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地带孩子出门

家住长沙市望月湖的陆女士说:“每次带女儿去银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办事,她总会不停地吵闹,让我疲于应付,结果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但一来放假时孩子没人管,二来书上说多带孩子出门有利于孩子发展。怎样才能轻松地带孩子出门?” 据了解,许多家长都有着与陆女士一样的烦恼。有什么好的办法可解决带孩子出门不烦的问题吗?以下几位家长的经验可供参考。把外出当成了解社会的课堂 付承兴(5岁男孩的父亲):我喜欢带儿子出门办事,这是一个教育的机会,因为帮助孩子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是父母的责任。为了避免好动的儿子不合作,我事先就让孩子知道我要去哪、去办什么事。以去银行为例,通常我一开口,好奇心极重的儿子就会问“银行是什么、为什么要存钱”等一系列问题,我的解释不仅增强了他的社会观念,也使儿子对我要办的事有参与的感觉,而不是“陪大人办事真无聊”。到了银行,我会问他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如“爸爸排队的柜台是几号、谁为爸爸服务”等,培养儿子的观察能力。现在,儿子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熟悉所处的环境。我认为,促进儿童社会化,让他们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最简单的好方法。变“小跟班”为小帮手 邵红(6岁男孩的母亲):常带孩子外出能增长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一边办事一边要兼顾孩子确实是件头痛的事。在经历了几次烦恼后,我有了一定的经验。出门前,我先让儿子认识到他不是妈妈的“小跟班”,而是可以帮助妈妈办事的小帮手。当儿子有了肩负重任的感觉时,就不会只顾着玩而不听劝告了。例如在邮局寄包裹信件时,我让他在信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筒内。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告诉他一些有关邮局的基本常识。若儿子还有兴趣的话,回家后我就和他一起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孩子精力充沛,东跑西跳大多是出于好奇,如能将这种好奇心带入学习领域,把身边的“小麻烦”变成小助手,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更独立也更有责任感了。不能改变孩子时就要改变自己 程红(4岁男孩的母亲):原先我和许多父母一样,先和孩子“约法三章”然后再带他出门。可一出门孩子就一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样子,我一着急就用“不乖就不带你回家”来要挟孩子,结果因言而无信而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先前的约定不见得能信守到底,昨天能做到的并不表示今天也能做到。后来,我采取主动的方式:第一,改变外出办事的时间,避开人流高峰;第二,估计办事时间会较长,给儿子先选一本故事书、迷宫画或玩具,以备他不耐烦或无聊时用。儿子的基本要求(水、零食)也事先准备好,小孩子的忍耐度低,饿了、渴了都会对大人造成无谓的困扰。总之,我们不能改变孩子时,就要改变我们自己。用社会公德和安全意识约束孩子 汪新昀(4岁男孩的母亲):大人办事时,孩子的眼睛一般都在忙着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在门诊挂号大厅,当儿子的眼光停留在椅子上又叫又跳的小朋友时,我让他看椅子上的鞋印。这时他就会说:“小朋友把椅子踩得很脏,都不能坐了。这不好!”在银行里,看到差点被自动门夹住或被行人撞倒的小朋友,我就问儿子:“这样是不是很危险?”当有小朋友被人群挡住了视线,看不见妈妈而大哭时,儿子说:“他真可怜,找不到妈妈了。”我趁机称赞他:“你一直陪着妈妈没乱跑,真乖!” 我带儿子出门,特别注意培养他的公德意识,如让他懂得在公共场所喧哗或乱跑不仅有危险,还会打扰别人 的道理。在公园和游戏场所不能乱扔东西,要爱护花草和公共设施等。给孩子明确的指示和规定 郑玉莺(5岁男孩的母亲):5岁的儿子已经能接受明确的指示与规定,如“不可以在图书馆乱跑”、“在路上要和妈妈牵手”等。我喜欢带儿子出门办事,我认为这能让他见多识广。每次外出前,我会把前往的地点、性质、重要性以及他被允许的行动范围、音量等说明清楚,获得承诺后再出门。经验告诉我,孩子是重承诺的。儿子一旦越轨,我只要提醒一句:“刚才是怎么答应妈妈的?”就万事OK。利用外出机会,通过明确的指示和规定帮助孩子学习适当的行为规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

Hash:fbffa075934f88b63e7fff384205664bcbd9db7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