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服务认证要求 旅游服务中心标准

导读:旅游景区服务认证要求 旅游服务中心标准 1. 旅游服务中心标准 2. 旅游服务的标准 3. 旅游服务中心标准是什么 4. 旅游咨询服务点标准 5. 旅游产品服务标准 6.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标准 7. 游客服务中心标准 8. 旅游景区服务基本标准

1. 旅游服务中心标准

隶属国务院直接管理,属于行政机关,主要职能是 (一)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研究解决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旅游业的法规、规章及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协调各项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假日旅游、旅游安全、旅游紧急救援及旅游保险等工作,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研究拟定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推广活动,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研究拟定发展国内旅游的战略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五)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的规划开发建设,组织旅游统计工作。 (六)研究拟定旅游涉外政策,负责旅游对外交流合作,代表国家签订国际旅游协定,制定出境旅游、边境旅游办法并监督实施。 (七)组织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制订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并监督实施。 (八)指导地方旅游行政机关开展旅游工作。 (九)负责局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对直属单位实施领导和管理。 (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2. 旅游服务的标准

1、加强员工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礼仪的重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服务质量;

2、掌握标准景区基础接待规范与礼仪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

3、帮助员工塑造与本企业形象相符合的个人职业化形象;

4、加强员工服务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3. 旅游服务中心标准是什么

携程网主营业务: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门票预订、差旅管理携程网介绍:携程是一个在线票务服务公司,创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中国上海。携程旅行网拥有国内外六十万余家会员酒店可供预订,是中国领先的酒店预订服务中心。携程旅行网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厦门、青岛、沈阳、南京、武汉、南通、三亚等17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员工超过25000人。2003年12月,携程旅行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4. 旅游咨询服务点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毕业生可以从事旅游行政管理,旅行社,旅游咨询,旅游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和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或者休闲产业的自主创业等.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行行政管理通过考公务员方式,就业单位包括省市区地县旅游局及其附属单位,各单位具体职位根本需要而定,可以参考当年公务员招生简章。

2旅行社

可以任职旅行社各职能部门,比如业务部,计调部,接待部,导游部,外联部,财务部等.

3.旅游咨询公司

主要包括:出境旅游咨询,旅游中介,商务考察咨询,移民留学咨询,代订各地酒店,代订商务用车,会议会展,旅游顾问,导游培训等服务。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旅游咨询师考试,旅游咨询也成新的热门职业

4.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金融,软件和网上书店最适合网上经营的四大行业之一,由此可见,企业发展前景较好,比如:携程,艺龙是国内外知名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5.旅游规划和策划机构

可以从事旅游规划与策划,包括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策划等业务。

6.旅游景区

可以从事旅游景区经营和管理,比如主题公园,乐园,影视基地,科技馆等

7.旅游,休闲俱乐部

可 从事高尔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沙滩浴场灯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还有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以及各类娱乐休闲场所.

8旅游度假村

毕业生都可以从事度假村的经营和管理

5. 旅游产品服务标准

就是说体现着中国红色文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让人们更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铭记幸福的来之不易垍頭條萊

6.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标准

3S滑雪场标准:

A.1 SSS级

A.1.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

A.1.1.1 雪道

a)总长度(含雪圈道)应大于5000m(不含越野雪道);

b)单道长度至少一条大于1000m,单道最少有效长度不少于100m;

c)平均宽度大于30m;

d)平均坡度15度~30度;

e)雪圈(雪橇)滑道最短不少于90米,最少不低于8道,滑道坡度大于12度;

f)雪道平整无障碍物,雪层厚度最少为15cm,雪道停止区最少要达到20米。

A.1.1.2 雪具及护具

a)供出租的滑雪板,数量不少于1000套;

b)固定器、脱落器使用年限应在5年以内,脱落器可正常调整;

c〕供出租的雪圈,数量不少于200只。

A.1.1.3 索道

a) 具有三条以上拖牵索道和一条以上架空式索道;

b) 索道配置合理,运输能力充分满足需要;

c) 索道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符合国家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A.1.1.4 造雪系统

a)具有造雪设备;

b)性能良好,保证使用;

c〕天然降雪与人工造雪相结合,保证每冬滑雪服务的时间不少于90天。

A.1.1.5 压雪机

a) 有两台以上的压雪机;

b) 性能良好,保证使用。

A.1.1.6 配有四台以上雪地摩托车。

A.1.1.7 雪道照明设备

a)至少一条雪道有照明设备;

b)亮度应满足夜间滑雪需要。

A.1.1.8 雪上救护设备及人员

有雪上摩托、对讲机和相关救护设备,应设有专职救护人员。

A.1.1.9 安全防护

a)雪道危险地段应设有牢固、可靠的安全、保护设施;

b)危险区域应设有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A.1.1.10 滑雪教练

a)教练员应持有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

b)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旅游滑雪者需要;

c)教练员不少于10人。

A.1.1.11 雪具修理设备

a)设有修板室和烘干室;

b)有专业修理人员;

c)有必要的修理设备。

A.1.1.12 雪道养护

有足够数量的专业雪道养护人员。

A.1.2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良好,进出便捷;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专用停车场,布局合理,场地平整、坚实,标志规范、准确、醒目,符合国家标准。

A.1.3 游览

a)引导标志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T l0001.1—2000规定;

b)滑雪宣传资料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精美;

c)设有咨询、受理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

A.1.4 安全与保险

a)消防、防盗等设施齐全、完好、有效,设男、女更衣室及衣物存放柜;

b)认真执行公安、交通等部门安全保卫相关规定。安全巡查定期、定时,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c)设立医务室,有经过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急救设备和常用药品;

d)突发事件处理及时妥当,记录档案准确齐全;

e)应对每位旅游滑雪者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A.1.5 卫生

a)环境整洁;

b)公共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c)有水冲或生态厕所,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

d)垃圾箱(桶)数量充足、标识明显、布局合理、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

e)餐 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备,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具有同时容纳300人以上的餐饮接待能力。

A.1.6 通讯

a)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固定电话,标识规范醒目,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b)移动电话通讯信号覆盖率为95%以上。

A.1.7 购物

a)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有效维护景观氛围,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c)管理有序,经营者佩戴胸卡,无尾随兜售或强买强卖现象。

A.1.8 综合管理

a) 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

c)交通、卫生、环保、旅游滑雪服务、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和视觉形象,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并使用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

e)交通安全、保卫、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

f)游客中心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电话、信箱。游客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记录完整;

g)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规范、醒目,符合GB/T l0001.1—2000的规定;

h〕具有游客避寒及休息的室内场所,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i)为特定人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特殊服务;

j〕滑雪场应具有三名既熟悉滑雪运动又精通旅游业务的管理人员。

A.1.9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滑雪者人次在3万以上。

A.1.10 设立与旅游滑雪场接待规模、档次相适应的雪具出租店,雪服、护具整洁并经常消毒。

A.1.11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a)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2002中的规定;

d) 建设生态旅游滑雪场,自然资源保护措施明确,能有效防止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雪场自然景观,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

e)雪场环境氛围良好,雪道布局合理,雪道、景点间贯通连接顺畅。

A.1.12 接待设施有二星级以上宾馆。

A.2 SS级

A.2.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

A.2.1.1 雪道总长度(含雪圈道)应大于3000m(不含越野雪道);

a)单道长度至少一条大于600m,单道最少有效长度不少于100米;

b)平均宽度大于30m;

c)平均坡度大于10度~15度;

d)雪圈(雪橇)滑道最短不少于80米,最少不低于6道,滑道坡度大于10度;

e)雪道平整无障碍物,雪层厚度最少为15cm,雪道停止区最少要达到20米。

A.2.1.2 雪具

a)供出租的滑雪板,数量不少于600套;

b〕固定器、脱落器使用年限应在5年以内,脱落器可正常调整;

c〕供出租的雪圈,数量不少于150只。

A.2.1.3 索道

a)具有两条以上拖牵式索道或者架空式索道;

b)运输能力满足游客需要;

c)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A.2.1.4 造雪机

有造雪机,设备性能良好,天然降雪与人工造雪相结合,保证每冬滑雪服务的时间不少于70天。

A.2.1.5 压雪机

a)有一台以上的压雪机;

b)性能良好,保证使用。

A.2.1.6 配有2台以上雪地摩托车。

A.2.1.7 雪上救护设备及人员

有通讯和相关救护设备并应设有专职救护人员。

A.2.1.8 安全防护

危险区域应设有牢固可靠的安全网和必要的警示标志。

A.2.1.9 教练

a)教练员应持有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

b)人数能满足旅游滑雪者需要;

c)教练员不少于6人。

A.2.2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良好,有三级公路或沙石路面并有交通车抵达;

b)有专用停车场,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布局合理,场地平整、标志规范、醒目,符合国家标准。

A.2.3 游览

a)引导标志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T l0001.1—2000规定,标志牌位置合理;

b)有滑雪宣传资料;

c)设有咨询、受理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

A.2.4 安全与保险

a)消防、防盗等设施齐全、完好、有效,设男、女更衣室及衣物存放柜;

b)执行公安、交通等部门安全保卫的有关规定。安全巡查定期、定时,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c)设立医务室,配备急救设备和常用药品;

d)对每位旅游滑雪者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A.2.5 卫生

a)环境整洁;

b)公共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c)有水冲或生态厕所,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

d)垃圾箱(桶)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比较美观、实用;

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备,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具有同时容纳180人以上的餐饮接待能力。

A.2.6 通讯

a)移动电话通讯信号覆盖率为90%以上。

A.2.7 旅游购物

a)设有购物点,与环境相协调;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c)管理有序。

A.2.8 综合管理

a) 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

c)交通、卫生、环保、旅游滑雪服务、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和视觉形象,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并使用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

e)交通安全、保卫、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

f)游客中心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电话、信箱。游客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记录完整;

g)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规范、醒目,符合GB/T l0001.1—2000的规定;

h〕具有游客避寒及休息的室内场所,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i)为特定人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特殊服务;

j〕滑雪场应具有两名既熟悉滑雪运动又精通旅游业务的管理人员。

A.2.9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滑雪者人次在1.5万以上。

A.2.10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a)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2002中的规定;

d)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明确、有效,能有效防上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雪场自然景观;

e)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

A.2.11 接待应当具有比较干净、卫生、整洁、方便的餐饮、客房、娱乐等设施设备。

A.3 S级

A.3.1 雪场设备及设施基本条件

A.3.1.1 雪道

a)总长度(含雪圈道)应大于1000m;

b) 单道长度至少一条大于300m,单道最少有效长度不少于100米;

c〕平均宽度大于30m;

d)平均坡度为8度~10度;

e) 雪道平整无障碍物,雪层厚度最少为15cm,雪道停止区最少要达到20米;

f)雪圈(雪橇)滑道最短不少于70米,最少不低于4道,滑道坡度大于8度

g〕天然降雪或人工降雪能保证每冬滑雪服务的时间不少于60天。

A.3.1.2 雪具

a)供出租的滑雪板,数量不少于300套;

b)固定器、脱落器使用年限应在5年以内,脱落器可正常调整;

c)供出租的雪圈,数量不少于100只。

A.3.1.3 索道

a)有一条以上拖牵式索道;

b)运输能力基本满足游客需要;

c)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A.3.1.4 配有一台以上雪地摩托车。

A.3.1.5 雪上救护设备及人员

有救护设备和救护人员。

A.3.1.6 安全防护

危险地段应设有牢固可靠的安全网和必要的警示标志。

A.3.1.7 教练

教练员应持有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教练员不少于3人。

A.3.2 旅游交通

a)道路平坦有交通车抵达;

b)有专用停车场并满足需要。

A.3.3 游览

a)引导标志醒目、规范,符合GB/T l0001.1—2000规定,标志牌位置合理;

b)有滑雪宣传资料。

A.3.4 安全保险

a)消防、防盗等设施齐全、完好、有效,设男、女更衣室及衣物存放柜;

b)执行公安、交通等部门安全保卫的有关规定。安全巡查定期、定时,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c)设立医务室,配备急救设备和常用药品;

d)对每位旅游滑雪者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A.3.5 卫生

a)环境整洁;

b)公共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c)有水冲或生态厕所,数量能满足需要;

d)垃圾箱(桶)数量能满足需要;

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备,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具有同时容纳80人以上的餐饮接待能力。

A.3.6 通讯

a)移动电话通讯信号覆盖率为85%以上。

A.3.7 旅游购物

a)设有购物点;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c)管理有序。

A.3.8 综合管理

a)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

c)交通、卫生、环保、旅游滑雪服务、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和视觉形象,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并使用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

e)交通安全、保卫、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

f)游客中心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电话、信箱。游客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记录完整;

g)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规范、醒目,符合GB/T l0001.1—2000的规定;

h〕具有游客避寒及休息的室内场所,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i)为特定人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特殊服务;

j〕滑雪场应具有一名既熟悉滑雪运动又精通旅游业务的管理人员。

A.3.9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滑雪者人次在5千以上。

A.3.10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a)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2002中的规定。

A.3.11 接待应当具备基本的餐饮、客房、娱乐等设施设备。

7. 游客服务中心标准

可以做一个自我介绍,同时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平时生活中的爱好和兴趣,以及来游客服务部的想法,同时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一种礼貌端庄的态度,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只有彼此间做到坦诚的沟通,才能使自己的面试顺利的进行,才能通过考试和考验,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素 。

8. 旅游景区服务基本标准

一、加力推进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


  


1、推进主体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行政区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


  


2、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


  


3、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支持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新创建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4、促进加工装备升级。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引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鸟枪换炮”、生产流程“机器换人”、营销渠道“电商换市”,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研发推广一批有知识产权的加工关键技术装备,指导相关社会组织推介中国100强农产品加工企业。


  


5、加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使产品通过后整理适宜进入精深加工。鼓励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认定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6、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乡村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种养加循环一体化,建立乡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推进清洁加工,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节能减排。推介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三、聚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7、加快开发特色资源。编制实施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


  


8、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种植基地、配套发展加工物流,推动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项目实施范围,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基地。


  


9、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稀有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认定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0、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发布一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名录。开展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电商化“三化”试点示范行动,实现营销扁平化、质量可追溯。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11、扩大龙头企业队伍。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打造知名企业品牌,提升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下沉重心,布局到县乡村,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完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新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2、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分工协作,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原料基地优、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大的示范联合体。引导联合体共同制定章程、明确权利责任、完善治理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各主体优势,提高农户参与度,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扩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范围,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13、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落实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自行选点开展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实现形式,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乡村产业发展亮点


  


14、打造休闲旅游精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挖掘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特色产品,发掘村落历史,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 等,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新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县。


  


15、丰富休闲旅游业态。强化规划设计和创新创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手段,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摄影基地等高端业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教育农园、创意农业、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型业态。会同发改、财政、文旅、教育等部门,改造提升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


  


16、提升休闲旅游管理水平。加快制定修订一批技术规程和服务标准,用标准创响品牌、用品牌吸引资本、用资本汇聚资源。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聚集区开展督促检查,保障服务规范、运营安全。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继续推出“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活动。







六、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17、培育创新创业群体。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平台,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实施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


  


18、拓宽创新创业领域。支持返乡下乡人员、“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办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乡村产业新模式。培育各类新型融合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业态,推行智能生产、经营平台、物流终端、产业联盟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举办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第一批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和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19、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新创业”要求,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云平台,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模式。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设10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确认100个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实训、见习、实习和孵化基地。务实办好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展示新成就,交流新经验,实现新发展。







七、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发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开发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旅游精品点。支持贫困地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强镇和绿色循 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项目,尽可能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要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储藏、烘干、保鲜等设施。


  


21、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组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合作,开发农业资源,拓展产品市场,以产业带动扶贫。


  


22、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博览、会展等活动,举办扶贫专场,促进产销对接,带动品牌提升。组织国内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科研单位赴贫困地区开展县企、村企对接活动,促进直销直供、原料基地建设、招商引资等项目对接。

Hash:b4d84c3b529dfba85d56a2cd6d228d2f94ad034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