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清明节:聊聊令你难忘的

谢谢邀请。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古至今,清明不仅是祭祀先人的节日,也是外出游玩踏青的日子。记忆里,最深刻的莫过于“荡秋千、做面燕、放风筝、吃鸡蛋”等习俗。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宽裕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虽然在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还依稀可见有荡秋千和放风筝的,但却是寥寥无几,此时,儿时的记忆却随着清明的来临而逐渐清晰起来。

以往的清明时节,很多农村的场院里两棵大树上,都会拴上一根很粗很长的绳子,绳子的最下端会绑上一块木板或蒲团,女孩子们就会坐上去,然后两只手分别抓住两头的绳子,两腿下垂,然后男孩子们就在后面推,随着推力,女孩子们两腿向前伸出,像一只蝴蝶般的飘了起来,于是,女孩们快乐的笑声也飘散开来。

据说,秋千荡的越高,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越过越好。于是,女孩们放下矜持,兴高采烈的荡起了秋千。

再是吃面燕,以青岛为例,在早些时候,青岛地区就有清明吃面燕的习俗。面燕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有单头的、有双头的、有双翅的、也有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还有放风筝的。关于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期,纸鸢乘风上天,因纸鸢上系以竹哨,迎风发出哨音,其声如筝鸣,故改名为“风筝”。

现在很多地区在清明前就开始放风筝了。风筝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鹞子,有老鹰,有蜈蚣,有燕子等等。

再就是最有趣的当属碰鸡蛋了,记得儿时的时候,清明这天一大早,妈妈给煮了很多的鸡蛋,上面用彩笔画着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笑脸,我还特意挑了几个看上去不错的鸡蛋,蹦跳着就去跟小伙伴们碰鸡蛋了。

所谓的碰鸡蛋就是彼此拿出自己的鸡蛋,互相碰撞,然后比谁的鸡蛋硬,碎了就算输,输的一方就把碎的鸡蛋给赢的一方吃。几场比赛下来,我不输也不赢,算是“打了个平局”。

当然了,清明的习俗很多,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祭奠先祖,踏青出游等,这里就不一一赘叙了。

Hash:bbec419dcc2744fc37e478cb5e960658e629d9d4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