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八棱弦纹贯耳瓶市场价值多少
导读:官窑八棱弦纹贯耳瓶市场价值多少 一、官窑八棱弦纹贯耳瓶市场价值多少 二、这个瓷器全名叫什么?到代吗? 三、五大名瓷之一官窑 四、官窑瓷器有何特点如何鉴别
一、官窑八棱弦纹贯耳瓶市场价值多少
这个瓶底款是“崇宁五年汴京官窑张家造”,崇宁五年是1106年(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就凭这个款式就说明是假货了。宋代官窑瓷器博物馆能见到,坊间千载难逢。
二、这个瓷器全名叫什么?到代吗?
辨别民国以上老瓷器的三种方法,仅供参考。
鉴定瓷器新老第一方面先看胎质和釉面宝光,而所谓宝光就是瓷器釉面长年累月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那种如玉质般的油脂光亮。从元代至民国时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必须有宝光。否则就是新货。为这个宝光问题本人特地到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江西历史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现场观看。发现所有博物馆展出的从元代至民国时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有宝光。所以如果连胎质和宝光都不会看的话?那还是不要玩老瓷器地好,只会浪费钱。不过加彩和单色釉的瓷器,宝光比较难辨。但施釉结合处的角角落落仔细观察还是不难发现宝光的。胎质和釉面宝光是现代人无法仿制。因为瓷器釉面宝光没有70年以上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一件瓷器胎质老,釉面又有宝光的话。那这件瓷器80%是老货了。第二方面看施釉染料和画工可以断代。如果染料和画工也符合时代风格的话。那这件瓷器98%是老器了。最后第三方面才看器型和款识。因为官窑的东西,器型和款识是非常规矩和工整的。如果器型和款识也对的话。那这件东西就100%是官窑的老品了。如果只有第一方面是对的。那这件东西可能是后朝仿的。如果第一第二都对的话,那这件东西有可能是民窑的。如果三方面都对的话,那恭喜你收藏了到代老官窑瓷器。从现代仿品的技术来看。器型和款识是最容易仿成功的。画工和染料相当难仿,如果仿成功那就是绝对高仿了。还有一点从汉代到宋代。由于很多瓷器是施用亚光釉来涂在器物表面的。所以,没有宝光呈现。反过来,如果施的是玻璃釉的,那还是能够看出宝光的。同样,元代到民国的瓷器,如果施用亚光釉来涂在器物表面的。没有宝光呈现。如仿宋代的汝窑,定窑,哥窑,官窑,钧窑,以及法华彩锈和部分地方窑口的瓷器是看不到宝光的。
建议朋友看瓷器还是找专业点的地方,自己随意判断的话很容易判断错的。我亲戚去景德镇旅游的时候见过一家工作室,叫8甄7瓷6坊(为防止和谐,把中间数字去掉)那里能帮人远程看瓷器,听过看的蛮好,你可以试试看。
民国时期红柚罐
三、五大名瓷之一官窑
官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 汝 、官、 哥 、 定 )之一。 后宋代的五大名瓷之一,在除去柴窑而加入钧窑,诸如: 官窑出战戟、这种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钧瓷、定瓷合称中国五大名瓷。
官窑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 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开设的瓷窑场,后世广意上官窑意指由 中国历代政府营建,为其烧造瓷器的窑场,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用。
“官瓷”是一个特定的特谓, 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 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 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
南宋渡江后,江北名窑均毁于战火,景德年前,赐江西昌南镇名“景德镇”, 元代忽必烈又在此设浮梁瓷局,除皇家专造外,还将战争中俘获的所有陶瓷业工匠均发配到昌南居。
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个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岭土资源的昌南古镇, 正式成为中国官窑的集中地,千年窑火一直延续至今天,营造出一脉独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因此除了 名的宋代官窑之外,亦有辽代官窑、明代官窑等。 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官窑起自唐,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 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 “千中选十,百中选一” ,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
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 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 “景德年制”,“枢府’ 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 “景德窑’,“枢府窑” 等。
广义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 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 (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
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 ,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
从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清朝覆亡, 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 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 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 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 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 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 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南宋时先后设立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 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 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而采用刮釉垫烧时,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铁色,故有“ 紫口铁足 ”之称。
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 ,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也称景德镇御窑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
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 ,不论在烧制工艺,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如 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 等瓷中翘楚。
.
永乐帝在位时, 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能工巧匠们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 ,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
烧制成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尤其是多色低温釉上彩瓷器, 打破了以往瓷器多为单调色彩的传统,使之更赏心悦目,为后来的成化斗彩,嘉万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烧制奠定了基础 。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受等级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 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 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 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狭义
严格地来讲 狭义的“官窑瓷” 又分为两种, 御窑瓷和官窑瓷 。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御窑瓷 , 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1、 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就是皇家专用色彩,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纹样方面,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清代仅有“一诏二封”的恭亲王奕?一人享受过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的待遇),凡此种种,得以成系统流传至今的,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
2、 王府瓷:型制设彩依例专烧,供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皇室成员使用。 文物中著名的“乐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范之作。
3、 一品宫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多作帝王赏赐之用。早期的宫瓷题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补服元素,比如武一品的麒麟,文一品的仙鹤等。
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君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 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
鉴别
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 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 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现指官窑
官窑,毛公洞第一(今江苏扬州一带)。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 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拍卖鉴赏
宋 北宋官窑深腹碗.
RMB 166,842,000
北宋官窑传世极少,十分珍稀名贵。 现除上海博物馆有四片瓷片, 台湾鸿禧美术馆有一片瓷片, 中国文物考古部门在北宋官窑的窑址曾发掘出土几件残器和瓷片外, 全世界迄今没有一件完整器,本次参拍的官窑深腹碗,椭圆洗是海外私人收藏的传世精品。 由于北宋官窑是从汝官窑进化而来,故更显珍贵,文物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等远远超过汝窑,可以肯定该官窑深腹碗和椭圆洗(前一件)的市场价值无法估量。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RMB 91,901,160
官窑其色,青润明亮,匀净素雅,方存之间,映出一片雨过晴天,釉见开片,如一缕金线,曼舞游丝,织出那不世之经典。 时 龙泉其窑,已着力学之,后世仿烧之风,更是延续至今。至明一朝,时人多作文章,对其大加赞赏。宣德、成化两朝,景德镇御窑多有仿造,唯形制略小。 入清以后,雍正曾取宫中珍藏,送至景德镇,命御窑匠师按此烧造,如本品形制者,或亦见于其中。
乾隆帝,尤好古珍,下投其所好,进大批宋官入朝,上见而以为真,择其精者,御题诗文。此类之品,久惑世人,直至近年,方得分辨。 1989年,台北故宫作展,录官窑一百四十三件,其中瓶尊等三十件,然或仅四件实为南宋官窑真品。
南宋 修内司官窑海棠瓶
RMB 80,408,000
修内司官窑,也称南宋官窑,烧造时间非常短,在已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窑址中发现很多瓷片与窑具 , 胎质呈黑灰或灰褐色,胎质轻薄、釉层较厚、釉色有粉青、蜜腊黄等色,器型常有盘、碗、碟等 ,还有仿古器皿是受北宋徽宗提倡仿古复古的影响,作为宫廷陈设用品;郊坛官窑遗址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其特征与历代文献记述相符合。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 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而修内司官窑的存世量更是凤毛麟角。 此件海棠瓶器身分量极轻,符合官窑薄胎厚釉典型特征,而釉色开片亦达到官窑器的极致,紫口铁足的工艺更是南宋官窑典型特征。虽然经过岁月的磨砺,但其釉面依然保持强烈的玉质感,如玉如翠!
宋 北宋官窑椭圆洗
RMB 74,152,000
北宋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下旨在汝州张公巷建造的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窑胎体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北宋官窑的典型特点。
四、官窑瓷器有何特点如何鉴别
官窑特点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宋代官窑瓷器的辨别方法
要鉴识官窑瓷,还是要从它的胎釉入手去进行辨别。北宋官窑(张公巷窑)与汝官窑的烧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创烧时间上几乎是先后衔接的,同出于皇家的专用窑,可以看到其间的承接和发展。所以,这两个窑口的瓷器胎釉特征和工艺特点虽多有相仿之处,但还是有差别的。北宋官窑的胎骨与汝窑相似,但较汝窑器要薄些,胎质细腻坚实。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于北宋官窑器胎质中含铁成分比汝窑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体的器物。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Y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胎 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一方法也一直延续到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的装饰与汝窑相仿,大多数是素面无纹的,个别器物上有弦纹装饰。器型多数是仿古代青铜器而制作,造型比汝窑要多些。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类。这一点,与南宋官窑也差不多,但瓷品又比南宋官窑要显得古朴浑厚。汝窑和南北两宋官窑均罕见大件器物,所见的传世品一般都是小件器。
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无论是在胎釉和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加上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除了垫饼烧的以外,支钉烧的器物底足也可见棕褐色支烧痕。晚期用垫饼托烧的也见有一些灰白色胎的,这种胎上常刷以酱色护胎釉,因此烧成后也有“紫口铁足”的效应。早期南宋官窑与汝窑一样,采用支钉托烧,但支烧痕呈圆形,数量也比汝窑器多,大器可达到20个,而且单双数都有。晚期多采用垫饼托烧。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窑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几层甚至十几层,釉的厚度甚至超过胎骨。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青灰、青黄、灰绿、黄绿和炒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以蟹爪纹为主,也有冰裂纹等,大多是较稀疏的浅黄色开片。在开片中以暗红色的所谓“鳝血纹”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纹再次之。
南宋官窑器均属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规范,追求精致,不可越规。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铜器形式而制作,形制尺寸都有严格规定。大件器物较少见,所见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盘、碗、瓶、炉、洗和文房用品等。
鉴于上述制瓷特点,要鉴识南宋官窑器,就必须先看胎质。市场上可见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窑器,但这些仿品黑胎虽相似,而胎质常显粉状而过于细腻,不像真品因含杂质较多反而显得粗糙,在酱色的露胎处,可见点点黑褐色斑状色块。所以,凡在露胎处不见点点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状,仿品胎质常无法做出糯米状。因为缩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状态,露胎处也可见点点黑褐斑。仿品常无棕眼,有的也不自然。在釉面上,因为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无玉质感。真品视之如青玉。因为要追求玉质效果,釉面玻璃质感不强,釉面润泽,呈亚光乳浊性。放大镜下可见气泡如细小的串珠紧密聚集在一起一样。因为烧造温度不高,整器击之声音较低。仿品这一点上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凡器物无玉质感者,就须谨慎待之。出土器在开片之内可见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颜色,但在放大镜下常可见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匀,认真细看,不难识别。真品器形规正,形美而又有沧桑之感;仿品在这一点上常无法达到,尤其是不能传递出历史的沧桑之感。
对于官窑器,明清时就有仿制。当时的仿品,一般胎色较白,即便有深色胎,也是涂色所致。施釉薄而透亮,开片过 规正。明清仿品是慕其官窑之美,因此,虽与官窑真品有别,但制作精良,也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样值得收藏。近代以来的作伪之品,工艺粗糙,毫无审美价值,为的是遮人耳目,在收藏时要小心剔除,勿为所骗。 汝、官、哥、定、钧”闻名于世,其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
传世官窑有人疑伪
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宋代官窑瓷器不做随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发掘中没有发现。因此对于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有位山东学者认为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都是赝品。此说一出,引起瓷界广泛争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最大,10号最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鸡缸杯忽悠了全世界,大明成化年制全假。剑桥大学鉴定鸡缸杯为寄托款的结论,已获实物成化斗彩吉如意碗的印证。鸡缸杯的美丽的传说是自清朝至今,历代专家连续接力棒式忽悠的闹剧。吉如意碗实物证明,明朝景德镇御器厂实行了记载窑炉编号的干支款识,即载有出厂时间、地点、及窑炉编号的古代简写字小篆体干支款识。
一只偶然发现的破碗,揭开了瓷器历史的最大谜团。我们所熟知的,家喻户晓、如雷贯耳、公众和专家一致认可的、不存在任何异议的、明朝官窑瓷器标准器,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竟然是假的,谁信啊?
在日本东京都板桥区惊现的成化斗彩官窑瓷器吉如意碗表明,明代进入成化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实行了古代简化字的记载窑炉编号的干支款识,即载有出厂时间、地点、及窑炉编号的干支款。景德镇+成化+具体年份(干支)+窑炉编号,四部分组成了古代简化字款识(无法一句话概括形容,以下简称窑炉编号干支款)。依据窑炉编号干支款,很方便地查询到,该瓷器是何年、何地、何窑所生产,并可直接找到生产瓷器的窑炉的准确位置。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瓷器,成化斗彩吉如意碗。底部的窑炉编号干支款识暂时无法公布。
全世界瓷器爱好者苦苦寻找50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瓷器,成化斗彩官窑瓷器吉如意碗。
(虽然此前有唐三彩宋三彩,但不受追捧)
御窑厂的窑炉编号干支款识(载有出厂时间、地点、及窑炉编号的古代简化字干支款)底部落款上写有成化11年。可是仅有一件实物,无法精确固定起始和结束两端区间。但我个人主观臆测,明代窑炉编号干支款识可能没有贯穿整个明代,载有生产时间(干支)、地点、窑炉编号的干支款,大概存在于: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左右吧?明代瓷器发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我认为明代窑炉编号干支款存在于明代瓷器发展中期的概率最大。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实物标本才能确定。但真实性、可靠性无须怀疑,另外还有两件民窑瓷器互 相佐证。充分、完整论证,两次重叠反复证明还有余。可是你们读起来泛白模糊,是因为最关键证据成化斗彩吉如意碗的底部图片无法公布,一旦公布满大街都是仿品。
实物吉如意碗底部落款证实,景德镇御器厂识实行了大概80_100年左右。在这期间,所有御器厂瓷器(即官窑瓷器,也包括青花瓷器。后面更详细论述),都是(载有出厂时间、地点、窑炉编号的干支款)窑炉编号干支款识;没有窑炉编号干支款识的均不是御器厂的出品。
其实古人早在500年前,明朝时期,已经解决了瓷器的真与假、官窑与民窑的区分问题。清代人如果没有搞错,将明代陪葬品冥器的年代标记《大明成化年制》当成明代官窑瓷器落款,那么不会出现现在的官民不分、新旧难辨的困局。
那些年迈体弱、百病缠身、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忽悠了一辈子,赚的盆满钵满的瓷器老专家们来说,在弥留之际,忽闻“窑炉编号干支款识”,会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心脏病发作、住进ICU病房的。但换个说法,载有生产时间、地点及窑炉编号的干支款识,这些老专家们就立刻恍然大悟了。
凡是《大明成化年制》皆为清代仿品,但《大明万历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存在,但不属于瓷器款识,是冥器、是陪葬品,不是皇室家庭生活用瓷。
谁能料到我们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大明成化年制】竟然全部都是冒牌货伪托款!
关键词:瓷器、瓷器历史、明清瓷器历史、官窑瓷器、成化斗彩。
一只偶然发现的破碗,揭开了瓷器历史的最大谜团。我们所熟知的,家喻户晓、如雷贯耳、公众和专家一致认可的、不存在任何异议的、明朝官窑瓷器标准器,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沸沸扬扬闹了半个世纪,最后还是假的、冒牌货。
一,发现过程;实物印证;国内外权威专家多次否决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历代砖家们一代代接力棒式忽悠;真相总是姗姗来迟,朝花夕拾。我也是《大明成化年制》鸡缸杯的崇拜者之一,曾经梦想拥有一只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可是无意当中看见了成化斗彩吉如意碗底部落款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事情并非我们听说、传说的那样……
二,清初屠城导致瓷器文明部分失传(南昌曾被两次屠城),清代人误把明代陪葬品、冥器的年代标记《大明成化年制》当成了明代官窑瓷器款识,并加以模仿、沿用,泛滥至今....
三,古玩收藏界也是官民两极分化。前者官方上层,主要是文物管理部门、大型拍卖场及各大中外博物馆组成。他们即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与政权勾结,直接抢你东西也是合法的,名曰:收缴文物、保护国家文物。他们掌握鉴定权、话语权,垄断市场、发号施令、弄虚作假、一手遮天。而下面的底层民众的真品,甚至国宝级藏品,却得不到承认和推广普及。 专家是怎么炼出来的?专家是吹出来的、媒体报道塑造出来的,无需奋斗、无需学习,练就鉴别本领。甚至连人民日报也阅读不了的半文盲,经过1960年的文化部六联干部学校培训,就熬成全国最有名的瓷器专家,能呼风唤雨忽悠全国,所以历史真相与官宣公媒之间产生了断裂式的鸿沟!
四,实物印证分为,直接证明与反向否定两部分组成。均已实物例证排列,尽量不谈空洞理论。
我这个可不是周老虎,喊虎无虎,我的老虎
Hash:621662de63b05a0be32155c7adfac4fd2eb802b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