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导读:鸿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一、鸿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二、我国大遗址保护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三、什么是遗址博物馆?

一、鸿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游鸿山

泰伯墓

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于风景秀丽的鸿山。泰伯,乃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太王之长子,他三让王位,从陕西来到南方荆蛮之地,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江南社会从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开化江南的始祖,吴文化的创始人。“西有黄帝陵,东有泰伯墓”足见泰伯的历史地位。

由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地面建筑连成整体,四周筑以围墙。顺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级登上最高处,便是泰伯墓冢。墓冢呈平面圆形,直径约4米,系青石护围,顶部以土覆盖,高约2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对,柱顶各雕石狮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长形双钩“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边刻火珠、云龙浮雕图饰。该碑两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东侧刻以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杨文所书《重修泰伯墓记》;北侧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由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所撰写“泰伯墓再次重修记”。

据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记》载:朝廷授命于他,改宅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历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庙祠致祭。原墓地东南里许,还有驻房数千间,现只见地面散落的大量残砖碎瓦。1949年时,这里已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之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屡加修缮。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二年,经省、县两级政府拨专款重建,使这座历经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2000年经上级政府批准,在国内外吴氏宗亲的支持下,再度修葺了该墓,增建扩建了香花桥、戟门、前宫、仰止阁、泰伯铜像、怀仁堂、宗会堂等景致。修葺后的泰伯陵区已成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该墓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游人到墓地祭扫、凭吊、瞻仰的,逐年渐多。

鸿山遗址公园

鸿山遗址公园位于鸿山镇东部,北依泰伯渎、南抵新宅路,西至规划道路,东至大坊桥河。《鸿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规划面积749.79公顷,规划结构为九区一带一中心,主要为遗址管理中心(包括遗址博物馆)、九曲河生态展示带、3个农业生态展示区、3个遗址现场展示区、2个服务区以及1个湿地公园展示区。遗址公园设1个主入口2个次入口,内部游览沿着3条主轴线:博物馆-遗址模拟展示区两条轴线,湿地公园内伯渎港-大坊桥河主轴线,公园内利用游船游览,设有5个码头。公园内除有2个服务区外另设有4个服务点。

梁鸿湿地(Lianghong )

鸿山遗址博物馆

鸿山遗址博物馆功能包括展览、文物库房、考古研究、游客服务、遗址管理与办公等内容。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697平方米,其功能布局体现为“一体两馆”、“三个展示主体”、“四个辅助功能”。即一个建筑群体,挂设“鸿山遗址博物馆”和“中国(无锡)吴文化博物馆”,突出“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示”、“丘承墩原址展示”、“吴越文化展示”三个主题,附设四个辅助区。博物馆景区,除博物馆之外,还配套有一些旅游休闲的功能项目。为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博物馆将采用泥墙、坡顶、草面等简朴造型,使博物馆与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为了突出遗址的平面形象,整个设计就像一把弓箭,用以象征吴越争霸历史、吴地人文所具有的独特力量和进取心。预计博物馆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已正式向社会开放,无锡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先生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负责博物馆的设计和文物展陈工作。

二、我国大遗址保护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保护格局已经形成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 na.com/

保护自觉性空前提升

尽管大遗址作为学术名词,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时间不长,但是,良渚、牛河梁、二里头这些大遗址“新贵”的发现、发掘和保护,重新书写和阐释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遗迹,不仅应被每一个华夏子孙“耳熟能详”,也是世界人类文化历史的骄傲。

除了毋庸置疑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之外,大遗址保护的另两“大”是规模大和影响大。万里长城、千里运河不必说了,朝阳的牛河梁大遗址、成都金沙遗址、无锡鸿山遗址等等,无不占地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一些大遗址项目甚至跨省跨区域,关于大遗址保护的任一举措都必然影响深远。因此,近年来,从长城资源调查到大运河申遗,从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到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关于大遗址保护的每一项活动,几乎都是“国家行动”。“十一五”期间,我国有100个大遗址项目进入文化发展规划,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中,大遗址保护已被列为主要内容。

随着文化传播和城市职能的转化,大遗址保护不仅“修正和改变历史”,也书写和规划城市的当代历史。“纵观无锡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每一次辉煌,其背后最根本的动力是文化因素,而这些又都根植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之中。”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诗意的讲述可以说是很多城市共同的体会。

“规划一块绿地,可以带动上百亩土地升值,而建设一个遗址公园,则可以让整个城市升值;建设一个工业项目,可以服务一个城市几十年,而保护一处大遗址,可以让一个城市受益上百年、上千年。”正如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所说,厚重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包括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等6处大型遗址,古老的洛阳因此而名,因此受益。僻居乡野一隅的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使朝阳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天下晓”,更是典型案例。

如何保护这些“声名显赫的文明使者”,为历史和子孙尽可能完整、安全地传承这些影响深远的文明载体?从国家到民众,大遗址保护的文化自觉性空前提升。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周口店、隋唐洛阳城、唐乾陵等多处大遗址专项管理法规施行,为大遗址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批复了90余处大遗址的保护规划。高句丽、殷墟等重要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大明宫、郑州商城等大遗址拆迁和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遗址周边环境,以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新疆段和西安片区、洛阳片区三线两片为核心,包括100处重要大遗址在内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初步确立,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两年,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大遗址保护理念不断创新,形成了《西安共识》、《良渚共识》、《洛阳宣言》,提出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新理念,大遗址保护进入新阶段。

三大矛盾有所缓和

“举政府之力”几成共识

文化遗产保护千古事,大遗址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镇,大遗址保护也是难上难。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城市发展将面临“加速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矛盾的焦点是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急剧扩张,使许多过去处于城市边缘的大遗址逐渐纳入城市用地范围。

首先是如何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土地城建之间的矛盾。无锡鸿山遗址范围内的土地,原来都属于无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地。算眼前账还是算传承账?算经济账还是算发展账?算局部 还是算大局账?无锡政府最后将鸿山遗址7.5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用于鸿山遗址公园建设,对遗址规划范围周边的农业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引导,并进行农业结构规划,形成了省级都市农业生态园;并充分利用鸿山遗址、泰伯墓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拆迁安置工作,规划建设了鸿山文化新市镇。通过配套功能的完善,使鸿山大遗址保护和宜人宜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是如何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居民生产之间的矛盾。生活在遗址区的居民守着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大遗址,受文物保护法的限制,他们不能办工厂、修路、建房,只能眼看着周边地区的经济不断地超越自己,遗址内的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社会治安也不是很好。

每个人都有享受先进文明发展的权利,不能让传承文明成为“落后吃苦”的理由。西安市在大明宫等大遗址保护规划中,针对不同区域的农民和居民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在保护核心区,把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对中青年人员安排就业,对文物保护区实行疏散人口的政策,以减轻对文物本体保护的压力等等。这些做法不一定广泛适用,但是善意的出发点可资借鉴。

由于历史原因,大遗址上往往已经“盘踞”着众多的工厂企业居民住房。拆迁、安置、重建,资金压力大。巨额的资金单单依靠中央补贴远远不够,如何创新投资营运机制,以地方政府筹集为主中央财政补贴为辅,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多元力量参与,顺利解决了资金筹集的难题,成为大遗址保护要过的第一关。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融资渠道也不同。以西汉南越国遗迹保护为例,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广州来说,在城市中心发现这一遗迹,全民“狂喜”,城市规划建设为之绕道,保护资金不成问题。这是发达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安阳、朝阳等地区,投入资金虽有多少之别,但“举政府之力”之魄力之见识令人感佩。

保护成果受惠于民

展示特色和法规制定并重

专家表示,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肌理,顺之则胜,逆之则败,遗址各具特色,所以遗址保护的方式也要防止雷同的倾向,要在深化对遗址文化内涵的理解上下功夫,实现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民众体验到文化遗产保护好处,才会成为身边大遗址最有力的守护者。“考古遗址公园是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依托考古成果所建成的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遗址为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相较于单纯的遗址保护而言,它更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全民所共享,其服务公众、反馈社会的功能更加突出。”童明康说。

据介绍,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内容得到大力推动和支持。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可建成30处考古遗址公园和50处遗址博物馆。对此,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提出针对大遗址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国家应该制定《大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将大遗址保护纳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其次,由于大遗址保护涉及人口调控、征地、移民、拆迁、环境整治、土地利用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等复杂问题,国家应该出台配套政策来协调和处理这些问题。

过去高楼大厦曾普遍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生活的象征,今天,文化遗产尤其是大遗址则成为城市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积极保护下,大遗址正在摆脱“蓬头垢面”的 形象,逐渐成为城市中最美丽的地方,“莫问遗产兴废事,请君只看大遗址”。

三、什么是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大遗址保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大遗址保护园区中一般均设有展示宣传遗址出土文物及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如无锡鸿山遗址,再如台北十三行遗址。鸿山遗址发掘获得了“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鉴于鸿山遗址的重要性,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大遗址保护。在遗址保护园区的入口,将会出现一座别具特色的鸿山遗址博物馆。笔者有幸考察了已经开放的台北十三行遗址博物馆和即将开放的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发现两遗址虽然所处地域和内涵不同,却有些相似的地方:二者均受到行政部门的极大重视,十三行遗址被列为台湾二级古迹,无锡鸿山遗址被定为“国保”单位,并被列入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对象;均重视博物馆设计,十三行遗址博物馆设计理念完全符合遗址先民的生活状态,而鸿山遗址则请知名规划专家设计,由并列的三个长方形建筑组成;二者均重视遗址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十三行已融入台北县八里社区,成为当地著名风景名胜;鸿山遗址保护园区也成为一座别具文化气息的小镇,势必将成为无锡旅游的招牌。

遗址博物馆是大遗址保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大遗址保护园区中一般均设有展示宣传遗址出土文物及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如无锡鸿山遗址,再如台北十三行遗址。

就是留下来的,不供我们老百姓参观的,

在遗址上直接建个博物馆就是了

Hash:477fccb619571ece9656351cc50799fd6b4f89e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