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各路英雄带出了各地哪些传统文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到问题的“各地哪些传统文化”,老漁以为肯定是“响马”文化,还有酒文化中的那种酒后宣泄吧。所谓的绿林响马最初也是为生活所迫,在缺乏正确思想引导下的以“替天行道”为幌子“除暴安良”为目的的打家劫舍行为,也就是毛主席说的:流氓无产者的短期行为。所以说《水浒传》从发表就是明清朝廷的禁书,所谓的“少不看水浒”是否源此,那只能见仁见智了。至于问题的“带出了各地哪些传统文化”,老漁觉得应该还有酒文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武松明知三碗不过岗的规矩,却仗着十八碗以后的酒壮英雄胆演绎的“景阳冈打虎”,还有明知快活林身高九尺的蒋门神不可为之,最后却借着酒劲来了个“醉打蒋门神”。比起武松的“酒壮英雄胆”,一心想返回朝廷的宋江借着酒劲在浔阳楼题反诗就应该算是“酒壮怂人胆”的宣泄了。不论“酒壮英雄胆”还是“酒壮怂人胆”,都是酒文化演绎出的内容。回答问题,老漁想说的是:《水浒传》中的各路英雄带来的是响马文化和传统的酒文化。(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山东好汉武松武二郎,他把山东人那种豪爽,好喝酒,讲义气,重面子等主要性格展露无疑。

原著中曾经介绍过武松是清河县人士——但是这个清河县如今却属于河北省,而邻县阳谷县倒是一直属于山东,所以甚至引起了河北和山东两省人民的争执,大家都想把武松这块金字招牌拉到自己地盘来。

其实河北乃是幽燕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和武松的性格也是颇为相合的,不过武二哥还是山东人无疑,这点红尘君已经有一篇文章专门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接下来红尘君再来具体描述一下武松的性格。

义武松的性格特点很多,但首推一个“义”字。

所谓的义,说穿了就是朋友和兄弟之间的义气,为了兄弟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都不皱眉头。

这个义,乃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出现过无数义士,只不过如今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冷漠,缺乏信任,和这方面关系不小。

武松最初的时候在柴家庄乃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受了宋江的好处,之后为了报答这个恩情,他虽然不满宋江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投降朝廷的主张,但他为了当初的恩情,却依然尽心尽力为他效劳,直到断臂擒方腊,替对方灭掉最后一个大敌之后,这才功臣身退,拒绝了荣华富贵。

还有就是孟州府牢房之中受了金眼彪施恩的恩情,武松就为他在快活林怒打蒋门神,最后被张都监陷害都没有丝毫埋怨对方的意思。

好酒山东人的好喝酒这一点,同样也在武松身上尽情体现。

比如武松的封神一战——景阳冈打虎之前,他就在酒店里面连喝了十八碗美酒——而且还不是普通的酒,而是号称为“透瓶香和出门倒”的好酒,劲道极大。

但是就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武松依然打死了老虎,一战成名。

若说这次只是偶然的话,那快活林打蒋门神武松就是刻意为之了,他当时和施恩约定好,路上遇到一个酒店就要喝三碗,结果一路上好死不死有十几个酒店,武松足足喝了近四十碗酒。

换成普通人早就已经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要么就是胡言乱语耍酒疯了,但是武松却七八分醉的情况下,依然一套醉拳带走了强悍的蒋门神,这简直就是“喝酒”的最高境界。

红尘君说综上而述,武松在“义”和“酒”这两个地方,堪称经典,几乎没有人比他做的更好,所以才那么受山东乃至全国的朋友们喜欢,甚至影响力远超《水浒 本来的主角宋江,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了,武松不光只有这两个特点,勇武,豪爽,性格粗中有细等等,但是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_^

在下红尘如镜,一个不正经的喜欢历史的攻城狮,诸位若是喜欢我的文章,敬请点赞关注转发留言,红尘君承诺每条必看必回!(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b9b06d8407140b53115ed33945d462af1dd5d930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