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刚反唐”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有没有“
在小说中,薛刚是薛仁贵的孙子,为薛丁山和樊梨花的亲生儿子,“面如黑漆,体如烟熏,力大无穷”,有专门好打不平,和秦叔宝、罗成、程咬金、尉迟恭的子孙们交好,生性好动,连他双亲都管不了,换作今天的来说,薛刚活脱脱就是一个“熊孩子”。
后来,因为看花灯踢死了大唐七殿下李昭,吓死了当时身体极差的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在武三思的撺掇下捉拿薛家三百余口,尽数斩杀,除了薛刚、薛强逃跑,樊梨花被女娲救走之外,薛家三百余口都成了刀下鬼。
之后在李靖的指引下,薛刚逃到了西辽,起兵反武,并结识了一批心腹兄弟,辅佐被废的庐陵王李显重掌大权,薛刚被封为太保、尚书令,功成身退,由弟弟薛强辅佐睿宗李旦重塑大唐。
薛刚反唐是清朝流传下来的民间传统故事,其历史原型也是有的薛刚在书中为薛仁贵孙子,而正史中的薛仁贵也确实有个孙子薛嵩,也同意有过反唐的故事,可是薛嵩和薛刚却有着本质性的不同,薛刚反的是篡权夺位的武则天,在以正统伦理为指标的唐朝,反武则天是属于政治正确的事。
可薛嵩反的却是唐朝,而且还是参与了那场导致天下大乱、百姓遭殃、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他作为史朝义的部下,被安排守卫相州,后面史朝义失败,安史之乱平定,薛嵩又举相州投降了大唐。
可见在正史上,薛嵩其实是一个首尾两端的人,他既受史朝义重用,却在他败亡之时没有做过什么努力,以相州为资本投靠大唐后,被封为相州刺史和四州节度观察使、高平郡王,地位不可谓不高,待遇不可谓不厚,可要和爷爷薛仁贵、父亲薛楚玉相比,薛嵩的气节可就有亏了。
就算是和以他为原型所创造出来有勇有谋的薛刚相比,薛嵩的形象也还是暗淡了不少。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薛刚反唐”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有没有“薛刚反唐”?
《薛刚反唐》,改写历史的隋唐风云,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华夏民间的不朽传说,评书大王刘兰芳的巅峰之作。
《薛刚反唐》从“彩灯下踢死皇子 御楼上惊崩玉驾”开始,把薛氏一门忠烈的英雄故事和大唐的历史烟云交织在一起,讲述了“弃亲子薛蛟脱逃 废中宗武氏专权”,“银安殿共议中兴 房州城设立擂台”,“武则天遣三路将 周总兵归九焰山”,“冤仇报新群御极 功名就薛氏团圆”的动人故事。薛刚反唐,《新唐书》上没有,《旧唐书》上也没有,证明正史没有,不仅故事没有,连“薛刚”这个人唐史上都没有。可在房县,房陵,卢陵王,上当河,九焰山,应有尽有,地名,人名,故事,对号入座,怎么回事?
其实很简单,也是野史,明末清初,有一内蒙古人组成的戏班子在房县唱戏,道听途说了当年唐中宗李显被武后贬到房县十二年最后又复位的精彩王权故事,那时他们自己也有一个不出名的英雄叫薛刚,为了演戏,戏班子把两个故事合到一起,还给薛刚在唐朝的武将中找了个“英雄”爹——薛仁贵,人和故事便都鲜活起来,于是,他们到处演唱,你传我,我传你,一传十,十传百,从明朝传到清朝,又从清朝传到民国,时间长了,房县“薛刚反唐”的故事成了历史,史上“薛刚反唐”的故事成了评书。
中国史官有编撰“政史”和“文史”的习惯,按一定的套路记录和传承历史,这样R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们文化的纯正血统,但也给历史鉴别工作增加了难度,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淘金。
Hash:94cf715ae896dd9f78bfc7e2bc5014030a9382a5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