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国学大师都认为《易经》是中华文化

导读:为什么很多国学大师都认为《易经》是中华文化 国学应该如何分类? 古代中国历朝有哪些关口呢?都是怎样的?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对自己的国家或政权是怎么称谓的?比如汉朝自己称汉朝(代)还是汉囯?

即使国学大师不认为,《易经》就是中华文化的根。读懂《易经》,受益无穷。《易经》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连山》,《归藏》,易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易经》天地世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一部《易经》包罗万千,古今涵盖。[赞][赞][赞][赞]

国学应该如何分类?

国学的分类,历史上有多次,但当前主流认识或为最佳分类应为编于清代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国学的一部汇总佳作,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最大最全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一流学者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学者完成。

经部:分“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等共十二类。

史部:分“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传记类”、“地理类”等共十六类。

子部:分“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等共十八类。

集部:分“楚辞类”、“词曲类”等五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等等名著。

后人又为之增添蒙学(启蒙学,例如:《笠翁对韵》等),其中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古代中国历朝有哪些关口呢?都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绝大多数处于冷兵器时代,地形环境对战争以及国防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中国又是一个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国家,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选择了许多控带山河、地势险要的山口、河谷作为据点,修筑要塞关隘,用以监控和抵御敌人的侵袭。下面按省区列举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关口。

1、 北京市 居庸关 冷口 南口

2、 天津市 大沽口 直沽口

3、 上海市 吴淞口 金山卫

4, 河北省 山海关 喜峰口 古北口 马兰峪 磨刀峪

5、 山西省 雁门关 平型关 井陉关 娘子关 天井关 阴地关 壶关 偏关

6、 山东省 大岘关 方山关 清水关

7、 河南省 虎牢关 函谷关 轘辕关 鲁阳关 汜水关 枳关 崤关

8、 陕西省 大散关 阳平关 金锁关 穆陵关 饶凤关 潼关 武关

9、 甘肃省 玉门关 嘉峪关 积石关 阳关

10、四川省 剑门关 葭萌关 瞿塘关 鹿头关 棋盘关

11、贵州省 娄山关 乌江关 独山关 平定关

12、江苏省 大胜关 秣陵关 云梯关

13、安徽省 界首关 庐镇关 昭关

14、浙江省 独松关 黄花关 昱岭关 苦岭关

15、福建省 仙霞关 岑阳关 分水关

16、江西省 德胜关 梅岭关 蕉岭关

17、湖北省 九里关 野山关 虎头关 吉阳关

18、湖南省 龙虎关 石首关 城陵矶 调弦口

19、广西区 镇南关 水口关 泗城关 安龙关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对自己的国家或政权是怎么称谓的?比如汉朝自己称汉朝(代)还是汉囯?

一般就是以国号相称的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因为其作者司马迁本身就是汉朝人。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有一段,汉朝与匈奴之间往来书信的描述。

汉朝给匈奴的书里面写的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匈奴的回信显得傲慢了许多,“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不过,却可以看出,当时汉与匈奴之间的互相称呼。汉朝自称为“汉”,而不是汉朝(代)或汉国。

至于后来那些西汉、东汉、蜀汉之类的,是后人为了加以区分才加上去的,这些人的自称统一都是“汉”。

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称呼就略有不同了如金宋两国的国书最初就是这个画风的。

“大金皇帝谨致书 于大宋皇帝阙下”或“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

这里就多加了一个大字,可见我们现在的电视剧里常见的“大汉”、“大唐”、“大宋”、“大明”、“大清”等等倒也算是合理的。

至于这个“大”字是什么时候加到国号前面去的,水一白就不清楚了,望有识之士告之,不胜感激。

首先要明确,中国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

基于此,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

一、最早的“中国”是指国中之国

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而犬戎、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

为了与诸蛮相区别,故称商周所在为中国,即国中之国也。

到了周朝的后期,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所以华北平原的齐、晋等国都自称为中国,而将南垂的楚、越等国称为蛮夷。

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

二、2000多年前开始,用“中国”代指中国北方

秦汉两朝南并百越,北讨匈奴,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此时不仅占有华北,更兼并了华南地区。

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

既然秦汉自称中国,那么这个中国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还是指华北平原呢?

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统治着华北,吴蜀则各分华南。

《三国志》尤其写到,孙权称曹操率中国之众,南征荆楚。

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指的还是华北地区,也可以说是统治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政权。

所以从秦汉以来,确立了占中原者为中国正统的说法。

三、两晋南北朝开始,“中国”这个词逐渐成为象征正统王朝的标签

两晋与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太频繁,加上不断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

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北方的5胡16国与江南的东晋都自称中国,而南北朝划江而治以后,南北的争夺更为激烈。

比如北朝鲜卑人骂南朝汉人为岛夷,南朝汉人则骂北朝鲜卑人为索虏,争着给自己打上“中国”的标签。

当然这种争论也是无疾而终,最终的结局还是大一统得到了中国的称号。

隋唐一统南北,中国之争也就告一段落,隋、唐都自认中国正统,这是无可厚非的。

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在五胡16国时期抢占了辽东半岛,他要收回来,他说辽东自古属中国之土也。

但隋唐以后,由于两宋过于脆弱,出现了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对峙的状态,南边称北边为北朝,北边又称南边为南朝,归根结底还是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辽、金都向往中国化,说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指华北,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政权的标签。

四、大一统时代,“中国”被用来指代政权本身

元、明、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中国,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政权赐名的诏书中以中国指代大明,寓朝日鲜明之意,赐其名为朝鲜。

明清交替后,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中国。

晚清以来,由于豪强的入侵,中国人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

在晚清与帝国主义的外交书信中,中国即大清,大清即中国。

可见, 清朝认为中国指的是清政权本身。

可在近代一系列入侵面前,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意识逐渐觉醒,缓解民族矛盾,凝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经过长期的讨论,认为古代的“中国”的含义不只是传统汉族与所居的13省,还应该包括在中国境内所建立的少数政权与衍生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体。

由于“中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使用。

但不同的是中国、中华都已经演变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名词。

中国这个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了今天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称。

五十六个民族六、中国与自己的朝代

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当然,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

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中国就形成了。

朝只是不同政权在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所称的汉帝国、唐帝国,其实是中国的汉朝与中国的唐朝。

非常有意思的是,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而古代中国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中国的概念,只能以朝而代国,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

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中国”共用起来。

我们过去把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放在一起,其实罗马是国名而汉是朝代名,很多人不知道罗马有4个王朝,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今天,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而中国依然还在,所以说无论是号称“千年古国”的拜占庭帝国也好,还是共和制与君主制加起来800多年的罗马也好,甚至是已经在历史上灭亡的古巴比伦国王也好,其实历史文明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一直是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一起取经网(www.17qujing.com)

Hash:e359c9428ebbeedf74b90a9484a8d90495c6f415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