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域旅游的建议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

导读:对全域旅游的建议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 1.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 2. 全域旅游的优势与劣势 3. 为什么推进全域旅游 4. 全域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5. 全域旅游的发展误区 6. 全域旅游的弊端 7. 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有哪些

1.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

在休闲旅游时代,老景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因为它们是从观光旅游时代过渡而来,特色文化与主题、产品、业态、功能等,可能都要进行升级。

目前,A级景区新标准仍在修订中,从间或流露出来的信息看,可能要增加特色文化、综合服务项的比重,强调景区文化性与产品多样性,正所谓特色文化、综合服务,强化的是主题文化、产品和业态。这是市场所需,在深层次上,更体现了旅游区的主题化、特色化、休闲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对于旅游区,文化的凸显、诠释与演绎是发展的命脉,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业态丰富性,则是旅游体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以我来看,无论是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区、旅游度假区,还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或全域旅游示范区,都要具备三大核心吸引力,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依托,相互彰显,共同强化了一个旅游景区的特色、品牌、主题和形象。

一、景区的核心和卖点在哪里

1、景观核心吸引力

这是古代旅行的传续,是过去观光旅游的核心,也是当下和未来休闲旅游永远不可替代的吸引物之一,即使在一个以业态核心吸引力为主的古城、古镇、古村,也是如此。

2、文化核心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句话不要再质疑了,文化和旅游都已经成立了——我们已经为此奔走呼号了多少年?现在无论是市场还是管理部门都已认定了这个内在规律。

文化是旅游景观的主题来源,是旅游商品的依托,是旅游活动的表达意象,是旅游演艺的发掘点和凝聚点,甚至是功能布局的划分依据,更不用说旅游标识和形象定位了。总之,没有文化,当下精神层面的休闲、度假、康养、婚恋、祈福等一些列旅游产品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3、业态核心吸引力

在休闲旅游时代,业态有时已经上升到最突出的层面,如袁家村等古村、古镇,但所谓业态必须蕴含着文化,也就是说,吃的、住的、玩的都是文化;至于景观,古村古镇本身就是,当然,还需要一些标志性景观、主题性景观。

二、我们是否有点尴尬与困惑

我们不妨审视一下所见到的景区,是否具备了以上三个核心吸引力?我们的标志性建筑是否兼具了景观性、文化性、功能性?最终由“三性”而强化了景区的主题性?其判断标准是:在各媒体上一搜某某景区,呈现的是核心景观的图片,引人注意,形成震撼,具有特色,容易辨识;而大家一看到这个核心景观,就联想起某某景区,如果做到这一点,起码具备了景区之所以成为景区的基本理由,当然,要成为真正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景区,我们还需要做很多。

毫不客气地讲,我们的老景区都面临着提升,即使新创建的景区,有些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定其精准的市场定位、主题定位、产品定位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提升,首先是文化主题,这个主题未必是资源决定的,更不是资源的堆砌和聚集,但一定与资源有关。这个主题是在市场基础上、由市场倒推,结合资源和文化而创意设计的产品,并在诸多产品基础上形成的诸多业态,而不是相反。

2. 全域旅游的优势与劣势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 。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3. 为什么推进全域旅游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4. 全域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创建国家、省(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当前县域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县域文旅产业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推动县域內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新业态融合。同时,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县域旅游形象宣传推介,努力提升县域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5. 全域旅游的发展误区

标准化服务业可以为企业精细化管理量体裁衣,为各类市场需求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服务创新创业。据透露,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编制的《关于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望年底印发。国家标准委正研究下达第二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作效率……有效服务企业创新创业,需要标准为企业精细化管理量体裁衣、为各类市场需求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标准化服务业应运而生。据统计,2015年,标准化服务业收入规模突破40亿元,全国从业人员达2.6万人次。标准化服务类型和渠道更加多元,催生了围绕标准制定、咨询、培训及以标准为核心技术手段提供服务的新兴业态。

  近日,在国家标准委、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主办的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推进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标准服务“双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等问题献计献策。

  市场初具雏形

  景区停车场修建得是否合理?指示标牌是否设立到位?厕所等硬件设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将纳入高标准旅游景区考评当中。为确保技术相互衔接、管理协调一致,越来越多从事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武汉华标旅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总监王哲介绍,他们以打造全域旅游“标准化咨询+软件服务+系统集成+平台运维”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为主线,结合旅游景区运营应用场景,开发出一系列景区管理软件产品,已为6个省的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标准体系建设服务。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标准化服务需求无处不在。“全球领先企业不再只通过高端技术和工艺占领市场,同时也依靠制定标准和规则引领企业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指出,以物流服务业为例,关键技术应用开发需要以现代化仓储技术标准、联运转运技术标准、物联网技术标 等为载体。

  乔智创新(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陈雪莲认为,标准化可以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针对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智能控制项目存在的信号、管理、制式不统一问题,该公司运用标准化手段,实现了包括信号互通、装备互联以及管理协同等。“我们综合了20多项标准,为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促成装备升级。”陈雪莲说。

  应用走向纵深

  “当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时,发达国家的民间标准化组织能更快速高效地制定与专利相结合的标准,形成新的竞争压力。”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孙育宁表示,发展具有活力与多样性的民间标准化组织和企业是大势所趋,标准化服务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孙育宁举例说,中兴、华为等企业之所以成功突围,恰恰因为一系列强制性标准的建立,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提升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只有当消费者认可并遵循技术标准,才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用市场化手段带动标准化服务业向纵深发展。”

  不过,目前标准化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和扶持手段仍亟待完善。“为什么企业总是容易忽视标准?国内很多技术标准都是建议性的,不具备强制性,容易使企业走入‘想用就用、不想用就算了’的误区。”孙育宁说,这意味着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在落地环节缺乏政策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服务的积极性。

  “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仍需加强标准化意识,不断夯实技术标准化能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说,企业需要通过参与高层次标准化活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帮助企业将标准化意识落地,实现产业全链条的标准化服务”。

  服务渐成规模

  “目前,国家明确了对标准化服务业的支持政策,标准化服务业已纳入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从事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将有机会得到税收等方面优惠。”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主任杨泽世表示,国家标准委正研究下达第二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领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创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

  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柳成洋还透露,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编制的《关于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望年底印发。同时,与人民银行联合推进的标准融资征信工作已成功在成都高新区落地。

  “标准化服务业未来将努力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包括标准内容编写、技术指标比对、标准实施咨询,以及用标准化手段再造管理流程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柳成洋说,建立国内外标准化智库、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支持标准化事务所的灵活发展,积极对接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标准化服务业走出去,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好的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

6. 全域旅游的弊端

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1、发展乡村观光旅游要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基础。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 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交通运输、通信、文教和卫生等农也基础设施等。

2、发展观光农业要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观光农业的开发与本地旅游发展的基础密切相关。旅游发展条件良好的地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游客,才会有较多的机会发展观光农业。在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基础时,应着重考虑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资源组合、资源分布及其提供的旅游功能,同时注意外围旅游资源的状况。

3、发展观光农业要有较明确的目标和市场定位。观光农业是按市场动作,追求回报率的,任何观光产品都应该具有市场卖点。就我国当前发展趋势来看,观光农业主要客源为对农业及农村生活不太熟悉又对之非常感兴趣的城市居民。因此,观光农业首先应当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即市民利用双休日、假期进行短期、低价旅游,作为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4、发展观光农业要有明确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与游客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成功的观光农业园应该选择以下几种区位:一是城市化发达地带,具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二是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特色鲜明。三是旅游景区附近,可利用景区的客源市场,吸引一部分游客。四是度假区周围,开展农业度假形式。

7. 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进行打造,把全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8.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有哪些

全域旅游,即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文明素质等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从勇先创景网站上知道,全域旅游的本质是人们的出行,对另外世界的探索、好奇,对另一种更健康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而引起利益相关者采取一系列行动所组成的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现象。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 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4] 理解误区 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要防止出现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5]

Hash:17097f350e4e23929c354b76151c360db6f48b0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