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摄影

1.摄影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你怎么看待你和摄影的关系,怎么看待你与题材的关系?怎么看待你在传播中的位置?尤其在一个喧嚣的消费型社会里,在各种名利的诱惑下,这都是相当关键的问题。它决定着你摄影生涯的长度,决定着你摄影思想的深度。我感觉现在有很多摄影师太关注自己作为摄影师的身份,并且把这个身份毫不犹豫地置于上述所有这一切之前。结果就是,摄影本身、摄影的题材、摄影的传播,不过是摄影师为了个人名利而制造的“噱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决定了他的摄影实际上是脱离社会、脱离摄影的。他们不会用心去理解摄影、理解社会、理解摄影如何通过传播连结和影响受众。他们采取的是“效益”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投机取巧而罔顾思想的尊严、摄影的尊严。到了什么程度呢?大家看看这些标题就知道了。本届的主题“在路上”一确定,许多人就把标题取成了这样:群众体育在路上、深圳到济南的路上、农民工在路上、股民投资在路上……离摄影很远、离现实很远。我感觉,真正严肃的摄影家一定是躲在事实身后,躲在影像身后,慎于思而敏于行,不怎么把“自己”太当回事儿的人。2.摄影是什么?其他老师都在讲“徐肖冰杯”应该扩大参赛面,门户要开大一点,要国际化。这些意见都非常好,而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理解当代摄影。首届“徐肖冰杯”,组织方设了两个类别,一个是纪录、一个是艺术。但这一次我们经过商讨,决定取消这种分类。这同样是基于对当代摄影的认识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实际上到了当代,纪实、艺术,以及其他,都走到一起去了。艺术家徐冰说过:我就知道好的东西就是要人命的东西。那些直见性命的东西,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呈现,都是好的艺术作品。摄影的技术性、融合性、开放性和民主性,决定了它在这个方向上一定大有作为。真正有力量的摄影就是要关注当下的问题、关注当下的趋势、关注当下人的生活、关注当下人的命运。真正好的摄影通常是公共主题的个人化、个性化表达。但参加评选的这么多作品中,究竟有多少具备这个特点?比如那些花、草、老街什么的,究竟与当下有多少关系?与个人和个性有什么关系?3.照片应该是什么?一张照片应该是思想的结果、是摄影呈现方式的结果。从这样的角度衡量,我很不乐观:大部分人还是不会拍照片。这次入选的反映渤海湾污染的一组照片,作者是山东的,你就觉得他很满足于“走”这个行为本身,而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拍一张有穿透力的照片,却想得不充分——好多照片都是这种问题,本末倒置。一组照片又是什么?这关涉图片编辑、关涉视觉传播。我们看到,图片编辑真的很愁人,这同样是个老问题,但它一定是阻碍摄影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为视觉逻辑混乱的组照没有办法流畅传达它所承载的信息和思想。如果下一次再办“徐肖冰杯”青年摄影师工作坊,我们不妨考虑专门做一个图片编辑的工作坊。图片编辑的实操性是非常强的,许多技术细节的学习在课堂上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所谓“learning by doing”。4.我们要高度警惕伪视觉。最近一段时间,有的人言之凿凿地宣称什么什么过时了,仿佛中国摄影真的就与经历了上百年的试验与探索的西方艺术一样,已经脱开现代主义时期,进入到后现代主义。我想这是不顾中国艺术发展现状的妄断,我们从意识到操作,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许多课需要补。即使现代主义的艺 理念过时了,但现代主义艺术时期所集结的智慧与创造、想象力与方法,各门类艺术的纯化与边界、各种艺术手段的清晰分野,也不会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同时,也有一些人不断在说“摄影本体”,但听上去更像是一种不严肃的语言噱头。摄影自成语法,但摄影怎么就自成语法了,我们的研究还相当欠缺。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摄影有它自身的语素和语言方式。对其他门类艺术的语素与语言方式不是不能借用,但不能把其他艺术的语言符号与言说逻辑当成摄影的。比方说,在参赛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把两张照片并置组合的。这是文学的叙事性方式,不是摄影的方式。同样,那些试图用文字——标语、汉字——打动你的,也属于另一套语言,也是一种伪视觉表达。

Hash:852b47b394915a72a252dd99123387adb1260eea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