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 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发展

导读: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 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发展 1. 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发展 2.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3. 产业深度融合型旅游发展模式 4. 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 5. 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6. 全域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7. 旅游业产业融合 8. 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 9. 全域旅游产业链 10.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11.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1. 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进行打造,把全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2.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据南宁市相关部门消息,《南宁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立法意见。草案对旅游文创产品、康养旅游、商务会展节会旅游、研学旅游、夜间旅游等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作出鼓励性规定,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照相关规划有序推动停车场等软硬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进一步促进该市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助推南宁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3. 产业深度融合型旅游发展模式

交通为旅游带来了便利,旅游为交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交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已受到交通运输行业和旅游行业的重视。近日,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分会(以下简称“中交企协交旅分会”)在京举办了2021新时代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暨交旅智库成立大会。会上,交通运输行业与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交通企业与旅游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当前交旅融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

4. 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落实和深化,而且是顺应当今国民旅游、散客化旅游和自驾车旅游为主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域旅游模式要求在全域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要素,统筹条块分割的规划建设,建立综合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在全域范围内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合理布局,促进旅游开发的共建共享。頭條萊垍

一、全域旅游营销的特点是什么垍頭條萊

1、全域旅游营销是各景区、各市县村镇联动的营销頭條萊垍

2、全域旅游营销是带有外溢效应的营销

二、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创新

1、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视角转变:从景点营销到整合营销

2、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传播方式的转变:从权威式传播到个性化传播條萊垍頭

3、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内容的转变:从重点产品到全程体验

4、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组织方式的转变:从单一部门到综合协调條萊垍頭

5、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的绩效评估:从经济收益到综合效益

三、构建全新的城市营销格局

1、重塑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战略

一是资源依赖型城市的转型。二是超大型城市功能疏解。三是中小城市特色化发展。頭條萊垍

2、重建城市品牌頭條萊垍

3、构建城市产品体系

4、搭建传播平台

5、协同城市营销组织实施

6、统筹内外部营销

四、如何做好全域旅游营销頭條萊垍

1、沉淀文化优势,打造精准品牌定位

2、区分省 外市场,构建立体传播渠道

3、激活策划灵感,打造值得期待的节庆品牌

4、强化利益驱动,形成高效的组织机制

5、游客体验至上,做好产品创新和服务保障頭條萊垍

6、全流程监管,做好全域品牌维护工作

5. 全域旅游加深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为深化新时代下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域旅游新发展,国家旅游局于于2016年废止《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并于2016年底起草新的《导游管理办法》,2017年征求各方意见,2017年3月-9月完善条款设计、罚则设定和文字表述,2017年11月正式发布《导游管理办法》,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导游法分为总则、导游职业许可、导游职业管理、导游职业保障与激励、罚则和附则六章,共四十条。

6. 全域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一、全域旅游的全局性

二、全域旅游的空间性

三、全域旅游的带动性

四、全域旅游的整合性

五、全域旅游的共享性

7. 旅游业产业融合

旅游新业态是指围绕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新的旅游产品及消费运营形式,主要包括新的旅游组织形态、新的旅游产品形态、新的旅游经营形态三大类型。

产业间融合出现的业务融合型新组织形态,如会展旅游集团、景观房产企业、旅游装备制造业等。

二是网络技术与旅游融合形成的新组织形态,如携程、e龙等在线旅游运营商。

三是新开发的特色组织形态,如家庭旅馆、主题餐厅等。

8. 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的关乎国家文化发展大计、旅游市场繁荣的战略性举措。由于文化发展领域与旅游发展领域分别是两个庞大的系统,两者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又具有常年积累下来的发展逻辑和思维惯性,两者之间的融合涉及观念、制度、机制、市场、主体等多个方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任务,需要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政、产、学、研、媒的协同努力。如何系统梳理和把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从战略性问题的寻找、解决和突破入手,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全域旅游产业链

1、“核桃+牧草+山羊”种养模式

长岭街村隶属于云南省砚山县维摩乡,地处维摩乡南边,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地石漠化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山石林立的石旮旯中种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近年来,当地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探索核桃+绿肥牧草复合经营,发展牛、山羊林下养殖,农民经济收益明显提升。

2004年,创业者聂应菊开始在传统农业之外发展山羊养殖,2010年,改变种植方式,将100亩庄稼地改种核桃,随后又在林下种植牧草。自此,“核桃+牧草+山羊”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形成,聂应菊的收入随之提升。“一亩土地种核桃收入在250元(刚挂果,还未进入盛产期),林下种植牧草每亩可以养1-1.5只羊,这样每年每亩收入在1000-1500元。”聂应菊家养羊120多只,核桃种植100亩,玉米20亩,她称,除去成本,年收入能达到6-8万元。

看到经济效益后,周边村民也开始发展核桃、牧草种植和山羊养殖。但问题随之而来,农户虽有较高的意愿,但发展养殖首先需要购买山羊,而一些本就贫困的农户拿不出这些投资。

为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聂应菊于2015年2月注册成立应菊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相关扶持项目资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山羊养殖。

2、“三元”农业种植模式

曙光农场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着 力打造“三元”农业种植结构格局,试验发展“鹅玉”“鸭稻”“蟹稻”种养模式,科技及畜牧技术人员联手做好项目技术跟踪服务。通过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减药肥、提品质、创绿牌”等多重效果,为农业提质增效探索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曙光农场第七作业站鹅玉种养模式示范田里,大鹅在玉米地里捉虫叼叶,地旁还有专门为它们搭建的遮阳棚,通过这种鹅玉种养新模式也让大鹅生活得更加悠闲自在。

据了解,该农场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辅助、技术引导等共设立了4处生态种养试验基地。

3、田园式种养”模式

江西景德镇管理中心建设田园庭院是该中心结合所站“一种三养”的基础上,按照“3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一种三养,供应员工食堂;三分之一富有地方特色果蔬和苗木种养;三分之一供员工休闲娱乐)和“三无”(即:浑然无转基因,天然无反季、自然无公害)的理念,打破传统式“一种三养” 模式,按照田园式种养的理念,将原来的菜地边沟种上花草,将菜园小道铺成天然式道路,并在菜园边上修建休闲式草坪,使原本单调的“菜园”变“田园”和“花园”。

同时,为了使种养工作更加有可持续性,该中心将田园式种养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总结了以往种出来的菜无人管、无人吃、浪费大、腐烂多的实际情况,改变种养行政经费支出,采取所站行政后勤人员统一管理,果蔬不定期采摘,建立果蔬收成台账,员工食堂按照低于市场果蔬价格采购,从而解决种养费用,使田园式种养实现了闭合式管理。

在生态庭院建设中,该中心干部员工积极参与,依靠自己劳动双手创造自己的“美丽家园”,他们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规划闲置空地,通过自己动手修建具有景观的菜园,动手搭建棚架,动手播种,安装便捷的浇灌等生态建设配套设施,各所站因地制宜建设生态蔬菜园、生态果园及生态休闲区;在蔬菜、果树种植上,做到高、中、低错落有致,蔬菜、果树、草坪搭配合理,使每个所站菜园建设成为集感观、美观于一体的特色菜园景观,建设成了员工心中丰收的田园、开心的果园、休闲的乐园。

4、‘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

2016年,长沙县依天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旭实施‘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

‘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稻米品质和龙虾品质。

该创业者算了一笔帐:按照每亩50斤虾苗算,60亩农田需要3000斤虾苗,每斤虾苗在25-30元之间,这就需要7.5-9万元。”陈立介绍说,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即可向外销售龙虾,保守估计每亩能带来4000元的收入,60亩农田就可收入24万元。

5、稻田养鱼模式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

浦城县枫溪乡黄坛村村500亩养殖示范片的稻萍鱼,亩产达到75公斤。今年该乡稻萍鱼总产量有9万公斤,总产值达360万元。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 、鲢、鳙、鲮等鱼。

6、马铃薯生猪生态种养模式

马铃薯是云南曲靖陆良县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主要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2017年在小春马铃薯种植前期,小百户镇炒铁村部分农户自愿与云南神农陆良猪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通过自然发窖处理过的粪便用于还田,示范种植小春马铃薯5000亩,目前马铃薯处于苗期,田间长势均衡。

该模式其一是针对生猪养殖的生猪排泄物的特点进行的。生猪排泄物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水量大,冲击负荷强。二是固液混杂,有机质浓度较高。三是生猪养殖业效益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大;其二是结合马铃薯是需大肥大水作物;其三是利用畜禽粪便还田,一是对改良土壤、提高马铃薯产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是在土壤获得养分的同时,净化环境,节省了粪便的处理费用。

7、稻田养泥鳅模式

陕西黄陵县推行上面种植稻子,下面养殖泥鳅的立体稻田、生态循环模式。泥鳅不仅有松土、透气的作用,粪便还能作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而水稻也为泥鳅提供了栖息、遮阴等生长环境,达到生态互利、营养互利。

据了解,今年黄陵县双龙、腰坪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从插秧到成熟的田园美景已经成为黄陵全域旅游的亮点,稻田泥鳅和绿色大米更是延伸了产业链,立体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8、沙地散养模式

重庆首位养猪状元30年养殖经验之大成--------全国首创沙地散养模式“种养还原”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采用长江天然河沙作为猪舍垫料,充分吸附猪群的排泄物并进行降解。2、猪群出栏后猪舍改为蔬菜、水果、牧草的种植大棚,实现种养结合。3、种植物消纳粪污净化猪舍,大棚种植物收获后,再还原养猪。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9、鸭稻共生模式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该模式主要利用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在田间加装频振式杀虫灯,控制田间虫害。

安徽合肥市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能生产绿色大米340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亩产值2720元。所生产的稻米价格较普通稻米价格高出40%,亩均增收300多元。同时,吃虫吃草的活鸭上市销售可另外获得一笔收入。”除去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更是惊人,“稻鸭共育”生态循环种养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亩均化肥减量18公斤,农药使用量降低30%。目前,1518亩的稻田养鸭示范项目建设所需的围网已经装送到位,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杀虫设备和鸭苗正在采购和订购中。

当然,任何模式都不能100%,但至少留给创业者去思考。同时,我们要结合实际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10.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西安全域旅游:2020年游客破3.2亿人次,收入破3600亿

西安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提升西安旅游业现代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建设居游共享型大西安,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和“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加快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到2020年,全域旅游示范市成功创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国际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旅游环境更加优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性支柱产业,接待海内外游客3.2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3600亿元。

二、优化产品供给

① 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大力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强化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提升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积极推动朱雀—太平森林公园景区、大明宫景区、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汤峪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② 打造丝路精品线路。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机遇,依托丝绸之路风情体验、丝路沿线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联盟的作用,完善丝路探秘游等8条线路产品,加快西咸新区丝绸之路风情城、浐灞华夏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丝路风情走廊。

③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实施意见为指引,全面融入旅游发展“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增长新引擎。

④ 加快休闲旅游发展。以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和渭河湿地休闲观光为重点,开发山水旅游产品,坚持走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路子,提升温泉、滑雪、采摘、赏花、避暑、娱乐、夜游等旅游特色产品的内涵和影响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大力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园、休闲农庄、休闲乡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⑤ 大力推广红色旅游。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持续推介中华文明标识之旅精品线路,推出华清宫“双十二”事变红色旅游演艺项目,提升蓝田葛牌景区、临潼华清宫景区、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积极发挥我市位于省红色文化旅游长廊的区位优势,引导旅游企业加强与延安等沿线城市红色旅游线路产品组合。

⑥ 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临潼旅游度假区、秦文化旅游特区、楼观旅游度假区、浐灞旅游度假区等精品景区建设,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力推进文化旅游系列项目落地实施,突出抓好小雁塔历史文化街区、秦岭国家植物园和奥体、丝路会展会议“三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提升旅游品质

① 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制定与西安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标准,培育一批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测评和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增强西安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② 构建多元旅游住宿体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解决休闲度假旅游短板,形成以高星级商务酒店集群为引领,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旅居客栈、特色民宿等为支撑的完整住宿体系,促进高品质旅游住宿设施改造升级,带动旅游全要素品质提升。

③ 打造诚信消费市场。加强西安旅游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争当旅游服务明星企业,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开展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为全社会提供文明引导、浏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

④ 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鼓励引导旅游骨干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重组、投资合作及运营上市,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发挥好西旅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集团效应,引导中小型旅游企业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四、完善公共服务

①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同步推进。加快推进景区交通无缝对接,开通城市新能源观光 士,启动景区直通车建设运营。完善信息咨询、游客服务、旅游集散三级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实现旅游咨询服务集散全域覆盖。推进旅游风景道、城市慢行道、骑行道、健身登山道、交通驿站等公共运动休闲设施建设。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依据国家标准完善通景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增加国际标识和外语标识,满足游客对便捷舒适服务的需求。

②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加强网络“一中心、三平台”建设,实现旅游数据动态监测和科学应用,服务指挥决策、服务企业、服务游客,提供安全预警。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景区、饭店、乡村建设,以全域旅游化、全面景区化为抓手,和知名应用平台深度合作,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一网知古都、一机游西安”。积极推进“无线西安”建设,重要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③ 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实施“旅游厕所”新三年革命,统筹推进城市、景区和乡村旅游厕所建设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将旅游厕所革命拓展到全市范围公共厕所,在全市全面推行厕所“所长制”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落实厕所管理责任。鼓励支持宾馆、星级酒店的公厕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把5A级旅游景区 “第三卫生间”建设向全市A级以上景区延伸,进一步体现旅游厕所人文关怀。

五、塑造品牌形象

① 实施系统营销。围绕提升西安旅游影响力,制订客源营销规划和工作方案,深耕市场,精准营销。将商贸活动、科技发展、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特色企业、知名院校、城乡社区、乡风民俗、优良生态等纳入目的地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持续打造“西安年、最中国”等春、夏、秋、冬品牌,提升西安旅游整体吸引力。

② 创新营销手段。加强互联网及VR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在宣传中的应用,提升宣传效果。充分认知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对旅游宣传的放大效应,加强产品、线路的创新、设计、包装和推广。巩固传统媒体营销成效,扩大与网络新兴知名媒体合作力度,提升西安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重点节庆赛事和四季旅游活动,增强旅游吸引力。

③ 完善推广体系。整合各级各类宣传资源,构建政府、行业、媒体、公众“四位一体”的营销体系,推动旅游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宣传。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的营销渠道和第三方旅游营销效果评价机制,运用旅游大数据技术,促进旅游营销精准高效。紧盯传统热点旅游市场,开展与“一带一路”、高铁沿线等新兴旅游市场合作,开展跨区域、智慧化、精准化的宣传营销机制。

六、优化旅游环境

① 加强环境整治。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重点旅游区域、主要线路周边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山边、村边开展净化、绿化、美化、景观化行动,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和节能减排,加大新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使用力度,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② 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重要旅游资源”的理念,狠抓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建立完善旅游企业调研走访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集规划、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专业团队,开发优质旅游资源。

③ 推进旅游惠民。建立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其它旅游景区合理确定景区门票 格,严格落实对特定人群实行价格优惠政策。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具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应体现公益性。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七、强化市场监管

① 加强综合监管。推动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夯实市、区县、开发区的执法和监管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监管协作,实现旅游市场监管网格化无缝联接。探索旅游监管长效模式,实施旅游企业等级评定动态管理机制和旅游从业人员、游客信用记录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共享,净化旅游市场。突出旅游重点时段、重要区域集中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侵害游客利益的不法行为。

② 规范处理旅游投诉。依托我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一步整合涉旅问题统一受理能力,规范处理流程。对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重点旅游线路、热点区域等采取随机化明查与常态化暗访相结合,对投诉集中、整改不力的旅游企业、个体实行通报、约谈、重点督办、综合执法等手段进行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③ 切实保障旅游安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旅游安全隐患台账制度。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安全防风险及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旅游风险评估,加强出游安全风险提示,落实旅行社、酒店、景区安全规范。推动旅游安全信息发布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探索建立旅游救援有偿服务机制。

另外,在金融支持和用地保障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市场化方式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明确旅游用地政策,将旅游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障旅游项目用地

11.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国民旅游为重心、以主要城市为依托、以区域旅游为网络、以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散客服务体系为运行方式、以获取旅游综合效益为目的。”张辉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旅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开始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作出了部署。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各地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牛鼻子”工程,既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对发展全域旅游,张辉有自己的认识。“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着力于新旧动能转换。从2013年开始,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逐渐增强。全域旅游的提出便为旅游这种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消费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模式与新动力。”

  “从旅游品质来说,全域旅游是旅游便利化,不是旅游要素化。”他表示,各地在发展 域旅游实践中,要依据区域内现有资源、设施和服务,以旅游便利化为目标规划出适应旅游需求的完整旅游服务系统,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品质提升的需要。“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不仅要规划度假区、旅游小镇、自驾营地、度假项目、旅游风景道,还要规划车辆租赁系统、标识系统、旅游代理系统、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要研究旅游者如何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度假方式等。所有这些不仅涉及旅游硬件建设,还有服务等软件建设问题。”

  “从旅游功能来说,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贡献率,而不仅仅是旅游增长率。”他说,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四个主要目标,其中之一是旅游效益最大化。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Hash:08f2fd654aba05692a7a3847fc86b16a6e752a1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