保护绿水青山

2、合理利用资源

3、学习农业知识

4、体念生活乐趣

5、缓解生活压力

6、加强城乡融合

7、促进农业发展

8、深挖资源潜力

9、知道勤俭节约

10、解决农村留守孤独感,

让城里孩子们学习和体会粮食、瓜、果、蔬菜有季节性,而不是产自超市和库存,如何将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农村是一所大课堂,是寻找初在哪里?用心去体会的课堂,书本和网络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深耕于现实中,去寻、去感悟更多的未知数,知识来原于生活创造……。

2019.11.16日夜原创随笔

Hash:e3b81ce1f5040939d78bcd87f68f140884f7a13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