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的人物是谁?

导读:入木三分的人物是谁?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哪个时期的 “入木三分”由什么典故而来? 入木三分(原文)

王羲之

入木三分的人物是王羲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不禁对王羲之雄劲的笔力惊叹不已。

王羲之从小对书法就很感兴趣,而且他的字能够写的这么好,其实也和他的天资离不开关系,再加上他一直刻苦练习写字,最后在书法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王羲之写的字比较富有特点,让人看上去感觉很秀丽,但是再仔细观察又会有另外一种感觉。王羲之不光字写的好,而且他对书法的研究也是很深的。

有一天王羲之把字写在了木板上,他拿给刻字的人让照着进行雕刻。当时刻字的人先是用刀削木板,但是却发现笔迹竟然能渗透到木板里面,至少有三分的深度,很快这件事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随后王羲之“入木三分”的事迹,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王羲之真的很有才华,他能用看毛笔写字刻在木板上,而且还能够透进木板三分的深度,可见他提前做了很足的功课。“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也被后人用来比喻,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的意思。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哪个时期的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叫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人。
成语出处:
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人物介绍: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入木三分”由什么典故而来?

“入木三分”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讲的是王羲之笔力劲道,写的字竟渗入木头三分之多的故事。后用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博采众长,开创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喻为书圣。

据说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原文)

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 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出羊欣《笔阵图》)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Hash:27e348344aae3aecbda8ef1ee367826a3cd918f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