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

导读: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 1.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 2.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的意义 3. 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4. 民族特色文化对旅游发展 5. 民俗旅游的文化传承价值 6. 民俗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7.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的建议 8. 民俗旅游资源是发展民俗旅游的

1.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

抛绣球

近年来黟县西递村举办的一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给夫人、小姐们歇凉观景用的,如今人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一番情趣。现在的抛绣球,当然不是古代小说中的“抛彩球择婿”,而是给游客一个“喜兆”,中彩球的游客,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

抬阁

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热闹非凡。如今,屯溪隆阜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

2.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的意义

当地定期召开民俗文化研讨会,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品质,赋予丰都“扬善、惩恶、公正、和美”的时代价值。把更多民俗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讲“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让游客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让景区成为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美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教育”等旅游新业态,推出“丰都庙会”“中元节”等文化节会活动,将名山打造成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

丰都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文化增强旅游吸引力,据悉,丰都名山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带动数万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助力丰都乡村振兴和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3. 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有消极影响:有的文化开发,低俗,媚俗。

有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吸引跟多的资金和投资

4. 民族特色文化对旅游发展

1.云南有“民族文化大观园”之称,因为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少数民族是云南所特有,白族的本主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摩梭人的母系氏族文化等等,可谓异彩纷呈。

2.云南“七彩云南”之称,各民族既大杂居,又小聚居,聚居的地方各有特色,藏族同胞聚居的迪庆,有香格里拉、纳帕海、普达措美景。白族同胞聚居的大理,有苍山、洱海、三塔美景。纳西族聚居的丽江,有古城、雪山、泸沽湖美景。哈尼族聚居的红河,有梯田、古洞、葡萄田美景。

3.云南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有25个边境县,国门文化各有特色。

5. 民俗旅游的文化传承价值

民俗文化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具有物质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俗学是专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包含历史民俗学、理论民俗学、应用民俗学三个大的学科分支。其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集、整理、描述、分析和 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6. 民俗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过春节是临沂的民风民俗也是中国的民风民俗,是中国每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也叫“过大年”。中国农历的12月23日,叫做“腊月二十三”,算是春节的“预备演习”,称作“过小年”。这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就是祭祀“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的钦差大臣,得罪不起,需要恭而敬之的送他“上天言好事”。

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宰猪杀羊,蒸馍馍,做豆腐,赶制新衣,剪窗花,写对联,买年货,请门神,离家在外的人要千里迢迢赶回家……

除夕之夜饺子香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但春节期间的饺子却别有寓意,象征着团圆、祥和。

中国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做“腊月三十”。这天下午,家庭主妇便开始准备包饺子。饺子的馅有猪肉、羊肉、海鲜、鸡蛋和素菜馅等几十个品种。腊月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以吃最好的菜、喝最好的酒的吃喝形式辞旧迎新。

传统的除夕夜饺子,必须等到午夜时分才吃,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人们燃放过爆竹、礼花,高高兴兴吃饺子。除夕夜的饺子有很多名堂,比如在几个饺子里包进消过毒的硬币,有幸吃到的人,被认为在新的一年中财运好;新婚夫妻如果能吃到包有大枣、花生、栗子的饺子,寓意新的一年中会早生贵子……

7. 围绕景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的建议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博大精深且优秀的部分之外,也有诸多不符合时代潮流、有违当代理念的部分,例如儒家倡导的等级观念和存天理、灭人欲等。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的是其中优良部分,其他不合时宜的部分要直接摒弃。


2.秉着积极认真的态度,积极学习、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创新,形成符合当代潮流的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和传承,将其受众扩大。

8. 民俗旅游资源是发展民俗旅游的

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乡村旅游的总体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更多追求一种休闲情趣,他们大多有较丰富的旅游经验,追求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韵味,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规划中要在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的本色,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乡村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强调闲情和野趣。

(二)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社区展开的活动,乡村社区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托地,村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乡村旅游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旅游活动真实性的实现,更关系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游发展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旅游发展能获得当地居民认同与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Hash:0b56f2c94f78e272e1a423e172ee55f198fabb3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