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发明使用纸就说赵括纸上谈兵,这是不是一

没错,纸是东汉中后期才发明的,赵括是战国末年人,司马迁是西汉的,但也不能归之为古代谣言。事实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原本就跟赵括毫无关系,唐宋时才有雏形,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都未曾提及,正式成为成语已是清代了,但仍然跟赵括没关系。第一次出现两者关系的,是1979年出版的《上下五千年》第四十节“纸上谈兵的赵括”。真正为众人所共知应该是后来《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词典明确地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安在了赵括身上。其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首先感谢悟空的邀请,谢谢

认为小编写的没有太大毛病,请给我一个赞,认为我写的有问题,请帮我指出来,谢谢。

在我们开始谈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小编对纸以及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做一个介绍。

第一,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我国的历史进步以及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纸的发明者东汉时期的龙庭候蔡伦,是他真正意义上将纸这个东西散播开来。退一步说,就算说纸不是蔡伦发明的,是在他之前的西汉就有(考古发现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时期),但依然算不到赵括头上,所以就凭这一点来说赵括绝对是成了一个背锅侠。

第二,赵括出生时间不可考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在战国时期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是竹子,帛,木头之类的,绝对不会有纸。

说到这里我认为我有必要提一下,在大多数人眼里赵括是一个只会吹牛的人,没有什么才华,但事实上绝对不是这样(具体参考中国三大背锅侠,纣王,秦始皇,隋炀帝)。首先,赵括出生在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更是赵国大将军,上卿。我们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很多时候当兵都是世袭罔替的,一代是兵代代是兵,而且赵奢更是将军中的将军,所以说赵括没点真本事也不太可能。另外赵括曾在与他父亲辩论中大胜他的父亲,虽然那会他没经历过实战但起码可以说明他有这个能力基础。

人们经常认为长平之战是白起大胜赵括,赵国四十万大军被活埋,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根据史书记载,白起率军50万,赵国出兵45万,各位朋友,你们知道长平之战打完后白起带了多少人回去吗?一半可能都不到,也就是说长平一战虽然白起胜了,活埋了40万这个有争议的数字,但无法改变的是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如果赵括真的那么没用白起怎么会伤亡这么多人(秦国史书一向是报喜不报忧,水分巨大,军功爵制度,理解)?

其实赵括失败的真正的原因是确实是因为粮草不济,但绝对不是因为白起骚扰的原因,而是赵国内部问题。不要问我为什么白起不缺粮,参考秦国每到一处就地修建秦直道。正是因为军中已经缺粮,而赵王又急于求胜,再加上赵括从根本上上无法安抚大军,所以他才被迫做出了出击的决定,但结果显然令赵括意外。我估计他当时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可能想过同归于尽但绝对没想过惨败,完败。而且我们不要一直让赵括背这个锅,在当时那个年代,能让秦国换上白起(长平之战前白起不是主帅,是临时换上的),而且还让白起这样一位人屠战神级别的人物付出了过半的代价才能获得胜利,试问赵括真的那么弱,那么没用吗?

小编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其实不是谣言,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发展而演变的必然结果。根据小编了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是被当时的文人作为引用词,后来经过演变流逝就成了现在的这个结果,再加上赵括确实有才华还惨败,所以这二者就挂了钩。

< p>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大家,

最后,不要盲目的,带有倾向性的去看一段历史,一个人物,当你对他下了标签后,你在看他就会按照标签那个方向去发展,就比如说纸上谈兵这个不是谣言的谣言。

Hash:2eddd8037cc2fafa04ba49f3ed8cbc19810c5c50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