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百度百科 墓道内容简介
导读:墓道百度百科 墓道内容简介 1. 墓道百度百科 2. 墓道内容简介 3. 墓道小说百度百科 4. 墓道关系网 5. 墓道是什么 6. 墓道说的是哪里 7. 墓道的结构 8. 看一下墓道 9. 墓道是啥意思
1. 墓道百度百科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
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
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的记载;
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
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
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
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马王堆一号墓发掘现场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面积5243.8平方米,陈列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作为大背景,以三位墓主轪侯利苍一家人生活为主线,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历史与艺术交融的形式,分为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以故事叙事手法,描绘了一幅轪侯家人生前的生活画卷,逝后严格按仪轨下葬并带走死后世界生活所需,折射出汉初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多维宇宙观,从横切面展示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及重大贡献。
第一单元:惊世发掘
第一单元是整个陈列背景。利用文献和考古材料,用一种客观、真实的视角讲述马王堆谜一般的传说及马王堆三座墓葬发现发掘情况及远大影响,介绍三个墓主身份及其生活年代,让观众知晓汉代墓葬构造、丧葬礼制和相关考古学知识。
马王堆汉墓外景
纪年木牍
长方形薄木板,纵向从右至左墨书秦隶风格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葬)郎中,移藏(葬)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葬)君”。经考证,“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是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二月二十四日,木牍记载了马王堆3号墓下葬的确切时间,是推断3号墓年代的主要依据。
偶人
偶人,又叫镇墓俑,出于墓道两侧壁龛。
“长沙丞相”铜印
利苍墓出土。墓主官印。鎏金,龟纽,印面雕刻阴文篆书“长沙丞相”。据《史记》记载,汉初诸侯国的丞相印是黄金制作,此为鎏金铜印,显然不是原印。“长沙”系汉初长沙国的省称,诸侯国丞相在政府机构中地位仅次于诸侯王,不但统率小朝廷里的文武官员,而且控制王国军队,实为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利苍”玉印
墓主私印。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字体工整清秀。
帛画《车马仪仗图》
利豨墓出土。棺室西壁悬挂的帛画。全画为横式构图,依据内容不同分为四个阵列:左上方绘两排侍卫,簇拥着最上面头带长冠、腰佩长剑、身材高大的墓主缓缓前行;左下方绘方阵和击鼓鸣钟场面;右上方是整齐的车阵;右下方是14列骑兵。帛画上所有人物、车骑都面向墓主,似在举行一次盛大仪式,应为军队祭祀或检阅之类的大型活动。该帛画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写实性绘画之一。
锥画漆弩机
利豨墓出土。木质明器。弩是一种远射程兵器。秦以前的弩长度只有52厘米左右,此弩大大加长,射程就更远。汉代弩有先进的瞄准装置, 程一般在120~200步之间,约合167~278米。在汉代,蹶张弩、腰引弩均已常见。
第二单元:生活与艺术
第二单元“生活与艺术”,利用出土文物,对轪侯一家衣食起居状况进行还原,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进而通过这些文物,反映当时农业、手工业取得的非凡成就和漆器、丝织品制造所达到的炉火纯青艺术水平以及音乐文化的昌盛。分为千金之家、君幸食、衣被锦绣三组,主要反映轪侯一家的物质生活。
泥“半两”钱
金饼、铜“半两”钱都是汉初流通货币。珠玑、犀角、象牙是象征财富的“上币”。这些财宝在辛追墓中都以陶制、木质替代品形式出土。可能有观众会问,利苍一家不是“千金之家”吗。为什么不用真的珠宝下葬呢?这是因为秦朝末年的连年动荡,造成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汉初至文帝景帝时一直奉行“休养生息”政策,并倡导薄葬,不得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入葬。所以轪侯家为了响应政策,财宝都用陶制品和木制品替代了。
歌舞俑、奏乐俑
歌舞俑、奏乐俑
两汉时期,贵族们每有宾客宴饮,则必有歌舞侑酒助兴,特别在一些贵族家庭中,更是专门蓄养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奴婢。同样,贵族们也将大量歌舞奏乐俑陪葬于墓中,以供他们在死后世界继续享乐。
着衣女侍俑
辛追墓出土。应为轪侯夫人的贴身婢女,着衣已残。因其地位较高,在制作和包装上都很讲究。木俑身着纹锦镶边的绣花长袍,墨绘眉目,朱绘双唇,面目清丽姣好,神态娴静,身材修长,比例匀称,雕刻工致。
“冠人”男俑
辛追墓出土。体形高大,头戴长冠,身穿丝绸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二字。“冠人”通“倌人”,是轪侯家众奴婢之长。
云龙纹漆屏风
辛追墓出土,室内陈设用具。
博具
利豨墓出土。博戏属于一种高雅的智力竞争性活动,先秦时就已流行,汉代尤盛,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此套博具包括1个博局,六黑六白共12颗大棋子、20颗小棋子、42根算筹,削、刮刀以及骰子各一件,装在特制的漆盒里。骰子共18面,分别为一至十六。
二十五弦瑟
辛追墓出土。出土时裹有瑟衣。瑟由面板、底板合成,中空。弦下有可移动的调音柱,底部两端有共鸣窗。此瑟为目前发现最完整的秦汉古瑟之一,为研究古代音乐史及汉代乐器演奏方法、汉代音乐文化发展水平提供了非常可贵的实物资料。
竽
辛追墓出土。竽是一种音域较广的吹奏乐器。成语“滥竽充数”说明当时竽受欢迎程度。此竽管虽保存完整,但竽管与吹口之间不能通气,也无气孔、气槽和控制音高的簧片,属于陪葬模型。利豨墓也出土一件竽,虽外表残破,但内部结构完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用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喜爱吹竽自乐。
“轪侯家”云龙纹大漆盘
利豨墓出土。盥洗用具。铭文为物主“轪侯家”。
云纹漆鼎
辛追、利豨墓出土。鼎为盛食器,匕与鼎同出,匕常置鼎中,可取鼎内之食,先秦时鼎匕配套作礼器使用。漆鼎不便加热,显然已由调味的盛食礼器演变成单纯的盛食器,它们是目前现存完好的西汉漆鼎,堪称“标准器”。辛追墓的七鼎反映了轪侯家享有“诸侯七鼎”的等级制度。
双层六子锥画漆奁
利豨墓出土。梳妆盒。器表锥画云气纹、几何纹、飞鸟、奔犬、立鹿等纹样,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别致的带有子奁的梳妆盒之一。器身分上下两层,放置梳妆或化妆用品
油彩双层长方奁
利豨墓出土。出土时漆奁内置漆纚纱冠,并有其附属丝织物、木棍等该冠佩戴的配套用品。夹纻胎。盖、上层外壁口沿部花纹用白色凸起线条勾边,内用矿物颜料调油填绘卷云纹。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辛追墓出土。衣料。马王堆汉墓出土刺绣衣物及用品近50件。这些绣品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先墨绘好线图的织物上,运用“锁绣”、“平针绣”等针法绣成。该绣采用锁绣法以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飞卷的流云和云中隐约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故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乘云绣”。
菱纹罗地“信期绣”
辛追墓出土。辛追墓随葬“信期绣”物品19件,其中单幅三件,完整衣物十件,棺内残衣六件。图案用朱红、棕红、深绿和金黄等色丝线,绣成流云、卷枝花草和长尾小鸟等。变形长尾小鸟似燕,寓意“似燕归来”,故墓中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信期绣”。
素纱单衣
辛追墓出土。右衽(rèn,衣襟)、直裾(jū,衣服的前襟)。重49克。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其当时是作为内衣穿着。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
辛追墓出土。交领、右衽、曲裾,朱红菱纹罗面料,素绢里、缘,内絮丝绵。其款式类似古代“深衣”,在西汉早期贵族妇女中广为流行。
第三单元:简帛典藏
第三单元“简帛典藏”,集中呈现马王堆简牍帛书所记载的举世瞩目科技成就和思想文献,同时也间接反映轪侯家人的知识结构、阅读习惯和文化素养,主要反映轪侯一家人精神生活。分为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历史哲学、阴阳五行四组。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利豨墓出土。该帛书以朱墨两色绘有云、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天象图像约250幅,并附有简短文字说明,是一种利用天象来占验战争胜败的图书。此书中科学价值最高的是31幅彗星图,每颗彗星都标有名称,有彗头和彗尾,除最后一颗外,都是头朝下,尾朝上,符合彗尾总是背离太阳的科学规律,并已经注意到了彗尾的形态差异。这足以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观测彗星已取得了惊人成就,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谱。
帛书《五星占》
利豨墓出土。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由占文和行度表两部分组成:占文利用星象预测人间吉凶,行度表记载了秦始皇元年(前246年)至汉文帝三年(前177年)70年间金、木、土星运行的位置,测得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 日只多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大0.54年。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学已取得极高成就。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利豨墓出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图中方位上南下北,与今地图相反。主区包括长沙国南部八县,即今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其附近地区,图中水系与现代地图大体相同;邻区为南越王赵佗的辖地,约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大部分和广西小部分地区。地图对所绘内容的分类分级、符号设计、主区详邻区略等较为科学的制图原则,至今仍在沿用。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利豨墓出土。系统介绍了人体六条足脉、五条臂脉的 称、循行路径、生理病理特点及如何用灸法来治疗。11脉循行方向全是向心的,治疗全是灸法,无穴位名称和针治记载。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之《灵枢•经脉篇》极为相近,但比其更简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经络学著作。
帛书《五十二病方》
利豨墓出土。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着。一万余字,记载治疗52种疾病的方剂和疗法,共用古医方280个、药名254种,疗法以药疗为主,也有炙法、砭石及外科手术割治等。此页有外科手术割痔疮的记载。
帛画《导引图》
利豨墓出土。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帛上共有44个人物做健身运动的姿态。所绘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31处有文字说明,各标注名称及功用。其内容包括保健功和医疗功两类。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
利豨墓出土。约5000字。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与传世本对比,主要是卦序、卦辞、卦名和爻(yáo )辞有所差异,是《周易》最古的抄本之一。对校勘订正通行本《周易》、研究《周易》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太一祝”图》
这幅图出土于利豨墓的漆盒中,图分三层:图上部正中头戴鹿角的,就是古人又敬又怕的“太一神”。“太一神”肩部左右两侧为雷、雨、风等天神;中层为四个执兵器的武神;下层有三条神龙。这是一幅群神共同护佑的“太一神”出行的场景。全图具有浓厚的巫文化氛围,这与汉代巫术流行不无关系。有学者认为,墓主人生前为军事将领,这幅怪诞的图画,是墓主出征前祭祷“太一”神、祈求战争胜利、保佑自己站中不受伤害的兵祷。
第四单元:永生之梦
第四单元“永生之梦”,通过筑墓方式、棺椁结构和遗体标本,反映轪侯家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和对遗体处理,希望其肉身不朽,在阴间继续享受奢华生活,而其灵魂要在天国永恒存在,反映汉代人的“不死”观念和对宇宙空间的认识,表现出强烈生命意识,演绎着永生之梦。分为T形帛画、井椁、四重套棺、肉身不朽四组。
辛追墓“非衣”帛画
帛画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可以张举;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麻质绦带。因画有死者肖像,被当做“魂幡”,出殡时引作前导,入葬时放置在内棺盖上。帛画用笔墨和重彩绘画,画面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有金乌(太阳)、蟾蜍(月亮)、烛龙、飞龙和司阍(天国守门神)等;人间描绘轪侯夫人在三个侍女簇拥下缓缓升天,她的家人在祭祀;地下绘巨人托举大地。整幅帛画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
木椁
辛追墓外椁。原置于墓坑底部的三根方形枕木上,有盖板两层、顶板一层和底板两层。模仿生前居室的椁室,由棺室与四个边厢组成,形状像“井”字,古文献称为“井椁”。边厢总面积6.8平方米,体积9.79立方米,放置随葬品1000多件。棺室内有四层套棺。整椁由杉木斫成,采用扣接、套榫与栓钉结合而成,其中最大的壁板长4.84米,宽1.52米,重1.5吨。这是迄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
黑地彩绘漆棺
辛追墓出土。第二层棺。棺内髹朱漆,外以黑漆作地,彩绘奔放、飘逸的云气纹;云气纹中绘“仙人降豹”“怪神操蛇”“巨鸟衔鱼”“仙人弹奏”等110多个神怪图案。图案笔法生动流畅,极富浪漫色彩。黑漆地上所描绘的栩栩如生的神怪动物形象,所表现的是死者灵魂正在进入 受到神灵保护的地府。
朱地彩绘漆棺
辛追墓出土。第三层棺。通体内外皆髹朱漆,外表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色漆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案。以红色与不死仙境来表现死者已摆脱邪魔侵扰,到达成仙不死之境。漆棺画法潇洒生动,用线奔放,干净利落,代表了汉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成就。
锦饰漆棺
辛追墓出土。这是直接装殓轪侯夫人遗体之棺,习称“锦饰内棺”。棺内髹朱漆,外髹黑漆。棺外横缠两道宽12厘米、厚六至七层的丝带。盖板和四壁饰铺绒绣和羽毛贴花绢,象征着顺利通达不死之仙境,羽化成仙。
2. 墓道内容简介
北有秦陵兵马俑,南有钱湖石刻群
介绍:南宋石刻公园位于素有“太湖气魄、西子风韵”之誉的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宁波东钱湖东岸上水下庄黄梅山麓.公园占地6.7公顷,由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斥资3000多万,为期一年建造完成.
公园的石刻以南宋石刻为主,涵盖部分明、清期间的作品,共200余尊石像生.南宋石刻以造型准确,形体动作多样、表情生动而著称.园中的文臣、武将、蹲虎、立马、跪羊分别代表了“忠、勇、节、义、孝”,相当鲜明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人文景观.
中国的石刻作品基本都集中在佛教石窟和皇家陵园,但南宋例外.偏安江南的南宋帝王,梦想身后能安息到河南巩县的宋皇陵,因此南宋皇室身后都草草暂厝,没有留下能代表这一时代风格的宏大陵园石刻.东钱湖及周边地区是南宋最重要的四位宰相墓园所在,史浩、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他们的政治生涯几乎涵盖了南宋历史最重要的高、孝、光、宁、理五个时代,他们的墓道石刻填补了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研究空白.
“北有秦陵兵马俑,南有钱湖石刻群”——在我国石刻史上,南宋时期神道石刻资料较少,东钱湖南宋石刻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雕刻之精、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美在中国尚属唯一
3. 墓道小说百度百科
是出自于三叔的小说里的一个情景,是传说西藏这里有云顶天宫墓,但具体是真假还未有人发现
4. 墓道关系网
墓志:随葬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多刻于石和砖上,个别以铁铸或瓷烧成。内容包括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和韵语颂辞等。墓碑:墓前边的石碑,也指上面的碑文。墓碑文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贸、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墓表: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墓揭:是指墓碑上方的揭语,如对联上的横批。
5. 墓道是什么
前期是宋若虚,后来被情人杨秀背叛。暗中和裴大洋搭上的杨秀偷偷换掉了宋若虚手中的秦王尊,独自逃离。
众叛亲离的宋若虚万念俱灰,在舅舅李光轩的坟前落入警方之手。而准备逃离出境的杨秀也没能逃过恢恢法网 。最终二人也难逃法网。
6. 墓道说的是哪里
孙殿英自称中原佗城人,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现在还有孙殿英故居。
孙殿英1928年盗掘清东陵的丑行,使其臭名远扬。军阀部队以野蛮手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大肆盗掘东陵文物,
先盗了慈禧墓,孙殿英又命挖乾隆的裕陵。挖法与前一样,也是用炸药开墓道入口。乾隆的地宫更富丽堂皇,其尸身已腐化,仅剩头发和肋骨等。匪兵们进去后,同样将乾隆棺的宝物抢劫一空。之后孙殿英还想盗掘顺治的孝陵,因听人说顺治帝于生前在五台山为僧,该陵里的棺系空棺,便没有下手。遂拟掘康熙的景陵,正欲动手,不料石下沟中流出黄水,后畅流 如瀑布,顷刻地上已积水二尺余,故又未动手。
7. 墓道的结构
皇陵的构成部分主要由墓道,俑室,后室 三部分组成.
8. 看一下墓道
《墓道》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盗墓题材电视剧,本剧以一个农民发现周代编钟为起始,后来牵扯到各大盗墓集团,被最大的盗墓贼害死,而杨秀正是那个农民的女儿,不幸的是与最大的盗墓头目产生感情,一次偶然知道这个团伙就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她开始了复仇,可惜的是自己也深陷其中,最后扳倒了盗墓集团,自己也锒铛入狱。
9. 墓道是啥意思
应该是:埏隧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意思是:墓道靠近明代皇帝的陵墓,自然有江南人士前来祭祀。
这是近现代袁克文为孙中山移棺柩到南京中山陵之时所作的挽联的上联。
全联如下:
埏隧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
史迁作霸王本纪,不教成败论英雄。
Hash:1b5b78eb689b8dae9cee6f2206363d4405caeaf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