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导读:《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艿拇蠼
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正确态度: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
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全面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5.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6.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一、陈平评价项羽:
1、原文: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2、译文
项羽的为人,恭敬仁爱,节操清廉的士人的好多归顺的。至于论功行赏封爵食邑,很偏心,士也因此不附,项羽不能相信别人,他所
信任的,不是族亲就是妻子的兄弟,虽然有奇才也不能用,所以我才离开楚国。
二、韩信评价项羽
1、原文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2、译文
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项王勇猛无敌,一千人页打不过他;但不能任用贤能,这就是匹夫之勇。
项王带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别人生了病,把自己的十五分给别人;别人立了功,当封的人,绝对会封,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三、刘邦评价项羽
1、原话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译文
项羽用范曾却不用(意思是项羽不能知人善用),这就是被我打败的原因。
四、苏轼评价项羽
1、原文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2、译文
项羽只有忍耐不住,因此百战百胜却轻易出兵。
五、朱元璋评价项羽
1、原文
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2、译文
项羽在南面称王,仁义不施,而自己夸耀功劳。高祖知道他这样,恭顺,待他宽仁,最后打败了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项羽
Hash:ba8fa099b40ae1b11cb94e37d7700e9ee0fbe1bf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