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旅游发展史详细 隋唐旅游特点

导读:隋唐旅游发展史详细 隋唐旅游特点 1. 隋唐旅游特点 2. 隋唐旅游史 3. 隋唐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4. 唐代旅游的特点 5. 隋唐时期旅游特点 6. 隋唐可能出现的旅游方式 7. 中国隋唐时期的旅游特点 8. 隋唐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9. 隋唐时期重要的旅游代表人物

1. 隋唐旅游特点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的政治格局形成.封建经济、文化逐渐趋于繁荣,尽管隋朝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水道建设、造船和发展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仍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唐代水运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水运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增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水运发展无疑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隋唐旅游史

泉林位于泗水县泉林镇。风景秀丽,古迹众多。是观光旅游的圣地。孔子在此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泉林因泉多如林而得名,群泉常年喷涌,故而水资源十分丰沛,有名泉七十二,小泉无数。

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景区面积4.6平方公里 。因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得名。2008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汶上县南旺镇。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是为了解决大运河爬坡过水脊难题而建设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以其科学的、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治水思想,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3年12月,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融考古研究、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公共文化空间。

太白湖

太白湖位于济宁市太白新区。东临古运河,西邻京杭大运河,呈双河抱湖之势,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南阳古镇

南阳古镇位于济宁市微山县南四湖北侧的南阳岛上。2014年成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东西长3500米,南北宽500米的主岛和多个自然的小岛组成的,周围碧水环抱、运河从中间穿过、小巧玲珑、犹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

微山岛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微山湖的东南部。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岛。岛上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抗战时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使微山岛名扬中外。

3. 隋唐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他们分别是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牡丹、关林、洛阳片区大遗址群、

1、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

2、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世界着名伽蓝,乃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3、国花——洛阳牡丹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栽培历史始于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时期,至宋代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4、忠信仁义——关林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洛阳片区大遗址群洛阳片区大遗址群,包含了自夏商至隋唐三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起源和发展阶段的大规 遗存,价值突出,分布密集,规模宏大。分布在洛河沿岸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

4. 唐代旅游的特点

1、秋千之俗

荡秋千流行于唐代寒食节、清明节,它对体力要求不大,场地也不受限制,动作轻盈,姿势优美,深受妇女尤其是宫女们的喜爱,在宫廷之中又被称为“半仙之戏”,可见推崇之盛。

王维就写下过“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的名句。在当时,人们相信荡秋千能荡走妖魔和邪病,换来平安吉祥,家家户户都在秋千的横梁上系上红布,《全唐诗》中也留有30多首描写妙龄少女荡秋千场景的诗作。

2、送别之风

我们经常看到唐诗中有送别的场景,其实送别也是唐代流行的民俗之一,在关口、渡口、郊外、灞桥、驿站、边塞等地,有大量带着歌舞、好酒送行的人群,有时候一送就是十几里,简直就是短途旅游,也因此,唐代酒楼歌肆的生意特别红火。

3、蹴鞠之风

唐代流行足球大家都知道,唐景龙年间,吐蕃派遣使者到长安迎娶金城公主,唐中宗李显特在梨园亭中与使者共同欣赏蹴鞠比赛;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多次到御楼观看蹴鞠竞技比赛,马匹长期奔腾训练,竟然有多匹累死的事情发生。

4、歌舞出游

在边塞地区,汉人向胡人传授农耕、织布技术,边塞民族则分享游艺歌舞、琵琶长笛等乐器;唐代的营州地区崇尚武艺,男儿年金十岁就弓马娴熟,喝酒豪爽千杯不醉,有“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的说法。

此外,唐代节日民俗中外出游乐是重要内容,重阳节登高就十分流行,宋之问、韩愈等都有登高诗作传世,举家爬山游玩在当时是周末必备的家庭娱乐项目,长安大。雁塔、曲江一带都是经常去。

5. 隋唐时期旅游特点

唐朝人特别是文人墨客喜欢壮游,寻访名山大川,文人古迹开拓眼睛,也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6. 隋唐可能出现的旅游方式

旅游活动的兴起和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历史上唐朝可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如今正处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随着国家的日益繁荣昌盛,旅游业的发展也就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或许我们也可从历史印记中寻找灵感。

先来看看唐朝时期旅游活动兴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1.行政旅行沿袭前朝

这里的公务旅游主要是特指帝王巡游。帝王巡游的历史可上溯至皇帝时代,其实质是以巩固政权为目的的旅行活动,或为巡视各地,或为封禅拜祭,也兼顾了游山玩水,瞻仰前代帝王或名人遗迹等活动。这一政治传统,各朝各代均能继承延续下来。同时唐朝实行异地任职制,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官员大范围的流动,这也从客观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商务旅行规模扩大

唐朝商业的繁荣有许多因素:政治格局的稳定,轻徭薄赋的政策,手工业、农业发达,交通发达等等。一时之间商务活动急剧涌现,带动了商品的流通与商人的奔走,出现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旅游业自然也就繁盛起来。

3.民间游娱丰富多彩

延续传统的节日吉庆和新增的竞技娱乐活动,都成为了民间百姓丰富生活的又一窗口。唐朝时的节令有很多,都赋予了更多的 乐色彩,例如元旦除了燃放爆竹驱逐鬼怪之外,还成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狂欢节日;元宵节的祭神灯火,变成了人们游观的花灯。种种活动的增添,又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4.士人漫游蔚然成风

古代社会的文人学士,对于游历河山有着特殊的情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得益于唐朝科举制的繁荣,文人地位从社会底层不断攀升,使得士人这一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逐渐地,这股由文人骚客所带来的游学风气演化为了高雅的象征。

5.宗教旅游开始兴盛

鼎盛唐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其中不乏各大宗教门徒。因此道、佛等宗教非常盛行,也就催生了朝圣旅游这一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玄奘西天取经;此外传教之旅也随之兴起,代表的有鉴真东渡传法。这类型的旅行虽然不占多数,但由于各派宗教在唐朝较为盛行,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关于旅游,主要可划分4点:

1.在旅途起居——即食、住——方面,唐朝时期分布着大量驿站,不仅有陆驿与水驿以供官吏往来和文书传递,还有许多私人开设的旅店,可接待来往客商,供给食宿和马匹等。

2.在旅行活动——即购、娱——方面,得益于商业的发展,一方面娱乐活动与精美商品琳琅满目,令游人们应接不暇;另一方面百姓生活富足,消费能力强。

3.在旅游出行——即行、游——方面,唐朝时期的交通工具更为普及。主要类型有轿行、车行、骑行、舟行,不同阶层也有所区别,但基本都能保证各色人等方便出行。而且在不少旅店会提供出租马匹的服务,都很方便旅人的出行活动。

4.除此之外,长安城内政府对于远来的外国人还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接待,甚至划分出专门的类别,以接待各国使节和外商等。这一系列的旅游服务设施,都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旅游文献与旅行家不断涌现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唐朝文人地位的提高助长了游赏风潮,渐渐的闲时游览名山大川成为了高雅的象征。与此同时,文人学士们在游览名山大川后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文,也成为了吸引崇尚文艺气息普通百姓的最好“广告”,更进一步地推广这一文化习俗。

首先是诞生了极具特色的旅游诗,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望岳》等等,无论是在旅游诗的领域里,还是在诗歌本身的大范围内,都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此外还出现了邮寄绘画等著名的与旅游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相比前代被赋予了更多更新创作手法与创作理念,使得其优秀之处不拘泥于游记这一题材,游记成为了后世文人展现自我才华、抒发个人志向的新兴文体,也成就了诸如白居易、柳宗元等一批文学大家,令中国游记文学得以成熟。

说到旅行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玄奘。他西游印度19年,撰有《大唐西域记》12卷,记载了印度等南亚中亚古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生产状况等,是中西交通史的一部及珍贵的历史文献。此外,义净走海路佛游印度,历经二十余年,撰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这些经典而又珍贵的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和利用

大唐盛世之下,政商文各个领域百花齐放,成为了开发和利用各地旅游资源的强大动力。比如唐朝出游之风盛行,加快了旅游景点的建设,长安城内外的曲江池、慈恩寺、和终南山等圣地,成为长安人最喜欢的旅游之处。在终南 山地区许多自然景色优美的风景区或是有特殊地形地质的地点,如高冠瀑布、太白山等,成为长安人游历的景点。

即使在今天,这些景点仍是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唐朝在温泉旅游景区的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曾描述过唐玄宗与爱妃共浴温泉的场景。

那么促使唐朝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3点:

1.政治统一,社会稳定

唐朝统治者以仁代民、以民为本,实施仁政,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景象,最终形成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政治思想氛围宽松和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繁盛局面,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经济繁荣,物质丰富

唐朝时期农业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国家富裕起来,唐都长安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国际性的大都市。生存环境改善,人口增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人口增长,拉动了消费经济的比重。

3.外交频繁,互通兴盛

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开辟后,越来越多的人往来其间。从原来仅仅只有商人与士兵互通,到后来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的频繁往来,为唐朝旅游活动的兴盛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7. 中国隋唐时期的旅游特点

无论近代旅游还是古代旅游,其旅游目的的娱乐性占主导地位,旅游方式和内容没什么根本变化,旅游需求相似。

旅行社这种旅游组织形式的诞生,标志着近代旅游产业的形成,这是古代旅游所没有的。

中国古代旅行、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即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1、神话传说时期,神话传说不能完全据为信史,虽然古代人民为了谋取生活资料,或因其他原因的迁徙所作的旅行和现代意义的旅游有本质的区别,但它仍揭开了中华民族旅游历史的扉页.

2、信史时期又可依次分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⑴夏商周时期的旅游主要是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和商旅活动.

⑵秦汉时期:探险旅行、学术考察和封禅活动扩大了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领域,加深了对自然山水的认识,提高了对社会的评价能力.

⑶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中国山水诗歌、游记等旅游文学创作的兴起和中国旅游历史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⑷隋唐时期:士人漫游成风,宗教旅行盛行,国际旅游活跃和旅游文学创作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旅游特点.

⑸宋元时期:在旅游文学方面和旅游理论方面都有了比唐代更大的发展.

⑹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较之唐、宋时期更普遍重视对自然山水景观的鉴赏和旅游经验的总结,尤其是明朝的国内考察旅行极盛,学术著作成就不凡.

8. 隋唐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9. 隋唐时期重要的旅游代表人物

隋唐时期,以唐代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游仙的兴起,中国旅游开始走向世界。游崂山时留有名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传神地表达了崂山的意境

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启了将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郦道元游山历水,旅游开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Hash:77db7f9d22804551df0adf47363f363da5983ca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