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孝陵景点 清东陵的孝陵

导读:清东陵孝陵景点 清东陵的孝陵 1. 清东陵的孝陵 2. 清东陵孝陵主神道 3. 清东陵孝陵图片 4. 清东陵孝陵介绍 5. 清东陵孝陵神路 6. 清东陵孝陵地宫 7. 清东陵孝陵为什么不开放地宫 8. 清东陵孝陵石像生 9. 清东陵孝陵大碑楼

1. 清东陵的孝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内,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占地250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内,占地80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慈禧等众多清朝帝王和皇后。距离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 时选定的,康熙二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米的谷口,俗称龙门口。 清代在此陆续建成15座陵园,埋葬160余人,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谥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 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米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有580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修举世罕见,“凤上龙下”石雕匠心独运…… 整座东陵在木构和石构两方面都有精湛的技巧,可谓集清代宫殿建筑之大成,其中孝陵的石像生最多,共达18对,造型多朴 实浑厚;乾隆的裕陵规模最大、最为堂皇,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则是首屈一指的精巧建筑。 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说清东陵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陵区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为中轴线,依山势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使各单体建筑在空间组合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空间组合。远望时,殿宇、城垣、门坊、道路、桥涵,金黄碧绿、丹红雪白,气势恢宏壮丽而深沉。由远及近,步移景易,变化丰富,秩序严谨,相得相济,引人入胜,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作,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体中包容了中国明清两代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式,运用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采用了最为珍贵的建筑材料,陵区的580多座单体建筑中,有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岿然不动的全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有全长达5.5公里的孝陵主神路,有 之声若金钟的“五音桥”,有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宫,更有采用最为珍贵的黄花梨木建成并为黄金装饰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游人看后既被她那精湛的艺术所倾倒,更为她那宏伟的气势所折服。 清东陵是一部用砖、木、瓦、石写就的清王朝盛衰的历史。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清东陵以它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坐标:40°08′~40°11′北 117°37′~117°42′东

2. 清东陵孝陵主神道

清东陵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寝地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东陵满族乡境内昌瑞山下,于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就是东陵本地人,清东陵申遗的时候就在东陵中学上学,还参加过申遗相关的一些活动,所以我结合清东陵申遗文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东陵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文物古迹名胜等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有相关要求标准的,只有符合世遗的相关标准才能被列入名录,所以清东陵被列入名录也是因为它符合世遗的相关入选标准,下面具体来说说清东陵哪些方面符合世遗的要求。(世遗名录标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就不在单独介绍了)

㈠清东陵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

清东陵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首建孝陵开始,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慈禧太后定东陵完工,营建时间共历时247年。最早的孝陵建筑距今已将近400年之久,最晚营建的慈禧定东陵距今也有百年历史。从清初东拼西凑的孝陵到乾隆富丽堂皇的裕陵,再从无钱修建神道的同治惠陵到奢华无比的慈禧定东陵,清东陵不仅反映了清初到清末皇家陵寝规制演变的全过程,也记录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兴亡历史。▲孝陵主神道及石像生,陵区中轴线。

㈡清东陵是中国历代皇家陵园最具特色的例证之一

清朝陵寝承袭了明代陵制,并且又有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清东陵更是将清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顶峰。清东陵非常注重环境质量,不仅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多因素进行严格考察,并且对山川形势要求也很高,力求所选环境要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陵寝建筑上,要求建筑的序列配置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清东陵在环境质量、山川形势、陵寝建筑、陵寝建筑与山川形势结合上都达到了最为完美。▲清东陵总门户孝陵石牌坊、大红门及碑亭

㈢清东陵的环境及建筑具有相对的脆弱性

清东陵陵区内散落着大小十几个村庄,大多是原守陵人后裔聚集区,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各类交通设施、建筑设施、电力通讯设施的大量发展,势必会对陵寝环境造成破坏。清东陵陵区的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具有容易糟朽、燃烧的特点,很多建筑、设施、艺术品等长期分布在野外环境里风剥雨蚀,特别是石雕石刻等极易风化,所以清东陵的环境及建筑有其相对的脆弱性。▲民国时期的昭西陵隆恩殿

㈣清东陵埋葬了很多对清代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清东陵入葬的人物里有很多是对清代有重要影响的,例如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了两代帝王的孝庄文皇后;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开创了“康 盛世”的千古一帝康熙大帝与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清末时期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的慈禧皇太后等,这些都是在清代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在国内外都极具知名度。而他们的陵寝内涵丰富,对研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康熙皇帝朝服像

㈤清东陵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且保存良好

清东陵的体系格局以“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理念设立排列,顺治皇帝孝陵位于整个陵区的最核心部分,是陵区的中轴线,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陵寝分别在孝陵左右呈扇形排布,形成了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又建在本朝帝陵旁边,表明了之间的主从、属关系。而且皇后陵神道与本朝帝陵相接,各帝陵神道又与中轴线上的孝陵主神道相接,形成了庞大的枝壮系,表达了生生息息、国祚绵长、江山万代的愿望。 清东陵陵区里原有各类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580组(座),现存508组(座),14500多米长的神路完整保留至今,这些建筑及神路基本保持了清东陵的总体格局及建筑原貌。▲清东陵格局图示

综上,清东陵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准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项各项标准。所以清东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实至名归的。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所有缔约国全票通过将清东陵等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清东陵申遗文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清东陵孝陵图片

自打大明将领吴三桂敞开山海关,导致八旗入关后,新的王朝在北京建立,这便是大清朝,入关后的满族人继续把北京作为首都,开始了二百多年的统治,下面盘点一下入关后,都有那些清代皇帝以及这些皇帝死后的魂归处。

清代第一个皇帝是多尔衮扶植起来的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尔后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傀儡)宣统皇帝。

满族始终有骑射的传统,在某次顺治皇帝福临去北京城外打猎,来到了一片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的山脚下,看到山行风水实在上佳,于是乎,就把这里定为了他的万年吉地,入关后的第一个皇陵便在这里开始建造了起来,这里便是清东陵。至清代灭亡后,这里分别入住了顺治皇帝,其陵寝为清孝陵,其后妃的陵园也在其旁边,第二个入住的皇帝是其子康熙皇帝,其陵寝名为清景陵,悲催的是,在动乱的时期,康熙的景陵被盗,如今康熙的尸骨还散落在已经进水的地宫中,第三个皇帝是乾隆皇帝,其陵寝为清裕陵,他的地宫在1928年被孙殿英炸开,随葬的宝贝全数被盗,其尸骨也惨被侮辱,四散在地宫中,第四个是咸丰皇帝,其陵寝为清定陵,毫无例外他的地宫也被不明身份的土匪盗掘,第五个是同治皇帝,其陵寝为清惠陵,地宫惨被盗掘。

清西陵是雍正皇帝独自开辟的一个陵区,在河北易县,自雍正皇帝在这里建造自己的清泰陵后,总计入住了4位皇帝,分别为雍正的泰陵(至今完好,没有被盗掘),嘉庆皇帝,陵寝为清昌陵,地宫和地面建筑完好,没有被盗,道光皇帝的清慕陵,地宫也完好,没有被盗,光绪皇帝的清崇陵,他就很悲催了,地宫被盗,棺材被砍了一个洞。而宣统皇帝溥仪由于是末代,没有机会营建自己的陵寝,目前在清西陵旁边的私人墓地“华龙皇家陵园”安葬。

4. 清东陵孝陵介绍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 界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秦皇岛之间,西距北 125公里,南距天津150公里,东南距唐山100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清东陵始建于1661年,营建时间达272年。整个陵区四面环山,三面傍水,风景秀丽、风水独特。以后靠山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之地;以南称“前圈”, 是陵寝分布地,占地约80平方公里,共建有15座陵寝,长眠着161位清朝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其中有:清朝入关第一帝清世祖顺治;有功勋卓著、年少有为、在位最久的清圣祖康熙;有掌实权最久、寿命最长的清高宗乾隆;有辅佐两位小皇帝、被称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庄妃);有两度垂帘听政、掌权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还有给人以扑朔迷之感的香妃等。

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赞誉清东陵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陵区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为中轴线,依山势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使各单体建筑在空间组合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空间组合。远望气势恢宏壮丽而深沉。由远及近,步移景易,变化丰富,秩序严谨,相得相济,引人入胜,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作,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体运用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采用了最为珍贵的建筑材料,陵区的662座单体建筑中,有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岿然不动的全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有全长达5.5公里的孝陵主神路;有叩之声若金钟的“五音桥”;有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宫;更有采用最为珍贵的黄花梨木建成并为黄金装饰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石雕;游人看后既被她那精湛的艺术所倾倒,更为她那宏伟的气势所折服。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清东陵以她无与伦比的魅力,相继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2015年批准为国家AAAAA级景区,清东陵正日益成为享誉世界的顶级旅游景区。

5. 清东陵孝陵神路

北京市范围内没有,但离北京很近,一个是清东陵,它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马兰峪镇,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清东陵 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二是清西陵,它位于河北易县 西陵镇,跟北京市区130公里。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

6. 清东陵孝陵地宫

明孝陵地宫目前不开放 从1997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地宫经探测被认定位于明孝陵圆形宝顶下面,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结果竟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发掘的定陵地宫面积的3倍。 明孝陵地宫的具体形制还不能清楚知道,但从明孝陵现存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为建筑基座的现象,以 及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实例可以推断,孝陵地宫应该也是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大型殿宇式地下建筑。 文史专家大胆猜测了地宫殿堂的设计,参照生人居住的宫殿,因此一般应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条石起券的拱券门作为明孝陵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地宫中也许会继续使用,主大殿应布置成厅堂的样式,摆放一些祭祀用品,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点长明灯。 后殿作为地宫的主要部分,按照惯例应是摆放皇帝、皇后棺椁及各种随葬品的地方,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灵柩就停放在后殿的棺床上。 对于一位开国皇帝而言,地宫里随葬各种金银玉器、龙袍锦缎、仪仗用具及生活冥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所有的推测都只是猜想,真正的地宫谜底,只有待日后的发掘才能知晓。 拓展资料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 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7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祯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7. 清东陵孝陵为什么不开放地宫

不开放。

说明一下,为啥不开放不是因为里面有什么不宜开放参观的东西,而是地宫压根就没有发掘考古。为什么明孝陵地宫到目前还不发掘研究呢?这是因为对于朱元璋这种将死后看得重如生前的人,地宫一定设置了重重机关。限于目前的科技手段和法律,孝陵是不能发掘的,神秘的地宫,神秘的孝陵,下边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或许只有等待着墓穴开启的那一天。

8. 清东陵孝陵石像生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是皇权仪卫的缩影。这种做法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

9. 清东陵孝陵大碑楼

清东陵规模宏大,是清代帝王陵寝。

陵区内的建筑规制和布局大致相同,均是依照清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的孝陵而建造的。

沿昌瑞山南麓,依次修建了帝陵、帝后陵和妃子陵(另有公主园寝1座)十五座。其中五座帝陵,即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即孝庄文皇后(顺治帝之母)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皇后)的孝东陵、孝贞显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和孝钦显皇后(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五座妃园寝,即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费园寝、定陵妃园寝和惠陵妃园寝,另外在马兰峪东部有公主园寝一座。东陵共埋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及妃、嫔、福晋、皇子、格格等,共161人。

Hash:45a246cf32e804bc4603ea9741e64fbf95721907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