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动物的技巧有哪些?知道的达人说下?

导读:拍摄动物的技巧有哪些?知道的达人说下? 晒一下你拍过的,最小的动物照片?当时的拍摄情况是怎样的?

  1.注意动物的动作信号,动物运动的步伐,2使用足够的快门速度,如果你有足够的可用光,那么你应该使用一个快速的快门速度。避免相机抖动的一个一般方式是在你的相机的焦距在1以上。例如,400mm的镜头的快门速度至少为1/400th,避免镜头模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用于与上述的规律,这取决于你在拍什么想展现一个什么主题。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检查你的图像,确保你的快门速度够快。放大液晶显示器,寻找运动模糊。如果你发现任何一处就加大你的快门速度。3连续对焦,4固定好三角架在原地等待,以便随时抓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晒一下你拍过的,最小的动物照片?当时的拍摄情况是怎样的?

缟蝇,体长3mm。

我拍摄的最小动物在昆虫类中是比较多的。通常我是将体长3mm以下的昆虫称之为:毫米小虫。这些小虫的个头实在太小了,如果不是刻意的去注意它们,几乎是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或是看到了也看不清它们的模样。下面我就将拍摄到的几种较为特殊的毫米小虫展示给大家看看。

一,鞘翅目中的米象和豆象。说起这俩虫儿,大家一定是听过或是知道的。家里的米和豆类长虫子了,说的就是他俩。你们见过他们的真容么?

(1)米象(椰象鼻虫科),体长约2.8mm。雄雌虫的一生都在米堆里交尾产卵生活着。幼虫白色以米为食。

防蛀方法:将生虫的米放入冰箱速冻室,冷冻数小时,米中的米象,幼虫和卵

都会冻死。米象的模样还真是与有些象鼻虫相似。如下图:象鼻虫

(2)豆象(豆象科)。体长约3mm。常见有绿豆象,蚕豆象。寄生于绿豆,赤小豆,蚕豆等一些豆类。

豆象性情活泼,善于飞行。看着家里从豆子中生长出来飞来飞去的豆象,着实的让人蛮烦恼的。

家里楼顶露台上有些人种了些花草。没有外出拍摄时,便时常会到露台上寻些昆虫拍拍,拍到些毫米小虫。寻这些小虫拍摄,往往是先看到草叶上的“黑点”,再用“百微+近摄接圈”察看,拍摄。好在昆虫微小,基本都处在微拍的清晰层面里,快而准的手动M档下的“前后微移”对焦拍摄是必要的,要不,这些毫米小虫稍受惊扰飞离,便会不知去向,难找。

蝇,体长3mm(百微+近摄接圈)

二,双翅目中的小蝇。

(1)黄潜蝇,体长2mm。小蝇中色彩较为艳丽的蝇,头部黄色,复眼红色,背板蓝黑色具光泽。

(2)

水蝇,体长2.6mm。分布于低海拔山区。那天,刚从仙人谷结束拍摄下来坐在亭子里歇息。忽然的就看见一黑色小虫落在左手食指尖上。右手连忙开启手机相机,调整好数码变焦,拍摄。还真是头回见着这么小的蝇,好似大青蝇的微缩版。兴许,以前都是将其当成“小黑虫”了。

三,膜翅目中的小蜂。对膜翅目中常见的各种大型的蜂,如蜜蜂,胡蜂,木蜂等等,大多数是不陌生。而有些毫米小蜂,如果不是看图片,有见过么?

(1)跳小蜂,体长2mm。说真,这种蜂拍到后我是在双翅目的蝇类中去“按图索名”的,没有结果。后来直到在(湾湾)的“自然摄影中心网”中的蜂类集合贴中看到一张拍摄的不够清晰但模样尚可分辨的图片时,才知这是:跳小蜂中的一种。

另一种跳小蜂

(2)

金小蜂,体长2.7mm。第一次认知金小蜂是在数年前的一次观察菜粉蝶由虫蛹羽化成蝶的拍摄过程中。在经历29天的观察拍摄等待后,蝶蛹羽化出来的不是蝶,竟然是金小蜂。蝶蛹早已被金小蜂寄生了。见下图蓝色箭头

这会我才知道,虽说同属膜翅目,但不是所 有的蜂都会有蜂巢的。有许多的小蜂是通过寄生来孵化后代的。

四,其它毫米小虫。

小叶蝉,体长3mm。

飞虫

,体长约3mm。

出尾虫,体长2-3mm

说明一下:本人不是昆虫行家,只是喜欢拍摄,也享受拍摄后续的“按图索名”

的过程。如果上述所表述的有误,请指正,并见谅!

(原创图文,实拍感受,交流参考,谢谢观看)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

1mm大小的蜘蛛在我的手上。逐步放大截图。

Hash:71ac15d05a0d372fc2c179b073011cc18a76ed8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