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故居是近现代景点吗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

导读:甘熙故居是近现代景点吗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 1.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 2.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是什么 3. 甘熙故居民俗文化 4. 甘熙故居介绍 5. 甘熙故居在什么地方 6. 甘熙故居游览攻略 7. 甘熙故居平面图 8. 甘熙故居的历史 9. 甘熙故居导览图

1.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

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

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未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实际上,甘熙故居总共有房间三百余左右。

2.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是什么

中山陵停车场附近有 黄裳将军故居, 杨廷宝故居, 陈调元旧居, 吴敬梓故居, 拉贝旧居, 徐悲鸿旧居, 傅抱石故居(二), 罗根泽旧居, 李香君故居, 秦大士故居, 甘熙故居, 蒋寿山故居, 王伯沆故居, 傅尧成旧居, 侯镜如旧居, 傅善祥故居, 秦淮民居群程先甲故居, 沈万三故居, 傅抱石旧居, 南京市名人李世琼故居 等名人故居。

3. 甘熙故居民俗文化

南京民俗博物馆(甘家大院、甘熙故居)即将复建历史上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津逮楼。昨日,应南京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邀请,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调研员、副研究员尹晓华女士走进南图做题为《走进南京古民居》的专题讲座,并向外界透露了甘熙故居二期工程的计划。

  据悉,津逮楼是清代甘家建造的一座藏书楼。甘家人仿造天一阁式样,在大板巷盖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坐南朝北的藏书楼,起名“津逮楼”,楼为全木质,是历史上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

  津逮楼最初的主人为甘福,甘福去世后,津逮楼藏书皆传于甘熙,甘熙也是嗜书之人,还搜罗大量金石彝鼎。当时“津逮楼”所藏书籍、字画、金石彝鼎经甘国栋、甘福、甘熙祖孙三代的搜购,已相当可观。遗憾的是,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津逮楼与后花园毁于兵火,津逮楼只存在了21年,大量的藏书化为灰烬,楼中所藏宋元旧刻及外世难得复本的秘笈自此销声匿迹。

  尹晓华说,民俗博物馆初步打算在复建后的津逮楼设立展示甘家历史的主题展览,津逮楼虽毁于兵焚,但甘氏其他各室仍有不少藏书和各类线装书,连同甘氏自刻木版与刻有“津逮楼藏书”字样的柏木书框,全部捐赠给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尹晓华透露,目前,民俗博物馆已经在与有关部门接洽,希望能在藏书楼建成后从南图古籍部取回一部分古籍作为陈列

  尹晓华透露,甘家大院二期工程还将一并修缮甘熙中进士后在大板巷42号的一处宅院,同时,甘家大院后花园也将首次复原。

  大院为何以甘熙命名

  甘家历史上名人辈出,战国时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罗,三国时东吴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均为甘家先祖。而名闻南北的拳术家甘凤池、“孝义先生”甘福的名字等也是如雷贯耳,为何单单以“甘熙故居”对外宣传呢?

  尹晓华解释说,“甘熙是保护南京风貌的功臣”。据她考证,清道光中期,南京发生水患,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开后湖(即玄武湖)通长江,甘熙坚持不可这样,他经多方勘察、考证,认为如果通江,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还特地撰写了《后湖水利考》来制止这件事。

  “甘熙不仅是晚清南京著名藏书家,还精通历史地理。他在《白下琐言》中破解了南京很多历史遗案,比如南唐故宫西护龙河的位置在张府园裕民坊一带,正与今人建张府园小区时的发现相吻合;是他考证出三山、聚宝、通济三城门始建于杨吴,明初在旧址重建;如 证乌衣巷旧址在今剪子巷,谢公墩原址不在王安石半山园……”

  “我们以‘甘熙’为甘氏家族故宅命名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在历史上,特别是对南京历史文化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尹晓华在讲座中反复强调。

  “九十九户半”的巧合

  尹晓华还结合几年来甘熙故居的修复,向听众披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南捕厅19号第一进厅堂的采光就很玄妙,南京大学天文系曾来这里实地测量。每年的冬至日,厅堂里的每个角落都洒满阳光,没有一丝寒意;而到了夏至日,阳光正好被屋檐完全挡住,人在里面感觉很凉爽,这样的变化绝对不是巧合,古人的智慧把自然与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现在的居民住宅完全依靠耗费能源来维持居住的舒适,这与古人相比其实是倒退。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很难解释得通。比如修缮甘熙故居的时候工程队技术人员惊奇地告诉博物馆专家,南捕厅地势低洼,但在施工过程中却发现地下十分干燥。通过走访老居民,工作人员了解到,历史上甘熙故居从未涝过,这很难用一般常识解释得通。

  巧合的是,甘熙故居号称“九十九间半”,而修缮故居迁出的住户也是“九十九户半”,这半户是怎么来的?一户居民迁出后儿子有了住处,而老母亲却无处安身,只好搬回故居了,恰好成全了“九十九间半”这个称谓。

4. 甘熙故居介绍

答:南京饭店(东) 坐 13路 在 五台山/莫愁路 换乘 43路 到 鼎新路(红土桥)到鼎新路下来走过去就到了

5. 甘熙故居在什么地方

用心的粉墙。用力的粉墙。

造句1、粉墙、壁纸墙,清洁时只需用鸡毛帚由上至下掸去尘埃即可。

2、南京特色的“青砖斗子墙”哪去了?老城南的改造中都使用了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缺少老南京的味道,这是甘熙故居对面新改造的建筑。

3、窄窄的青石板路,一顺儿的粉墙黛瓦、花格木窗,连同展示着众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这里成为了绍兴最具有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4、原来只不过是三间二层民居清代建筑,青砖粉墙,硬山顶,小青瓦。

6. 甘熙故居游览攻略

甘熙宅第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

7. 甘熙故居平面图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甘熙故居内有一楹联,下联为:志存淡泊,风雨人生一部书。“志存淡泊”不禁让人想起诸葛亮《出师表》中自叙本志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甘熙故居的历史

TOP5:东园 | 明朝(现白鹭洲公园)

白鹭洲公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墅,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TOP4:复园 | 清朝(甘熙故居)

清朝时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时在这里建东花园,与西花园(煦园)相对称。当年有 舫、湖泊、假山,以及楼台亭阁等。在清军攻破天京时被毁。国民政府时期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2002年根据史料复建了原东花园的一部分。

TOP3:煦园 | 明代

煦园,亦西花园,与东花园(复园)相对称,位于 南京 长江路292号内,现与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南京总统府连为一体。

TOP2:愚园 | 晚清

愚园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有“金陵 狮子 园”之称。愚园“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精在体宜”的设计原则,堆山理水的处理手法,植物造景的运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鉴和取法的。

TOP1:瞻园 | 元末明初

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该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瞻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

9. 甘熙故居导览图

南京甘熙故居只有一个入口。

南京有处第一私人豪宅,有“九十九间半”房间,却仅设一个入口,叫甘熙故居。

说起来甘熙这个人并不算出名,但是甘氏一族却是江南地区一带有名的名门望族,家族发展极为兴旺,这处宅子最初是甘熙的父亲开始修建的,甘熙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成为清朝方志学家。

虽说甘熙在历史中不算出名,但保留下来的这一处豪宅,却称得上南京第一私人豪宅,规模极为宏大,坐落于秦淮区中山南路边缘,如今剩余的古建筑占地有9500平方米,除了古建筑部分,还增加了博物馆等现代建筑部分,景区整体的面积为2.1万多平方米。单单是看面积,就能感受到这处私人豪宅的奢豪。

Hash:94c39bf09591402c4c9cb8b5bea551085c89d03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